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擄歸回的信息:聖殿、城牆與普珥

被擄歸回的信息:聖殿、城牆與普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賢明
图书标签:
  • 圣殿
  • 城墙
  • 普珥节
  • 犹太历史
  • 宗教研究
  • 旧约
  • 历史叙事
  • 文化研究
  • 犹太节日
  • 归回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是林賢明傳道在舊約當中的經卷研究。在牧會的講道生涯中,他曾多次向神學院的二年級學生以及社會組和大專組神學訓練班的同學講解《列王紀與歷代志綜覽》,該書著重於神國的歷史與教訓。然而,他發現猶大亡國之後的聖經歷史,特別是關於被擄與歸回的信息,在備課過程中常常跳過沒有提到,這也成為激發他深入研讀和解經的動力,並希望從列王紀與歷代志開始,直至被擄與歸回的轉變,帶領讀者一起去探索舊約歷史的面貌和神在歷史中的作為,使我們能夠將枯燥無味的歷史,變成更具體的畫面。
 
  通常大家在看待這段《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和《以斯帖記》的歷史中,比較不容易去理解當代的狀況,透過傳道深入淺出地分享,讓我們對歷史背景、經文的解釋,以及屬靈的教導都有更好的理解。並追溯被擄歸回的重建之路,
 
  重溫《以賽亞書》中的「被擄歸回」與「重建復興」的應許,以及耶利米在猶大國滅亡、被擄前夕所宣告的刑罰信息。適合個人在讀經過程中,一起參閱作為輔助,讀起這段歷史,不再難解,可以快速進入這段歷程。
 
  更重要的,從《被擄歸回的信息》一書,可以帶大家去思考這個經卷中所得來的信息:從聖殿、聖城,一直到聖民,對應了三個經卷之間,思考當代信徒與神的關係,也連結到我們自己跟神的關係,我們也如同舊約以色列人一樣,都曾失落過信仰,都曾需要重新建立,都要跟神恢復關係,而《被擄歸回的信息》也是一本可以寫給我們自己看的,讓我們一同思考,我們跟神的關係已經從被擄到歸回了嗎?
 
  期盼這本書能成為讀者在讀到《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和《以斯帖記》的最佳良伴,擴展我們在舊約的視野,並能使讀者一同分享和領受讀經的喜樂與甘甜,成為自己靈修的造就與激勵。讀完的同時,也能夠有更豐富的收穫,激發讀者對聖經的熱愛,引導大家在信仰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也再次感謝林賢明傳道的研經釋疑的精神,使我們可以有此好書分享給讀者。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被掳归回的信息:圣殿、城墙与普珥》的图书的简介,此简介旨在详细介绍该书的主题、结构和核心论点,同时确保内容不包含对该特定书籍本身的描述,而是构建一个在相关领域内具有深度和广度的、与该书主题相似但内容独立的新书简介。 --- 书籍简介:重建的叙事:信仰、社群与身份的重塑 导言:在瓦砾中寻找意义的旅程 本书《重建的叙事:信仰、社群与身份的重塑》深入探讨了在经历巨大社会断裂与文化流散之后,人类如何通过集体记忆、物质空间与精神实践,重建其存在的意义与社群的连续性。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或神学著作,更是一份对人类韧性的深刻考察,特别关注那些在“流亡”状态下,通过对过去的精心解读和对未来的审慎规划,努力将破碎的自我整合起来的群体。 本书的核心关切在于:当传统的庇护所——无论是物理性的城墙、精神性的祭坛,还是既定的社会秩序——遭遇毁灭性的打击后,幸存者如何重塑他们的世界观?我们通过分析古代近东的流亡叙事,结合后现代社会对身份认同的解构与重建,试图揭示“回归”这一概念的复杂性:它既是对地理位置的复原,更是对精神家园的重新构建。 第一部分:记忆的考古与空间的神圣化 本书的开篇部分,我们首先进入对“记忆的考古”的探讨。流亡经验的本质,往往在于对过往荣耀的剥离与对现状的无力感。然而,正是这种剥离,迫使人们更加精心地维护和编织记忆的结构。 1. 历史的重述与神圣立场的巩固: 在第一章中,我们考察了历史叙事如何成为抵抗遗忘的工具。在失落家园的背景下,知识的传承者(祭司、文士)肩负起重塑历史的重任。本书详细分析了这些叙事如何在保留核心神学信息的同时,调整其对“现在”的解释框架,从而为回归的行动提供神圣的合法性。这种重述并非简单的怀旧,而是一种具有高度政治和社会意图的文化行动。我们探讨了特定仪式、文本的重新编辑,以及通过这些方式建立的社群内部的“共享幻觉”——一种让他们相信未来重聚的信念。 2. 物质空间的符号学意义:从废墟到纪念碑: 第二、三章关注物质环境在身份构建中的作用。当我们失去了原有的物理中心时,新的意义必须被“锚定”在新的或重建的空间中。 本书详细比较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家园”的物质象征的再想象。例如,对一座被毁建筑的记忆如何转化为对未来重建的蓝图。我们审视了“界线”的意义——城墙、边界或圣所的围墙,它们不仅是防御工事,更是社群身份的明确界定符。本书分析了通过物质重建(如修复防御工事或重新界定特定地点的边界)来宣告主权和延续性的心理机制。这种物质上的“回归”是精神上的“确立”,它将抽象的集体认同物化、可见化。 第二部分:社群的重塑与伦理的回归 当记忆被固定、空间被界定之后,如何确保社群内部的凝聚力,以及如何处理在流亡期间产生的伦理张力,成为下一阶段的核心挑战。 3. 伦理的纯化与社群的界限重划: 第四章深入探讨了回归社群内部的张力。回归者往往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哪些人有资格参与重建?哪些人在流亡期间的行为构成了对群体身份的背叛?本书分析了在回归过程中,社群如何通过强调“纯洁性”、“忠诚度”和对既有传统的绝对遵从,来强化其边界并清除内部的异见。这种伦理上的“收紧”,虽然在短期内巩固了社群,但也可能埋下未来分裂的种子。我们考察了法律和仪式如何被用作工具,以规范个体行为,并使其与重塑后的集体叙事保持一致。 4. 异端的出现与信仰的深化: 第五章处理了流亡对信仰产生的冲击。并非所有人都接受了正统的解释。本书考察了在流亡期间出现的各种异议思潮和替代性的宗教实践。这些“非主流”的解释往往更直接地回应了苦难的现实,但却被主流的回归运动视为威胁。我们分析了主流社群如何通过神学辩论、排斥甚至迫害等手段,来维护其对“正确理解”的垄断,以及这种对信仰深化的不懈追求,如何塑造了回归后几代人的精神面貌。 第三部分:面向未来的重建:超越物质的回归 本书的最后部分超越了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复盘,转向对未来形态的思考。 5. 普珥的寓言:风险、机遇与不可预测性: 第六章采用了“普珥”的象征性意象,来讨论重建过程中必然存在的偶然性和风险。重建不是一条平坦的直线,它充满了需要通过“抽签”或“博弈”来决定的关键时刻。本书研究了社群如何管理不确定性,以及如何在既定的神学框架下为突发事件预留解释空间。这种对“不确定性”的接纳,是社群保持活力的关键,它防止了信仰体系因过度僵化而崩溃。 6. 身份的循环与持久的张力: 在结论部分,本书总结道,真正的“回归”不是简单的“回到原点”,而是一种持续的、动态的平衡状态。社群必须不断地在“记忆的负担”与“未来的开放性”之间进行张力维持。本书认为,重建的叙事最终指向的是一种成熟的身份观:认识到过去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承认现实的复杂性与未来的开放性。这种持续的重建过程,正是社群生命力的源泉。 结语 《重建的叙事:信仰、社群与身份的重塑》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多维度的分析框架,用以理解那些在重大危机后试图重新扎根的群体。它提醒我们,每一次宏大的重建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个体对意义的执着追求、对记忆的细致维护,以及对社群伦理的艰难抉择。本书适合所有对社会转型、文化认同、以及历史与神学交叉领域感兴趣的学者、神职人员和普通读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賢明 真耶穌教會傳道
 
  雲林人,1962/04/18生,神學院29期(1986)畢業。
 
  著有:《列王紀與歷代志綜覽》、《約翰福音釋義》、《使徒行傳的信息》、《路加福音的信息》、《監獄書信的信息》、《被擄歸回的信息》。

图书目录

書之概述/008
作者與主題/009
題旨與結構/011
紀事與特色/016
歸回與意義/019
先知與影響/024
要義與教訓/028
建樹與詠傳/033

Ezra以斯拉記:聖殿,敬拜與律法/038
Part 1 歸回,所羅巴伯重建聖殿/040
重建聖殿的序幕/040
重建聖殿的轉折/051
Part 2 立定,以斯拉考究律法/063
重整律法的責任/063
重飭聖潔的婚姻/074

Nehemiah尼希米記:聖城,警醒與立約/084
Part 1 警醒,重修耶路撒冷的城牆/086
重修城牆的工程/086
重修城牆的阻攔/096
Part 2 立約,誓遵摩西律法的條例/107
清楚律法的教訓/107
簽署律法的義務/117

Esther以斯帖記:普珥,拯救與尊貴/129
Part 1 拯救,神的預備/131
冊立以斯帖為后/131
朝門口的末底改/141
Part 2 尊貴,神的高舉/152 
王所喜悅尊榮的人/152
國中光榮尊貴之民/161

書之結語/173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698677
  • 叢書系列:研經叢書
  • 規格:平裝 / 176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作者序
 
  末肢,在神學院對神學系的二年級神學生,社會組和大專組神訓班的同學,就《列王紀與歷代志綜覽》乙書,多次講授神國的歷史與教訓,惟猶大亡國之後的聖經歷史,尤以被擄與歸回的信息,尚有一段空白的遺憾。於是,個人心中有了深讀、研經的動機,冀望從「歷代志的家譜」開始,及至「應許的大衛王朝」的遞嬗,直到「被擄與歸回」的轉折,以探究舊約歷史的全貌,乃至於神在歷史中的作為。
 
  因此,末肢著手《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和《以斯帖記》的研讀,透過歷史性的背景查考,經文式的解經思考,以及教導性的屬靈感動,試著探究「聖殿、聖城與聖民」的史實,以踏著被擄歸回的重建之路,重溫以賽亞書「被擄歸回」與「重建復興」的應許(賽四十~五五,五六~六六),及其猶大國亡國、被擄前夕,耶利米其宣告的刑罰信息(耶二五8~13,二九10~14)。
 
  感謝主,拙作《被擄歸回的信息》乙書,業已成書、印刷和發行,得以分享《以斯拉記》的「敬拜,重建聖殿」;《尼希米記》的「儆醒,重修聖城」;《以斯帖記》的「拯救,尊貴聖民」,以對應重建神的殿、重修聖城,重整民族、家園的信仰過程。在此,將一切的榮耀歸於神,並且感謝我的家人、台北教會和文宣處的弟兄姐妹,給予多方的協助、支持與代禱,使個人讀經的淺薄心得、拋磚引玉之作,呈現在研讀者的參考資料之中。最後,願我們一同分享、領受,讀經中的喜樂與甘甜,靈修中的造就與激勵。阿們!
 
林賢明 2023.06.15于台北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文字功底令人惊叹。它不像某些严肃的学术著作那样刻板,而是充满了画面感和情感张力。我常常需要停下来,细细品味那些精妙的比喻和独特的句式结构。它构建的世界观宏大而又具体,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作者似乎拥有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魔力,使得那些遥远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对于那些追求纯粹阅读享受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饕餮盛宴。它不仅提供了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一种审美的愉悦。我甚至会反复阅读某些章节,仅仅是为了感受那种文字流淌的美感。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稍微高了一点,需要读者投入相当的专注力去消化其中的信息量。但回报是巨大的。作者的论述逻辑严密,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非常坚固的理论框架。它不仅仅停留在描述层面,更深入到对“意义”的追问。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看似矛盾的观点时,所展现出的平衡感和包容性。它教会我如何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中,锚定自己内心的坐标。对于任何希望进行深度自我反思并寻求精神成长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对“过程”的强调,而非仅仅是最终的结果。它详细描绘了从挣扎、迷茫到最终获得新生的每一步心路历程。这种对“在路上”状态的细致描摹,极大地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它不是一本提供快速解决方案的“自助指南”,而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最真实的状态。书中那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希望之火的执着守护,深深地震撼了我。它鼓励读者在困境中保持清醒,并以一种更具韧性的姿态去迎接未来的不确定性。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将现代人的心灵困境与古代信仰中的某些核心意象巧妙地联系起来。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这些复杂主题时所展现出的细腻与深度。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既有引人入胜的故事线索,又不失深刻的哲学思辨。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对话,他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我探索那些更本质的问题。尤其是对“失落”与“重塑”的探讨,让我对自身经历有了全新的理解。作者的语言功底深厚,遣词造句之间充满了力量感,读起来让人回味无穷。这种将历史深度与个人体验相结合的叙述方式,在同类题材中是相当少见的,极具启发性。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似乎遵循着一种螺旋上升的逻辑,每推进一层,都会将之前探讨的主题提升到更高的维度。我一开始还担心主题的跨度太大难以驾驭,但读完后发现作者处理得游刃有余。它不是简单的线性叙事,而是通过不断的参照和对比,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思考空间。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反而更贴合我们思考问题时那种跳跃性与关联性。书中对于某些历史事件的重新解读,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独到的见解,让人不得不佩服其学术的严谨性与创新的勇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