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開始,優雅過好日子【暢銷新版】:一生受用的80個老前幸福整理術,人際關係、金錢觀重整,活齣完美人生 (電子書)

50歲開始,優雅過好日子【暢銷新版】:一生受用的80個老前幸福整理術,人際關係、金錢觀重整,活齣完美人生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保阪隆
圖書標籤:
  • 人生規劃
  • 幸福生活
  • 自我提升
  • 人際關係
  • 財務自由
  • 心靈成長
  • 生活技巧
  • 50歲以上
  • 正念生活
  • 優雅生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退休後纔考慮第二人生就太天真瞭!
現在就重新檢視你的價值觀!

步入老年,麵對金錢、人際關係、時間運用的轉變
樣樣都不如以往順暢瞭嗎?
真正的老後生涯從60歲開始,
把握50歲後的「黃金10年」,
提前為第二人生準備,可以活得更「自在任性」!
探索興趣、擴展交友圈、發展第二事業,
把「不安的老後」變成「開心的老後」,
安心迎接真正的老後生涯,活齣完美的二次人生。



→試想你退休後的人生
少子高齡化正式來襲的社會。今後過著「開心的老後」與「寂寞的老後」的生活,差距將會日漸增大。為瞭能夠讓讀者從50歲開始就能先準備好過著「開心的老後」,本書列齣瞭80項清單。讓我們消除老後的不安,充實過著第二個人生!
 

50歲要做的準備有:自我成長、人際關係、金錢觀   


│自我成長│

提案1 50歲開始「學習」,人生方嚮更多元
「如果在正當盛年的50歲感到疲倦或厭煩,不妨改變處理工作的方式,或是開始麵對新挑戰,這麼一來,就能夠再度擁有新的成長」。
眾所周知的經營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剋,在經營學領域成功而獲緻世界各國的讚譽後,仍然不斷學習各項新領域。
從企業活動的管理,轉而把目光放在追求人類未來幸福的領域。他在五十歲這樣一個容易鬆懈的年齡,發展更多興趣,不斷挑戰新的學習,擴展新的人生,甚至有瞭傑齣的錶現,展現最佳的自我管理吧!

★「學習」的課題或素材潛藏在任何事物中。
從50歲跨齣第一步,迎接老後時,應該能將你引導至一個更寬廣、更有深度的世界。
探究喜愛的事物,它將會在支撐你人生的最強「學習」中茁壯。

提案2 不再介意任何人,活得「任性」
一般人都認為「任性」的想法必須剋製,從小就常被責罵「不可以這麼任性!」
不過,「任性」真的是那麼不可原諒的事嗎?我一直都抱著這樣的疑問,最後終於在古文中找到「肯定任性的生存方式」。日文中的「任性」漢字寫成「我儘」,錶麵字義就是盡情做自己,忠於自己的想法直接付諸行動,貫徹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
不造成他人的睏擾,能夠獨立自主地活下去,能夠「任性」活著,也能接納他人的「任性」,同時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為自己負責──這是必要的最低條件,沒有這樣的自覺,就沒有「任性」活下去的資格。

★隻要符閤這個條件,孩子獨立自主後,當自己步入50歲時,就不需要再掛慮其他人,更加「任性」活著也沒關係。


│人際關係│

提案1 50歲磨鍊你的孤獨力,認真麵對第二個人生
退休以後,會失去現在絕大部分的人際交友圈。你最好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
如果說人生的前半輩子關鍵字是「成長」,後半輩子的關鍵字就不是成長,而是「成熟」。
那麼,一個人要怎麼樣纔能算是成熟呢?
我認為第一個判斷標準,就是應該具備「孤獨力」。
我建議50歲時,應當嘗試「一個人去旅行」。
美國作傢梅‧薩頓(May Sarton)在她的《獨居日記》中寫著:「人有必要獨自一人,找迴『自我核心』。」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無論如何都很容易受他人影響,或是內心受到動搖,甚至失去自我。梅‧薩頓認為「隻有獨自一人後,真正的生活纔開始」。

★擁有獨處的時間,就能更加看清楚自己。


│金錢觀│

提案1 夫妻每年進行一、兩次「傢計會議」
隻要活著就得花錢。老後資金迴答「擔心」的人,和迴答「不擔心」的人,他們之間的差異究竟在哪裡呢?最大的差異是「擔心」的人,無法具體掌握自己的資金現況,莫名地感到不安。比方說,迴答「擔心」的人,知道能從政府機關獲得多少年金的人隻占瞭一成。
另一方麵,迴答「不擔心」的人,有三成的人很清楚未來能得到多少年金,對於老後生活規劃有具體輪廓,也經常和傢人商量退休後的生活規劃。
夫妻一年至少開一~二次「傢計會議」,確實掌握傢裡的老後資金計畫概況。這麼一來,就能讓老後計畫的問題變得明確,能夠看清兩人未來該努力的方嚮。兩人今後一起同心協力,夫妻之間更能建立對彼此的信賴感,同時這樣的信賴感就能成為突破莫名不安的原動力。

★對於老後資金的不安,掌握具體數字後,就能看到解決之道。

  
提案2 整理不要的物品,朝嚮精簡生活
然而,當孩子搬齣去以後,孩子的房間始終擺著沒動,隻供孩子偶爾迴傢使用,其餘時間都當作堆放舊物的空間。
你不覺得很浪費嗎?房屋是人生當中最大的一次購物。如果把孩子的房間所占的空間換算成購買時的成本,以兩個小孩兩個房間來說,價值可能相當數韆萬圓。
以後就是夫妻兩人一起生活的傢,好好地把孩子的房間整理一下,作為先生的房間,若是還有多餘的房間,就可以改造成妻子使用的空間,以往為瞭全傢人居住的空間,現在則是為瞭夫妻兩人的大改造。

★年齡越大越有捨不得丟掉物品的習慣,從五十歲就要開始清理不用、不要的東西。

  
>>50歲開始尋找新生活的重心,麵對退休不發慌!
想要移民嗎?要再創新事業嗎?適閤做誌工嗎?想學年輕時沒空投入的興趣嗜好嗎,50歲就開始,發現不適閤還有機會反悔再調整!

>>重整人際關係,留一點給孩子,更多給自己!
沒有壓力地維繫兄弟姊妹、遠房親戚、街坊鄰居的感情,和子女溝通未來的生活方式,時間與金錢財產的分配,不論是自己生活、和伴一起或是多代同堂,生活更愛自己一點。

人傢常說「退休後生活完全改變」絕對不是過度誇大。麵對退休,有些人充滿不安,有些人卻是輕鬆自在。不論是退休後的金錢規劃、重新尋找生活目標、興趣培養到成熟的人際關係拿捏,所有事情都要先規劃,所有狀況都要在心裡做好建設,纔能輕鬆快樂的享受退休生活。

重新定義下半場:從容、豐盛、自主的人生藍圖 作者: [此處留空,因為不涉及原書作者] 齣版日期: [此處留空,模擬新齣版的圖書] 頁數: 約 450 頁 --- 導言:告彆焦慮,迎接主動的人生下半場 我們常常被社會主流敘事所框定,認為人到中年或臨近退休,就該進入一個“守成”或“收縮”的階段。然而,真正的成熟並非意味著放棄探索,而是獲得瞭更清晰的視角和更強大的內在力量,去主動設計屬於自己的下半場。 本書並非一本關於“如何省錢度日”的實用手冊,也不是一套僵硬的“退休規劃指南”。它是一份深思熟慮的人生操作係統升級指南,旨在幫助所有處於人生中途、渴望轉變和深度自我實現的人群,建立一套穩固、優雅且充滿活力的生活哲學與實踐框架。 我們探討的“下半場”,是一個充滿機遇的黃金時期,是積纍瞭經驗、看清瞭世事之後,最能專注於“真正重要之事”的階段。本書的核心目標,是教會你如何去蕪存菁,重塑核心價值,並以一種從容不迫的姿態,迎接一個更加豐盛、自主和有意義的未來。 --- 第一部:心智的重塑——建立內在的穩固基石 人生的下半場,最大的挑戰往往源於內心的不確定性和舊有信念的束縛。本部分專注於打破既有限製,構建一個強大、靈活的心智模型。 第一章:超越“年齡焦慮”的思維框架 我們首先要拆解社會強加於“中年”和“老年”的刻闆印象。如何將年齡視為一種資産而非負債? 時間價值的重新計算: 認識到剩餘時間是有限的,但這反而提升瞭每一天決策的質量。學會區分“忙碌”與“有成效”。 經驗的貨幣化: 將過去數十年積纍的知識、人際網絡和情緒韌性,視為一種可以隨時提取的、非貶值的財富。 擁抱“不完美”的自由: 卸下必須“成功”的重擔。允許自己探索新的領域,接受學習麯綫的陡峭,因為最終的評判者隻有自己。 第二章:情緒的斷捨離——清理心靈的“陳年舊物” 許多人的下半場被過去未解的情緒包袱所拖纍。本章提供瞭一套係統性的情緒清理流程。 原諒的藝術與自我和解: 如何處理對自我或他人的積怨?探討“放過”並非軟弱,而是釋放自身能量的必要步驟。 應對身份認同的危機: 當職業身份、養育者身份等核心標簽逐漸淡齣時,如何構建一個更深層、更持久的自我認知? 培養“心流”與專注力: 練習深度工作和深度生活。如何在碎片化的信息時代,找迴對單一事物全神貫注的能力,從而提升幸福感? 第三章:建立“永續學習”的習慣 人生下半場不是終點,而是知識結構重組的起點。我們探討如何保持好奇心和大腦的活力。 興趣的廣度和深度: 如何平衡對新技能的探索欲與對舊愛好的精進?設計你的“知識復利組閤”。 跨代際的溝通橋梁: 學習新生代的語言和技術,不僅僅是為瞭不落伍,更是為瞭保持思維的敏捷和開闊的視野。 從知識的消費者到創造者: 鼓勵讀者將積纍的經驗轉化為可分享的見解、教學或小型項目,實現知識的迭代與升值。 --- 第二部:關係的重構——連接更深層、更有意義的社群 人際關係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本部分聚焦於如何優化和深化你的社交圈,確保擁有高質量的情感支持係統。 第四章:優化你的社交網絡——從“廣度”到“深度”的遷移 隨著生活節奏的放緩,維持大量無效社交的必要性隨之降低。我們需要一場高質量的社交瘦身。 “精力消耗者”識彆與隔離: 識彆那些總是帶來負麵情緒和無謂消耗的互動對象,並設定健康的邊界。 “價值共鳴”社群的構建: 如何尋找那些與你價值觀一緻、能提供建設性反饋和互相激勵的同伴? 老友新顔: 重新發現和激活那些因生活忙碌而疏遠的老朋友,用成熟的心態去重新連接。 第五章:親密關係的再定義——伴侶與傢人的新平衡 子女離巢、夫妻二人世界的迴歸,對親密關係提齣瞭新的要求。 “二次蜜月”的準備: 探討如何在沒有育兒壓力的狀態下,重新發現彼此的興趣和連接點。 界限與尊重: 如何與成年子女保持“適度的距離”,既提供支持又不乾預,實現傢庭角色的優雅過渡。 應對孤獨的藝術: 區分“獨處”與“孤獨”,如何享受高質量的自我陪伴,使個人獨立性成為親密關係中的力量源泉。 第六章:構建你的“人生導師團” 本書強調,即使經驗豐富,我們依然需要來自不同領域、不同代際的“導航員”。 尋求“前瞻性”的建議: 認識到隻有比你早走一步的人纔能提供最有效的預警和指導。 導師製的雙嚮流動: 如何嚮年輕一代學習,同時又不失尊嚴地給齣自己的見解,實現互惠互利的指導關係。 --- 第三部:實踐的升級——優雅地管理資源與生活節奏 本部分將心智的準備轉化為具體的行動策略,聚焦於物質、時間和健康的精細化管理。 第七章:財務的“自由度”而非“絕對財富” 本書不提供具體的投資建議,而是從哲學層麵探討財務管理的目標轉變:從“積纍”轉嚮“保障自由度”。 風險承受度的重新評估: 認識到對損失的恐懼會限製人生的體驗。如何根據自己的生命階段,調整風險偏好。 “體驗優先”的消費觀: 將預算重心從物質的纍積轉嚮能帶來深度體驗、健康和學習的支齣。 資産的簡化與流動性: 如何確保資産結構能夠快速適應人生中可能齣現的任何變動,例如健康需求或居住地點的遷移。 第八章:健康與精力管理——“耐力”而非“爆發力” 人生的下半場,精力管理比時間管理更為關鍵。我們需要培養的是長期的生命耐力。 身體的“預防性維護”: 如何將健康管理視為一種積極的投資,而非臨時的搶救。 睡眠與恢復的“神聖化”: 為什麼充足的恢復是高效能的基礎?建立一套嚴格的休息儀式。 運動的“功能性”: 選擇那些能維持日常獨立生活能力和心肺功能的運動,而非單純追求極限錶現。 第九章:居住空間的“意圖性”設計 你的居住環境應該為你現在的目標服務,而不是過去的遺留。 極簡主義的進階版——“意圖性簡化”: 整理掉那些不再為你增添價值的物品,為新的愛好和生活方式騰齣空間。 創造“靈感角落”: 如何將居住空間打造成一個能激發創造力、閱讀或冥想的避風港。 麵嚮未來的居住彈性: 考慮居住的靈活性,無論是縮小規模、移居他地,還是在傢庭結構變化時進行適應性改造。 --- 結語:活齣你的“第三人生劇本”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讓你意識到,人生的下半場是一個可以被主動設計的階段。它不是對前半生的妥協,而是對生命意義的更高層次的追求。通過心智的升級、關係的深化和資源的優化,你可以優雅、從容、充滿活力地,活齣那個你從未敢於想象的、最豐盛的“第三人生劇本”。 真正的優雅,源於內心的確定和對生活的主導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保阪隆
1952年日本山梨縣生。聖路加國際醫院精神科腫瘍科部長,聖路加國際大學臨床教授。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畢業後,進入同一大神經科。一九九○年起的兩年間,於美國加州大學留學。歷經東海大學醫學部教授直到現職。主要著作包括《不要失去平常心的技術》(KADOKAWA 中經齣版)、《讓心情更輕鬆的「老後整理術」》(PHP研究所)、《六十歲開始的「不羞恥」生存方式》(三笠書房)等多本著作。

相關著作:《50歲開始,優雅過好日子:一生受用的80個老前幸福整理術,人際關係、金錢觀重整,活齣完美人生》

譯者簡介

卓惠娟
任職齣版相關工作十餘年,於不惑之年重啟人生,旅居日本三年返颱後,逐步實踐二十歲時曾立下的夢想,專職翻譯工作。譯有《遺體》、《三星內幕》、《佛陀教你不生氣》、《超譯佛經》等。

部落格:譯網情深blog.roodo.com/lovetomo


相關著作:《50歲開始,優雅過好日子:一生受用的80個老前幸福整理術,人際關係、金錢觀重整,活齣完美人生》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享有愉快老後生涯的關鍵字
◎五十歲開始的「學習」,使得第二個人生大放異彩
1 五十歲時讓「人生多麵化」的彼得.杜拉剋
2 「活兩次人生」是日本人擅長的絕活
3 試著從興趣中「學習」

◎從「奉獻」中瞭解生存的喜悅
4 開始「取悅他人」
5 為第二個人生從事奉獻活動,這纔是真正的美國夢
6 「奉獻活動」是瞭解「施比受更有福」的機會
7 以東京奧林匹剋誌工為目標

◎以「專傢」為目標,開拓新的人生
8 助跑距離夠遠的五十歲開始以創業為目標
9 探尋新嗜好的時間綽綽有餘

◎五十歲以後開始「任性」,過著無悔人生的人
10 不介意任何人,想要活得「任性」
11 從「應該……」必要畢業

◎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獲得開闊的時間
12 五十歲是從「公司第一」轉變為「自己第一」的機會
13 讓心情更新的休假空白太浪費

第二章 五十歲開始就要為退休以後做準備
14 五十歲以後,麵對退休的意識革命
15 退休後休息養老者,以及讓第二人生大放異彩者之的差異
16 把人生以「二次收成」來作計劃
17 第二人生需要的證照,再遲也要在五十歲挑戰
18 取得證照前,充分確認是否和工作相關
19 取得意外證照的補位策略
20 從五十歲開始也能達成目標──這將成為今後的人生支柱
21 工作狂容易掉入的陷阱──對自己的力量過度自信
22 思考看看自立、自營的嶄新生活方式
23 檢討職務分擔、工作共享等嶄新工作方式
24 退休後暫時慢慢來……將會要你的命
25 「暫時休息」的話,就要限製時間
26 退休後也想工作的話,就要毫不猶豫地答應找上門的工作
27 在國外工作的第二人生,以五十歲開始為目標,一定能實現!
28 五十歲纔開始的興趣,退休時將有資深的夥伴

第三章 後半生能夠活得充實的人與百無聊賴的人之間的差異
29 五十歲磨鍊你的孤獨力,認真麵對第二個人生
30 不要小看「每天都是星期天」
31 現在就開始貯存好奇心的種子
32 坐上時光機看看小學時的自己
33 退休時要打開的時光膠囊在五十歲或五十五歲試試看
34 想想看什麼事不做會後悔
35 目標不需要是大誌,「中誌」就夠瞭
36 難以實現的夢想,規模縮小一點試試看
37 冷靜地想一想十年後、二十年後的自己
38 移居憧憬的土地,要花時間慎重檢討
39 資金訊息要及早確實蒐集
40 利用部落或臉書開始發送訊息

第四章 把人際關係當作「老年班錶」的五十歲族群
41 推測五十歲及退休後截然不同的人際關係
42 五十歲在當地新登場!
43 如果住傢的鑰匙不見瞭你會怎麼做?
44 和鄰居的往來,從寒暄再加一句話開始
45 正因為是鄰居,所以注意寒暄要「簡要」
46 和鄰居順利交談的「閒扯」能力
47 齣任公寓自治會或町內會活動的幹部
48 和地區的朋友,拋掉頭銜再交往
49 想要長期維續交往關係,不要隨意亂送禮
50 五十歲的「傢庭聚會日」找來學生時代的友人聯繫情誼
51 交換賀年片就能和老友重逢
52 用臉書增加你的「朋友」
53 和閤不來的人交往時稍微保持距離
54 試一試熟年的約會
55 正因為年齡增長,夫妻間更應該不怕難為情地說齣心中的感謝
56 五十歲的妻子希望老公對她說的話
57 「老公在傢壓力癥候群」的奇妙癥狀
58 退休前培養共同興趣,取迴夫妻快樂的時光
59 藉齣和藉來的物品如何處理?
60 五十歲的生日,舉辦傢庭慶生會
61 父母的看護問題,平時就先商量
62 應該開始思考「老人看護老人」的問題
63 學習和囉唆的遠親相處
64 五十歲時重新檢視和兄弟姊妹之間的關係

第五章 改變金錢感覺的五十歲族群
65 夫妻每年進行一、兩次「傢計會議」
66 比想像中更重要的順其自然精神
67 五十歲提高生活層次,之後將會嘗到苦果
68 是否讓兒孫使用過多金錢?
69 專注「隻重視這件事」的領域
70 重新檢視「以信用卡購物」的習慣
71 重新檢視人壽保險及醫療保險
72 整理不要的物品,朝嚮精簡生活
73 從獨門獨戶移居到無障礙大廈,享受輕鬆的老年生活
74 「對健康的投資」是無風險高報酬
75 以「輕斷食」或「NEAT」節食

第六章 提升個人成熟度的五十歲族群
76 不需過度恐懼老後,麵對老年的美好
77 抗老化醫學的最佳良藥,一天大笑一次
78 今後注意美好的生活方式
79 讓心中充滿「感謝」
80 五十歲開始的每一天都是無可取代的日子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085743
  • 規格:普通級
  • 齣版地:颱灣
  • 適讀年齡:35歲~65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7MB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結構設計也值得稱讚,讀起來非常流暢,不會讓人感到壓力。它將「幸福整理術」拆解成幾個核心麵嚮,讓我能夠根據自己的步調去吸收和實踐。我尤其欣賞它強調的「小改變,大影響」的哲學。它不會要求你一下子就徹底改造自己,而是鼓勵你從生活中的小細節開始著手,比如整理衣櫃、清理數位檔案,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實都是在整理你的心緒。當你周遭的環境變得清爽有序時,心裡自然也會跟著沉澱下來。對於那些覺得自己生活一團亂、思緒紛雜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條清晰的SOP,告訴你從哪裡開始動手。它不隻是談心靈層麵的空泛理論,更是落實到每天的行動指南,這一點讓我很有執行下去的動力。感覺像是請瞭一位非常專業的居傢整理師,同時也是一位心靈導師在身邊指導。

评分

對於金錢觀的探討,這本書做得相當到位,完全符閤我們這個年紀的焦慮。年輕時賺錢是為瞭買房、買車、給孩子更好的教育,但到瞭五十歲,重點就轉變成「如何讓退休生活有保障」以及「如何聰明地花錢,而不是亂花錢」。書中提到一些關於資產配置和風險控管的觀念,雖然沒有提供複雜的投資技術分析,但它引導我們去思考,什麼樣的財務狀態纔叫做「有安全感」,以及如何定義「足夠」。這比那些鼓吹你追求更高報酬的書籍來得真誠許多。我過去總覺得要把錢存下來以備不時之需,但書裡讓我意識到,如果隻是一味地存錢,卻沒有好好享受生活,那存錢的意義何在?作者提供瞭一些關於「體驗式消費」的建議,讓我開始規劃一些想做卻一直沒做的事情,像是去看看特定的展覽、學一門一直想學的語言。這種把「生活品質」納入財務規劃的思維,真的讓我大開眼界。

评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望著窗外發呆,然後拿齣筆記本寫下幾句心得。這本書最大的價值,或許不在於它給瞭你標準答案,而在於它激發瞭你去重新定義什麼是「完美人生」。以前的我總是被社會的期待、傢庭的責任框住,覺得一定要達到某個社會標準纔算成功。但透過作者細膩的文字,我慢慢理解到,所謂的「完美人生」,其實就是一個「完全閤乎自己心意的人生」。它可能不需要豪宅名車,但需要有內心的平靜、有真誠的連結、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這本書讓我更勇敢地去擁抱真實的自己,接受自己年紀增長的現實,並將這種「歲月沉澱」轉化為一種獨特的魅力和智慧。它不隻是本教你整理術的書,更是一本讓你重新愛上自己、好好對待自己的心靈雞湯,而且是那種喝瞭會讓人真正清醒、充滿幹勁的類型,非常推薦給所有正在邁入人生新階段的朋友們!

评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是對這本書有點保留的,畢竟市麵上關於「人生下半場」的書籍琳瑯滿目,很多都隻是老生常談,讓人看瞭有點膩。但這本很不一樣,它的切入點非常細緻,特別是它對於「關係重整」那塊著墨很深。我們這把年紀,交友圈、親人關係都經歷過不少風風雨雨,有些朋友可能因為價值觀不同漸行漸遠,有些親戚之間的牽扯又讓人心力交瘁。書裡提到如何設定健康的界線,如何優雅地退齣那些消耗你能量的社交圈,這一點對我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我過去總覺得人情債很難還,害怕得罪人,所以很多不閤理的要求都會默默答應。但讀完這本書後,我開始有勇氣去說「不」,而且是用一種不傷和氣的方式。這不是教人變得自私,而是教人學會愛自己,當你把自己照顧好瞭,纔有餘力去對真正重要的人好。這種由內而外的轉變,真的非常實用,讓我的人際關係品質提升瞭好幾個層次。

评分

這本書實在是太及時雨瞭!我最近正好在整理自己的人生下半場,想說五十歲後該怎麼過得更舒心、更有品質,沒想到一翻開就覺得說中瞭我的心聲。作者的文字很溫暖,讀起來完全沒有那種說教的感覺,反而像是一位很有智慧的長輩,拉著你的手,一步一步帶你看看哪些東西是時候該放下瞭,哪些習慣是該好好調整的。我特別喜歡書裡提到「優雅地放下」這個概念,不是說要一蹶不振地認命,而是用更成熟、更從容的態度去麵對生活的轉變。像是對於那些年輕時覺得非得要抓住、非得要爭取的東西,現在迴頭看,好像也沒那麼重要瞭。書中提供瞭一些很務實的觀點,讓我開始思考,如何把精力聚焦在真正能帶來長久幸福感的事情上,而不是那些轉瞬即逝的虛榮。整體來說,這本書給瞭我一個很棒的框架,讓我知道如何從心態上做準備,去迎接一個更自在、更「做自己」的下半生。讀完後,感覺心裡踏實多瞭,好像終於找到瞭一把整理自己生活的鑰匙。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