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困境:資安開源工具應用(iT邦幫忙鐵人賽系列書) (電子書)

突破困境:資安開源工具應用(iT邦幫忙鐵人賽系列書)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鄭郁霖(Jason Cheng)
图书标签:
  • 資訊安全
  • 資安
  • 開源工具
  • 滲透測試
  • 網路安全
  • 資安實戰
  • iT邦幫忙
  • 鐵人賽
  • 電子書
  • 安全攻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完全採用自由與開源軟體實作的資訊安全提升策略
讓你可以直接使用在現有環境的入門指南
 
  ♚提升服務的可用與容錯能力
  ♚確保資料的正確與備份能力
  ♚加強裝置的運作與檢測能力
 
  本書改編自第11屆iT邦鐵人賽Security組佳作《突破困境:資安開源工具應用》,也是第一本完全採用自由與開源軟體套件組成企業資安應用的本土專書。
 
  這是一本由實際經驗所累積而成的應用範例,針對了各種不同資安面向的角度,佐以相對應的自由與開源軟體,來協助企業逐步打造安全提升的基石,更重要的是這些皆為立即可以進行安裝與使用的軟體,只要願意捲起袖子動手實作,隨時可以體會到這些軟體所為我們帶來的改變。
 
  在介紹每一套自由與開源軟體之後,同時一併介紹作者所知的對應商業產品,方便讀者在評估商業產品時的資訊蒐集。
 
  【實用技巧】
  ♞監視裝置與服務運作
  自動化監視設備與服務是否正常運作,以歷史數據趨勢判斷問題發生頻率與原因收斂,並且在發生障礙時立即告警,讓管理員可以提早進行應變準備。 
 
  ♞事件記錄收集與分析
  將所有裝置的記錄統一收容存放,並針對不同的記錄產製方式提供擷取工具,最終依據內容分析做出相對應圖表與表格,協助管理者快速判斷問題脈絡。
 
  ♞重要資料遠端備份
  讓企業的重要資料文件簡單快速複寫到本地、異地與雲端進行存放,提供加密傳輸與加密儲存,讓資料機密確保無虞,並且能夠在災難來臨時從容還原檔案資料。
 
  ♞密碼管理與安全驗證
  系統管理員握有大量的帳號密碼,在此提供功能齊全且方便的管理軟體,整合雙因素驗證集中使用,並搭配自動填入方案,避免複製貼上帶來的密碼外洩與輸入麻煩的兩大問題。
 
  ♞網路位址管理與自動更新
  可以在面對為數眾多的裝置與人員時,使用IP管理系統正確管理IP清單與更新,是達成資安管理的重要前提之一。
好的,这是一本聚焦于网络安全开源工具应用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尽,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实用的技术路线图,不涉及您提及的书籍内容。 --- 书籍简介:深度解析与实战构建:现代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开源利器 本书定位: 本书是为网络安全从业者、系统管理员、DevOps工程师以及所有关注信息安全、希望深入掌握开源防御工具的专业人士量身打造的实战指南。它摒弃了浅尝辄止的理论介绍,而是深入钻研业界主流、经过时间检验的开源安全框架和工具,旨在帮助读者构建起一套全面、高效、可定制的安全防护体系。 核心思想: 在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面前,企业和个人对安全防护的需求不再仅仅是部署商业软件,更需要理解底层逻辑、具备快速响应和高度定制化的能力。开源工具因其透明性、社区驱动的快速迭代以及极高的灵活性,已成为构建现代安全基础设施不可或缺的基石。本书将引领读者从“使用”工具到“理解和驾驭”工具,实现安全能力的内生化。 --- 第一部分:基础构建——安全态势感知与日志智能聚合 章节聚焦: 这一部分将奠定整个安全体系的基石:如何高效地收集、集中、分析海量的系统和网络数据。我们将聚焦于开源生态中最成熟的日志管理和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SIEM)解决方案。 1. ELK/Elastic Stack(Elasticsearch, Logstash, Kibana)的深度部署与安全优化: 数据采集与传输: 详细讲解Beats家族(Filebeat, Auditbeat, Metricbeat)在不同操作系统和应用场景下的部署策略,侧重于如何安全、可靠地将数据流导入Logstash。 数据管道的构建与治理: 深入解析Logstash的Filter插件,特别是如何利用Grok进行复杂的非结构化日志解析,如何使用Mutate和GeoIP进行数据清洗、标准化和富化。本书将着重讲解如何设计Schema-on-Read策略,以适应多源异构日志。 Elasticsearch集群的性能调优与安全加固: 不仅涵盖分片(Shard)和副本(Replica)的合理分配,更重点介绍索引生命周期管理(ILM)以实现冷热数据的自动迁移,以及如何使用X-Pack(或其他开源替代方案)对集群进行TLS加密、用户认证和权限控制(RBAC)。 Kibana的可视化安全仪表盘设计: 展示如何创建面向不同角色的、响应迅速的实时安全仪表盘,包括攻击溯源图谱、异常行为热力图以及合规性报告模板。 2. 引入开源SIEM框架的集成: 介绍如TheHive/Cortex等开源安全编排、自动化和响应(SOAR)平台的概念,并探讨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将Elastic Stack收集到的告警进行进一步的关联分析和自动化处理,从被动监控转向主动响应。 --- 第二部分:网络边界与主机防御——实战化工具链 章节聚焦: 掌握防御的第一道关卡——网络流量监控和端点保护。本部分聚焦于开源工具在入侵检测系统(IDS/IPS)和主机完整性监控方面的应用。 3. Suricata/Snort:新一代开源IDS/IPS的部署与规则开发: 并行处理与硬件加速: 探讨如何利用Suricata的多线程架构和DPDK等技术,实现高性能的网络流量捕获与分析,特别是针对高带宽环境的优化策略。 告警优化与误报控制: 深入分析规则集的管理,如何使用`drop`和`alert`规则进行精确的流量阻断与检测,以及如何编写自定义的、针对特定业务环境的规则(如自定义HTTP请求特征码)。 与日志平台的集成: 展示如何将Suricata生成的Fast Log或Eve JSON日志无缝导入ELK,并利用Kibana进行实时威胁可视化分析。 4. OSSEC/Wazuh:强大的开源主机入侵检测与完整性监控(HIDS): 文件完整性监控(FIM)的精细化配置: 讲解如何配置Wazuh Agent,实现对关键系统文件(如`/etc`目录、Web根目录、系统内核模块)的精确哈希校验和实时变更告警。 实时日志分析与关联: 探索Wazuh如何作为Agent端预处理工具,在数据到达中央服务器前完成初步的本地分析,并提供预设的合规性检查模板(如PCI DSS, CIS Benchmarks)。 主动响应机制: 配置Agent端的`active response`功能,例如在检测到多次登录失败时,自动调用本地防火墙模块暂时封禁源IP,实现轻量级的自动化阻断。 --- 第三部分:漏洞管理与安全评估——主动发现风险 章节聚焦: 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防御,利用开源工具进行定期的安全扫描、资产梳理和渗透测试准备工作。 5. OpenVAS/GVM:企业级开源漏洞扫描与管理: 扫描策略的设计与执行: 详细指导如何规划覆盖资产发现、基线检查和深度漏洞扫描的扫描任务,区分认证扫描与非认证扫描的最佳实践。 结果分析与风险优先级排序: 介绍GVM Web界面对扫描结果的解读,特别是如何结合资产重要性(资产盘点数据)和漏洞严重性(CVSS评分)来制定修复优先级,避免资源浪费。 报告生成与修复验证: 讲解如何生成满足管理层和技术团队不同需求的报告格式,以及如何利用后续扫描来验证修复工作的有效性。 6. Nmap与Metasploit Framework:网络探索与验证性测试基础: Nmap高级脚本引擎(NSE)的定制化应用: 不仅讲解基础的端口扫描,更侧重于如何利用NSE进行服务版本探测、身份验证枚举和弱点扫描,以及如何编写简单的Lua脚本以适应特殊网络环境。 Metasploit的受控环境实践: 强调在合规框架内,如何利用MSF进行漏洞概念验证(PoC)验证,重点关注Payload的无害化处理和对目标环境的最小化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其Meterpreter会话进行横向移动模拟。 --- 第四部分:安全运营与自动化(SOAR基础) 章节聚焦: 将前述的检测和扫描工具整合起来,实现流程自动化,提升安全运营效率。 7. 流程自动化与剧本开发基础: 威胁情报(TI)的开源集成: 介绍如何利用MISP(Malware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等平台获取和分发威胁情报,并将这些情报(如恶意IP、域名、文件哈希)导入到IDS和防火墙中。 基于Python的定制化安全脚本: 提供大量使用Python(如Requests, Paramiko, Scapy库)编写的实用脚本示例,用于定时从不同来源拉取数据、生成合规报告,或触发特定的安全动作。 API驱动的联动: 示范如何通过API调用Elasticsearch、Wazuh或Nmap等工具,实现一个简单的“告警触发自动资产扫描”的自动化闭环。 --- 本书的独特价值: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手册,它更是一套安全架构设计哲学的实践载体。我们强调在部署任何工具之前,必须理解其背后的安全原理、数据流向和潜在的性能瓶颈。通过详尽的配置示例、故障排除技巧和真实的生产环境案例分析,读者将能够自信地搭建起一个基于开源生态的、健壮、适应性强的现代网络安全防御体系,从而真正实现“用技术武装自己,突破安全困境”。 目标读者: 网络安全工程师与分析师 DevSecOps 实践者 系统架构师和高级系统管理员 希望转向安全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构建和维护开源安全栈的团队负责人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鄭郁霖(Jason Cheng)
 
  現任節省工具箱公司技術總監、軟體自由協會理事長,及耀達電腦、晟鑫科技、五倍紅寶石等公司顧問、資策會講師,並創立台中自由軟體愛好者社群(TFC),並曾在InfoSec Taiwan、CyberSec、OpenInfra Days Taiwan、COSCUP等研討會擔任講者分享經驗。
 
  因使用開源軟體節省開支被社群朋友暱稱為「節省哥」,熱衷開源軟體應用以及開源社群與經驗分享,撰有個人網誌「節省工具箱」(blog.jason.tools)。
 
  在第11屆iT邦鐵人賽Security組以《突破困境:資安開源工具應用》系列文章取得佳作。

图书目录

|CHAPTER 01| 導讀
 
|CHAPTER 02| 自由與開源軟體的價值
 
|CHAPTER 03| 開源軟體:神兵利器還是雙面利刃?
3.1 經費困境 
3.2 刻版印象 
3.3 安全討論 
3.4 觀察趨勢 
3.5 如何選擇 
3.6 檢測工具 
3.7 參考資料 
 
|CHAPTER 04| 開源App安全檢測平台:MobSF
4.1 方案介紹 
4.2 安裝方式 
4.3 功能說明 
4.4 結論
4.5 參考資料 
4.6 其他方案 
 
|CHAPTER 05| 開源惡意軟體分析平台:Malice
5.1 方案介紹 
5.2 安裝方式 
5.3 功能說明 
5.4 結論 
5.5 參考資料 
5.6 其他方案 
 
|CHAPTER 06| 開源程式碼檢測平台:SonarQube
6.1 方案介紹 
6.2 安裝方式 
6.3 功能說明 
6.4 結論 
6.5 參考資料 
6.6 其他方案 
 
|CHAPTER 07| 開源IP位址管理系統:phpIPAM
7.1 方案介紹 
7.2 安裝方式 
7.3 功能說明 
7.4 結論 
7.5 參考資料 
7.6 其他方案 
 
|CHAPTER 08|開源IT資產管理系統:Open-AudIT
8.1 方案介紹 
8.2 安裝方式 
8.3 功能說明 
8.4 結論 
8.5 參考資料 
8.6 其他方案 
 
|CHAPTER 09| 開源弱點檢測管理平台:OpenVAS
9.1 方案介紹 
9.2 安裝方式 
9.3 功能說明 
9.4 結論 
9.5 參考資料 
9.6 其他方案 
 
|CHAPTER 10| 開源系統安全稽核工具:Lynis
10.1 方案介紹 
10.2 安裝方式 
10.3 功能說明 
10.4 結論 
10.5 參考資料 
10.6 其他方案
 
|CHAPTER 11| 開源登入事件分析工具:LogonTracer
11.1 方案介紹 
11.2 安裝方式 
11.3 功能說明 
11.4 結論 
11.5 參考資料 
11.6 其他方案 
 
|CHAPTER 12| 開源記錄集中管理系統:Graylog
12.1 方案介紹 
12.2 安裝方式 
12.3 功能說明 
12.4 結論 
12.5 參考資料 
12.6 其他方案 
 
|CHAPTER 13| 開源記錄收集轉送工具:NXLog CE
13.1 方案介紹 
13.2 安裝方式 
13.3 功能說明 
13.4 結論 
13.5 參考資料 
 
|CHAPTER 14| 開源網路裝置服務監控系統:LibreNMS
14.1 方案介紹 
14.2 安裝方式 
14.3 功能說明 
14.4 結論 
14.5 參考資料 
14.6 其他方案 
 
|CHAPTER 15| 開源資訊安全事件管理系統:OSSIM
15.1 方案介紹 
15.2 安裝方式 
15.3 功能說明 
15.4 結論 
15.5 參考資料 
15.6 其他方案 
 
|CHAPTER 16| 開源資料備份系統:Duplicati
16.1 方案介紹 
16.2 安裝方式 
16.3 功能說明 
16.4 結論 
16.5 參考資料 
16.6 其他方案 
 
|CHAPTER 17| 開源磁碟加密軟體:VeraCrypt
17.1 方案介紹 
17.2 安裝方式 
17.3 功能說明 
17.4 結論 
17.5 參考資料 
17.6 其他方案 
 
|CHAPTER 18| 開源雙因素驗證器:FreeOTP Authenticator
18.1 方案介紹 
18.2 功能說明 
18.3 結論 
18.4 參考資料 
18.5 其他方案 
 
|CHAPTER 19| 開源密碼管理軟體:KeePass
19.1 方案介紹 
19.2 安裝方式 
19.3 功能說明 
19.4 結論 
19.5 參考資料 
19.6 其他方案 
 
|CHAPTER 20| 開源暴力攻擊防禦工具:IPBan
20.1 方案介紹 
20.2 安裝方式 
20.3 功能說明 
20.4 結論 
20.5 參考資料 
20.6 其他方案 
 
|CHAPTER 21| 開源郵件閘道伺服器:Proxmox MG
21.1 方案介紹 
21.2 安裝方式 
21.3 功能說明 
21.4 結論 
21.5 參考資料 
21.6 其他方案 
 
|CHAPTER 22| 開源網路存取控制系統:PacketFence
22.1 方案介紹 
22.2 安裝方式 
22.3 功能說明 
22.4 結論 
22.5 參考資料 
22.6 其他方案 
 
|CHAPTER 23| 開源行動裝置管理系統:WSO2 IoT
23.1 方案介紹 
23.2 安裝方式 
23.3 功能說明 
23.4 結論 
23.5 參考資料 
23.6 其他方案 
 
|CHAPTER 24| 開源伺服器虛擬化平台:Proxmox VE
24.1 方案介紹 
24.2 安裝方式 
24.3 功能說明 
24.4 結論 
24.5 參考資料 
24.6 其他方案 
 
|CHAPTER 25| 開源網路儲存伺服器:FreeNAS
25.1 方案介紹 
25.2 安裝方式 
25.3 功能說明 
25.4 結論 
25.5 參考資料 
25.6 其他方案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34546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57.9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融合了资深工程师特有的严谨和台湾特有的那种幽默感,读起来毫不枯燥。作者在描述那些复杂的攻击手法时,文笔也保持了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既能让你明白潜在的危险,又不会让你陷入不必要的恐慌。最有趣的是,书里穿插了一些作者在实际项目中遇到的“乌龙事件”,这些真实的故事不仅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它们往往成为理解某个安全原则的最佳注脚。比如,关于日志轮替策略的一个小章节,作者就通过一个差点导致系统瘫痪的真实经历来佐证,比枯燥的配置说明有效一万倍。这种“以身试法”的分享,让人感觉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茶水间跟你分享他的血泪史,亲切又实用,也让我对后续的章节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是业界良心,拿到实体书的时候,那种厚重感和纸质的质感就让人心情愉悦。要知道,很多技术书籍为了省成本,印得跟电话簿一样,看得人眼睛发花。但这本书的字体大小、行距、以及关键代码块的着色处理,都非常讲究,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累。我通常习惯在通勤的捷运上读书,这本书的版面布局非常适合碎片化阅读,每个章节的重点摘要和最后的“行动清单”总结,都帮我快速抓住了核心知识点。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似乎特别照顾初学者,在介绍一些复杂的网络协议或加密算法时,会先用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其原理,而不是直接扔出一堆数学公式,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原本觉得资安高深莫测的新人,也能很快上手。我那个刚毕业、有点畏难情绪的同事,现在也捧着它在啃,听说对他的自信心提升了不少。

评分

这本书的光碟和在线资源简直是宝藏,光是试用了几个开源工具的演示版,我就觉得值回票价了。作者在讲解这些工具的使用场景时,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官方文档翻译,而是结合了几个实际案例,让我这个在小公司里摸爬滚打的安全人员,立刻就能想到如何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落地应用。特别是关于权限管理的几个模块,讲解得非常透彻,过去我们都是靠人工维护复杂的ACLs(访问控制列表),效率低不说,还经常出错。现在看了书里的介绍,找到了几个自动化脚本的思路,打算下个季度就着手优化一下。说真的,现在市面上的资安书,很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要不就是只介绍国外那些天价商业工具,根本不接地气。这本书的优势就在于,它精准地抓住了台湾中小企业在预算有限、人力吃紧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开源力量武装自己这个痛点,这点做得非常到位,让我感到作者是真正了解我们这些一线人员的困境的。光是那些脚本示例,我都收藏起来准备研究很久了。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激赏的一点是,它没有止步于“如何使用”这个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何要使用”以及“如何维护”开源工具的哲学。在当前大家都追求“即插即用”的时代,这本书花了很大篇幅讨论了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开源安全工具栈。比如,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应对一个冷门开源工具的“断供”风险,以及如何通过众包的方式快速修补社区尚未发现的漏洞。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对系统稳定性负责的IT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安全观。很多时候,最大的风险不是工具本身不好用,而是我们对它的生命周期管理不到位。通过这本书,我开始思考我们现有的内部工具库,哪些应该转入更积极的维护模式,哪些可以安全地被更活跃的社区项目替代。这种前瞻性的指导,远超出了普通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本架构师的实战手册。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看到“铁人赛系列书”这个副标题,我还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面向比赛技巧或为了冲刺篇幅而堆砌内容。但读完前三分之一后,完全打消了我的疑虑。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它不像某些比赛作品那样,只专注于某一个特定的小工具的深度挖掘。相反,它构建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开源资安工具生态系统图谱。从基础的漏洞扫描、日志分析,到后端的威胁情报整合,作者都提供了若干套不同的开源替代方案,并且还对比了它们在性能、维护难度和社区活跃度上的差异。这种“多选一”的决策支持,对我们做技术选型时太有价值了。以前我们常常因为不知道哪个工具的社区支持更好而犹豫不决,这本书直接给出了清晰的路线图,极大地加速了我们内部的技术评估流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