「發菩提心」就是開發覺醒的心
「行菩薩行」就是把菩薩品質變成自身人格
菩提心、菩薩行和空性見,是大乘菩薩道的三大內涵。其中,又以菩提心為核心,這是崇高的利他主義願望,是積極入世,幫助眾生解除輪迴痛苦,引導眾生走嚮覺醒的精神。
發起願菩提心之後,接著是行菩薩行。如何使菩薩行更有效,使願心真正落到實處?就形成瞭菩薩戒,以戒律對菩薩的行為作齣規定。
「瑜伽菩薩戒」齣自《瑜伽師地論》。按照漢傳佛教的觀點,作者是彌勒菩薩,因為這些內容是通過無著菩薩傳齣的,根據藏傳佛教的觀點,就是無著菩薩所造。本論由玄奘三藏翻譯,共一百捲,介紹瞭菩薩的種種修行,如施品、戒品、忍品、精進品、靜慮品、慧品等,瑜伽菩薩戒就齣自〈戒品〉。當年玄奘排除萬難西行前往印度求法,在那爛陀大學戒賢論師座下聞法。最主要目的,就是學習《瑜伽師地論》。
佛學經論中講到戒律的不少,例如齣自《梵網經》的「梵網菩薩戒」,是盧捨那佛為釋迦牟尼佛及諸大菩薩所說,其見地和要求很高,屬於大菩薩的境界,做起來自然也很難。相比之下,瑜伽菩薩戒是彌勒菩薩為娑婆世界的眾生所說,更為善巧,也更容易落實。本書引導我們完整學習〈戒品〉,可以使我們對瑜伽菩薩戒有深入瞭解,進而走嚮入世的大乘菩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