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偽科學2:頂尖醫學期刊評審用科學證據解答50個最流行的健康迷思 (電子書)

餐桌上的偽科學2:頂尖醫學期刊評審用科學證據解答50個最流行的健康迷思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慶順
圖書標籤:
  • 健康迷思
  • 偽科學
  • 醫學真相
  • 科學證據
  • 營養學
  • 健康飲食
  • 批判性思考
  • 電子書
  • 科普
  • 醫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作者擔任超過知名60間期刊評審(含世界排名第一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錶近200篇醫學論文
*任職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教授,從事醫學研究40年
*個人網站「科學的養生保健」發錶超過600篇基於醫學論文的謠言破解文章,十數傢媒體爭相轉載
*以輕鬆幽默的語法,為你解讀最新權威醫學期刊和論文
*《餐桌上的偽科學》齣版後不斷再刷,售齣簡體&韓文版權,版稅將捐齣贊助颱灣兒童及弱勢團體


  這是一本醫學版的謠言終結者,從事醫學研究40年的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教授林慶順,退休之後緻力於保健偽科學的破解。他在網站上為讀者詳細解答流傳多年或是最新齣爐的各種傳言(其中謠言,不乏齣自知名醫生、自然療師、營養師和主流媒體),是華人世界最權威的謠言破解網站。而每篇謠言破解和書中的每句結論,都是頂尖醫學期刊評審林教授,依據多年論文審查的專業,考察多篇可信度最高醫學實驗和論文,從新到舊,帶著讀者正確理解醫學知識。

  目前網站已經迴答將近六百則謠言,繼第一本暢銷書《餐桌上的偽科學》後,本書精選整理其中最多人關心的50個迷思,範圍由各種常見食材的好壞分析(如黑糖、棕櫚油、果糖、酒、起司、太白粉、增筋劑等等),除瞭民眾、連醫師和營養師也誤解的物質(亞硝酸鹽、反式脂肪、鳳梨酵素、咖啡因⋯⋯),到各種誇大昂貴的保健食品(藻類、氫水、葉黃素⋯⋯),再到齣版界各種流行的特殊療法(生酮、無麩質、冰人呼吸、維他命C和D、法國悖論等等),還有各種日常用品(電蚊香、保溫杯、補牙銀粉、牙膏、鐵鍋)等等材質疑慮,都做瞭最新最專業的分析。

  林教授的科學養生筆記:

  Q:無麩質飲食對比較健康?
  否。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根本就沒有麩質過敏的問題。
  而「無麩質飲食」除瞭無麩質之外,也幾乎是無營養,因為在去除麩質時,一些重要的營養成分也被去除瞭。

  Q:有科學論文說,吃鳳梨可以預防飛蚊癥?
  否。此篇連篇字都錯誤百齣的論文發錶在公信度很低的「掠奪性期刊」,而且吃進肚子的鳳梨酵素,功能是不可能跑到眼睛的。

  Q:豆漿或黃豆製品會促進乳癌?
  否。醫學證據:黃豆製品可以預防或抑製乳癌。

  Q:跑步會傷害你的膝蓋?
  否。事實上,最新研究都是證實跑步可以保護膝蓋,免於發生關節炎。

  Q:護眼補充劑,需要嗎?
  否。正規眼科機構都強調:沒病的人不需要服用補充劑來預防,隻要多吃蔬果及避開危險因素。

  Q:吃黑糖對身體好?
  否。黑糖是蔗糖,而糖分的過度攝取是有害健康的。
  黑糖真正能夠提供的也隻不過就是它的特殊風味,而不是什麼排毒或補血的鬍扯功效。

  Q:吃銀杏可以增加記憶力和預防失智?
  否。首先,醫療裡的銀杏指的是「銀杏葉萃取物」,而非食材銀杏(或稱白果)。
  再來,目前沒有確鑿的證據錶明銀杏對任何健康情況有幫助。

專業推薦

  王道還(生物人類學者)、黃雲慶醫師(嘉義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主任)、黃振僑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甲狀腺外科)、黃峻偉醫師(糖尿病筆記)、張心宇(壹電視主持人/製作人)

  黃雲慶醫師(嘉義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主任)
  林教授以其深厚的科學研究背景,用科學人的敏銳視角,引用正確的資料,幫助讀者闢謠解惑。內容嚴謹讀來卻輕鬆,每篇文章更總結瞭「林教授的科學養生筆記」,詳實佐證又方便讀者速記重點,實為大眾生活智慧養成的一大利器。身為一個執業近二十的醫師,也從本書當中獲得相當的知識。

  黃振僑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甲狀腺外科)
  世界上有兩種人,第一種已經看過《餐桌上的偽科學》,第二種則正在看《餐桌上的偽科學2》。通常續集的好看程度很難超過原先的首集,但本書卻打破續集魔咒,更加精采豐富。鬍適曾說:「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有七分證據,不能說八分話。」林教授平易近人的文字,蘊含深刻的真理,再再告訴我們:別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瞭!

  黃峻偉醫師(糖尿病筆記)
  林慶順教授以嚴謹的科學方式,擊破浮誇的偽科學謠言!

  張心宇(壹電視主持人/製作人)
  我製作並主持壹電視節目「ㄟ播新聞尚健康」三年瞭,主旨是「長知識、顧健康」。日前邀林教授錄影,纔見識到科學傢有多麼「厚工」,光是討論一篇謠言,林教授就引用瞭七篇期刊論文來佐證論點。難得颱灣有這樣一本由權威科學傢討論健康議題的好書,不容錯過。

讀者來函感謝:

  我是執業五年的年輕中醫師,因為搜尋資料求證患者詢問我的流傳偏方時發現瞭您的專頁,真幸運。泛濫的網路保健資訊也是很睏擾我的問題,除瞭患者,我自己的父親也常常深信這些資訊。謝謝您,做瞭這麼重要的事——讀者Iris

  無意間發現您的書後,非常高興有人以科學角度和數據來澄清似是而非的網路謠傳——讀者Suprana

  非常感謝林教授閱讀文獻並提供淺顯易懂的文章讓大眾增進正確的知識——讀者Chih-Hao Hsu

  教授您好,在下幾乎看完網站所有文章,真是受益良多,感謝帶給我實證的醫學、健康知識及認真生活的啟示——讀者王振宇

  林教授您好,查資料時偶然間看到您的網站,覺得很幸運,從您身上獲得不少知識和實事求證的科學精神——讀者Jamin

  書中採材自眾人曾聽聞的各種醫學保健迷思,其中不乏我從小就信以為真的說法。林教授引經據典地詳解相關實驗與研究結果,適時推翻毫無證據的謠言,像是醫學版的「謠言終結者」。而對於無法輕易獲得結論的問題,他也不會譁眾取寵地亂下立論,而是直接錶明現有的科學證據尚無法對該迷思有定見。如此的醫藥常識好書,居然是齣自颱灣齣版界(非翻譯書),令人相當開心,也期望好書不寂寞。——讀者笙仔

  非常感謝您在網站提供的所有知識。很謝謝您齣瞭這本書,每次看都有不同收穫——讀者高凱廷

  林教授,我來自馬來西亞古晉,謝謝你的網站,解答瞭我不少的疑問——讀者Esther

  大概十年有瞭,一直在看颱灣的養生書籍,直到發現林教授的網站,纔知道很多看過的書並不科學。謝謝林教授的無私和愛心!——讀者Abel
 
好的,這裏為您提供一份圖書簡介,內容與您提到的《餐桌上的偽科學2:頂尖醫學期刊評審用科學證據解答50個最流行的健康迷思》完全無關,並力求詳盡自然: --- 穹頂之下的低語:失落的亞特蘭提斯文明考古學報告(增訂版) 關於本書 這本厚重的專著,彙集瞭跨越數十年的田野調查、深海探測數據分析,以及對古代文獻進行的語源學與神話學交叉比對,旨在重新審視人類文明史上最引人入勝的未解之謎——亞特蘭提斯(Atlantis)。本書不僅僅是再次複述柏拉圖的記敘,而是基於嚴謹的考古學、地質學和海洋學證據,試圖勾勒齣這個傳說中的「島嶼國度」從鼎盛到毀滅的真實圖景。 增訂版新增瞭自前次齣版以來取得的重大突破,包括對大西洋中洋脊地殼運動的最新模型分析,以及對特定類比文獻中「青銅時代超級文明」共性的深入探討。我們不再將亞特蘭提斯視為單純的寓言或地理學的錯誤,而是將其置於公元前三韆紀至公元前一韆紀的全球性氣候變遷與文明擴散的宏大敘事之中。 核心研究範疇與章節概覽 本書共分為七大部分,依循邏輯推理的遞進結構,層層剝開籠罩在這座失落之城上的迷霧。 第一部:文獻的迷霧與考古學的邊界 (The Labyrinth of Texts and the Frontiers of Archaeology) 本部分著重於文獻學的基礎工作。我們細緻地分析瞭柏拉圖的《提麥歐篇》和《剋裏特亞斯篇》中關於亞特蘭提斯的描述,並採用計算機語言學工具,比對瞭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以及早期剋裏特文明(米諾斯文明)中關於「海平麵上升的洪水」與「高度組織化社會」的記述。章節探討瞭「亞特蘭提斯」一詞的詞源學演變,並嚴格區分瞭神話、傳說與基於地質事件的歷史記憶之間的界線。同時,也批判性地審視瞭二十世紀以來所有基於「靈修學」或「非主流地質學」得齣的亞特蘭提斯定位。 第二部:地質的沉默與闆塊的證據 (Geological Silence and Plate Tectonics) 這部分是本書的基石。我們整閤瞭深海聲納掃描(SONAR)數據、海底熱液噴口沉積物分析,以及對地中海東部和直布羅陀海峽周邊島嶼(如聖托裏尼、撒丁島)的同位素定年結果。重點聚焦於米諾斯文明毀滅性事件(約公元前1600年)與傳統亞特蘭提斯毀滅時間軸的重疊區間。深入探討瞭「大西洋中心說」的物理局限性,並提齣瞭關於「地中海東部-愛琴海弧形地塊崩塌」作為主要的地理學模型。我們展示瞭海底山脈結構中存在的、疑似人造或至少是高度規律性的非自然沉積層的初步證據。 第三部:工程學的遺產:水利與建築的重建 (Engineering Legacy: Hydraulics and Architectural Reconstruction) 亞特蘭提斯被描繪為一個擁有精湛工程技術的文明。本章節通過對其他同期高度發展文明(如埃及金字塔群、美索不達米亞的灌溉係統)的工程參數進行逆嚮推算,試圖模擬亞特蘭提斯可能採用的材料科學與水利學設計。詳細分析瞭文獻中提及的「同心圓結構」的結構力學可行性,並首次引入瞭基於高解析度海底地形圖的流體動力學模擬,以解釋大規模淹沒的過程是否與文明的內部結構崩塌同時發生。 第四部:農業、貿易與社會結構的比較人類學 (Agro-Trade Networks and Comparative Social Anthropology) 文明的偉大不在於其消亡,而在於其存在的方式。本部分運用比較人類學的方法,對比瞭早期地中海文明(如腓尼基人、邁錫尼人)的貿易路線與亞特蘭提斯假想的影響範圍。我們探討瞭如果亞特蘭提斯確實存在,其對青銅時代晚期關鍵戰略資源(如錫、黑曜石)的壟斷如何重塑瞭世界貿易格局。同時,深入剖析瞭柏拉圖筆下「黃金時代」的社會階級劃分,並與其他古代貴族製度進行對比分析,以判定這些敘述是否源自對某個真實王權的誇大描述。 第五部:語言學的迴響:獨立語係的追蹤 (Linguistic Echoes: Tracing Independent Language Families) 本書中一項獨創性的嘗試是試圖在已知的古代語言族群中尋找「亞特蘭提斯語」的殘餘印記。雖然直接的語言化石極為罕見,但我們分析瞭在南歐、北非沿海地區發現的、無法歸類的史前銘文的音韻結構。本書提齣瞭一種「語言接觸點」假說,認為亞特蘭提斯作為一個重要的海權中心,其語言可能通過貿易媒介,影響瞭後來希臘語和伊特魯裏亞語的早期演化,儘管這些影響微乎其微,但值得深入探究。 第六部:毀滅的瞬間:氣候劇變與火山學的校準 (The Moment of Ruin: Climate Catastrophe and Volcanological Calibration) 本章節集中火力於「毀滅」的物理機製。綜閤瞭冰芯數據、樹輪年輪分析以及近期的火山灰層定年技術,校準瞭公元前第二個韆年中期全球氣候的突然波動。我們重點分析瞭地中海周邊大規模火山噴發的能量釋放模型,計算瞭海嘯的預期高度與傳播路徑。本書的結論傾嚮於:亞特蘭提斯的衰落並非單一的、突發性的「沉沒」,而是一個由氣候危機引發的、複閤性的生態係統崩潰過程。 第七部:失落文明的當代意義 (The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Lost Civilizations) 在結尾部分,本書將目光從古代拉迴現代。我們探討瞭亞特蘭提斯傳說對文藝復興、啟濛運動乃至當代科幻小說的持續影響力。這不僅僅是歷史學的探討,更是一種關於人類集體記憶、對「黃金時代」的永恆嚮往以及對技術傲慢的道德警示。我們強調,即使無法找到一座沉沒的城池,對其可能性的探索,也迫使我們更審慎地麵對當代全球性的環境挑戰。 --- 作者簡介: 伊萊亞斯·凡德堡 (Elias van der Burgh),著名海洋考古學傢與比較文明史專傢,任職於歐洲歷史與地質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其研究領域橫跨深海探測技術、古代航海術以及地中海史前文明的跨文化交流。 艾莉絲·陳 (Alice Chen),專攻計算語言學與古地質學交叉分析,是近年來利用大數據模型分析古代神話文本結構的先驅者。 --- 本書特色: 跨學科的整閤:結閤瞭最新的海洋聲納圖像、地質年代學和古典文獻的嚴謹分析。 拒絕臆測:所有結論均基於可驗證的科學數據,對「超自然解釋」進行瞭係統性的排除。 豐富的圖錶與數據:全書配有超過二百五十幅高解析度地圖、海底地形圖剖麵、以及數據模擬圖錶。 讀者群: 對古代史、考古學、地質學感興趣的專業人士、研究生,以及所有對人類文明起源懷抱好奇心的深度閱讀愛好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慶順教授(Ching-Shwun Lin,PhD)


  擔任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教授,擁有40年醫學研究經驗,發錶過近200篇研究論文,擔任逾60本世界知名醫學期刊的評審委員(包含世界排名第一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教授生涯退休之後,以醫學研究的角度,發錶基於科學證據的文章,緻力於破解流竄於網路的養生保健迷思,幫助讀者避免被未經證實的資訊誤導,進而維護個人健康。

  學歷:颱灣大學獸醫學士/愛俄華大學微生物學博士/愛俄華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

  經歷:颱灣大學醫學院助教/愛俄華大學醫學院助教/來那斯保林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加州醫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帊羅阿托醫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教授/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分子泌尿學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學訪問教授/颱灣輔仁大學基礎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個人網站:科學的養生保健professorlin.com

  個人著作:《餐桌上的偽科學》
 

圖書目錄

前言

Part 1基礎健康講堂
1-1    亞硝酸鹽的惡名與真相
1-2    反式脂肪的謠言與真正問題
1-3    電視醫生,爭議不斷
1-4    棕櫚油和芥菜籽油的謠言破解
1-5    黑糖和甜菊糖的注意事項.
1-6    高糖是否導緻失智癥和胰腺癌
1-7    高果糖玉米糖漿的安全分析
1-8    果糖、純果汁與水果的利弊分析
1-9    酒的不良影響
1-10     咖啡因的疑慮,科學證據.
1-11    口腔衛生確實影響全身健康.
1-12    銀粉、洗牙與牙膏的注意事項
1-13 跑步與健康的科學研究

Part 2食補與保健品的騙局
2-1 鳳梨可溶解飛蚊癥是鬧劇一場.
2-2 護眼補充劑與太陽眼鏡
2-3 保健品業配文賞析三則
2-4 壯陽食補與藥物的風險
2-5 空汙危機的運動風險
2-6 抗空汙食物,青花菜芽
2-7 銀杏的醫學功效,最新報告.
2-8 缺鐵、憂鬱癥與寂寞
2-9 鎂的吹捧與空腹不能吃的食物

Part 3特殊療法,不要輕信
3-1 無麩質飲食,炒作無上限
3-2 法國悖論,仍無定論
3-3 呼吸養生法,有真也有假
3-4 一位生酮醫師之死
3-5 生酮逆轉二型糖尿病的迷思
3-6 補充劑可預防感冒的神話.
3-7 維他命 C 抗癌與正分子醫學騙局
3-8 白鳳菜、尼基羅草,救命仙草的吹捧.
3-10 結石謠言大調查(上)
3-11 結石謠言大調查(下)
3-12 早餐,重要還是危險?
3-13 水的謠言,無所遁形

Part 4食材謠言追追追
4-1 木瓜謠言大集閤
4-2 勾芡、太白粉與修飾澱粉有害傳言
4-3 增筋劑的安全分析
4-4 蕨菜與過貓緻癌查證
4-5 再談可可效用與阿茲海默的預防
4-6 山藥滋陰的真相
4-7 毒物與劑量的重要性
4-8 一片起司,磷就破錶?

Part 5新科技,還是偽科學?
5-1 氫水、低氘水、氧化還原水的偽科學
5-2 大小分子水的垃圾科學
5-3 新型汙染,塑膠微粒 Q&A
5-4 遠紅外線的醫療效果
5-5 大麻的藥用和娛樂價值
5-6 電蚊香安全性與防蚊意識
5-7 不鏽鋼保溫杯與鐵鍋傳言

附錄:資料來源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953067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有
  • 檔案大小:7.3MB

圖書試讀

前言

科學的養生保健,養生保健的偽科學


  無聊的真相永遠趕不上聳動的謊言

  三年前,準備成立網站時,為瞭取名字左思右想,絞盡腦汁。最後,雖然是取瞭「科學的養生保健」,但其實我心裡想的是「養生保健的偽科學」。畢竟,打擊偽科學纔是我成立網站的初衷。至於為什麼要打擊偽科學,我在「關於本站」已經稍作解釋。現在,我再來藉助權威,請讀者看一篇「美國醫學會」(JAMA)在2019年4月22日發錶的文章,標題是「對抗偽醫療信息」(註1)。它說:偽醫療信息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已經變得無所不在。幾乎任何人都可以說任何事,而偏偏就是有人會相信。由於每天有數十億人在線,所以偽醫療信息可以快速傳播。更糟糕的是,聳動的謊言顯然比無聊的真相傳播得更快。這個新的網路世界促進瞭假專傢、名人以及包括醫生在內的騙子對消費者的直銷。 其結果是像基改食品和常見疾病治療等各種主題的錯誤信息。

  所以,主流醫學是已經注意到偽科學氾濫,隻不過似乎還是束手無策。我呢,為瞭打擊偽科學,可以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每天看著自己網站的點擊率,再看看那些偽科學網站的點擊率,實在不得不嚮這個事實低頭,那就是「無聊的真相永遠趕不上聳動的謊言」。

  趕不上,但路還是得走下去。就這樣咬緊牙關,夙夜匪懈,到2019年6月26號,已經發錶瞭近六百篇文章。去年夏天,一心文化從當時的四百多篇文章裡挑選瞭五十篇匯集成冊。給網站取名字難,給書取名字更難。平淡,怕沒人買;浮誇,怕失格調,如何拿捏?齣版社總編跟我說,有幾傢書店建議書名用《偽科學終結者》。我聽到後還覺得蠻有意思的,因為我的幾位朋友也叫我「謠言終結者」。但是,偽科學能終結嗎?謠言能終結嗎?其實,在一位大陸記者的訪問中我說過:「我並不存有任何妄想能夠扭轉偽科學當道這個已然不可逆的局勢」,所以,我所能做到的,頂多也就是打擊偽科學,能打幾個算幾個。至於「偽科學終結者」或「謠言終結者」,就留給我將來寫一本科幻小說吧。

  12月7日《餐桌上的偽科學》齣版瞭,結果真是有點意外,竟然一炮而紅成瞭暢銷書。尤其是電子版,還榮登「讀墨」(Readmoo)排行榜第一名。主流媒體,例如「飛碟電颱」、「張大春泡新聞」及「壹電視」為瞭介紹這本書,邀我上節目訪問。中國以及韓國的齣版社也先後買瞭這本書的版權,所以不久後就會有簡體字版以及韓文版銷售。但其實,許多大陸人士已經看過這本書(希望不是山寨版)。

  最適閤提齣養生保健建議的專傢,條件為何?

  2019年5月,一位大陸記者用電郵跟我聯絡。她說自己看過《餐桌上的偽科學》,所以希望能藉由訪問我,來將正確的養生保健常識傳達給大陸民眾。她總共提齣瞭二十一個問題,而其中這一個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什麼身份的人最閤適或有資格給普通人提齣科學食用保健品的建議呢?」一時間,這還真把我給考倒瞭,是醫師、藥師、營養師、自然療師,還是什麼其他師?

  美國的人口約三億三韆萬,有兩個醫療保健電視節目。颱灣的人口約美國的十五分之一,醫療保健電視節目的數目卻是美國的十倍以上。有研究顯示,美國的那兩個電視節目所給的建議裡,有15%是違反科學證據,有32%是毫無科學根據(註2)。那,颱灣的二十幾個醫療保健電視節目所給的建議裡,有多少是違反科學證據,有多少是毫無科學證據?如果您經常看我的文章,心裡應該會有個不祥的數字吧。

  有十位美國頂尖的科學傢曾如此批評醫療保健電視節目「奧茲醫生秀」(The Dr.Oz Show)的主持人奧茲醫生:「奧茲醫師一再錶現齣對科學和循證醫學的衊視,以及對基改作物毫無根據和無情的反對。最糟糕的是,他為瞭個人經濟利益而推動庸醫治療,錶現齣嚴重缺乏誠信。」而奧茲醫師對此的迴應是:「我的節目並非醫療節目,而是娛樂節目」(註3)。有位颱灣醫師曾如此評論颱灣的醫療電視節目:如果認為「那隻是個綜藝節目,看看就好」或者「跟這樣的節目認真就輸瞭」恐怕是低估瞭該類型節目的影響力(註4)。

  三年前網站剛成立時,我就發錶瞭一篇揭露酸鹼騙術的文章,而到瞭2018年2月,我總共發錶瞭六篇相關的文章。這份執著與努力總算在2018年11月2日得到一點安慰,那就是加州法院判決酸鹼騙術發明人羅伯特.楊(Robert Young,自然療師)要賠償一億美金給一位受害者(這位受害者被羅伯特.楊用靜脈注射蘇打水來治療癌癥)(請看《餐桌上的偽科學》第264頁)。

  現在網路上已經可以看到一大堆一窩蜂跟著「揭露」酸鹼騙術的文章。可是,我幾乎可以肯定,寫這些文章的人,有很多曾經是酸鹼邪說的散播者。對他們來說,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並不重要,反正隻要能搞齣個聳動標題來吸引點擊就好。不管如何,我在2019年5月25日到博客來網站搜索,還是看到有七十四本教人傢如何改變酸性體質的書籍,作者不是醫生,就是營養師或自然療師。所以,他們是「最閤適或有資格提齣科學食用保健品建議的人」嗎?

  問題齣在哪裡?為什麼這些經常提齣食用保健品建議的人都不適閤,也沒有資格?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們之所以會給建議,不外乎就是為瞭撈錢。科不科學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關鍵是在於有沒有錢可撈。隻要有錢可撈,違反科學又有啥關係。反正普羅大眾也搞不懂什麼是真科學,什麼是偽科學。

  全球通病—生化盲

  有好幾位讀者在看到我對保健品或另類療法的批判之後,就迴應 :「颱灣人難教好騙」。可說實在的,這種說法並不完全公平。畢竟,美國人也一樣,而且說不定有過之而無不及潂。要不然,保健品在美國怎麼會發展成每年營收三百億美金的行業?其實,根據我這麼多年的觀察與探索,「難教好騙」並不分種族國度,而是一個全球通病,而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人們普遍的「生化盲」。想想看,連醫生和醫學院的教授都不知道蛋白質會在消化道裡被分解成氨基酸,那也就難怪普羅大眾會相信吃膠原蛋白可以使皮膚Q彈美白瞭。

  在上一本書中,我已經提到,美國有位網路名醫曾發文說,因為地瓜含有貯藏蛋白(Sporamin),所以吃地瓜可以抗癌。無獨有偶,在本書裡您也會看到,颱灣有幾位醫生和藥學教授曾發布新聞說,因為鳳梨含有鳳梨酵素,所以吃鳳梨可以治療飛蚊癥。由此可見,「生化盲」是不分醫生教授或市井小民,中外皆然。所以,什麼人是最閤適或有資格提供保健品的建議呢?我最後給這位記者的迴答是:「在醫學有深厚的底子,在營養學有廣泛的涉略,而又沒有任何金錢利益瓜葛的學者」。

  有鑑於「生化盲」之普遍,這本書的第一章「基礎健康講堂」就是希望能通過我們日常的飲食及作息來灌輸一些基本的健康常識。例如喝酒為什麼會臉紅,臉紅到底是好是壞,口腔衛生如何影響全身健康⋯⋯,等等。第二章的「食補與保健品的騙局」是繼續揭露更多為瞭賺錢而不擇手段的補充劑產品及相關著作。第三章的「特殊療法,不要輕信」是要告訴讀者,所謂的「顛覆性療法」、「革命性療法」、「自然療法」、「逆轉」等等,其實是毫無療效,甚至於極度危險。第四章的「食材謠言追追追」當然就是要追討那些在群組裡瘋傳的飲食謠言,例如什麼木瓜可以治百病、太白粉有毒等等。第五章的「新科技,還是偽科學?」主要針對一些所謂的新科技所做的分析和批判,希望藉此能幫助讀者瞭解它們背後隱藏的真相。

  那位大陸記者提齣的最後一個問題是「我創設網站的原因和願景」。我的迴答是,創設網站的初衷是因為我看不慣騙子橫行和偽科學氾濫,所以希望這個網站能像湍流中的石頭一樣,能讓「有緣人」抱住,不緻被沖入深淵。如今,經由一心文化的協助,這個網站也衍生齣瞭兩本書,又可渡化更多「有緣人」。不僅如此,我會捐齣所有版稅來幫助颱灣的弱勢兒童及青少年,所以幫助弱小也成為我新的願景。

  參考資料:
  1    美國醫學會2019年4月22日文章,「對抗偽醫療信息」Counteracting Health Misinformation,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article-abstract/2731897
  2    2014年《英國醫學期刊》,www.bmj.com/content/349/bmj.g7346
  3    2015年4月,NBC訪問奧茲醫生影片,www.nbcnews.com/health/health-news/dr-oz-responds-critics-its-not-medical-show-n347101
  4    2017年9月關鍵評論網文章「醫師,加辣嗎?」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8055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