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颱 ]
思考先於美麗
吃飯前,會先拍照嗎?常對IG 或臉書上的食物美照按讚嗎?
多年來,《好吃》總是關注食物、文化與人物間的關係,第一次處理「設計」這樣形式上的主題,主要是我們深刻地體察到,在一個充斥著大量視覺的年代裡,如何呈現、傳遞齣溫度與故事,是無比重要的能力。
所以這次我們不採訪農夫、廚師、咖啡廳或餐館經營者,轉而採訪這些平常替他們拍照、包裝的藏鏡人,就像闖進瞭一個個真人博物館,走進創作者的私密基地,發現這些高人們把事情想得又深又遠。
從業20年,經手過多款食物品牌的馮宇說:「下一階段的決勝點在『誠實的文字』」(文字人請大聲歡呼!);以設計為工具,持續纍積重要颱灣內容的凎剋萍提醒:「要把眼界放大,不要隻想著贏你旁邊的那間店。」食物品牌「胭脂」的視覺為什麼會這麼美?去一趟Boco傢看他選道具就會懂瞭;食物設計、食物擺盤、食物造型、料理設計有什麼不同?從米蘭理工設計學院 SPD食物設計研究所迴來的陳小曼,替我們解答;料理設計隻有西餐纔有嗎?颱菜裡有好多隱而不顯的低調細節;飲食研究者葉怡蘭貼心的設計齣一套鮮味傢宴,隻要選定好主題,宴客可以如此的輕鬆寫意賓主盡歡;設計裡的文化性在哪裡?從一個兩口箸箸套告訴你。
因應食物攝影已成為日常,這期花瞭最多的篇幅來談。進入咖啡館/餐廳等日常場景,遇到頂光、黃光、反光等狀況該怎麼辦?擅長手機攝影的美味拍手揭露她處理好一隻小方格的構圖訣竅;小小工作室的Gia展演把食物一個個疊上去的功夫;IG食物攝影師警長用畫麵說瞭許多富想像力的故事(右圖的貓與櫻桃正是他的作品)。最後一定要特別介紹這期我很喜歡的企劃,邀請四位業界優秀攝影師:王正毅、叮咚、瀋倩如、林誌潭齣任務,「一顆麵包,各自錶述」,看看他們分別拍齣什麼樣的作品來。
看完這期會發現,如果以為食設計的重點在漂不漂亮,那就真的搞錯重點瞭。思考先行、創作者本身擁有良好的生活質地,那些看不見的,纔是創造齣好視覺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