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不焦慮:96種讓心靈新陳代謝的好方法(新裝雙色版) (電子書)

練習不焦慮:96種讓心靈新陳代謝的好方法(新裝雙色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有川真由美
图书标签:
  • 焦虑
  • 自我提升
  • 心理健康
  • 情绪管理
  • 正念
  • 放松技巧
  • 生活技巧
  • 个人成长
  • 新陈代谢
  • 心灵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練習不生氣》最強姊妹作!
作者有川真由美特為台灣讀者撰寫新序+全書全新排版套色,帶給讀者嶄新面貌。
 
  心靈只要有餘裕,人就會變溫柔,也會湧出向新事物挑戰的能量。
  心靈一旦有空間,人就會更平靜,面對周遭的人事物將能從容以對。
  透過96則練習,你也能漸漸釋放沉重的包袱,獲得幸福的能力!
 
  對某件東西「放手」,代表你「獲得」另一件東西。
  你是否經常為了配合別人而不斷壓抑自我?
  總是擔心著接下來會失業而陷入恐懼?
  因為學歷不如人,在公司裡總覺得臉上無光、技不如人?
  明明應該請求幫忙,卻為了面子而硬著頭皮獨力完成?
  無論工作或生活,不順利的時候總是埋怨「都是別人的錯」?
 
  後悔、不安、愛面子、嫉妒、自卑……,這些令你焦慮的情緒是否總是悄悄占滿你的心?那些心靈包袱是否重得讓你拖不動?其實,收拾心靈包袱就和收拾東西一樣,只要徹底捨棄不必要的念頭、情緒和行為,原本的能量便能隨之湧現,感應幸福的能力就會提高,變得更加幸福。
 
  你可以根據本書的96種讓心靈新陳代謝的方法,練習面對那些阻礙成長的包袱,你會發現──
 
  重點不是「非做不可」,而是自己要有「想做」的意志。
  只要想通這一點,一切都將迎刃而解。
  當心靈包袱清空時,便可以把真正必要、想要的西放進來,
  我們才會珍惜應該珍惜的東西,快樂享受「當下」的時光。
 
  整理心靈的包袱,是為了去除沒必要的痛苦,喚回生氣蓬勃的能量。現在就跟著《練習不生氣》作者有川真由美,一同穿透外在雜音,梳理內在心聲,練習不焦慮。
 
好心情推薦
 
  山女孩Kit(《山之間》作者)
  李郁琳(臨床心理師)
  健身教練Annie(ACED FITNESS UK 執行長兼教育總監)
  蘇予昕(心理諮商師)
 
  從現在開始,往輕量化的人生邁進吧!──山女孩Kit(《山之間》作者)
  「我們都有獲得幸福的能力。」作者如是說。……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李郁琳(臨床心理師)
  《練習不焦慮》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力量。……絕對可以讓你的心靈包袱更加穩定與平衡,走出自己真正想要走的路。──健身教練Annie(ACED FITNESS UK 執行長兼教育總監)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提升个人效能和心理健康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旨在吸引读者深入了解其价值。 --- 《效能跃迁:掌控你的时间、精力与目标》 你是否感觉时间总是不够用,待办事项清单永无止境?你是否常常感到精力分散,难以集中注意力应对复杂的工作?你是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人生方向感到迷茫,渴望找到清晰的路径? 《效能跃迁:掌控你的时间、精力与目标》不是又一本教你做“待办清单”的平庸之作,它是一套系统化的个人效能提升框架,深度融合了认知科学、行为心理学以及前沿的时间管理理论。本书旨在帮助现代职场人士、创业者以及所有追求自我实现的人,从根本上解决“效率低下”和“目标失焦”的困境,实现从忙碌到高效、从迷茫到清晰的根本性转变。 第一部分:重塑时间观——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掌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时间管理的核心已不再是简单地安排日程表,而是管理你对时间的“感知”和“分配”。本书首先带领读者进行一次彻底的“时间审计”。 1. 识别“时间黑洞”: 我们将剖析那些偷偷吞噬你宝贵时间的隐形杀手——例如无意识的社交媒体滚动、低效的会议文化,以及“完成感错觉”的陷阱。通过科学的记录与分析方法,你将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时间都流向了哪里。 2. 深度工作(Deep Work)的实践艺术: 引用卡尔·纽波特(Cal Newport)等顶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书提供了进入“心流”状态的实用步骤。这不是要求你长时间枯坐,而是教会你如何构建“专注环境”(物理与数字环境的优化),以及如何运用“时间区块”(Time Blocking)技术,为最重要的任务预留不受干扰的“黄金时间”。我们将探讨如何管理注意力资源,而非时间本身,因为注意力才是稀缺资源。 3. 优先级矩阵的升级版——“影响力导向”决策法: 传统的艾森豪威尔矩阵往往过于静态。本书引入了“长期影响力”和“短期阻力”的二维分析模型,帮助读者区分“紧急但不重要”的任务和“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并提供了一套动态调整优先级的策略,确保你的日常行动始终与年度愿景保持一致。 第二部分:精力管理——激活你的“生物节律”引擎 高效能人士深知,疲惫的大脑无法做出高质量的决策。本书将精力管理提升到与时间管理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直接决定了你产出的质量。 1. 掌握你的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s): 我们将深入探讨个体差异化的“时间型”(早起鸟、夜猫子等),并提供个性化的作息优化指南。了解你的精力高峰期和低谷期,并将最具认知挑战性的任务安排在最佳状态下完成。 2. 恢复的科学:微休息与主动恢复: 休息不是偷懒,而是高效工作的一部分。本书详细介绍了“番茄工作法”的升级应用——主动恢复。这包括如何利用短时段的身体活动、正念呼吸练习(Mindfulness Break)以及环境切换来真正“重置”大脑,而不是被动地刷手机。 3. 营养、运动与睡眠的效能闭环: 介绍如何通过简单的饮食调整来稳定血糖水平,避免午后“食物昏迷”(Food Coma)。同时,提供一套适用于忙碌人士的“五分钟力量激活”运动方案,以及建立高质量睡眠习惯的“睡前仪式”(Shutdown Rituals)。 第三部分:目标设定与系统构建——实现可持续的成就飞跃 “目标”是火箭的导航系统,“系统”则是稳定可靠的助推器。本书强调,长期的成功来自于强大的执行系统,而非一时的激情。 1. OKR(目标与关键成果)的个人化应用: 借鉴硅谷的先进管理工具,本书提供了一套实用的个人OKR设定框架。如何将宏大的年度愿景分解为可衡量、有挑战性的季度“里程碑”,并确保这些目标具有真正的“拉动效应”。 2. “下一步行动”的最小化原则: 许多目标失败是因为启动门槛过高。本书推广“最小可行行动”(Minimum Viable Action)理念,教你如何将一个庞大复杂的任务,拆解成一个你在五分钟内就能开始的微小、明确的行动步骤,从而有效克服拖延症。 3. 建立你的“个人知识管理”(PKM)中枢: 面对海量信息,你需要一个可靠的“第二大脑”。本书推荐并演示了如何使用现代工具(如笔记软件、任务管理器)来构建一个无缝连接的知识捕获、整理、提炼和输出的闭环系统,确保你的学习和经验积累能够持续转化为实际的产出。 结语:从“做事”到“成事”的蜕变 《效能跃迁》的核心理念是:真正的掌控感来源于清晰的意图和强大的执行力。 它提供的不是一系列孤立的技巧,而是一个整合的、可持续优化的生命操作系统。通过遵循本书的指导,你将学会如何减少内耗、聚焦核心、管理精力,最终实现你对工作和生活的深层期望。这本书是为你量身打造的,帮助你不仅“做完”更多事情,更能“做成”真正重要的事情。 --- 适合读者: 渴望提升工作效率、管理时间压力、寻求职业生涯清晰方向的专业人士、项目经理、中高层管理者以及对个人成长有强烈需求的学习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有川真由美
 
  日本鹿兒島縣始良市生,熊本縣立熊本女子大學、台灣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畢業。作家、攝影家。
 
  曾任多種行業,如:化妝品公司職員、補習班老師、科學館導覽、「UNIQLO」店長、和服穿著講師、婚禮企畫、「南日本報社」編輯等工作。她以指導禮儀、教育新人的經驗,在雜誌上撰述給上班族女性建議的文章或著書,十分活躍。同時以旅遊作家的身分,以台灣為中心,旅遊了40個國家,發表短文。
 
  著有《練習不生氣》、《工作能力強且運氣莫名好的人的習慣》、《30歲開始或30歲停止的女性》、《感動心靈的話》、《雖然理所當然但不太懂的職場女性守則》、《女性上班族在38歲前要做好的預備》等書。

图书目录

推薦文 輕量化人生/山女孩Kit
心靈之箱的斷捨離/李郁琳
從心平衡,找到往前走的能量/健身教練Annie        
新版作者序 每個人都擁有便幸福的力量/有川真由美
初版作者序 美好的包容力量
前言 讓我們一窺心靈之箱吧!
 
Chapter 1 一旦收拾心靈的包袱,能量立刻湧現
01‧沉重的心靈包袱會降低你的能量
02‧原本輕的行李不會變重嗎?
03‧不要太過勉強
04‧有的東西增加能量;有的則消耗能量
05‧不要浪費能量
06‧積極整理包袱,就可諸事順利
07‧連一通電話都沒辦法打的人
08‧以為「自己做不到」的人
09‧想做「好人」的人
10‧期待別人的人
11‧活在別人的世界裡
12‧喜歡和人比較的人
13‧有欲望的人
14‧內心不安的人
15‧要求完美的人
16‧不能丟掉包袱的人
17‧想和別人一樣的人
18‧心中充滿不滿的人
19‧不知不覺換了包袱的人
20‧連自己都不曾察覺有包袱的人
21‧想丟棄卻無法割捨的東西
22‧有些東西無法輕易卸下
23‧心靈包袱一旦承擔,就會變輕
24‧做自己喜歡的事,讓能量泉湧
25‧運用能量,將人生轉換到好的方向
 
Chapter 2 整理心靈包袱的方法
26‧為了珍惜重要的東西,必須懂得捨棄
27‧如果不丟掉心靈的包袱,就無法接納新的東西
28‧創造時間的餘裕
29‧選擇適合自己的東西
30‧何謂真正的自由?
31‧背負包袱的力氣自然增加
32‧追求遠方的東西,會減弱你的能量
33‧不論失敗、悲傷都可以化為成長的能量
34‧交互運用「愉快」和「不快」的感受來維持動機
35‧能量隨著行動湧出
36‧了解自己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
37‧必要時能量自然湧出
38‧有目的,就有能量
39‧有愛,就有能量
40‧男生與女生處理包袱的方式
41‧一無所有時強大,有東西要守護時也強大
42‧當「想受到認可」、「想被愛」變成包袱時
43‧隨著年紀出現的包袱
 
Chapter 3 創造心靈餘裕的方法
44‧擁有心之眼
45‧擴展你的視野
46‧想要改變自己,唯有改變下一個行動
47‧不要緊抓不放
48‧了解一切事出有因,你會更有包容性
49‧了解「為別人」其實是「為自己」
50‧自己會變得更謙虛
51‧莫忘好奇心
52‧懷疑自己的正確性
53‧了解「任性」與「自由」的差別
54‧當你把一切視為己任時,能量自然湧現
55‧莫忘幽默
56‧知道自己心靈的容量
57‧不要想太多
58‧相信自己好運的人,就會有好運
59‧凡事都有萬一
60‧不否定、只肯定的生活
61‧一切都是享樂
62‧不是扣分主義,而是加分主義
63‧想要獲得以前,先對失去有所覺悟
64‧活在自己世界的人
65‧知道放鬆
 
Chapter 4 給無法收拾心靈包袱的你
66‧包袱堆積在心間
67‧怎麼處理罪惡感這個包袱
68‧怎麼對待孤獨這個包袱
69‧怎麼對待家人之間的孤獨
70‧怎麼對待虛榮心的包袱
71‧怎麼對待憎恨這個包袱
72‧怎麼處理莫名的不安
73‧怎麼對待有氣無力的包袱
74‧怎麼對待自我厭惡這個包袱
75‧怎麼對待自卑感這個包袱
76‧怎麼對待愛面子這個包袱
77‧怎麼對待嫉妒這個包袱
78‧怎麼處理負面記憶
79‧怎麼對待後悔這個包袱
80‧怎麼對待憤怒這個包袱
81‧怎麼對待敵意這個包袱
82‧怎麼對待焦躁不安的情緒
83‧怎麼處理悲傷這個包袱
84‧怎麼對待空虛這個包袱
85‧怎麼處理擔心未來的包袱
 
Chapter 5 養成經常收拾心靈包袱的習慣
86‧習慣決定生活
87‧思考最低限度「就是這樣」
88‧常哭、常笑
89‧把對自己的批評當耳邊風
90‧拒絕要果斷
91‧培養尊敬的習慣
92‧和時間做朋友
93‧好睡,好吃,好運動
94‧相信光明
95‧為了從此過快樂的日子,不要太執著
96‧愛自己與別人,選擇輕鬆之路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3289807
  • EISBN:9789573290391
  • 規格:普通級 / 再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8MB

图书试读

新版作者序
 
每個人都擁有變幸福的力量
 
  二○二○年,誰也沒預料到的一年。
 
  新冠肺炎在全世界大流行,造成我們的行動受限,以往理所當然的事物都變成困難重重。
 
  我所居住的日本鄉間地區,確診人數雖然不多,「接下來會變成怎麼樣呢?」這股莫名的不安,像薄霧般籠罩著人們。
 
  不只是擔心遭到感染的恐懼,因為隔離與自我約束而產生的壓力、對確診者的過度指責,以及對政府、媒體與公司的批評等,無法克制內心情緒的人也變多了。
 
  除了疫情之外,不安、恐懼、憤怒、悲傷、嫌憎、敵意、失望等負面情緒一旦擴大,就會變成心靈的包袱,阻礙我們活在當下。
  無論有多麼焦躁、煩惱、鬱悶,這種狀況如果不改變,更容易引發不好的事情。
 
  我們人類對於自身以外看得見的危機,有辦法訂定各種解決對策,與周圍的人相互合作,知道如何克服的方法。但是,對於自己內心所產生的一點一滴傷害自己的危機,卻不動手處理。說不定多數的危機,都是發生在我們的內心裡。
 
  只要我們與其他人一起生活在社會裡,總是會遇到無法接受的事情。日常生活中也有各種煩惱,像是「要做的事情太多,忙不過來」、「工作壓力好大」、「想到討厭的人,連晚上也睡不著」等等。
 
  這些包袱會不經意地襲擊心靈之箱,讓心靈空間變得一團混亂與沉重,奪走我們能珍惜重要事物的力量。
 
  收拾內心的雜物,就和整理房子一樣,必須區分「該保留」、「該捨棄」,處理掉不必要的情緒與行為。
 
  正因為新冠肺炎造成的不安,更要投注更多心力守住開朗、安穩的心靈。為了不被網路上不知節制的資訊與惡意留言給耍得團團轉,必須檢視資訊來源,盡可能建立一個不讓危險有機可趁的環境,還要排解壓力,安排讓自己放鬆的時間,並與信任的人說說話、一起合作等等,一定有現在可以做到的事情。
 
  只要養成整理心靈包袱的習慣,好事就會到來。
  首先,對自己也對他人投以關愛的眼神吧。
 
  正由於這波疫情造成的影響,「因為不用浪費時間在通勤和交際應酬等,可以把時間用在重要的事物上」、「家人團結一致,感情變好」、「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以及舒服的生活方式」等等,也有人的生活和人生往好的方向發展。
 
  這就是運用了心靈的力量,讓自己與身旁的人幸福的例子。
 
  人類這種生物,意外地很強韌。遇到事與願違的障礙,能夠運用智慧與技術,巧妙柔軟地應對。只要克服了困難,就能成為更值得信賴的自己。
 
  人不是因為境遇,而是用何種態度去看待,決定了接下來是往好還是往壞。
 
  無論是誰都擁有變幸福的力量。
 
  不需要勉強自己拚命用力。只要收拾好內心的雜物,你原本的力量便會自然湧現。表現當然就會出色,自信跟著增加。在由衷地感到快樂、展露笑容的同時,也能面對「當下」。
 
  將耗損內心能量的包袱放下,為心靈添加正面能量的美好事物,一出一進如此反覆,心靈的新陳代謝變好之後,感受幸福、變得幸福的能力也會增強喔。
 
  那麼,我們要如何收拾堆積在內心的雜物呢?為了讓心靈重新恢復元氣,該怎麼處理各種心靈包袱呢?讓我們一起思考吧!
 
  當你讀完這本書之後,我保證你一定會覺得心靈的包袱少了許多,整個人輕盈起來了。

推薦序
 
輕量化人生
山女孩Kit(《山之間》作者)
 
  剛開始爬山的時候,總是在背包裡塞了覺得可能會用上的裝備,沒有考慮過重量,然後背得氣喘吁吁,帶上山又帶下山,連打開使用的機會都沒有。
 
  愈來愈有經驗後,就開始懂得整理自己的「想要」與「需要」,與其說更了解山,還不如說因為對自己更有自信,於是卸下了「不安」這個重量,重新接受自己。
 
  在《練習不焦慮》一書中提到的心靈包袱,其實都是因為不安全感而無法割捨的人事物,只要停下來想想,這一生都要背著這些包袱披星戴月地翻山越嶺,是不是還沒有上肩就感到腳步沉重了呢?
 
  有些是維生的裝備,怎麼樣都需要放進人生的背包中;有些雖然可有可無,但是帶上它更能增添旅途的精彩。就因為人生不是幾天的行程,任何時刻我們都應該把要捨要留的,放在手上溫柔地權衡檢視。
 
  對爬山的人來說,打包的取捨當然重要,但如果能鍛鍊得更強悍,擁有可以掌握自己的能力,就能背負更多的東西。相信自己是被寵愛、眷顧,隨時隨地都可以擁有取之不竭的餘裕,持續心靈的鍛鍊,就能湧出強大的能量,這樣面對所有艱困的路途,都能夠一步一步堅定地往前邁進,多難的高山也可以一一登頂,瞭望更壯麗與震撼的美景。
 
  從現在開始,往輕量化的人生邁進吧!
  
心靈之箱的斷捨離
李郁琳(臨床心理師)
 
  多年前,有位老師曾告訴我:「人生要追求的不是快樂,是平靜。」那時候,我無法體會這句話的深意,只覺得心要保持平靜不起波瀾,談何容易?且人生不就該體驗喜怒哀樂?若情緒波瀾不興,哪還有趣味?我心裡困惑,但也沒有多問。待我年歲漸長、閱歷漸豐之後,開始能體會老師說的話,但具體該怎麼做,我好像還沒理出一個頭緒。
 
  初拿到作者《練習不焦慮》的書稿時,愈讀愈有味,好似也能將之前老師說過的話做具體結合。
 
  作者將心靈比喻成虛擬的行李箱,直指一般人習於將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情緒、感受、不想面對的事件等,一一丟進箱裡,只進不出。背負著沉重包袱的我們,將它或推或拉或扛上肩,沒有經過整理的包袱愈來愈重,我們體驗到的是沉重的心理壓力,以及隨之而來超乎生理的負荷。唯有透過傾聽內心,將心靈之箱裡的行李進行斷捨離,捨棄不必要的念頭、情緒及行為,人生才能體驗到輕盈與放鬆。
 
  「我們都有獲得幸福的能力。」作者如是說。與其要求被愛、要求取得,不如做個「有愛而溫柔的人」,讓心有餘裕,便能獲得幸福,且「心」的新陳代謝良好,感應幸福的能力就會提高,也會變得更幸福。當心靈包袱清空時,便可以把真正需要的東西放入,否則處在滿溢狀態的「心」,是容不下新東西的。
 
  作者在書中提出五大重點、十九種清理之道及十一個簡單的生活小習慣,教導讀者練習放下心靈包袱,讓心有餘裕,重新取得內心的平靜與安然。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
 
從心平衡,找到往前走的能量
健身教練Annie(ACED FITNESS UK執行長兼教育總監)
 
  一直以來,我排解壓力與負面情緒的方法,就是不斷地透過運動來提高自己的正能量,還有藉由流汗來代謝精神上與身體上的負面情緒。但是,單純只靠運動,卻沒有辦法完全解決我內心底層沉重的心靈包袱。
 
  有川真由美說:「心靈的包袱,指的是我們內心的課題。」當我們每天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煩惱、生氣、沮喪、失望、嫉妒、寂寞等各種黑暗元素,不知不覺中,每個人在心裡面都背負了好多負面的行李,如果沒有好好分類處理與代謝,這些負面的心靈包袱就會重得讓你無法繼續往前走,甚至淹沒你的視線。
 
  在我正經歷生命週期的低潮期、努力讓自己內心成長的時間點,《練習不焦慮》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力量。拜讀這本書後,我了解到自己其實有能力為負面的情緒包袱做分類,有能力可以和平地與這些負面包袱和平共處。當我的心靈包袱不再沉重,我就更容易放下,更容易做出選擇,更容易找到讓自己持續往前走的能量,而這股能量也讓我更容易發揮讓自己更幸福的能力。
 
  每個人都會有心靈的包袱,《練習不焦慮》絕對可以讓你的心靈包袱更加穩定與平衡,走出自己真正想要走的路。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覺得自己的焦慮感跟「完美主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總覺得事情不做到百分之百就等於失敗,這種心態簡直是慢性自殺。看到同事們都能做到「差不多就好、先求有再求好」,我簡直是羨慕嫉妒恨啊!我的文件要反覆檢查十次以上,電子郵件的語氣要斟酌半天,深怕哪句話得罪人或表達不夠精確。這種對細節的過度執著,雖然偶爾能帶來不錯的成果,但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精神消耗和不斷延遲的截止日期。我需要的不僅僅是告訴我「放鬆」的建議,而是深入探討如何從根源上瓦解「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練習「容忍不確定性」?畢竟生活本來就充滿了變數,如果我無法接受「也許結果不會是我預期的那樣」這個事實,我永遠都會活在恐懼之中。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套系統性的訓練,讓我能逐步放鬆對「掌控一切」的執念,那對我來說的價值就遠遠超過一般的舒壓指南了。

评分

哇,最近生活壓力真的有夠大,每天睜開眼睛就覺得胸口悶悶的,好像有塊大石頭壓著,腦袋裡總是嗡嗡作響,想好好專心做一件事都好難。我不是那種會大吼大叫、情緒失控的類型,但那種細水長流、慢性的焦慮感,真的會慢慢侵蝕你的生活品質。每天晚上輾轉難眠,白天又精神不濟,工作效率直線下降,連跟朋友聊天都會不自覺地走神,覺得自己好像隨時會被某個突如其來的想法擊垮。以前總覺得壓力是成年人的必修課,忍耐一下就過去了,但現在發現,如果放任這種緊繃感持續下去,身體真的會先亮紅燈。我嘗試過冥想App,一開始很有用,但幾天後就覺得很難堅持,而且對我那種腦子停不下來的狀態,靜坐簡直是一種折磨。後來也試過運動,雖然流汗後心情會暫時好一點,但回到日常的瑣事中,焦慮感又會像幽靈一樣飄回來。這種「知道自己該放鬆,卻怎麼也放鬆不下來」的無力感,真的讓人很挫折,感覺自己好像被困在一個不斷自我懷疑的迴圈裡出不來。急需一些真正實用、可以融入日常、而且不會太過「心靈雞湯」的具體方法,來幫我把這條緊繃的神經稍微鬆開一點點。

评分

最近因為工作型態的改變,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摸索,資訊量爆炸到快要讓人窒息。以前的焦慮是關於「對錯」的問題,現在的焦慮卻變成了「我會不會錯過什麼重要的機會」或是「是不是有人正在做比我更好的事情」的FOMO(錯失恐懼症)。這種比較心態,在社群媒體時代簡直是無孔不入,每天滑手機的幾分鐘,都能讓我瞬間感覺自己的人生落後別人一大截。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強而有力的「心智邊界設定」策略。要如何才能在不完全與世界脫節的情況下,建立起一道防護牆,過濾掉那些無用的、具有比較性質的外部刺激?我不想變得麻木不仁,但我確實需要一個能讓我專注於「自身進度」的錨點。如果書中能探討如何有效管理數位生活,或是如何訓練大腦不再將「他人成就」作為衡量「自身價值」的標準,那將會非常對我的胃口,因為這已經不只是心理層面的調整,更是現代生活方式的挑戰了。

评分

我一直覺得,要真正擺脫焦慮,光靠外部的技巧是不夠的,必須要跟自己的「內在對話」好好和解。我腦中的那個聲音總是很苛刻,不斷地批評、質疑我做的每一個決定。這種內耗的力量,比任何外部壓力都來得可怕,因為它來自於我自己。我懷疑這本書是不是有提到如何與那個「批判者」建立一種新的關係?或許不是要消滅它,因為那可能很難,但至少能讓它的聲音變小聲一點,或者,讓我能更有意識地分辨出哪些是事實,哪些只是恐懼編織出來的故事。我期待看到一些關於「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的實際練習,畢竟,對待朋友我們總是比較溫柔體貼,為什麼對自己卻如此嚴厲呢?如果這本書能教我怎麼把對待好朋友的耐心和寬容,轉移一點點到自己身上,讓我能偶爾允許自己犯錯、允許自己不完美,那我就覺得這筆投資非常值得了。

评分

說真的,現在市面上談「心靈成長」的書多到讓人眼花撩亂,很多都寫得超級玄乎,充滿了充滿哲理但實操性為零的詞彙,讀完後只會更困惑:「所以咧?我現在到底該怎麼辦?」我對那種「觀想自己在一片寧靜的湖泊上」的描述完全沒感覺,反而會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夠「有慧根」才做不到。我比較需要的是那種,就像一本工具書一樣,直接告訴你「當你感覺到心跳加速時,可以試試這個動作」或者「面對待辦清單的恐懼時,用這個步驟拆解它」。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的是具體的「處方箋」,而不是一堆漂亮的「勵志口號」。例如,它能不能教我如何辨識出那些會觸發我焦慮的「認知扭曲」?或者,有沒有一些非常簡單、不需要道具、可以在通勤路上偷偷練習的「微習慣」?我現在對那些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準備或需要特定環境才能進行的「療癒儀式」感到非常抗拒,因為我的焦慮往往發生在最不方便、最需要我保持清醒的時刻。如果書裡能多一些這種「戰鬥狀態下」的急救技巧,那就太棒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