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天方夜譚:撒米爾的奇幻之旅(經典復刻版) (電子書)

數學天方夜譚:撒米爾的奇幻之旅(經典復刻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馬爾巴塔罕
图书标签:
  • 數學
  • 科普
  • 經典
  • 復刻版
  • 電子書
  • 撒米爾
  • 奇幻
  • 數學史
  • 趣味數學
  • 科普讀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除了足球之外,還有一個故事能從巴西燒到全世界!
全世界最暢銷的「趣味數學解謎故事」,
傳誦七十年仍歷久不衰,
發行超過十二種語言,原版狂賣2,000,000冊,
全球最熱門的數學故事書!

  當數學謎題闖進了《天方夜譚》裡……

  奉真主阿拉的名,數字無所不在,幾何無所不在,真理也無所不在,再玄的數字都有被破解的時候!

  在那滿是駱駝的城市,一間煙霧瀰漫的小茶館裡,數數人撒米爾因為他的智慧與臨危不亂,名氣愈來愈大,樹大招風的結果讓他又得挑戰新的謎題。

  這次來挑戰的是個說書人:「從前,有個壞心眼的法官,故意出了一道難題。他將九十顆蘋果分給三姐妹,規定老大一定要賣出五十顆,老二要賣出三十顆,老三只能賣出十顆,每個人賣出的價格必須相同,最後每個人的總收入也必須一樣。」

  「比方說,老大一顆賣七元,老二和老三也必須一顆賣七元。這太難了,三姐妹感到非常困擾,明明是不同數量的蘋果,怎麼可能賣相同的價格還能得到一樣的收入呢?這分明就是壞心眼法官在找碴!」

  「不知所措的女孩們向智者請教,從智者那裡得到了解決的方法,果真在用相同的價格賣出不同數量的蘋果後,每個人還能得到一樣的收入。我的故事說完了,親愛的撒米爾呀,你能為我們解開這椿神奇的買賣嗎?」

  撒米爾不慌不忙地解決了這道難題,想要挑戰他的人,無不打從心底敬佩起來。充滿智慧的撒米爾啊,沒有一個謎可以難得倒他,直到最後一個謎,那將是他此行最大的賭注,他能順利解開嗎?

  流傳超過半個世紀的經典故事,在已故巴西數學家馬爾巴塔罕的神來之筆下,活靈活現的串連文字、數字與真理間的奧妙,並榮獲巴西文學院大獎。奉真主阿拉的名啊,正確的分配不一定是最好的分配,有時付出才會是最棒的收穫。所以數字不難,真理也不難,且看馬爾巴塔罕如何用數字說真理、用文字算數學。狂銷超過兩百萬本的趣味、驚奇與感動,在你讀過後必能心領神會。

作者簡介

馬爾巴塔罕Malba Tahan

  本名Julio Cesar de Mello e Souza(1895-1974),已故巴西數學教授並身兼作家一職,童年時受到《天方夜譚》的啟蒙後,瘋狂愛上阿拉伯文化,以阿拉伯筆名馬爾巴塔罕自稱,並用筆名發表著作超過五十本,獲巴西前總統瓦賈斯准許將筆名印在身分證上。其作品融合數字與文字間的奧妙及趣味,藉由「娛樂教授法」數學作品聞名巴西與國際,著有六十九本故事書、五十一本數學與其他主題書,及至一九九五年已銷售超過兩百萬本。作者因其著作成就榮獲巴西文學院大獎,他的生日也被立為巴西數學日,是巴西唯一和足球員同樣有名的數學老師。

譯者簡介

鄭明萱

  政大新聞系畢,美伊利諾大學廣告碩士、北伊利諾大學電腦碩士,曾任美國某大公司企業資訊分析部門經理,公餘從事翻譯寫作。著有《多向文本》,主要譯作包括:《極端的年代》、《少年時》、《從黎明到衰頹》、《到葉門釣鮭魚》等,並以《從黎明到衰頹》(貓頭鷹出版)一書,獲得二○○五年第二十九屆金鼎獎一般圖書最佳翻譯人獎。

宇宙的低语:费米悖论与星际文明的探寻 作者: 艾莉森·霍尔姆斯 译者: 王之恒 出版社: 启明文库 出版日期: 2024年9月 --- 内容简介 《宇宙的低语:费米悖论与星际文明的探寻》是一部宏大而深刻的科普力作,它将我们从熟悉的地球摇篮中唤醒,直面宇宙中最令人着迷也最令人不安的问题之一: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 本书的作者,著名天体物理学家艾莉森·霍尔姆斯,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引人入胜的叙事风格,带领读者踏上了一场跨越光年、穿越时间尺度的星际文明探索之旅。全书围绕“费米悖论”这一核心命题展开,即:如果宇宙中存在着数量庞大的恒星和行星,理论上生命演化和智慧文明诞生的概率极高,那么,为什么我们至今没有观测到任何确凿的、来自地外文明的信号或存在的明确证据? 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科学事实,而是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探讨框架,深入剖析了导致这种“大沉默”的各种可能性。它不仅仅是写给专业天文学家的,更是写给每一个仰望星空、对未知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 第一部分:宇宙的尺度与生命的概率 本书的开篇,霍尔姆斯教授首先为读者描绘了我们所处的宇宙图景。她详尽地阐述了德雷克方程(Drake Equation)的各个变量,并结合近年来系外行星研究的最新突破,对“生命可居住星球的数量”进行了极为审慎的估算。 宜居带的重新定义: 传统的“金发姑娘区”(Goldilocks Zone)理论受到了挑战。作者深入介绍了“水世界”、“冰下海洋”以及“潮汐锁定行星”等新型宜居环境的可能性,拓宽了我们对生命生存条件的想象边界。 生命的“起源之谜”: 在讨论生命诞生之前,作者回顾了地球生命起源的复杂性,并比较了不同化学模型下生命起源的可能性。她探讨了生命从化学演化到生物圈形成所需的“门槛事件”,强调了地球生命诞生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微妙平衡。 智慧的进化阶梯: 本部分着重讨论了从简单生命到技术文明的漫长演化过程。作者引入了“大过滤器”(Great Filter)的概念,将其放置在生命演化历史的不同节点进行考察——生命起源、多细胞生物的出现、真核生物的形成、智慧的产生,以及文明的技术飞跃。如果“大过滤器”在我们身后,那么我们是极其罕见的幸运儿;如果它在我们前方,那么等待我们的,可能是自我毁灭的宿命。 第二部分:搜寻的足迹与技术文明的信号 在确立了智慧生命可能存在的理论基础后,本书的第二部分聚焦于人类对地外文明的实际搜寻工作——即SETI(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项目。 射电天文学的黄金时代: 作者详细回顾了从“奥兹玛计划”到现代大型射电望远镜阵列(如FAST、SKA)的工作原理和历史成就。她清晰地解释了为何射频波段是目前最主要的通信窗口,以及我们如何从宇宙的“噪音”中识别出潜在的人工信号。 光学信号与激光通信: 除了传统的射电波段,本书也详细介绍了利用高能激光束进行星际通信的可能性。作者分析了“光子闪烁”作为地外文明信号的潜在优势与识别难度。 “技术特征”(Technosignatures)的拓展: 霍尔姆斯教授强调,我们不应将搜寻范围局限于传统的通信信号。她引入了更广义的“技术特征”概念,包括巨型结构(如戴森球)、行星大气中的工业污染物、甚至是恒星光度曲线中的非自然变化。特别是对“戴森球”及其变体的深入分析,展现了高度发达文明对能量的极致需求。 第三部分:费米悖论的深层解答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对“为什么我们还没找到他们?”这一问题的全面剖析。作者将可能的答案归类为三大类,并进行了严谨的逻辑推演。 A. 他们根本不存在(The Rare Earth Hypothesis的极端化): 银河系并非沃土: 探讨了银河系自身的环境限制,如超新星爆发频率、伽马射线暴的威胁、银河系核心区的辐射干扰等,这些因素可能使得稳定演化出高等文明的行星极其罕见。 智慧的短暂性: 认为智慧文明的寿命远比我们预期的要短。技术爆炸带来的武器、环境退化或资源枯竭,可能导致文明在达到星际旅行能力前就自我毁灭。 B. 他们存在,但我们无法察觉(The Detection Problem): 维度差异与通信壁垒: 探讨了地外文明可能采用的通信方式完全超出了我们目前的物理学认知。他们可能使用中微子束、引力波调制或其他尚未发现的媒介进行通信,使得我们的射电望远镜形同虚设。 “动物园假说”与“隔离原则”: 这一经典理论被深入探讨。如果高级文明遵循某种宇宙伦理,主动避免干扰尚处于“前技术”阶段的地球文明,那么他们的沉默便是故意的“不干预”。 时间尺度上的错位: 宇宙已有138亿年历史,而人类文明的技术活跃期可能只有短短几百年。可能高级文明早已散布星海,但他们“发射信号”的黄金窗口期与我们“接收信号”的窗口期在数百万年的时间轴上完全错开。 C. 他们存在,且已经来过(The Visitation Hypothesis): 未被识别的遗迹: 审视了地外文明可能在太阳系早期留下的探测器或信号,这些信号可能因过于微弱、被自然现象掩盖或我们缺乏正确的解读工具而长期被忽视。 费米悖论的终极反思: 作者在本章结尾处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或许费米悖论的答案并非关于他们,而是关于我们自身——我们对“文明”的定义是否过于狭隘?我们是否在用人类有限的经验去衡量无限的宇宙可能性? 结语:对未来的呼唤 《宇宙的低语》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充满哲思的探讨,为读者提供了一份关于我们自身在宇宙中地位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搜寻地外文明不仅仅是科技竞赛,更是对人类智慧极限、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 本书不仅总结了过去半个世纪的科学探索成果,更展望了未来几十年中,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等下一代观测设备在系外行星大气分析中可能带来的革命性突破。 这是一部关于可能性、概率、孤独与希望的史诗。阅读它,你将不再以同样的方式仰望夜空。你将听到宇宙深处,那既宏大又寂静的低语。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編輯室報告 神奇數學老師的奇幻國度 5

一、邂逅 13
二、有個人可以倚靠 15
三、載重之牲畜 19
四、仔細考量 23
五、直言說出 27
六、數字審判 35
七、上市場去 41
八、極樂之境 51
九、命中注定 59
十、一鳥在手 63
十一、除此之外 73
十二、循環論證 79
十三、友誼無邊 85
十四、一個永恆的事實 93
十五、整齊收好 99
十六、策畫方針 103
十七、蘋果與螞蟻 113
十八、危險珍珠 121
十九、水手的抉擇 131
二十、十的力量 139
二十一、出現在牆上的預兆 147
二十二、一半又一半 153
二十三、都有關係 159
二十四、我找到了! 167
二十五、面試開始 173
二十六、值得一書 179
二十七、歷史正在創造進行中 183
二十八、錯謬的希望 187
二十九、獨力成功 191
三十、三物以類聚 197
三十一、白紙黑字 203
三十二、妥協斡旋 209
三十三、看法完全一致 213
三十四、生命與愛的題目 221

解題說明 223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262140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0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從文學批評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結構佈局極其巧妙。作者很清楚如何運用懸念來維繫讀者的注意力,每一個數學分支的介紹,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透過一條主線串聯起來,讓讀者始終保持在「尋寶」的狀態。我對其中描寫到的數論部分印象最深,那種對於質數的追逐,簡直比任何偵探小說都來得扣人心弦。它挑戰的不是你背誦公式的能力,而是你對模式(Pattern)的感知力。這本電子書的優勢在於,我可以在通勤的捷運上隨時暫停,回味一下剛才那個關於非歐幾里得幾何的描述,然後做點筆記,不用擔心紙本書會太厚重。這是一本需要反覆閱讀的書,因為第一次讀,你可能被故事吸引;第二次讀,你才會真正領略到那些數學結構的精妙與必然性。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藝術體驗。

评分

我必須承認,一開始我只是抱著「翻翻看」的心態去讀這本的,畢竟市面上這類題材的書多如牛毛,大多讀個開頭就束之高閣了。但撒米爾的這趟奇幻之旅,確實有其獨到之處。它處理複雜概念的方式,非常「類比化」。比如,它用一個中東市場的場景來解釋機率的複雜分佈,用迷宮的結構來闡述拓撲學的概念,這種在地化的比喻,讓遠在台灣的我,也能立刻抓住那個抽象的核心。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的「親民度」,它不貶低讀者的智商,而是耐心地引導你進入一個需要邏輯思考的遊戲場。我還特別注意了書末的註釋部分,可以看出編輯團隊在這次復刻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許多舊有的術語都做了現代化的對照,兼顧了懷舊感與實用性。總體而言,這本書的價值遠超它的售價,它提供的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升級。

评分

說真的,剛開始翻開這本《數學天方夜譚》時,我還在想,這標題聽起來有點誇張,會不會只是譁眾取寵的軟科幻?結果證明,我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這本書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它的優點在於敘事節奏的掌控極佳,時而如急流般推進,時而又像沉思般緩慢下來,細細描繪一個數學結構的美。特別是對於那些古老文明中數學思想的追溯,那種文化底蘊的厚重感撲面而來,讓我聯想到許多歷史紀錄片中的場景。它不是那種填鴨式的教育讀物,它更像是在邀請你加入一場盛大的智力饗宴。我身邊很多朋友,一看數學兩個字就退避三舍,但我極力推薦給他們,因為這本書巧妙地繞開了那些讓人頭痛的計算細節,直擊數學美學的核心。它讓你思考的不是「怎麼算」,而是「為什麼是這樣」。而且,作為電子書,排版和字體調整都很人性化,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容易疲勞,這一點對我這種經常需要盯著螢幕的讀者來說非常重要。

评分

這本復刻版給人的感覺很不一樣,它帶著一種時間的沉澱感,彷彿你拿著的不僅是一本關於數學的書,而是一件被精心保存下來的藝術品。我個人對那種強調「證明過程的美感」的寫作手法特別著迷,書中對幾何學中那些看似簡單的定理,是如何被層層剝開、最終顯露出其內在優雅的描寫,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示範。它成功地將「數學家」這個職業的浪漫性發揮到了極致,讓我忍不住去搜尋書中提到的那些晦澀難懂的數學家生平。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對於「錯誤與修正」的態度也十分坦然,沒有把數學描繪成一個完美無瑕的體系,而是強調了人類認知在不斷試錯中前進的過程,這份真實感,非常打動我。整本書讀下來,給我的感受是,知識的邊界是無限延展的,而人類的好奇心才是推動一切的永恆動力。

评分

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尤其對於我這種對數學概念有點「望而生畏」的人來說,作者用一種近乎魔幻的敘事方式,把原本枯燥的公式和定理變成了一場場精彩絕倫的冒險。我記得有幾個章節,講述的不是單純的計算,而是關於無限的概念,那種在時間與空間的邊界遊走的感覺,非常震撼。它成功地將抽象的數學世界具象化了,讓人彷彿親身走進了那個充滿邏輯與美感的國度。書中的插圖也相當有特色,雖然是經典復刻版,但畫風依然保持著一種復古而又充滿想像力的風格,對於提升閱讀體驗有很大的幫助。我特別喜歡作者如何將歷史上的數學家們融入到故事線中,讓他們不再是教科書上的刻板印象,而是有血有肉、充滿智慧與激情的探索者。讀完之後,我對數學的態度徹底轉變了,不再視為一種工具,而是一種探索世界本質的語言。這本書絕對是科普文學中的上乘之作,值得每一位對知識抱有好奇心的人仔細品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