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經濟:經濟的利他思想與實踐 (電子書)

善經濟:經濟的利他思想與實踐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日生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利他主义
  • 社会责任
  • 可持续发展
  • 伦理学
  • 商业伦理
  • 经济思想史
  • 公益
  • 慈善
  • 社会企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善經濟,就是從利他的角度從事經濟活動
以善的動機、善的方法,達到善的結果
 
  在東西方文明中,善一直是各文明的核心議題。對於西方,善是真理。對於中國,善是利益萬民、利益萬物。
 
  《善經濟:經濟的利他思想與實踐》從利他的角度,重新審視人類歷史上各文明經濟體系中的善和利他的思想與實踐,把推動每一個經濟文明背後的善與利他思想總結出來,闡述人類文明經濟體系中的善之模式,以及善如何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產生積極的作用。作者何日生詳盡爬梳西方文明與東方思想,從蘇美文明、古希臘神話、猶太智慧、儒家哲學到佛教教義,尋找什麼才是經濟背後強大的文化思想?答案是「善」與「利他」。
 
  善的動機、善的方法、達到善的結果,是善經濟的核心思想;「善經濟」就是從利他的角度從事經濟活動。
 
  利他,讓人類找到共贏、共榮之道。每一個人都有自利之心,也有利他之心。如何擴大利他,縮小自利之心,是探討善經濟的善動機必要之關鍵。如何強化利他之心,從接觸苦難人開始。幫助苦難人,是轉自利為利他的關鍵。
 
  善經濟的目標,是以利他達到全體人類物質的均富與繁榮,以利他達到自我與群體社會的和諧與生命的圓滿。使人類社會達到人人「身體健康、物質豐饒、心靈潔淨、祥和圓滿」的理想世界。
 
名家推薦
 
  江明修(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
  林俊龍(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施振榮(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馬蔚華(聯合國影響力投資顧問╱前招商銀行行長)
  閻雲(臺北醫學大學前校長╱慈濟永續發展委員會召集人)
  ——共同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序)
探寻财富的另一面:一部关于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的深度思考 引言 在当代社会,经济活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塑造着我们的生活。然而,伴随着财富的积累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关于经济行为的道德边界、企业在社会中的角色,以及利润的最终归宿,也引发了越来越深刻的探讨。本书并非专注于技术分析或市场模型,而是将目光投向一个更为根本的层面:经济活动的伦理基础与人文关怀。 本书致力于剖析一种超越传统功利主义的经济视角,探讨在追求效率与增长的同时,如何融入利他主义、互助精神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切承诺。它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框架,用以审视那些在教科书中常常被忽略的要素——信任、公平分配、以及对“共同利益”的追求,如何在复杂的现代经济体系中发挥作用,甚至成为驱动长期成功的核心动力。 第一部分:传统经济学的边界与伦理的缺失 现代主流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理性经济人”(Homo Economicus)的模型之上,假设个体决策完全基于自我利益的最大化。本书首先将细致考察这一理论模型的建立过程及其在实践中带来的后果。我们发现,当企业运营完全服从于股东价值最大化这一单一目标时,往往会催生出短视行为、外部性成本的转嫁(如环境污染、劳工剥削),以及社会信任的侵蚀。 效率与公平的悖论: 详细分析了效率优先原则如何可能加剧收入不平等。书中通过对历史案例的梳理,揭示了在没有有效道德约束的情况下,市场力量如何集中财富,并探讨了解决这一结构性问题的理论路径,例如基于贡献而非纯粹资本的财富分配机制。 外部性的代价: 探讨了企业活动对环境、社区和公共健康造成的“隐藏成本”。这些成本通常不计入财务报表,却由全社会承担。本书强调,真正的经济智慧必须学会将这些外部性内在化,将其视为企业成本结构的一部分,而非免费的社会资源。 第二部分:利他思想在经济实践中的复兴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利他主义并非是经济活动的对立面或奢侈的修饰,而恰恰是构建更具韧性、更具创新性经济体系的关键要素。这并非呼唤慈善的泛滥,而是倡导一种“结构性利他主义”——即将互助和对社会福祉的关注嵌入到商业模式、公司治理和创新流程之中。 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深化: 批判了将CSR仅仅视为公关活动的现象。我们深入探讨了“创造共享价值”(Creating Shared Value, CSV)的理念,主张企业应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来驱动核心业务的创新。例如,如何设计出既能盈利又同时改善了供应链社区教育水平的产品或服务。 信任资本的重要性: 分析了信任在降低交易成本、促进长期合作中的决定性作用。在高度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建立在诚信和公平基础上的商业关系,其价值远超短期价格竞争。书中将探讨激励机制如何从单纯的物质奖励转向更关注员工的自主权、目标感和归属感。 合作式竞争(Co-opetition)的艺术: 考察了在特定行业中,竞争对手之间如何通过共享基础研发成果、制定共同的行业标准等方式,来提升整个行业的健康度和可持续性,最终实现“做大蛋糕”而非仅仅“争夺份额”的局面。 第三部分:实践路径:构建面向未来的商业范式 本书的后半部分着重于将抽象的伦理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商业策略和制度设计。它为管理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关注社会影响的投资者提供了一套实用的工具箱。 治理结构的创新: 审视了非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如“目的导向型企业”(Purpose-Driven Corporations)和B型企业(B Corps)的法律框架。探讨了如何通过修改公司章程,确保董事会的决策不仅服务于股东,更必须服务于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包括员工、供应商、客户及环境。 投资伦理与长期主义: 关注“影响力投资”(Impact Investing)的崛起,并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哲学背景下讨论。本书分析了如何量化社会和环境影响,并探讨了资本市场应如何激励那些愿意牺牲短期高回报以换取长期社会价值的企业。这要求投资者具备更长远的眼光,理解那些解决了重大社会问题的企业,最终将捕获最稳定、最可观的市场份额。 重新定义成功: 最终,本书邀请读者超越传统的财务指标(如EBITDA或季度利润),去构建一个更全面的“综合价值衡量体系”。这包括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回报率、社区满意度指数、生态足迹的改善等非财务指标的重视。成功不再仅仅是“赚了多少钱”,而是“在创造财富的同时,留下了多少积极的印记”。 结论:超越交换的经济学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激发一场关于经济目的的对话:经济活动究竟是为了服务于个体私欲的无限膨胀,还是为了促进人类整体福祉的和谐发展?通过对利他思想在现代经济实践中可行性的深入挖掘,本书主张了一种更具人性、更可持续的经济未来——一个在利润驱动下,却被深层道德责任感所引导的未来。它是一本献给所有相信商业可以成为一股向善力量的建设者的指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何日生
 
  佛教思想與宗教NGO領域之實踐者暨研究者。著有《利他到覺悟:證嚴上人利他思想研究》(聯經)、《一念間》、《慈濟實踐美學》、《清水之愛:見證骨髓移植發展史》、《建構式新聞》;策劃編著《慈濟宗門的普世價值》、《環境與宗教的對話》等書。長年致力於佛教慈濟基金會之人文工作,並為慈濟大學副教授。
 
  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劍橋大學及牛津大學訪問學者。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美國南加州大學傳播碩士。多次前往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香港大學等進行專題講座,所撰之佛教利他思想、慈濟人文等論文,分別收錄出版於牛津大學佛學期刊(The Journal of OCBS)、英國劍橋學術出版社(Cambridge Scholar Publishing)。
 
  資深媒體人,電視主播與製作人;多次榮獲臺灣電視金鐘獎,所製作之《清水之愛:Great Love as a Running Water》世界骨髓移植紀錄片,入選2014年國際艾美獎(Emmy Award, International)亞非地區最佳新聞紀錄片。

图书目录

推薦序 為世界大同提供想像與思辨的起點╱江明修
推薦序 以王道信念建立善的循環╱施振榮
推薦序 營善研善 根深廣披╱林俊龍
推薦序 商業向善、資本向善╱馬蔚華
推薦序 為善意志業描摹出方向與重點的難得之作╱閻雲
自序 寫在《善經濟》一書之前

導論 善經濟的思想緣起
第一章 當代資本經濟的哲學反思
第一節 個人主義的歷史建構歷程
第二節 傳統西方社會中的個人
第三節 東方的整體生命觀
第四節 佛教的「我生命觀」與資本經濟
第五節 以利他為上、和合為本
第六節 基於萬物一體的善經濟

第二章 利他的心理起源——群體生存的關鍵
第一節 人類為何會利他
第二節 利他是人性的實然與必然
第三節 利他的思想論證
第四節 飢餓困局理論(Starving Paradox)
第五節 經濟體系中利他與利己的融合
第六節 利他即利己的哲學思維
第七節 利他作為人類自我之超越
第八節 萬物是一的利他哲學

第三章 封建社會中的善經濟思想
第一節 蘇美經濟文明:機械城市經濟與自然共生抉擇
第二節 希臘經濟文明:唯心與唯物的辯證
第三節 中國文明:個體與群體生命和合的經濟生活
第四節 羅馬帝國的跨國經濟
第五節 西方封建時期的經濟思想

第四章 哲學文化信念與善經濟
第一節 希伯來文明的經濟思想:禁慾與享樂的和合
第二節 基督文明的經濟正義:物質與心靈的兼顧
第三節 伊斯蘭文明的經濟思想
第四節 中國儒家的經濟思想與實踐
第五節 初期佛教文明的經濟思想
第六節 中國傳統佛教的經濟思想與實踐
第七節 近當代儒佛融合的善經濟觀

第五章 西方工業革命之前經濟體系中的善
第一節 中世紀商業社會的經濟互信結構
第二節 商業體系發展中利他與利己的歷史辯證
第三節 利己與利他經濟的歷史辯證
第四節 商業互助時代的背離

第六章 利己與利他經濟思想的演進
第一節 利己經濟學的發軔
第二節 自由市場與全體利益
第三節 科層道德與善惡經濟
第四節 社會企業的善性與道德
第五節 以善性與道德為出發點的資本市場

第七章 善為本體——經濟活動中善的動機
第一節 利他動機與經濟活動
第二節 生產與消費的本質
第三節 善的動機之培養
第四節 利他體制的建構

第八章 善為運用——善經濟的方法
第一節 方法的善對人類的價值與意義
第二節 善的方法與善的結果
第三節 善經濟之方法一:交易的善
第四節 善經濟之方法二:金融的善
第五節 善經濟之方法三:生產的善
第六節 善經濟之方法四:消費的善

第九章 善為實相——善經濟的結果
第一節 以愛均富
第二節 里仁為樂
第三節 利他創新
第四節 永續共榮

第十章 善企業的思想與實踐
第一節 以信念為核心
第二節 以價值為領導
第三節 以愛作為管理
第四節 以原則為治理
第五節 以慈悲為創造
第六節 以圓形為組織
第七節 以利他為系統
第八節 以典範為永續
第九節 與地球共生息
第十節 萬物共生共榮
總結 建立共善的經濟體系
參考書目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085493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3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節錄)
 
以王道信念建立善的循環╱施振榮
 
  因慈濟的因緣認識本書作者何日生先生已十餘年,最近他暫時停職放下手上的慈濟工作,到大陸北京大學、英國牛津及劍橋大學以及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進行研究及講學。
 
  何先生對「善經濟」這個議題有很深的認識,他從歷史、哲學、宗教及現代資本主義的不同觀點及角度切入,深入研究並在比較分析後提出論述,對於組織建立善經濟的思維及有效落實值得參考。
 
  我認為書中所談的善經濟,與我所推動的王道思維,目標都是在引導組織往善的、對的方向發展。所謂的王道就是大大小小組織的領導人之道,同樣善的組織也要靠領導人有思想及信念,以身作則,才能建立善的生態,讓善經濟循環下去。
 
  宏碁在創立的第一天就以「人性本善」作為企業文化的基本信念,也因此為企業及社會培育許多人才,創造許多「間接、無形、未來」的隱性價值,也對許多企業、家庭及社會帶來深遠的影響,建立起善的正面循環。
 
  「善經濟」十分強調利他的重要性,這和我所談的「利他是最好的利己」,都同樣是重視創造「間接、無形、未來」的隱性價值,相信也只有透過利他才能永久利己,建立源源不斷的善循環,並將所創造的價值由隱性價值逐漸轉化為顯性價值。
 
  本書作者用心推動善經濟及善循環,值得大家進一步深入了解,並將善的信念內化在自己及組織的文化中。我四十多年來也是堅持王道的信念,一路走來以實踐「利他」,為社會創造許多顯性及隱性的價值,最終也都證明秉持善的信念定能建立起良性的循環而生生不息。
 
自序(節錄)
 
寫在《善經濟》一書之前
 
  在東西方文明中,善一直是各文明的核心議題。對於西方,善是真理。對於中國,善是利益萬民、利益萬物。
 
  孔子聽到武樂說:「盡美矣,未盡善也。」聽到韶樂說:「盡美矣,又盡善也。」這兩段話的意思是達到美還不夠,還要善。所以,美不離善,美必須趨於善,才是圓滿。
 
  孔子在《禮記》裡也說:「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這說明,真理必須是善。學,即實踐。真理必須實踐,才知道其益處。善有「受益」之意。善不是以一項真理框限每一個人,而是造福每一個人。雖有最高的真理,如果不能讓人獲益,這真理就不善。所以真理必須善,對於生命的完整性,善比真理還要究竟。
 
  中國人眼中善的意涵,從造字中就可以看出。善,就是一人一口羊。每個人都有,每一個都享受幸福,每個人都生活在共容、共享、共榮的社會那才是善。
 
  西方哲學的始祖柏拉圖講「至善」(Summom Bonum),強調真理,追求最高的真理。但中國人的善不是去追求、認知最高的真理,然後用這真理來衡量世間的一切。中國的善是各人「善其所善,美其所美」,才是善。如孟子言:「可欲之謂善」,「充實之謂美」,滿足人民所需要的就是善,每個百姓都擁有幸福才是美。所以說「充實之謂美」。
 
  連主張生命要復歸於「無」的老子都強調:「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善利萬物,連惡都要去靠近、去幫助。所以不是打擊惡,而是教化惡。直到世間的一切的惡都轉化為善,才是善。
 
  所以善,就是利他。利益萬民,利益萬物。
  其哲學的最高理想是,與萬物合一、與萬法合一,是為共善。
  其實踐方式是,與一切的人事物都建立愛的關係,是為共善。
  善是利他。「善經濟」就是從利他的角度從事經濟活動。經濟的主體就應該是利他。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