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場的幸福劇本 (電子書)

人生下半場的幸福劇本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乾任
图书标签:
  • 幸福
  • 人生
  • 自我成長
  • 中年
  • 心靈勵志
  • 電子書
  • 人生規劃
  • 情緒管理
  • 正念
  • 活出真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拒絕孤‧獨‧老!
熟年的人際關係如何經營?
一起創造人生下半場的幸福劇本吧!

  本書從家庭、親情、友情與愛情的角度切入,探討熟年世代的人際關係發展需求與經營技巧,帶您認識不同的熟年生活型態。

  從與伴侶、子女的溝通相處,親朋好友之間的關係維護,或者一個人的熟年歲月規劃,到成功打造理想的熟年生活,可作為即將邁入或已邁入熟年生活者的參考指南。

  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協助即將進入或已進入熟年世代的朋友,開拓愉快而美好的熟年親密關係,經歷豐富且精采的老後社交生活,活得更健康、更自信。

名人推薦    

  王乾任先生在本書中,用心良苦地以社會為中心,構築一個從中年到老年的世界,也妙。--知名暢銷作家  丘   引

  開始享受人生的第二春吧!開始規劃有趣而充實的「創齡生涯」吧!
  「活到老、學到老」之外,再加個「做到老、樂到老」也是挺不錯的呀!--兩性關係專家、人際關係達人 吳娟瑜
 
  從熟年婚姻、家庭、人際關係網絡的全盤檢視人生的下半場,對熟年現象提出許多貼心的見解及具體行動規劃原則,讓人有方法地、有把握地預想/遇見人生的幸福下半場。--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林依瑩
 
  迎接能更自由自在而不受世俗束縛的人生下半場,需要另一套價值觀,而更重要的是不放棄,不要什麼都不做,千萬別留下無謂的大半空白。--兩性專家、人氣作家    劉黎兒


《不惑之年的智慧:重塑自我与拥抱丰盛的指南》 这是一部关于生命下半场,如何从容应对变化、深度发掘自我潜力,并构建真正意义上丰盈人生的实践手册。 生命旅程的下半场,常伴随着一系列深刻的转变:职业生涯进入成熟期或面临转型,家庭结构发生变化,身体机能开始提醒我们关注健康,而对“人生的意义”的追问也愈发迫切。本书并非简单的励志口号集合,而是一套建立在深度观察与多年实践基础上的、可操作的“生命重构蓝图”。我们拒绝落入“鸡汤”的窠臼,而是深入剖析现代人步入中后年期时,普遍面临的心理困境、社会压力以及未被满足的内在需求。 本书分为“内观觉醒”、“重塑结构”、“连接社群”三大核心板块,旨在帮助读者从被动接受命运安排,转变为主动设计自己人生的导演。 --- 第一部分:内观觉醒——深度校准你的内在指南针 (约500字) 步入人生的下半场,最危险的不是外部环境的挑战,而是内在指南针的失灵。我们太习惯于遵循社会设定的轨道前行,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真正渴望的声响。本部分引导读者进行一次彻底的“精神盘点”。 1. 告别“惯性生活”的迷思: 探讨“空巢期”、“中年危机”等现象背后的心理学根源,分析我们如何将外部成就误认为内在价值。我们将详细介绍“价值澄清练习”,帮助读者剥离社会强加的身份标签(如:成功的职业人士、完美的父母),直面“我是谁”这个终极问题。 2. 情绪的二次成熟: 许多人认为成熟就是压抑情绪,本书提出截然相反的观点——情绪的深度理解是自由的前提。我们将引入“情绪地图绘制法”,识别那些在年轻时被压抑或未被处理的旧伤和未竟事宜,并提供“接纳与转化”的技巧,不再让过去的阴影拖拽现在的步伐。重点分析“遗憾管理”,将过去的错误转化为未来的智慧燃料。 3. 重新定义“成功”与“意义”: 成功的定义往往在不同人生阶段发生位移。本书提供了一套“多元成就模型”,强调体验的深度、人际关系的质量、心智的宁静,而非单纯的财富或地位累积。我们邀请读者探索“存在的意义”,如何通过服务他人、创造传承或深度学习来为生命注入持久的活力。 --- 第二部分:重塑结构——打造灵活且坚韧的未来框架 (约550字) 当外部环境的确定性降低时,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具有适应性的内部结构来支撑我们。本部分专注于将内观所得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框架。 1. 职业生涯的“二次创业”: 无论是否考虑正式退休,工作在下半场都需要被重新定义。本书提供“技能迁移矩阵分析”,帮助读者识别过去职业生涯中那些可被普适化的、高价值的核心能力,并指导如何将这些能力投入到新的领域(如顾问、导师、兴趣驱动的事业)。我们将探讨“渐进式退出”策略,而非一刀切的“退休”概念,确保过渡期的财务安全感和精神充实感。 2. 身体作为盟友:重新谈判健康契约: 随着年龄增长,健康不再是理所当然的背景音,而是需要主动维护的核心资产。本书避开泛泛的养生建议,聚焦于“身体智慧的聆听”。内容包括如何根据生理变化调整生活节奏(而非强行维持年轻时的作息),如何建立与身体的对话机制,以及如何将日常活动转化为有意识的、对身心有益的运动模式。特别关注睡眠质量的科学管理与压力荷尔蒙的长期平衡。 3. 财务自由的“心理维度”: 财务规划不仅是数字游戏,更是安全感的基石。本书强调“足够感”的建立,即确定维持理想生活方式所需的最低安全边际。深入探讨“反向投资”的概念,即投资于能带来最大精神回报的体验与关系,而非仅仅追求资本增值。同时,指导如何进行“风险重估”,以更成熟的心态应对市场波动。 --- 第三部分:连接社群——构建深度共鸣的网络 (约450字) 人是社会性动物,下半场的幸福感往往与我们所处的社群质量成正比。本部分关注如何超越旧有的、基于工作或地域的圈子,建立更具滋养性的新型关系。 1. 关系重塑:从责任到选择: 随着子女独立、同辈压力减轻,我们终于有机会审视并优化我们的人际关系网。本书详细阐述如何识别并温柔地“疏远”那些消耗能量的关系,以及如何主动“培育”那些能带来启发和支持的友谊。重点讨论“代际桥梁的搭建”,如何与年轻一代建立互相尊重、彼此学习的连接。 2. 导师与被导师的身份流动: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的角色是流动的。本部分鼓励读者拥抱“双向导师制”。你既是经验的传递者,也是新知的主动学习者。探讨如何系统性地寻找跨年龄、跨领域的“智慧伙伴”,构建一个不断提供新鲜视角和挑战的“学习社群”。 3. 创造“传承”的可见性: 幸福的剧本最终指向“超越自我”。本书探讨了传承(Legacy)的多种形式,它不一定是巨额捐款或著作等身,它可以是某项技能的完整传授、某一价值观的坚持实践,或是对社区的持续贡献。提供“微小影响力的启动计划”,指导读者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自己沉淀的智慧转化为对世界积极的、可见的回馈,从而获得深层的满足感与平静。 --- 总结: 《不惑之年的智慧》是一份邀请函,邀请你不再只是被动地度过生命的后半段,而是以清醒的洞察力和坚定的意志,亲手编织一个既充满深度、又富有乐趣的、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幸福剧本。它提供的工具,是帮助你在平静中创造不凡。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乾任


  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畢業,嘉義人,曾任職連鎖書店商品處採購、網路書店主筆、出版社企劃經理,現為全職文字工作者暨讀寫訓練講師,出版著作達三十餘種。

  在中國生產力中心、新莊社區大學開設「從此寫作非夢事」課程,並與Mr.6網路行銷公司共同開設故事設計工作坊、快速寫作、出版提案等成人教育課程。

  經營網路部落格:Zen大的敦南新生活,擁有超過兩千萬的瀏覽人數。

图书目录

推薦序1:老?不老!由自己決定  丘引
推薦序2:創齡時代來臨了!  吳娟瑜
推薦序3:預約你的未來!從現在開始  林依瑩
推薦序4:人生別留一大片空白  劉黎兒
自序    

揭開未來的序幕:超老年社會降臨    

人生,現在才開始  001
人生的嶄新階段:熟年期  002
臺灣社會的基礎建設,無法支應人口老化的需求  004
熟年的婚姻、家庭、人際網絡,要全盤檢視與規劃  008

手牽手,一起白頭偕老  011
空巢期:子女離家之後,萎縮中的家庭組織  013
熟年一起生活的前提:夫妻對生活行程安排有共識  016
男人要學習做家事  023
吵架需要節制,吵完架一定要修復關係  026
熟年夫妻不可拋棄魚水之歡  029
白頭偕老之道得共同學習  035
熟年生活知識+:臺灣的高齡化狀況  041

一個屋簷下的和諧交響樂曲  043
孩子不是防老工具:拋棄過時的養兒防老觀念吧!  044
三代同堂真幸福?  049
隔代教養正在流行  056
放下主導權,子女才是一家之主  063
萬一子女沒離家:被子女寄生與啃噬的熟年世代  067
熟年期,改善婆媳關係的關鍵時刻  071
人老了更要維繫手足之情  073
親戚要常常來往,遠親也很重要  076
熟年生活知識+:老年財務規劃  080

好好說再見,才能再遇見  083
正視熟年外遇潮  084
熟年離婚正在流行  093
黃昏之戀:熟年世代的戀愛與再婚  107
熟年生活知識+:預立遺囑,避免爭奪財產糾紛  120

打開心扉,擴展生命的視野  123
人老了之後,更要多交朋友  124
人生顧問,當個提攜後輩的好前輩  132
老後的人情世故,不妨稍微任性豁達一點  137
熟年生活知識+:小心老年人詐騙  141

一個人的旅程,不孤單  143
未來,一個人變老是常態  145
喪偶後的調適  149
一個人老後的生活之道  156
一個人住,住哪裡?  166
學習面對寂寞  171
獨居的大敵:貧窮  173
熟年生活知識+:規劃良好的熟年住宅空間(上)  175

人生下半場的幸福劇本  177
保持健康是頭等大事  179
減法式的生活美學  182
健全的正向心理是關鍵  186
順利滑進熟年期,兼顧家庭與生活  202
熟年生活知識+:規劃良好的熟年住宅空間(下) 207

參考資料  209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1459738
  • EISBN:9789571470832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2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2

創齡時代來臨了!


  本書開宗明義就是告訴你—創齡時代(active aging)來臨了。根據肯‧戴科沃博士的說法,六十五歲之後還能是生龍活虎的人生新階段,就叫創齡時代,真正的老年還要往後延至少十年呢!

  哇!這樣說來,難怪滿街趴趴走的銀髮族/熟齡潮/嬰兒潮……,不管你怎麼說,他們都在退休之後,還開心地參加社區大學、出國旅遊、同學聚餐,擔任義工,或是受邀為企業顧問、做才藝教師等。

  在我的觀察裡,這群活力十足的「創齡人士」,多數早已接受自己的職位、身分或收入的變化,並且和社區活動做了無縫接軌的銜接。

  誠如觀察入微,而且多年深入研究高齡化議題的作者王乾任先生所提醒的「退休之後再來規劃會來不及。」他說:「想要享受理想的老年退休生涯,最遲到四十歲,就要開始詳細而審慎地規劃。」

  天哪!四十歲,不是還在職場力爭上游、拉拔子女就學的階段嗎?居然就要事先規劃往後二十年的人生景況……沒錯,「未雨綢繆」畢竟還是老祖宗的至理名言。

  本書針對退休後的創齡人士提供最周全的提醒,作者勸我們別再想著「養兒防老」,也不要成為客廳裡的「巨大化垃圾」;若孩子搬回來住,要視為房客,大家約法三章,建立生活公約;夫妻也要規劃日常生活,絕不是回家做老太爺,讓老婆忙裡忙外受不了……。

  另外,存好退休金,做好健康保險,善用社會福利的長照制度,多和跨世代接觸,並且有時稍微任性過活也不錯。這些說法都是見微知著,鼓勵大家過一個有品質的人生第二春。

  無獨有偶,最近巧遇三位「創齡小姐」,她們有的是老公走了,有的是和老公離婚,她們之中的一位有三個女兒,賣掉老屋,重新購買小套房,七十八歲的她每天忙著到醫院、郵局做義工,人生既充實又快樂。

  第二位,是把老屋留給兒子和媳婦一家人住,自己搬進小套房,也是開心得不得了,沒有婆媳問題、沒有家事要做,她說:「兒子每個月付給我的房租,讓我日子過得輕鬆無比。」

  第三位,則是把兩棟房子賣掉,所有存款包括退休金,讓她在養生村安枕無憂,她說:「兒子一家人要見我還得先電話預約呢!因為我每週學書法、跳土風舞、烹飪,還安排出國旅遊,我可是忙得很呢!」

  人生就是要這樣過,作者提到他的老奶奶,直到晚年還是快樂地獨居,不但學太極拳、土風舞,還報名長青學苑學書法、學英文;結伴出國旅遊至少十七次,幾乎全世界走透透,這可是長輩給子孫最好的生命見證啊!

  開始享受人生的第二春吧!
  開始規劃有趣而充實的「創齡生涯」吧!

  「活到老、學到老」之外,再加個「做到老」、「樂到老」也是挺不錯的呀!

兩性關係專家、人際關係達人 吳娟瑜

自序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全然只是他自己。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塊,海洋的一部分。


~約翰‧多恩

  大學念社會學時,第一次接觸到老年化與高齡化議題。老年社會學研究指出,人在邁入老年期後,將從主要的社會角色上退下來,老年人必須重新尋找與社會接軌、參與社會生活的方式,否則不利老年期生活。

  寫完《人生下半場的幸福劇本》的稿子後,轉念一想,大抵老年人跟剛從學校畢業的社會新鮮人一樣,都需要來一次「再社會化」,拋棄過去的人生階段所學到的觀念與社會角色職能,重新建構。

  對年輕人來說,可能是適應職場的利益結盟式人際關係,不再只以情感連結的方式看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對老年人則可能剛好相反,必須捨棄太過熟悉,以利益為主導的職場互動模式,回歸情感連結為主的人際關係型態。

  老年社會化成敗的關鍵,在於能否穩健地發展老後生活的各種人際關係,從退休後與另一半的日常生活相處模式、沒了老伴時的另覓黃昏之戀,到與兒孫的互動、手足與親戚情誼的重拾,再到一般鄰里的來往,乃至後生晚輩的提攜照顧與引導。唯有多替老後生活注入情感連結,不讓自己成為一座孤島,老後生活才能更有品質。

  這本書想說的毋寧是,希望老年生活有好的品質,必須當個「有情人」,讓自己的生活多一些情感連結,少一些功利依賴,而拙作則是從配偶、親子、朋友等面向切入,逐一探討老後生活情感連結的經營祕訣,以及萬一老後必須一個人生活時,該如何透過多交朋友,以及和親朋往來的方式,維持高滿意度的老年期生活。

  如果要以一句話總歸這本書的主旨,那就是請「當家人的好家人、伴侶的好伴侶、子孫的好祖父母、朋友的好朋友、年輕人的好前輩」。「請多交一點沒有利害關係的朋友,不拿商場上的利害關係算計自己的人情交往。」扮演好每一個社交角色,獨立自主一點,別老想依賴別人。當個有情有義、稍微豁達率性而活的長者,就越活越青春了!

王乾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電子書的閱讀體驗出乎意料地好,它沒有那種「你必須照著做」的教條感,反而像是一個老朋友在你耳邊輕聲細語,分享他走過的路。我尤其對書中探討的「專注力重塑」印象深刻。現代人很容易被各種訊息淹沒,下半場更需要的是深度專注,而不是廣度分散。書中提供了一些簡單易行的練習方法,讓我開始有意識地篩選資訊,把精力放在真正能帶來長期回報的事情上。這對於一個習慣多工處理的我來說,簡直是一記當頭棒喝。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我們意識到,人生下半場不是走下坡,而是進入了一個可以更精準選擇的階段,選擇你真正想成為的樣子。如果你正在尋找一本能幫助你釐清方向、重拾熱情的指南,這本絕對是首選!

评分

身為一個在職場打滾了二十多年的資深社畜,我對「下半場」這三個字特別有感。以前總覺得衝刺、競爭是唯一的目標,但隨著年紀增長,對「意義」的需求遠大於對「物質」的追求。這本書恰好精準地抓住了這個轉變。它很細膩地處理了「傳承」與「自我實現」之間的拉扯。作者並沒有鼓吹你一定要辭職去流浪,而是教你如何在既有的基礎上,優化你的生活品質,把重心慢慢移回自己身上。我個人覺得,書裡談到如何與年輕一代溝通的章節特別有參考價值,避免了「世代鴻溝」造成的情緒內耗。總體來說,這本書就像是一位很有智慧的長輩,不說教,只分享經驗,讓你感覺自己並不孤單,很多人都在經歷同樣的轉折點。非常實用,值得細細品味。

评分

哇,最近手邊剛好滑到這本關於人生下半場的書,雖然書名聽起來很有深度,但內容真的很接地氣,讓人讀起來一點壓力都沒有。作者的筆觸很溫暖,像是老朋友在跟你聊天一樣,分享了一些很實際的經驗談。特別是提到如何重新定義「幸福」這件事,真的是點醒了我。以前總覺得幸福就是要達到什麼里程碑,現在才發現,其實在每一個當下,只要調整好心態,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小確幸。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是,它不是給你一份標準化的成功藍圖,而是給你一把鑰匙,讓你自行去探索屬於你人生的第二幕該怎麼編排。書中關於「放下執念」的部分,我感觸最深,很多時候困住自己的,其實都是過去的包袱,學會放手,才能輕盈地迎接未來。推薦給所有覺得人生好像進入撞牆期,想找點新方向的朋友,這本絕對是心靈雞湯的升級版!

评分

說真的,我本來對這種勵志類的書有點抱持懷疑態度,畢竟市面上太多空話連篇的「心靈雞湯」了。但這本《人生下半場的幸福劇本》,真的讓我眼睛為之一亮。它沒有過度渲染什麼戲劇性的轉變,而是用一種非常務實的口吻,去拆解我們對中年危機的恐懼。書裡很多例子都來自於生活中的小事,像是在人際關係的維護、如何與新興科技和解,甚至是如何好好利用時間去培養一個新的興趣。我特別欣賞作者對於「變動」的態度,不是抗拒,而是把它看作是一種重塑自我的機會。讀完之後,感覺自己好像重新拿到了一份人生使用說明書,而且是針對「後半段」特別優化的版本。如果你正在為未來感到迷茫,或者覺得自己的生活好像少了一點火花,不妨翻開這本書,它會讓你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好奇心。

评分

不得不說,這本關於下半場劇本的書,它的敘事節奏掌握得非常好。開頭不會太過沉重,而是用一種輕鬆愉快的語氣拋出問題,讓你願意繼續往下看。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它討論到「財務自由」跟「心靈富足」之間的平衡。現在的社會壓力很大,很多人都把退休生活寄託在存夠多少錢上,但作者提出了更深層次的觀點:真正的自由是內在的掌控感。書中提到如何建立一個支持性的人際網絡,這一點對我幫助很大,因為隨著年歲增長,朋友越來越少,如何主動去維繫這些關係,是很重要的課題。整本書的排版和設計也很舒服,不會讓人有讀學術專著的壓迫感,即使是通勤時拿出來翻閱,也覺得很享受。推薦給想讓生活更具韌性,更能從容面對變局的朋友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