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QC+ 基礎零件設計認證指南 Creo Parametric 6.0 & SolidWorks 2018 & Inventor 2018

TQC+ 基礎零件設計認證指南 Creo Parametric 6.0 & SolidWorks 2018 & Inventor 201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電腦技能基金會
图书标签:
  • TQC+
  • 零件設計
  • Creo Parametric
  • SolidWorks
  • Inventor
  • 認證指南
  • CAD
  • 機械設計
  • 工程圖
  • 電腦輔助設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TQC+ 基礎零件設計認證Creo Parametric 6.0 & SolidWorks 2018 & Inventor 2018」,係為TQC+ 工程設計領域之專業零件設計能力鑑定。亦為考核「零件設計專業人員」、「產品設計專業人員」必備專業技能之一,藉此為企業提升專業設計人才之層次。

  1.範例題目之設計均以實務應用為導向,品質及認證公信力最具權威!
  2.操作題型範例共計5大類40題,包含操作能力、各種指令及設計變更的綜合應用,讓您在短時間學會並提升能力。
  3.透過本書所附認證範例題目練習系統,依類別進行自我測驗,提升學習效率。
  4.配合中華民國電腦技能基金會(https://www.csf.org.tw)測驗流程,一舉取得專業證照,讓您求學、求職更具競爭力。

  ※本書範例題目內容為認證題型與命題方向之示範,正式測驗試題不以範例題目為限。
机械设计领域前沿探索:结构优化与先进制造技术综述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为机械工程、工业设计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高级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份全面、深入的技术参考资料。本书聚焦于当代机械设计流程中的两大核心支柱——结构优化理论的精深应用与面向未来制造的先进材料及工艺选择。我们摒弃了基础软件操作层面的教学,转而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尖端的数学模型和计算工具,将设计推向性能与效率的最优解。 本书内容严格围绕理论基础、计算方法、应用案例及未来趋势展开,其深度和广度远超任何单一CAD软件的操作手册范畴。 --- 第一部分:高级结构优化理论与算法(A-Section: Advanced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Algorithms) 本部分是全书的理论基石,专注于将工程问题转化为可计算的数学模型,并探讨求解这些模型的先进算法。 第一章:优化问题的数学基础与建模 本章详细剖析了结构优化问题的数学表述形式,包括目标函数(如最小化质量、最大化刚度)、约束条件(如应力限制、位移限制、模态频率限制)的严谨定义。重点讨论了非线性规划(NLP)在工程优化中的应用与局限性。引入了拓扑优化(Topology Optimization)背后的变分原理,以及对材料分布的数学描述方法,如均匀化理论(Homogenization Theory)。 1.1 目标函数的选择与量纲分析: 探讨如何根据实际工况(疲劳、冲击、热载荷)定义合适的性能指标。 1.2 约束条件的精确量化: 详细分析了应力约束( Von Mises, Tresca 准则)在迭代优化过程中的处理,以及位移边界条件的敏感性分析。 1.3 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 深入讲解了伴随法(Adjoint Method)在计算目标函数对设计变量梯度方面的优势,以及它在高效迭代中的核心地位。 第二章:拓扑、形状与尺寸优化的高级方法 本章对比和剖析了三大主流优化方法的内在机制及其适用场景。 2.1 密度法拓扑优化(SIMP/BESO): 详细解析了固体各向同性材料惩罚法(SIMP)的数学细节,包括惩罚函数的选择和网格依赖性问题。引入了双向进化结构优化(BESO)的迭代步骤和边界处理技术。 2.2 形状优化(Shape Optimization): 聚焦于边界的重新划分,讨论了如何利用自由形函数(如B-splines或Moving Least Squares)来描述和控制设计域的边界移动,以实现表面光滑度和性能的平衡。 2.3 尺寸优化与参数化设计: 探讨如何将复杂的几何特征(如孔的直径、壁厚的精确值)作为设计变量,并结合遗传算法(GA)和粒子群优化(PSO)等全局搜索方法进行求解。 第三章:可靠性与多目标优化 现代设计不再仅追求单一性能最优,而是需要在多重目标和不确定性下进行权衡。 3.1 多目标优化(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引入帕累托前沿(Pareto Front)的概念,讲解如何利用NSGA-II等进化算法在多个冲突目标(如轻量化与刚度最大化)之间找到一组最优解集。 3.2 结构可靠性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 探讨了材料性能、载荷输入的随机性对结构寿命的影响。重点讲解了随机有限元方法(S-FEM)和可靠性指标(Reliability Index)的计算,以确保设计在概率意义上的鲁棒性。 --- 第二部分:先进制造与设计后处理(B-Sectio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 Post-Processing for Optimized Designs) 优化后的复杂几何体往往需要依赖先进的制造技术才能实现。本部分侧重于将理论优化结果转化为可制造的实体,并关注新兴的制造约束。 第四章:增材制造(AM)对拓扑结构的影响与适配 增材制造技术,尤其是金属3D打印,是实现复杂拓扑结构的关键。本章讨论了设计如何反哺制造工艺。 4.1 增材制造约束的引入: 详细分析了悬垂角(Overhang Angle)、最小特征尺寸、支撑结构设计对优化结果的反馈影响。讲解如何将这些制造约束直接嵌入到优化算法的约束集(Constraint Set)中。 4.2 打印方向对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各向异性材料(如选择性激光熔化SLM的金属粉末)在不同打印方向上的力学性能差异,以及如何在优化初期就考虑方向选择对最终性能的潜在影响。 4.3 制造公差与后处理: 讨论了打印后的残余应力、热变形对优化结构尺寸精度的影响,并引入了补偿性设计(Compensation Design)的概念。 第五章:复杂曲面与自由形态设计的高级建模技术 虽然拓扑优化产生的是离散体素,但实际应用需要光滑的CAD模型。 5.1 从体素到NURBS的转换: 深入讲解了如何利用先进的逆向工程算法和基于曲率的重构方法,将优化结果的表面提取为精确的参数化曲面(NURBS/T-Splines)。 5.2 自由曲面优化与参数化控制: 探讨了在不损失拓扑特征的前提下,如何通过控制点的调整来优化曲面的光滑度(G2连续性)和结构效率,尤其适用于流线型外壳设计。 第六章:高性能材料的选型与性能评估 设计优化与材料科学密不可分。本章超越了传统钢铝材料的范畴。 6.1 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与铺层优化: 针对层合板结构,讲解了纤维方向的优化策略(Ply Layup Optimization),以及如何利用经典层合板理论(CLT)来评估复杂载荷下的分层风险。 6.2 智能材料与结构集成: 初步探讨了压电材料、形状记忆合金在主动减振或变刚度结构设计中的潜在应用,以及如何将这些功能性材料纳入优化模型。 --- 本书特色与受众定位 本书的编排逻辑严谨,理论推导详实,旨在培养读者从“会用软件”到“设计软件背后的物理和数学原理”的飞跃。它不提供某一特定版本软件的截图式教程,而是提供一套普适于所有高级CAE/CAD环境的设计思维框架和计算方法论。 目标读者: 1. 从事航空航天、汽车轻量化、高端装备研发的结构工程师。 2. 希望将数值优化技术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CAE分析师。 3. 研究生及博士生,用于结构优化、计算力学等方向的深入研究。 4. 寻求突破传统设计瓶颈,掌握前沿结构设计理论的高级工程师。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TQC+專業設計人才認證說明
1-1 TQC+專業設計人才認證介紹
1-2 TQC+專業設計人才認證內容
1-3 TQC+專業設計人才認證優勢
1-4 企業採用TQC+證照的三大利益
1-5 如何參加TQC+考試 1

第二章 領域及科目說明
2-1 領域介紹-工程設計領域說明
2-2 基礎零件設計認證說明

第三章 範例題目練習系統安裝及操作說明
3-1 範例題目練習系統安裝流程
3-2 範例題目練習系統操作程序

第四章 基礎零件設計範例題目
4-1 操作題技能規範及分類範例題目
4-2 操作題範例題目答案及誤差範圍一覽

第五章 測驗系統操作說明
5-1 TQC+認證測驗系統-Client端程式安裝流程
5-2 程式權限及使用者帳戶設定
5-3 測驗操作程序範例

第六章 範例試卷
試卷編號:EB6-0001
試卷編號:SB8-0001
試卷編號:IV8-0001
範例試卷標準答案

附錄
TQC+ 專業設計人才認證簡章
雲端練功坊
問題反應表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46911
  • 規格:平裝 / 196頁 / 19 x 26 x 0.9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3D CAD設計已成為世界潮流,CAD/CAM/CAE(即電腦輔助設計、電腦輔助製造、電腦輔助工程分析)在現今高度整合的設計環境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熟練3D CAD彈性化的操作介面,加速產品外觀之創新設計,同時兼顧產品製造性及可維護性,提供設計工程全方位的作業模式。

  Creo Parametric 6.0、SolidWorks 2018及Inventor 2018能快速提供最佳品質及最正確的數位模型,可以詳細規劃產品的形狀、接合、簡單易用、性能卓越、功能強大的特性。以 Creo Parametric 6.0、SolidWorks 2018及Inventor 2018建置的數位模型,不但可信度高,同時具有完整的關聯性,任何產品變更都能反映於產出項目。正因為這些優勢,所以讓企業對數位產品深具信心。

  透過彈性的工作流程和流暢的使用者介面,能有效提升個人的工程生產力,讓產品設計者不受困於CAD軟體操作,而能全力集中在創新與設計上。

  本會深知此專業技能,攸關產業產能與效能的提升,進而影響國家競爭力,為協助國人提升設計層次、加強設計品質,讓台灣的設計站上國際舞台,所以,除了原有的TQC認證外,基金會新增TQC+ 認證架構,其中的「TQC+ 基礎零件設計認證」就是專為工程設計領域之專業零件設計的能力評鑑,期望藉由本測驗,提升Creo、SolidWorks及Inventor使用者之零件設計能力。

  本測驗以實體圖形為主,每一題均考量到設計變更的技巧,非常適合產業在設計實體零件及產品使用。採取上機實作方式,考驗受測者Creo Parametric/SolidWorks/Inventor零件設計與實際應用熟練度,受測者必須在電腦中建構及設計實體,填答、存檔後由電腦自動評分。

  「TQC+ 基礎零件設計認證指南 Creo Parametric 6.0 & SolidWorks 2018 & Inventor 2018」乙書,是搭配「TQC+ 基礎零件設計認證Creo Parametric 6.0 & SolidWorks 2018 & Inventor 2018」所出版,使用者依照課程學習的範圍和進度,反覆練習書中題目,必能掌握Creo Parametric/SolidWorks/Inventor零件設計的精髓,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

  「TQC+ 基礎零件設計認證Creo Parametric 6.0 & SolidWorks 2018 & Inventor 2018」測驗的順利推出,要感謝許多幕後英雄對電腦輔助設計技能教育的貢獻,在測驗開發過程中所提供的協助,使DIT(Design in Taiwan)產品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電腦技能基金會
董事長 杜全昌

用户评价

评分

装帧和印刷质量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这完全不像是一本面向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更像是匆忙赶工出来的教材。纸张薄得可以透过光,油墨的附着力似乎也很差,特别是那些用来展示三维模型的线框图和渲染图,清晰度非常感人。在某些关键的剖视图和爆炸视图中,细微的结构特征几乎完全被印刷的噪点和模糊的线条淹没,我不得不经常眯着眼睛,凑近了才能勉强分辨出某个孔洞的位置和深度,这极大地拖慢了我的学习进程,也增加了阅读的疲劳感。更让人恼火的是,书中似乎存在大量的校对错误,一些尺寸标注和技术术语的用法前后矛盾。比如,在描述一个零件的公差时,前后引用的数值和符号居然不一致,这在工程设计领域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低级错误。这种低劣的制作水准,让我对作者和出版社的专业度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一本指导精密设计的书籍,自身却如此粗糙,实在是一种讽刺。如果我需要依赖这本书来做严谨的零件设计工作,我得花双倍的时间去核对每一个细节,这完全违背了使用参考书的初衷。

评分

这本书在软件兼容性处理上的策略简直是令人发指的敷衍。它打着支持 Creo Parametric 6.0、SolidWorks 2018 和 Inventor 2018 三个版本的旗号,但实际上却是最糟糕的“一锅烩”。作者似乎采取了一种偷懒的方式,即用最通用的、最基础的操作来描述一个概念,然后简单地加上一句“在SolidWorks中,你需要点击A按钮,而在Creo中,你需要选择B菜单”,这种处理方式完全没有体现出三个主流CAD软件在实现相同功能时的核心差异和各自的优势所在。比如,参数驱动的修改逻辑,Creo和SolidWorks的处理方式就有本质的区别,但这本书只是机械地罗列了操作步骤,根本没有引导读者去理解这些差异如何影响后续的设计修改。对于一个想通过认证并希望未来能在不同平台间切换的设计师来说,这种浅尝辄止的对比是毫无价值的。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去适应作者在不同软件间跳跃时那种突兀的语境切换,这不仅浪费了我的学习时间,更让我对这三个软件在设计理念上的融会贯通产生了困惑,因为它没有提供一个统一的、高屋建瓴的视角来看待这些工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内容组织简直是灾难,完全没有考虑到一个初学者或者即便是有些基础的学习者会如何去吸收这些信息。我打开书的第一页,就被那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混杂在一起的软件界面截图搞得头昏脑涨。它似乎想在一本书里塞进三个不同软件的全部内容,结果就是哪里都讲了一点,但哪里都不够深入。比如,讲到Creo Parametric 6.0的基础建模时,它直接跳过了很多关键的参数化概念的解释,直接就让你去操作那些复杂的命令,阅读体验极其糟糕,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对着一份过时的、未经整理的内部技术手册在摸索。章节之间的逻辑跳转非常生硬,上一页还在讲SolidWorks的装配约束,下一页就跳到了Inventor的钣金特征,读者完全不知道自己应该先掌握哪个软件的哪个模块。书中的示例文件描述也非常模糊,如果读者没有对照着屏幕一步一步操作,光凭文字和图片根本无法复现出预期的模型效果,这对于一本“指南”来说是致命的缺陷。我甚至怀疑作者是否真正用过这三个软件来设计东西,很多操作步骤的描述,如果换成稍微熟悉软件的人来看,都会觉得啰嗦且效率低下,更别提是给需要考取“基础零件设计认证”的人准备的了。它更像是一份不同软件教程的拼贴画,而不是一本经过精心编辑和校对的认证学习资料。

评分

内容时效性的缺失让这本书的价值大打折扣,尽管它标注了特定的软件版本,但CAD领域的技术迭代速度非常快,而这本书的内容似乎停留在更早的时代。我发现书中引用的很多截图和界面布局,与我实际安装的软件(即使是参考版本)都有细微的差异,这导致我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去寻找菜单栏中的对应项,增加了学习的挫败感。对于一个追求“基础”认证的学习者而言,他们需要的是最贴近当前行业标准的教学材料,而不是一本可能在软件更新后就显得过时的“指南”。更严重的是,对于一些现代设计流程中越来越重要的概念,比如云协作集成、轻量化分析模块的接入,这本书完全没有涉及,仿佛这些功能从未存在过一样。这使得这本书在指导读者为“未来”的认证和工作做准备时显得力不从心。阅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是购买了一辆老旧的汽车,虽然还能开,但很多现代的安全和舒适配置都缺失了,它无法提供一个全面、与时俱进的零件设计学习体验,仅仅是提供了一个略显陈旧的工具箱钥匙。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简直像是在描绘一个浅浅的水洼,完全无法满足任何想要真正掌握“基础零件设计”的人的需求。所谓的“TQC+ 基础零件设计认证指南”,如果指的是行业认可的扎实基础,这本书显然是远远不够格的。我花了好大力气去理解书中关于特征创建的章节,无论是哪个软件的部分,讲解都停留在非常表层的“点击哪个菜单”的层面,对于背后的设计意图、工程原理以及不同软件处理同类问题的哲学差异,几乎是只字未提。例如,在讲解圆角和倒角处理时,书中没有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的边缘在实际工程制图中应该如何选择,只是机械地展示了命令按钮的位置。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只会是会按按钮的机器操作员,而不是具备设计思维的工程师。我本来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构建健壮模型(Robust Modeling)的建议,或者至少是针对认证考试中可能会出现的陷阱和难点进行深入剖析,但通篇看下来,收获的只有对软件界面布局的粗浅记忆,对设计技能的提升几乎为零。我甚至怀疑,拿着这本书去参加认证考试,通过率也不会太高,因为它没有教会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只告诉了我们“怎么”去做,而且这个“怎么做”还可能因为软件版本的小幅更新而失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