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3:土地英雄傳(1690〜1798)——臺灣亂事(1720〜1786) (電子書)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3:土地英雄傳(1690〜1798)——臺灣亂事(1720〜1786)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衛平
圖書標籤:
  • 臺灣歷史
  • 兒童歷史
  • 臺灣亂事
  • 土地英雄
  • 18世紀臺灣
  • 歷史故事
  • 電子書
  • 硃一貴事件
  • 林爽文事件
  • 臺灣原住民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108新課綱最佳延伸學習!

你教孩子用什麼角度看臺灣?你教孩子用什麼故事讀臺灣?

你教孩子用什麼聲音聽臺灣?你教孩子用什麼方式愛臺灣?

聽臺灣的故事,看世界的眼光,惜腳下的土地,學歷史的智慧    

 

「歷史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

本套書以淺顯易懂的圖文介紹,搭配翔實的史料,帶領孩子走進歷史舞颱,從梅花鹿遍布的遠古臺灣,到政經繁榮的新世紀,看這些牽動著時代的人、事、物,如何說演臺灣的故事,同時拓展著後人的路……

 

第三冊:土地英雄傳(1690~1798)——臺灣亂事(17201786

猜猜看,竹塹英雄、開蘭第一人分別是誰?

他們在臺灣的開拓史上如何篳路藍縷、一步一腳印?

跟著角頭大哥林爽文走進同鄉會館一探究竟吧!

 

四大特色

小故事,大道理

本套書共有62則故事,精選影響臺灣歷史的人、事、物,主題遍及生態、藝術、宗教、教育、產業、自治運動、交通建設等各個層麵,說演小故事大道理。

 

親子討論促思考

每一篇故事皆附「從古看今」賞析,引導親子共讀與討論,藉由閱讀過去,思考現在,創造未來。

 

從臺灣連結世界

特別企畫「註釋」,深入淺齣地解說臺灣史小知識;「歷史年代錶」,除瞭臺灣史年代錶外,也對應中國大陸及世界的歷史事件,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學習。

 

延伸學習樂無窮

每冊書後特別設計「知識補給站」單元,利用互動遊戲如連連看、走迷宮、心智圖、5W1H、曼陀羅思考法等,訓練孩子認知理解、分析評估、解決問題等能力,是傢長與教師最佳的補充教材,以及108新課綱最佳延伸學習!

好的,這是一本名為《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3:土地英雄傳(1690〜1798)——臺灣亂事(1720〜1786)》的電子書,但我將為您撰寫一本不包含該書內容的、關於颱灣曆史的圖書簡介,聚焦於不同時期和主題,力求詳實且具有吸引力。 --- 《福爾摩沙的黎明:十七世紀荷西競逐與原住民的交會》 本書簡介 這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迴到十七世紀那段波瀾壯闊、充滿傳奇色彩的福爾摩斯(Formosa)時期。在歐洲列強的目光中,這座美麗的島嶼,如何從一片未被殖民者深度開墾的土地,成為東西方勢力角逐的關鍵舞颱? 第一部麯:大航海時代下的臺灣初探 在地理大發現的浪潮下,十七世紀初,臺灣(當時被稱為福爾摩沙)首次以清晰的樣貌齣現在世界地圖上。不同於後世的單一政權統治,這是一個多重文化、多方力量交匯的時代。 荷蘭人的東印度公司與熱蘭遮城的建立: 本書將細緻描繪荷蘭東印度公司(VOC)如何以商業利益為驅動,逐步將勢力延伸至臺灣西南部。從建立堅固的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到企圖建立穩固的貿易網絡,他們的目標不僅僅是香料或蔗糖,更是要控製東亞海域的製海權。讀者將瞭解到,荷蘭人如何運用其精密的行政體製、法律係統,試圖將這片土地納入其龐大的商業帝國版圖。我們會深入探討他們在農業推廣(如引進水稻、甘蔗種植)、原住民的教化與管理(如教會的設立)等方麵的政策,以及這些政策對臺灣社會結構帶來的深遠影響。 西班牙人的北境佈局與雞籠、淡水的爭奪: 與此同時,另一支歐洲勁旅——西班牙人,也將目光投嚮瞭臺灣北部。他們的目的,除瞭宗教傳播(天主教的傳入),更重要的是對抗荷蘭勢力,並尋求在東亞的立足點。本書將呈現西班牙人在基隆(原稱社寮城)與淡水(聖多明哥城)的快速興建與嚴酷堅守,他們與原住民的互動模式,以及最終為何在短短數十年內便黯然退齣這片戰場,將提供一個完整的對比分析。 第二部麯:原住民的智慧與生存之道 十七世紀的臺灣,是數以百計的南島語族部落的傢園。他們的生活並非歐洲人筆下的「蠻荒」,而是擁有深厚的傳統文化、精湛的漁獵與農耕技術。 部落的社會結構與空間移動: 我們將探討當時平埔族群(如西拉雅族、麻豆社、新港社等)的社會組織、年齡階級製度,以及他們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哲學。當歐洲人帶著火器和新的物種到來時,這些部落如何做齣反應?他們是選擇閤作、抵抗,還是試圖在夾縫中尋求平衡?本書將基於最新的考古發現與歷史文獻,重現原住民在麵對外來衝擊時的韌性與智慧。 跨文化交流的碰撞與融閤: 荷蘭人的傳教士、商人和士兵,與臺灣原住民之間產生瞭複雜的互動。這種互動既有貿易上的互惠,也有因土地、勞力而起的衝突。書中將詳述幾次關鍵的衝突事件,例如麻豆社的抗爭,不僅是軍事上的較量,更是不同文明價值觀的激烈碰撞。同時,我們也會探討語言的交流(如荷蘭人學習平埔語、編纂詞典),這些努力如何成為後世研究臺灣早期歷史的珍貴遺產。 第三部麯:漢人社會的初期雛形 雖然在十七世紀,統治權主要在荷蘭人手中,但來自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漢人移民,已經開始零星進入臺灣,主要集中在沿海的鹿耳門、大員一帶。 移墾的先驅與季節性的活動: 本書將追溯這些早期漢人移民的足跡。他們大多是季節性的漁民、採集者,或是為瞭躲避戰亂而短暫遷徙的商販。他們的活動範圍相對有限,但卻開始在沿海地區建立起初步的聚落與貿易點。書中會分析,正是這些早期的漢人活動,為未來大規模的漢人入墾奠定瞭社會基礎。 鄭氏王朝的過渡與歷史意義: 最終,隨著明鄭政權的崛起,臺灣的歷史進入瞭一個重要的轉摺點。雖然鄭氏的統治不屬於十七世紀的荷蘭時期,但本書將以一個獨立的章節,概述鄭成功驅逐荷蘭人的過程,這標誌著臺灣歷史上第一次由漢人建立的區域性政權的確立,為後續清領時期的發展埋下瞭關鍵的伏筆。 本書特色: 多重視角敘事: 不僅限於殖民者的記錄,更融入瞭對原住民社會、漢人移民群體的細膩描繪。 地圖與圖像重現: 透過珍貴的早期繪圖、地圖及現存遺址的對照,讓讀者彷彿親臨熱蘭遮城下。 專業考證,通俗易懂: 採用嚴謹的史料考證,但以生動的故事形式呈現,適閤所有對臺灣歷史有興趣的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 《福爾摩沙的黎明》是一部關於相遇、競爭與創造的歷史。它讓我們看到,在臺灣被正式納入任何大帝國版圖之前,這座島嶼早已擁有其獨特的生命力與多元的文化基因。瞭解這個早期階段,是理解臺灣如何形塑其獨特身份的關鍵起點。

著者信息

陳衛平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係畢業,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於一九八六年成立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專門齣版少年兒童圖書,現任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及小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人。在臺灣眾多少兒讀物中,獨樹一幟,力求培養中文兒童讀物寫作、編輯人纔,為文化生態奠定必要基礎。自一九八七年,中國海峽兩岸開放交流以後,緻力於兒童文學領域的對話與切磋。一九九○年曾率臺灣兒童文學界訪問團赴北京、天津進行座談。一九九七年上榜美國Who’s Who in the World名人錄。他發起並推廣「中、小學班級讀書會」活動,以及「繪本閱讀與欣賞」觀念之普及運動,並參與講評及討論。作品有《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榮獲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2015年中國大陸文津獎童書獎第一名)、《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榮獲文化部金鼎獎最佳兒童讀物)等。譯作有《群眾與權力》、《國傢的神話》、《世界電影史》、《羅素》、《科學的進步與問題》等。

 

沙永玲

臺灣大學圖書館學係畢業,曾任聯閤報編輯,並榮獲中國文藝協會翻譯獎。現任天衛文化及小魯文化執行長,編輯作品多獲肯定。近年來專注於為小朋友精挑細選世界一流繪本。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4904792
  • 規格:普通級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61.8MB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從一個長期關注臺灣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清代中後期的社會變遷,是理解當代臺灣文化認同的關鍵。土地,從來不隻是生產工具,它更是一種情感的寄託和身份的標誌。書名中的「土地英雄傳」暗示瞭這段歷史的核心矛盾可能圍繞著土地權的界線劃定與捍衛。在那個農業社會,誰控製瞭土地,誰就掌握瞭權力。我想知道,在動盪的歲月裡,地權的轉移是如何發生的?是透過閤法的買賣、還是非正式的掠奪?而那些被稱為「英雄」的人,他們反抗的對象究竟是外來的官僚體係,還是內部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如果這本書能細膩地描繪齣土地如何從一個客體的資源,變成一種主體的象徵,那將對臺灣的土地倫理有更深層的啟發。

评分

這個標題的層次感很強烈,結閤瞭宏大的時間框架、具體的社會動盪(亂事),以及聚焦於個體(英雄傳)。我個人對清代臺灣社會的民間信仰和互助結構很感興趣,畢竟在缺乏現代法治保障的年代,人們如何組織起來保護自己和傢園?「亂事」的發生,往往是傳統社會秩序崩潰的體現,但同時也可能是新興力量崛起的契機。我期望這本書能夠細膩地描繪齣,在那些動盪的年代,基層社會是如何應對危機的,他們採取的行動是純粹的防禦性自保,還是帶有開創性的社會重組?如果能從社會史的角度切入,展現齣普通人在麵對歷史洪流時的韌性與智慧,那這將是一本非常引人入勝的歷史讀物,遠比單純的政治史來得有血有肉。

评分

這本書的時間跨度非常精準地卡在瞭清代治理逐漸穩固但內部矛盾日益激化的時期。1720年到1786年,這段期間臺灣的開發程度已經相當高,但相對的,資源的分配不均、族群間的文化差異和政治上的邊緣化,都成為瞭點燃衝突的導火線。我對於清廷的治理策略非常感興趣,他們如何試圖在遙遠的邊疆地區維持統治,而這些「亂事」又是如何影響瞭中央與地方的權力關係?更重要的是,在這些社會動盪中,臺灣本土社會是如何發展齣自己的治理模式和潛在的政治力量?這本書若能深入探討這些層麵,而不僅僅描述戰鬥的場景,那將是一部極具洞察力的作品。畢竟,歷史的紋理往往藏在那些看似混亂的事件背後,等待我們去解讀。

评分

這本關於臺灣歷史的著作,光是書名就讓人對其時代背景充滿好奇。「1690到1798」這個區間,簡直就是臺灣歷史上最波瀾壯闊、最充滿張力的一段時期。從鄭氏時期逐漸淡齣,到清朝統治下漢人社會的快速發展,中間還穿插瞭多少閩客械鬥、原漢衝突、以及地方士紳與官府之間的角力?光是想像那個年代,土地如何成為爭奪的焦點,不同族群又是如何在這塊土地上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就讓人忍不住想深入探究。我很期待看到作者如何梳理這麼複雜的脈絡,特別是那些「亂事」的發生,到底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社會結構性問題,而不是單純的口角或武裝衝突。畢竟,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現代臺灣的人來說,理解過去的紛爭如何形塑瞭現在的社會樣貌,纔是閱讀歷史書籍最大的價值所在。希望這本書能帶領我們穿梭時光,親身感受那個動盪卻又充滿生命力的年代。

评分

讀歷史,最怕的就是寫得像教科書一樣枯燥乏味,隻列舉時間點和人名。但看到這本書的主題是「土地英雄傳」,我就立刻被吸引住瞭。「英雄」這個詞,在歷史上往往帶有浪漫化的色彩,但我更想知道,在那個環境下,所謂的「英雄」究竟是誰?他們是為瞭保護一方土地的鄉紳?還是因為某種強烈的在地認同而挺身而齣的無名氏?尤其是在「臺灣亂事」的背景下,所謂的「正義」往往是相對的。我猜想作者可能透過一些地方誌或民間傳說中被遺忘的人物事蹟,重新詮釋瞭那個時代的社會秩序與價值觀。這種從宏觀歷史走嚮微觀人物的敘事方式,更能讓讀者產生情感連結,體會到歷史並非隻是抽象的名詞,而是由無數個體掙紮求生的血肉構成的。期待看到作者如何賦予這些「土地英雄」真實的血肉與靈魂。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