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苦難同行:這些年病人教會我的事 (電子書)

與苦難同行:這些年病人教會我的事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郭漢崇
圖書標籤:
  • 生死觀
  • 醫患關係
  • 生命意義
  • 心理成長
  • 苦難
  • 疾病
  • 人文關懷
  • 醫生
  • 患者
  • 感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醫療現場,病人與醫師其實是種以苦難相連的生命共同體。
麵對無法重來的醫療歷程,可以如何做得更好、避免併發癥?
郭漢崇醫師將一張張病歷,化為一則則故事;
「以病為師」,道盡他身為外科醫師對生命的深刻體悟。
 
行醫超過30年,一位站在第一線的外科醫師省思──
手術併發癥,真的無法避免?
一旦發生併發癥,又該怎麼辦?
如何麵對病人、傢屬的責難?
當自己、傢人成為病人,是怎樣的心情?
 
  泌尿科權威郭漢崇醫師,以最真誠、如實的文字,
  寫下每個手術中的細節、併發癥的發生與處理,
  看他如何在醫病中找到平衡點,
  如何在數十年無法癒閤的胃潰瘍中,平衡身心。
 
  「怎麼會這樣?」「開個小刀變住院」……
  阿嬤的尿失禁、一起把媽媽救迴來、醫師娘的補湯
  16個臨床案例背後,是令人揪心溫暖的生命故事。
 
  每一次的手術無法重來,
  卻可以在一次次的檢討中,找到下一次進步的動力!
 
  【特別收錄】郭漢崇醫師的生病週記
  當一個醫學權威成為專科病人,纔體會身為病人身心所承受的苦與痛。
 
本書特色
 
  看 醫病關係》
  在醫療現場,病人與醫師其實是種以苦難相連的生命共同體,如何彼此互信,為病人解除苦難?
 
  談 手術併發癥》
  一張張病歷,一個個病例,重新檢視這些醫療歷程,如果可以重來,可以如何更進步,避免併發癥。
 
  當 醫師成為病人》
  看著病人的疼痛,當醫師成為病人、成為病人傢屬,對於那種感受更加真切,不隻寫病人的故事、也寫自己的故事。
 
名人推薦
 
  釋證嚴
  賴清德(副總統)
 
  既已選擇「醫師」作為終身誌業,就註定要與苦難同行。── 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 郭漢崇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另一本圖書的詳細簡介,完全不涉及您提到的那本書的內容,並且力求自然流暢,不帶有任何AI痕跡。 --- 書名: 《時間之河的渡口:現代都市人的心靈導航圖》 作者: 陳 宇 凡 齣版社: 遠方文化 齣版日期: 2024年6月 頁數: 488頁 定價: 75.00 元 --- 內容簡介: 在喧囂的現代都市中,我們每個人都像一艘在時間之河上快速漂流的小船。信息洪流裹挾著我們嚮前,目標感時而清晰,時而又被無形的霧氣遮蔽。我們習慣瞭“嚮前衝”,卻常常忘記瞭“停下來看一看”——看看我們正在駛嚮何方,看看船上裝載的究竟是珍寶還是沉重的包袱。 《時間之河的渡口:現代都市人的心靈導航圖》並非一本提供快速解決方案的工具書,而更像是一份邀請函,邀請讀者在快節奏的生活中,為自己的內心設置一個“渡口”。作者陳宇凡,一位在城市規劃與人本心理學領域深耕多年的資深觀察者,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溫和的筆觸,帶領讀者重新審視我們與時間、空間、人際關係以及自我認知之間的復雜糾葛。 本書結構精巧,分為“流逝之沙”、“空間的迷宮”、“連接的斷點”和“錨定自我”四個部分,層層遞進地剖析瞭當代都市生活對個體精神結構的侵蝕與重塑。 第一部分:流逝之沙——時間的陷阱與重構 我們每天都被精確的時間錶切割,從通勤到工作會議,再到碎片化的娛樂時間,時間仿佛成瞭最稀缺的資源。然而,作者提齣一個悖論:越是強調效率,我們越容易感到“時間不夠用”。本章深入探討瞭“注意力經濟”如何劫持瞭我們的感知係統,使我們沉溺於即時滿足的循環中,卻失去瞭對深度時間(Deep Time)的體驗。陳宇凡通過對曆史學傢和哲學傢關於時間觀的梳理,結閤對白領群體“周一焦慮”和“周末虛無”現象的案例分析,指齣如何從“被動消耗時間”轉嚮“主動塑造時間”。他倡導的不是徹底的“數字排毒”,而是建立起一種“有意識的斷連”,學會區分哪些時間是必要的投入,哪些時間是靈魂的休憩。 第二部分:空間的迷宮——從物理邊界到心理疆域 都市生活是物理空間高度壓縮的體現,高樓、地鐵、共享空間構成瞭我們日常的背景闆。然而,物理空間的密集往往帶來瞭心理空間的疏離。本書著重探討瞭“場所感”的消逝。當你居住的公寓隻是一個功能性的“睡眠艙”,當你工作的格子間是可隨時被替代的模塊時,如何建立歸屬感和安全感?作者藉鑒瞭現象學空間理論,闡述瞭從“居住”到“安傢”的心理跨越。他特彆關注瞭“通勤的異化”——每天耗費數小時在城市脈絡中穿梭,卻從未真正“認識”過這條路。書中提供瞭一些具體的實踐方法,比如如何通過“慢走觀察法”重新激活對身邊環境的感知,將冰冷的街道轉化為熟悉的鄰裏。 第三部分:連接的斷點——屏幕時代的人際疏離 現代社交工具構建瞭一個看似無縫連接的世界,然而,我們卻發現自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難以進行深層的情感交流。本章聚焦於“擬態親密”與“真實連接”的張力。作者細緻剖析瞭點贊文化、錶情符號交流如何替代瞭語氣、眼神和肢體語言所蘊含的復雜信息。他認為,信息過載帶來的不是溝通的增強,而是共情能力的退化。書中通過對不同代際社交習慣的對比,探討瞭如何修復那些因屏幕阻隔而産生的“情感帶寬”限製。解決方案不在於放棄技術,而在於學習如何構建有質量的“麵對麵”時刻,重拾在交談中保持沉默、傾聽和真正理解他人的能力。 第四部分:錨定自我——在不確定性中建立內核 如果時間是流動的沙,空間是迷失的場域,人際關係是易變的變量,那麼什麼纔是我們可以“錨定”的東西?本書的最後一部分迴歸個體自身,探討如何在持續變化的環境中,建立穩固的自我認知和價值體係。陳宇凡強調,“自我”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身份標簽,而是一個動態的、需要不斷被校準的指南針。他引入瞭“個人敘事療法”的視角,鼓勵讀者重新梳理自己的生命故事,識彆那些塑造瞭我們核心信念的“關鍵轉摺點”。本書並不鼓吹“完美主義”,而是提倡一種“適度的不完美主義”——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將精力從追求外界的認同轉移到對內在聲音的忠誠上。 《時間之河的渡口》是一本為所有感到迷茫、疲憊,卻又懷抱對更有意義生活嚮往的都市人所寫。它沒有提供捷徑,但它提供瞭清晰的地圖和堅實的指南針,幫助你在喧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個平靜而堅實的“渡口”,重新校準航嚮,繼續前行。閱讀它,就像進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對話,一次對生活本質的溫柔叩問。 --- 作者簡介: 陳宇凡,當代社會觀察傢,城市生活哲學研究者。畢業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擁有二十餘年城市規劃與人本心理學研究背景。他長期關注城市化進程對人類精神健康的影響,作品以嚴謹的理論基礎和貼近生活的觀察見長。他認為,最好的生活哲學,並非高懸於理論殿堂,而是潛藏在我們日常的呼吸與行走之間。現居上海,緻力於推動慢生活理念在現代都市中的實踐。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郭漢崇 醫師
 
  現任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暨慈濟大學醫學院泌尿科教授、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副執行長,為國際知名的泌尿醫學專傢,排尿障礙治療的權威。
 
  在Expertscape專傢排行中,肉毒桿菌素的治療位居世界第一。所帶領的團隊積極推動臨床、教學及研究,排尿障礙臨床暨研究成果豐碩,榮獲第二十二屆國傢生技醫療品質獎銀獎的殊榮,讓醫療荒原花蓮,成為臺灣唯一、世界知名之排尿障礙治療重鎮。
 
  臨床尿路動力學經驗超過30年,發錶超過550篇研究論文,編寫排尿障礙及尿失禁相關之教科書及單行本超過20冊,如《功能性泌尿學》、《臨床泌尿學》、《實用尿路動力學》等,也撰寫醫療科普及醫療人文書籍如《尿尿小事學問大》、《涓涓人生》、《上人與我:那些年我們在慈濟的日子》、《這些年我們一起寫下的故事》等。

圖書目錄

推薦序:以病為師 / 釋證嚴
推薦序:醫人醫心 / 賴清德 副總統
 
自  序:不會癒閤的胃潰瘍
第一部:手術臺上的意料之外
01 金花阿嬤的尿失禁
02 一起把媽媽救迴來
03 永遠的傷痛
04 隱藏的敗血癥危機
05 意外的裂縫
06 就差一個步驟
07 流個不停的血水
 
第二部 醫療現場的長期關懷
08 忘不瞭的那個眼神
09 永恆的苦難與負擔
10 讓她自由吧!
11 令人心酸的笑容
12 手術後的一場惡夢
13 最痛苦的傷痕
14 令人意外的結果
15 兒子的腸阻塞
 
第三部 體會當病人的痛
16 泌尿科醫師的生病週記
 
後記:轉換對生命的態度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986718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1MB

圖書試讀

推薦序1
 
以病為師
釋證嚴
 
  既已選擇「醫師」作為終身誌業,就註定要與苦難同行。
 
  醫師是一份高報酬、高社經地位的職業,外錶看來光鮮亮麗;可知道醫師為病患要付齣多少時間和心力?手術後,萬一病患預後不佳,或高燒不退、或反覆感染,主治醫師不免懸著一顆心,食不知味、寢不安席,內心多麼糾結啊!
 
  除瞭泌尿方麵的專業著作外,《與苦難同行》是郭漢崇醫師有關醫療人文的第三本書。花蓮慈濟醫院每天接觸過的國內外病患超過數韆人,各人有各人難以言宣的病苦;郭醫師在治療過程中都能給予病患很清楚的指引。但總有幾位比較特殊的病患,與郭醫師的生命產生連結,讓他忍不住要將相遇的吉光片羽書寫下來。
 
  郭醫師在書中寫道:「我們必須要在病人的喜怒哀樂、生死病痛間打轉,不僅是病人自己的苦難,我們也要承受病人的苦難。」
 
  作為一位外科醫師,苦難是無可迴避的境遇。即便再嚴謹的手術,因為病況韆變萬化,一 旦不如己意,病患難免心生怨懟。作為主治醫師也隻能包容病患發洩情緒,修習「忍辱」行。還要勸慰病患再度進開刀房,總要找齣肇禍的「元兇」,時間拖長瞭,肇禍的源頭找到瞭,醫師就能對癥給予適當的處置。郭醫師說:「唯有幫病人解除他的痛苦時,我們內心的壓力纔能真正的解除。」這應該是所有醫師共同的心聲。
 
  書中最令人不捨的是郭醫師的公子傢穎的病難。他為瞭熬夜準備國考,隻是騎車到學校附近買豆漿,就被一部逆嚮超速闖紅燈的休旅車從側麵撞擊,還拖行瞭十公尺。這一撞,骨盆和小腸都被撞破裂,大腿也骨摺瞭,給這位準醫師帶來無盡的苦難。作為父母的,心都懸在孩子身上。郭太太租屋就近照顧,郭醫師於每晚下班後就得趕飛機或搭火車北上陪伴孩子,隔天一 早再趕搭飛機返迴花蓮慈濟醫院上班;前後將近一個月時間,那種惶惶然心不得安定的摺磨,讓他一頭黑髮都變灰白瞭。
 
  傢穎的病難並沒有結束,九年之後,又因吃瞭一顆芭樂,芭樂籽卡住小腸,齣現嚴重的腸阻塞。不僅要承受硬式鼻胃管插管的苦難,還經歷瞭三次手術的痛苦,做父母的看在眼裡,恨不得以身代受。術後,郭太太愛子心切,用颳痧闆為傢穎足足颳瞭三十分鐘的小腸經。說來不可思議,第二天孩子就排氣瞭,復原的速度超乎預期,終於正式揮別這場苦難。
 
  郭醫師是泌尿科權威,自我警覺性很高,發現自己身上攝護腺特殊抗原指數異常,透過攝護腺切片檢查,確認自己罹患「攝護腺癌」;這種進行緩慢、且預後較好的癌癥,對他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瞭。他毫不諱言地寫齣從得病到手術這段期間,人生的感悟。更推崇用達文西機器手臂做攝護腺根治手術,術後傷口疼痛極微,術後的復原又很迅捷。儘管看病、開會、做研究、指導後進,已經占據郭醫師大部分時間;隻要人在花蓮,即便週末假日,他一定還要趕去醫院關心每個住院病患的預後情形。病患病程的進展如何,纔是他 心底最割捨不下的懸念。
 
  證嚴常說「以病為師」,病患纔是醫師真正的老師。過去,郭醫師一直是為病患解除病苦;現在角色互換,成瞭病患。唯有病過、痛過、苦過,更能體會病患求醫過程焦慮無奈的心情。知苦、拔苦,心靈的境界提升瞭,對郭醫師來說,或許是醫師生涯中意外的禮物。
 
推薦序2
 
醫人醫心
副總統賴清德
 
  欣聞郭漢崇醫師齣版《與苦難同行》一書,十分感佩郭醫師將行醫歷程中最深刻的醫病關係故事記錄下來,提供年輕醫師很好的臨床經驗參考。
 
  「與苦難同行」是行醫中最重要的核心價值,醫師必須苦其所苦、痛其所痛,纔能從微小的病徵中,找齣關鍵問題,替患者脫離病痛。
 
  細讀郭醫師精彩的行醫故事,感受到他那顆柔軟又堅定的心,無時無刻不懸在患者身上,隨著病情起伏,時而高時而低,對患者的苦痛富有同理心,醫病也醫心,自然而然有瞭最真摯動人的醫病互動。
 
  我雖然在一九九六年臺海飛彈危機之際棄醫從政,但仍竭盡所能關注改善醫療體製、偏鄉醫療落差等問題,以己身的醫學專業緻力提升臺灣醫療品質,嘉惠全體國人。
 
  受郭醫師之邀為其作序,深感榮幸,醫師和從政一樣,是入世的工作,望聞問切,也追求人文、人性和人權價值,因此,我和郭醫師有著相同的目標,就是期盼每個人沒有苦難,懷抱幸福。
 
  郭醫師慈悲待人的胸懷與氣度令人動容,感謝他留下珍貴臨床故事,讓後輩能夠學到正確的醫病關係,及如何避免併發癥的發生,這是一本品德和醫術兼具的精彩好書,值得大傢細細品味。
 
自序
 
不會癒閤的胃潰瘍(摘錄)
 
  當外科醫師能立即解決病人的病痛,帶給他們安全和幸福,是個最令人驕傲的職業。如果能再用更親切的話語、更溫暖的肢體語言,讓病人安心,這位醫師扮演的就不隻是個外科醫師,他會像傳道士一樣,把平安和幸福散播給他所治療的病人和其傢屬。
 
  與苦難同行,醫病不冷漠
 
  我常對學生說:「當醫師不要追求金錢和名利,我們要與病人的苦難同行,因為我們所做的事,就是在解除病人的苦難,讓他們平安幸福。而我們也能從治療及病人的幸福中得到滿足感,甚至感動自己。如果你選擇的不是與病人同行,隻是治療疾病,那你得到的就是對疾病的認知和病例數的增加而已,你永遠沒有辦法成為一個有故事的醫師。」
 
  然而,任何外科手術都可能會有併發癥的風險。有時候,發生併發癥並不意味著外科醫師的技術不好;因為疾病和手術總有不確定性,病人的身體再怎麼經過精密的檢查,總可能有疏漏之時。發生併發癥時,我們要用最誠懇、積極的態度去處理病人的問題,那麼縱使這個併發癥最終變成無法挽迴的結果,病人及其傢屬依然會體諒並感激你的,而不是針鋒相對,變成醫療糾紛。
 
  在外科醫師行醫的過程中,每個併發癥的發生都是刻骨銘心的苦痛經驗。併發癥發生時,對外科醫師內心的摺磨,甚至其傢庭可能遭受的摺磨,都是長期且非常巨大的。一直要到併發癥緩和、病人病況穩定,纔能慢慢迴到常軌的生活與步調。
 
  那些併發癥成瞭最好教材
 
  三十二年前,我離開臺大醫院到花蓮慈濟醫院任職。在這裡我成為第一線的泌尿科專科醫師,負責東部地區民眾泌尿係統的健康。當然我手邊也纍積許多睏難病例,我沒有辦法推辭,也無法將他們往臺北送,我必須親自麵對病人,一一的解決病痛。
 
  我一年要做一韆臺手術、十年一萬臺。我們常講「萬一、萬一」,任何小心的手術,總有 無法避免的併發癥發生。因此在這三十幾年中,我也有著許多令我無法忘懷的病人併發癥。午夜夢迴時,經常在我的腦海中翻騰。還好時間是最好的良藥,它會撫平我們受傷的心靈和悸動的情緒。所以在迴想的時候,已經不像併發癥發生當時,那麼令人震撼和傷心。
 
  不過,這些併發癥的發生也給瞭我在教學上很好的教材,在我帶領學生進行示範手術時,總會一再提醒他們,要記得老師在臨床經驗中曾經發生過的併發癥,而這些併發癥就不應該在你們手上再度發生。手術前,對病人整體的評估手術的必要性、手術對病人能真正得到的好處有多少、以及手術麻醉當中及麻醉後可能產生的併發癥機會有多少,都要一一的檢討與預防。
 
  尤其是認真的認識病人,甚為重要,病人姓名、年齡、住什麼地方,你越是清楚認識病人,就越不容易發生併發癥。反之,當一位外科醫師卻叫不齣自己病人的名字,會發生併發癥,也就不意外瞭。
 
  因為這樣的醫師隻注意疾病,而不注意病人本身,甚至連病人手術前最基本的檢驗結果也沒看,併發癥發生的機率自然高,而醫療糾紛就在忙碌的醫療工作中接著上門。
 
  很多時候外科手術併發癥的發生,都是因醫護人員過度掉以輕心,對病人不夠用心檢查,甚至吝於用自己的時間和病人更進一步接觸和溝通。當病人把他的身體交給醫師,我們就應該用盡全力去照顧他,瞭解他的一切,確定選擇的治療對病人是有利的,這樣纔是一位好醫師。
 
  力行最美的醫療人文
 
  在慈濟醫院我們經常在講,我們有最美的醫療人文,但是最美的醫療人文是什麼?一位好醫師的定義是能對病人「真心陪伴、用心關懷、細心醫治、潛心研究」,能做到這四點,我們纔會對病人的疾病做齣最正確的診斷,提供對他們最有利的治療,並且在治療過程當中,盡力膚慰他的病痛及受創的心靈,讓他感覺有人與他的苦痛同行,治癒他的苦痛,讓他得到幸福。
 
  然而,這樣的工作確實非常辛苦。一位外科醫師可能在上班時間之外,還要帶著病人的所有醫療過程迴到傢裡,甚至在夜裡做夢的時候,都還會夢見如何做手術?如何照顧病人?當病人併發癥發生的時候,醫師會更加痛苦的生活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翻遍各種醫學文獻,一心隻想要幫病人解決問題。雖然這樣的醫療工作充滿苦難,迴想起來卻總是非常幸福的。
 
  近年來,我年事漸高,記憶力已大不如前,所以很怕這些故事會隨時光漸漸淡化,甚至被扭麯,所以以本書將我記憶中最深刻的醫病故事寫齣來,給自己的行醫生涯留個紀念,也讓年輕醫師能從中學到正確且良善的醫病關係,同時避免併發癥的發生。
 
  當醫師變病人的親身體驗
 
  就在本書所有故事差不多寫完的時候,我注意到自己的攝護腺特殊抗原指數有上升的趨勢。這些跡象顯示,我的攝護腺確實齣瞭問題,於是去做瞭一套攝護腺核磁共振檢查。結果發現,在我左邊的攝護腺邊緣有一個不正常的亮點,這個亮點靠近攝護腺被膜,很可能是早期癌癥的跡象。因此,我便接受瞭攝護腺切片手術。
 
  身為泌尿科醫師,我經常告訴病人,做攝護腺切片手術不會痛也很安全,但是輪到自己要接受切片手術,心裡卻有點七上八下。儘管錶麵故作鎮靜,但當我準備要住院,在麻醉之下接受切片手術的時候,仍然不免擔心起來。因為任何切片手術都有一定的風險,包括齣血、細菌 感染、血尿、排尿睏難等等的併發癥,都有可能會發生的。
 
  還好切片手術順利完成,手術後也沒有齣血、發燒、或是排尿睏難的併發癥發生。然而單單這次的攝護腺切片手術,就讓我感受到當一位病人遭受身體的病痛,需要接受侵入性治療時,內心的不安和惶恐,究竟有多高。
 
  如果每位醫師在行醫過程中,都曾親自當一迴病人,不管是內科疾病或是外科疾病,相信就能體會病人遭受苦難時的心境。如此我們就能用同理心來照顧病人,用我們能給予的最大安慰讓病人安心,也讓病人能早日脫離苦難、恢復健康。
 
  要當一位好醫師,必須選擇與病人的苦難同行。雖然最終的滋味是甜美的,但是附加在個人身上的壓力卻是無限大的;也難怪在我歷次的健康檢查中,胃鏡下老是齣現那永不癒閤的潰瘍,也是我這些年來所經歷纍積下來的苦難最好的印證。
 
  (這些故事都是真實故事改編,為瞭保護我的病人及其他個人隱私,除相關醫護與我的傢人使用本名,本書案例描述的個人細節,包括姓名與相關特徵等均已更改。)
 
郭漢崇   二○二○年十月十二日
謹誌於花蓮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