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艾雷島喝威士忌:嗆味酒人朝聖之旅 (電子書)

到艾雷島喝威士忌:嗆味酒人朝聖之旅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岱琦
图书标签:
  • 威士忌
  • 艾雷島
  • 蘇格蘭
  • 旅行
  • 品酒
  • 冒險
  • 文化
  • 電子書
  • 島嶼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威士忌朝聖之旅
泥煤、海風、天邊的老酒廠,
攝影家與資深記者遠赴海島原鄉,參加威士忌嘉年華,
深入探訪風格獨具的8個酒廠,
Whisky Lover的品酒、旅行、影像書寫。

名人推薦

  王靈安、徐璐、姚和成、舒國治、韓良憶‧舉杯推薦!

  如果威士忌是我們的文字,那屬於艾雷島的,是一篇詰屈聱牙、百轉千迴的現代詩。初入口幾乎不可能馬上愛上這味,但細品幾次,再回頭,其他威士忌已平淡無奇,發現真的回不去了!看完本書,真的懂了為什麼我們會愛上這迷人的泥煤味。──資深調酒師 王靈安

  艾雷是威士忌愛好者心中的聖地,每個威士忌愛好者心中的願望就是能在每年的五月底到島上參加這個一年一度的艾雷島威士忌音樂節!不過想要去島上參加這個節慶可不簡單,因為你要在一年前就開始與全世界的威士忌愛好者競爭島上有限的住宿床位,然後接下來是更麻煩的船位與機票,好不容易到了島上還要面臨沒餐廳吃飯的慘狀!但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只有到了那裏呼吸到空氣中獨特的泥煤海風,進到你鍾愛的威士忌酒廠,接觸到島上這些可愛的居民,你才會知道艾雷之所以是艾雷的原因!很開心看到這本書籍的出版,作者夫婦用美麗的文字與圖像帶領大家進入這個神奇的世界,希望這本書能夠喚起讀者心中的熱情,告訴自己:有一天我也要去走一趟!──台灣單一麥芽威士忌品酒研究社創社理事長 姚和成(Kingfisher)

  我不是威士忌專家,但三泰和岱琦是我認識二十多年的好友,我們的情誼就像陳年威士忌般甘醇。他們是優秀的攝影和文字工作者,一趟艾雷島的旅行,促成了兩人第一次合作。
  透過三泰獨特的鏡頭語言,看到了艾雷島的美景;經由岱琦特有的文字觀點,認識了艾雷島的酒和人。這不是一本制式的威士忌旅遊書,他們打開了品酒、旅行影像書寫的另一扇窗。──台灣好基金會顧問 徐璐

  很羨慕作者能登上艾雷島,威士忌我是門外漢,但有泥煤的、藥水味的威士忌,真是天堂的活水。──旅行文學作家 舒國治

  老實講,我並不懂威士忌,也並不特別愛喝,梁岱琦和謝三泰的這本書,我卻讀得津津有味。哦,不是「味」,而是「香」。那是一股醇厚馥郁的酒香,穿透紙頁而來,沁人心扉。
  那香氣,散發自岱琦的散文,也從三泰的攝影中冉冉浮現;他們倆,一位透過本就擅長的文字,另一位經由早被肯定的影象功力,娓娓道出艾雷島的酒和風土人情。文和圖都未經刻意雕琢巧飾,也沒有無謂的堆砌,卻在行雲流水間,讓我這個威士忌門外漢長了知識,也令我真切地感受到他們對美酒和那一片美酒之地的真摯情感,當然,還有旅人熱切歸熱切卻仍極力保持清明透澈的觀察。最後這一點,和這兩位曾任職平面媒體多年,顯然脫離不了關係。
  一直覺得威士忌是有「深度」的酒,需要深沈的靈魂才能品賞,而梁岱琦和謝三泰想來就擁有這樣的靈魂。──旅遊美食作家 韓良憶
《遗失的航线:大航海时代的秘密地图与海上冒险》 内容提要: 本书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重返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这不是一部单纯的地理探险史,而是一部关于勇气、野心、迷信与科技交织的史诗。我们将深入解析那些改变世界格局的秘密航线,探寻绘制这些航线的制图师们如何与海盗、帝国势力和变幻莫测的大海周旋。 第一章:星辰下的赌注——航海技术的革命与制图的艺术 在十五世纪,欧洲的目光不再局限于地中海的港口。来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家们,面对未知的海洋,依靠的不仅是船只的坚固,更是对天文学和数学的掌握。本章将详细阐述经纬度测绘的早期尝试,介绍亚美尼亚星盘、象限仪等精密仪器的出现,如何使水手们得以摆脱对海岸线的依赖。 重点探讨了“羊皮纸时代”的地图制作:从早期的“T-O”图(世界被分为亚洲、欧洲、非洲三块,以耶路撒冷为中心)到托勒密的地理学的复兴,以及早期海图(Portolan Charts)的绘制技巧。这些海图看似粗糙,却准确记录了地中海沿岸的港口和风向,是当时最宝贵的军事和商业机密。我们将揭示一些著名的制图家族,如马尔凯托家族,他们如何通过垄断信息,为王室服务,并与新兴的探险家们进行信息交换。 第二章:风暴的低语——信风带与失落的季风 大航海之所以成为可能,核心在于对全球风力系统的理解。本章聚焦于赤道洋流和信风带的发现。这些稳定的气流,如同上帝铺设的无形高速公路,极大地缩短了横跨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航程。 我们追溯了亨利王子在阿尔加维地区建立航海学校的初衷,并非仅仅为了寻找黄金,而是为了系统性地记录和预测风暴路径。书中详细分析了早期船只(如卡拉维尔帆船和卡拉克帆船)如何巧妙地利用三角帆和方形帆的组合,以应对不同方向的风力。同时,我们将探讨那些试图挑战自然规律的失败航行:那些误入“无风区”(Doldrums)而最终被遗弃在赤道附近的船只的悲惨故事,以及船员们如何依靠宗教迷信和简陋的工具维持生存的挣扎。 第三章:黄金与异教——麦哲伦的圈地与香料的诱惑 香料——胡椒、丁香、肉豆蔻——在十四世纪的欧洲比黄金更具价值。它们是保存食物、彰显地位的象征。本章将重点剖析欧洲列强为打破阿拉伯和威尼斯对香料贸易的垄断,所进行的血腥竞争。 我们详细描绘了费尔南多·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不仅仅是一次地理探索,更是一场残酷的商业渗透。书中将引用多位随行记录者的日记,揭示船员们在巴塔哥尼亚的艰难穿越、对“魔鬼之喉”(麦哲伦海峡)的恐惧,以及最终在菲律宾群岛与当地部落的冲突。重点分析了胡安·塞巴斯蒂安·埃尔卡诺如何带领仅存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穿越印度洋,最终带着价值连城的香料返回塞维利亚,这一壮举如何永久性地重塑了全球贸易地图。 第四章:海底的秘密档案——沉船、海盗与保密条约 大航海时代留下了无数未解之谜。无数满载金银的西班牙大帆船(Man-of-War)沉没于加勒比海的珊瑚礁或太平洋的风暴之中。本章深入探究了现代水下考古学如何从海底打捞出“历史的碎片”。 我们将聚焦于十七世纪著名的海盗行为——他们不仅仅是流氓,很多时候是前殖民地政府默许的“私掠者”(Privateers)。书中将详细梳理英国的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如何利用伊丽莎白女王的“特许状”,对西班牙的“银船队”进行精准打击,这些行动如何在地图上被淡化,但却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经济平衡。此外,我们还将审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的签订过程,解析西班牙与葡萄牙如何依靠教皇的仲裁,在地图上用一条想象中的线划分了世界,以及这条线在实际航行中引发了多少跨界冲突。 第五章:异域的凝视——新世界的物种交换与文化冲突 航海家的船上不仅载着士兵和商人,还有动植物、疾病与观念。本章探讨“哥伦布大交换”对全球生态和人类社会造成的深远影响。 我们关注欧洲人对新大陆物种的震惊——土豆、玉米、烟草如何改变了欧洲的农业结构;反之,天花、麻疹等旧大陆疾病如何毁灭了美洲的原住民文明。书中将引用早期传教士的信件,描述他们如何试图理解和记录那些他们认为是“野蛮”的文化习俗,以及他们如何利用地图测绘作为工具,实施殖民统治和资源掠夺。这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征服,更是认知体系的颠覆与重塑。 结语:永不终结的罗盘 大航海时代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世界,它证明了人类探索的极限是不断被推翻的。本书以严谨的历史考据和生动的叙事,重现了那段充满危险与荣耀的航程。地图上的每一个墨点,都代表着一次生与死的抉择,每一条航线,都连接着两个原本遥不可及的文明。他们的遗产,至今仍指引着现代的探险家们,在已知与未知的边界上,持续前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梁岱琦


  曾為多年唱片線記者,跟著台灣流行音樂一起成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是音樂和閱讀,旅行則是必須要做的事。喝酒是種日常和偶爾的放肆,享受微醺的感覺,是不折不扣的Whisky Lover。

  通過WSET烈酒二級認證(WSET Level 2 Award in Spirits)。
  作者連絡信箱smokyislay@gmail.com

攝影者簡介

謝三泰


  資深攝影工作者,謹守紀實風格,拍照是信手捻來的靈感。出生於澎湖,從小習慣迎著海風、親近海洋,一喝就愛上艾雷島威士忌,覺得艾雷島有故鄉的熟悉,是個Whisky Drinker。

图书目录

前言 艾雷島的餘味

PART1
他方之島This Remote Island
蘊釀
啟程
艾雷人
泥煤的溫度
威士忌和美食

PART2
酒廠嘉年華Distillery Carnival
Ardbeg雅柏—很細緻的泥煤怪獸
Bowmore波摩—傳說中的No.1酒窖
Laphroaig拉弗格—正露丸風味的蒸餾廠
Bunnahabhain布納哈本—堅忍掌舵的老船長
Lagavulin拉加維林—擁有死硬粉絲的死硬派
Caol Ila卡爾里拉——25年的雪莉桶原酒
Bruichladdich布萊迪—艾雷島上耀眼的一顆星
Kichoman齊侯門—農場式的小小獨立蒸餾廠
Jura吉拉島—最不可能到得了的地方
Gartbreck第九間蒸餾廠

PART3
風格獨具Unique Taste
什麼是單一麥芽威士忌
單一麥芽威士忌的誕生
發芽Malting 糖化Mashing 發酵Fermentation
蒸餾Distillation 熟成Maturation 裝瓶Bottling
蘇格蘭威士忌產區
斯貝河畔區Spaysides 艾雷島Islay 高地區Highland
低地區Lowland 島嶼區Islands 坎培爾鎮區Campbeltown

附錄
走看艾雷
艾雷島旅遊實用資訊
艾雷島、威士忌相關中英文對照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272677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61.1MB

图书试读

前言
  
艾雷島的餘味

  
  已經記不得第一次嚐到艾雷島威士忌時的情景,確定的是,那應該是一杯波摩Surf。那時,還不時興喝單一麥芽威士忌,對艾雷島更是似懂非懂,所以即使是年輕、淡雅的波摩,酒中的那股泥煤味,還是讓我退而卻步。
  
  人生很奇妙,隨著時間、際遇的改變,當初敬而遠之的,卻成了終身所愛。初時,當席間有人大讚這是好酒時,總是皺著眉,不明瞭這酒的魅力究竟在那?後來,硬著頭皮闖入艾雷島威士忌的世界,從一開始懼怕,到後來逐漸懂得它的滋味,其實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
  
  艾雷島威士忌裡有種粗獷的細緻,在那招牌的泥煤煙燻味後,藏著極為複雜的滋味,有時是果乾的甜、有時是香草的清新、有時帶點蜂蜜的暖膩、有時則又像是土地的泥香;更多時候,它讓你有種面向著海洋的錯覺,像似海潮湧向你,空氣中帶著鹹味,幾乎可以嚐到那海水;也像是誤闖入迷漫著雪茄煙霧的密室,厚重的煙燻味,將人團團包圍住。
  
  艾雷島威士忌常令人驚喜,感覺就像掀開一扇厚重的大門,裡頭卻是一間精巧的藝廊,也像是聽著小號手豪邁地吹奏著,但在咆哮中卻是款款的深情。
  
  一杯、兩杯、三杯艾雷島威士忌,似乎再也無法滿足。大膽地興起到艾雷島走一遭的念頭,念頭興起到成行,時間恰恰只有三個月。這個位於蘇格蘭南方的小島,只有三千多人,島上沒有任何紅綠燈,牛羊群綿延至天邊、大自然垂手可及,遼闊的海洋、寬廣的天空和質樸的人們,蘊育出性格獨具的威士忌。
  
  蘇格蘭使用泥煤煙燻麥芽的產地不只艾雷島,但艾雷島威士忌的風格卻無可複製,同產區的八間蒸餾廠,每間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是鄰近的蒸餾廠,依舊能各自保有各自的風貌。蒸餾廠有美麗的風景、難忘的美酒,還有那辛勤的釀酒人。
  
  不只一次,在蒸餾廠裡遇見工作了數十年的蒸餾師,他們多是挺著個大肚子,壯碩的身材,操著完全聽不懂的口音,講著新酒的學問。語言不通沒關係,他們的眼神透露著對自己工作的驕傲,一輩子與威士忌為伍,許多蒸餾廠至今仍捨棄科技不用,單純地信賴這三、四十年的蒸餾師,決定最關鍵的蒸餾程序,該萃取那些珍貴的酒心,好做成迷人的佳釀。
  
  邊喝邊旅行、邊旅行邊喝。站在蒸餾廠的堤岸邊,啜飲著艾雷島威士忌嘉年華的限量酒,看著清澈海水裡載浮載沉的海藻,迎著微微的海風,遙望著遠方的北愛爾蘭,這是一種感受。
  
  另一種感受是,開著車子走進蜿蜒鄉間小路,臨時起意的叨擾,換來的是毫不保留的招呼。或是在街角、在餐廳、在PUB的一隅,只要主動開口,得到的都是不做作、直接的熱情。艾雷島人們就像威士忌,喝一口,暖暖回味在心頭。
  
  一趟艾雷島威士忌嘉年華之旅,喝了許多這輩子可能再也喝不到的好酒,也遇見許多深印在腦海中的臉孔。
  
  威士忌的品酒順序裡,在辨別顏色、香氣、酒體後,最後一道稱為Finish。Finish通常翻譯為「尾韻」,指的是酒入喉後,留在口腔裡的滋味,但我更喜歡稱它為「餘味」。「餘味」是一種殘留與回味,一種令你念念不忘的感覺,喝完一口威士忌,似又未完全飲盡,餘味留在口中和心裡。
  
  下次喝完最後一口艾雷島威士忌時,記得留意那餘味。可以把杯子湊到鼻子前聞一聞,好好享受沉澱在酒杯裡的香氣,這本書所記載的文字和影像,就像是遺留在杯底的艾雷島威士忌的餘味,不願一人獨享,所以共享,希望你們也能盡興,找到自己喜歡的艾雷島片段,那怕只是一景或是一物,細細地沉澱在心底,就已足夠。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蠻吸引人的,那種帶點復古又有點現代感的排版,加上深邃的色彩,讓人一看就知道這趟旅程不單純是觀光,肯定帶點深度。我特別喜歡那種「朝聖」的說法,彷彿作者不是去喝酒,而是去追尋某種精神上的嚮往,這點蠻能引起我這個也愛好威士忌的讀者的共鳴。雖然我還沒機會親自去艾雷島,但光是看書名,腦海裡就浮現出海風鹹鹹、泥煤煙燻的畫面,感覺作者的文字功力應該很厲害,能夠把那種濃郁的感官體驗描繪出來。我猜測書裡應該會穿插很多關於蘇格蘭威士忌歷史、蒸餾工藝的小知識,這對我這種想深入了解「生命之水」的人來說,絕對是物超所值。希望作者在描述那些酒廠的參訪過程時,不只是流水帳,而是能帶出人與土地、人與傳統之間那種微妙的連結。總之,單從書名和包裝來看,這本書的潛力是巨大的,完全符合我對一本高品質旅遊文學的期待,光是想像就讓人迫不及待想翻開第一頁,跟著作者一起踏上這趟充滿泥煤味的朝聖之路。

评分

買這本電子書的動機,其實很純粹,就是想找一個「替代品」,在沒辦法飛去蘇格蘭的時候,至少能讓思緒在那裡盤旋。因此,我最在意的就是「細節的真實度」。我希望作者在描述品酒時,能用台灣讀者普遍能理解但又充滿專業感的詞彙,而不是只丟一堆只有行家才懂的術語。比如,當描述一款酒的「碘味」或「藥水味」時,能不能巧妙地連結到我們生活中的某種氣味,讓讀者在腦海中立刻建構出那個畫面?另外,電子書的排版也很重要,如果圖片的解析度夠高,能清楚看到酒標的紋理,或是島上建築的斑駁,那就太棒了。畢竟電子書少了紙本書的觸感,視覺的衝擊就更為關鍵。總而言之,我需要的不只是一篇遊記,而是一份能讓我隨時在通勤、午休時都能沉浸其中,彷彿自己正坐在波摩(Bowmore)老酒廠的角落,感受那股獨特的島嶼氣息的「微型體驗」。

评分

這書名取得實在太有「梗」了,尤其那個「嗆味酒人」的自稱,聽起來就很江湖,很有自己的堅持。作為一個常年在威迷社群裡潛水的讀者,我對這種帶點桀驁不馴色彩的文字風格特別有感。我猜測作者在島上的經歷可能不會一帆風順,也許會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挑戰,或者對某些主流的威士忌觀點產生質疑。這種「質疑」和「挑戰」的過程,往往才是旅程中最精彩的部分。如果只是平順地介紹拉弗格(Laphroaig)和阿貝(Ardbeg)的歷史,那網路上多的是資料。我更想看的是作者在面對那些龐大、壟斷的酒廠巨頭時,他這個「嗆味酒人」是如何保持自己獨立的判斷和品飲標準的。電子書的形式也方便我隨時做筆記或查閱資料,如果內容紮實,我絕對會邊看邊在旁邊開著威士忌資料庫比對,看看作者的見解是否能提供新的視角。

评分

坦白講,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值其實是比較「務實」一點的。我希望它不只是那種光鮮亮麗、只介紹高級酒吧和品酒會的旅遊指南,而是能深入到艾雷島的日常生活中去。畢竟,威士忌的精髓往往藏在那些小細節裡,比如當地人如何看待他們的泥煤味,或者是在那樣孤絕的環境下,釀酒師們的心境是如何被形塑的。如果作者能捕捉到那種「嗆味」——不單指酒的刺激感,更是生活本身的強悍與純粹——那這本書就成功了。我對那種充滿人情味的描述特別有興趣,比如酒廠工人下班後會在鄰近的酒吧點什麼樣的酒,他們會如何談論今年的收成與天氣。如果文字能讓我感受到那股冰冷、潮濕的空氣,聞到那股濃到幾乎可以咀嚼的泥煤味,那我就會覺得這趟電子書的閱讀體驗是立體的。總之,我期待的不是一本教科書,而是一扇通往艾雷島真實靈魂的窗戶,要夠生猛,不要太過美化。

评分

從文學性角度來看,我希望這本書的敘事節奏能夠像一場好的威士忌品飲:前段鋪陳、中段爆發強烈的核心風味、尾聲則是悠長的回甘。艾雷島的風景本身就帶有史詩感,海、岩石、永不散去的煙霧,這些都是極好的文學素材。我期望作者能將這些自然元素與威士忌的釀造過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創造出具有詩意的文字景觀。例如,將蒸餾器中酒液滴落的聲音比喻成島嶼的心跳,或是將泥煤的層次比喻成歷史的沉澱。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這本書就不僅僅是旅遊紀錄,而是昇華成一種關於「時間」和「記憶」的哲學探討。我個人對那些描述孤獨、沉思的段落特別有興趣,畢竟去這樣一個偏遠的地方,必然會帶來某種程度的內在對話。如果文字能將這種氛圍烘托到位,那麼這電子書的價值就遠超過了它標示的價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