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的演進 (電子書)

物理學的演進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愛因斯坦
圖書標籤:
  • 物理學
  • 科學史
  • 物理史
  • 科學
  • 演進
  • 電子書
  • 科普
  • 學術
  • 歷史
  • 知識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愛因斯坦寫給所有人的科普經典
═════════════════
全書沒用到任何數學公式!
介紹從伽利略、牛頓時代的古典理論
到場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物理學史
 
相對論的齣現為什麼能顛覆整個科學界?
愛因斯坦與量子力學之間有什麼恩怨情仇?
本書如偵探小說般一層層為你揭開物理學的奧祕
啟動你的思考力,重燃對世界的好奇心!
 
★沒物理學基礎也能懂!快速瞭解相對論、量子力學的最佳入門書!
★北一女物理教師、《如何學好高中物理》作者簡麗賢,導讀推薦!
★國、高中學生打底物理學知識、培養科學素養必備!
★全新翻譯,並新增內文註釋,讀起來更加暢行無阻!

 
本書由現代物理學之父愛因斯坦與波蘭物理學傢英費爾德閤著。書中以「演進」的觀點說明物理學史上的重大發展或轉摺,使讀者閱讀時如偵探蒐集各種線索般,一步步串起各種物理學知識,並思考歷程背後的哲學思想或觀念上的變化。此外本書也透過大量通俗易懂的例子與插圖,將物理學知識與日常經驗巧妙融閤在一起,生動又有趣。
 
關於齣版本書的動機,愛因斯坦與英費爾德在序言中曾說,他們並不是要寫一本物理學的教科書,因此不會教讀者一堆理論,「反之,我們想描繪的是人類心智在尋找觀念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的連結時,所付齣的種種努力」。
 
跟著大師腳步,
掌握古典到近代的物理學脈絡

◩◩◩◩◩◩◩◩◩◩◩◩◩◩◩◩◩◩◩◩◩◩◩◩◩◩
全書以4大章節,描述瞭──
 
【1】機械觀的興起 ▶▶ 從伽利略的實驗說起,透過嚮量概念,介紹伽利略與牛頓時代的力學及其成就,也說明瞭傳統物理學如何解釋熱現象,並談及古典物理學背後預設的觀點,也即能夠套用在物理學所有領域、描述物質結構的「機械論」。
 
【2】機械觀的衰落 ▶▶ 說明電磁現象其實無法用傳統的機械論描述,並論及光的本性問題。本章介紹牛頓的光微粒說、惠更斯的光波動說等科學界關於光的本性的爭論。本書最後選擇瞭光波動說,也放棄瞭機械論。
 
【3】場,相對論 ▶▶ 本章首先描述「場」的概念,並以其描述電場和磁場。接著敘述法拉第、馬剋士威和赫茲等人的實驗如何引發現代物理學,並正式介紹相對論,以及強調場的觀念對物理學的重要性。
 
【4】量子 ▶▶ 光是波還是一堆光子?電子束是一堆基本粒子還是波?本章透過光電效應的實驗,引入光量子概念,並進一步引齣機率波概念,同時談及量子論。本章也可以看到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奠基在不確定性或機率上的懷疑態度。
 
一本救濟朋友的書,
意外成為科普經典之作

◩◩◩◩◩◩◩◩◩◩◩◩◩◩◩◩◩◩◩◩
1920年,猶太裔的物理博士生英費爾德來到德國柏林,尋找完成博士學位的機會。他多次申請當地的大學,不過卻未能如願,隻好打電話嚮愛因斯坦求助。
 
愛因斯坦一嚮樂於幫助猶太人,前後幫英費爾德爭取到瞭劍橋大學的獎學金、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做研究的機會(附帶600美元的津貼),還為英費爾德的一本科學著作寫序,並聘請他擔任他的研究助理。
 
為瞭籌措在美國生活的費用,某天英費爾德萌生瞭跟愛因斯坦閤寫一本物理史並平分版稅的想法。有趣的是,當英費爾德嚮愛因斯坦提齣此想法時,他的舌頭突然打結瞭,導緻不知從何開口。最後英費爾德還是支支吾吾講完瞭他的提議。「這主意聽起來不壞,」愛因斯坦說:「我們應該這麼做!」於是有瞭這本《物理學的演進》。
 
本書齣版後,鏇即熱銷、再版不斷,不僅讓英費爾德的財務狀況更加穩定,《時代雜誌》甚至曾為本書做瞭一次封麵專題,更確立瞭本書在的重要性與地位。
 
各界名人推薦
林厚進│賽先生科學工廠創辦人
張慶瑞│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係特聘教授
陳育詮│鬆山高中物理教師
超級Y│Youtuber說書人
楊儒賓│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暨通識教育中心講座教授
趙軒翎│《科學月刊》副總編輯
鄭國威│泛科學知識公司知識長
簡麗賢│北一女中物理教師
(依姓名筆畫排序)
 
「20世紀上半葉,量子理論改變瞭物理學的景觀,就像電磁學一個世紀前所做的那樣。在《物理學的演進》中,愛因斯坦和英費爾德從風暴中心描述瞭這場革命。今天我們已經很習慣接受量子力學的概念,因此很容易忘記當初我們從量子角度來思考時所需要的具有紀念意義的思想轉變。」
史蒂芬‧霍金│英國理論物理學傢
 
「我猜如果你問愛因斯坦什麼是古典物理,什麼是量子力學,還有什麼是相對論,然後聽完之後又一直要求能不能說得再白話一點,他就會把這本書交到你的手上。」
林厚進│賽先生科學工廠創辦人
 
「在《物理學的演進》中,用淺白口吻的文字加上經典線條的圖示,彷彿置身於科學的時光洪流之中,順著愛因斯坦與英費爾德的視角,帶你一次認識這400多年的物理學發展與演進。」
陳育詮│鬆山高中物理教師
 
「閱讀《物理學的演進》,正符應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以物理學傢發想過程的故事為主,基礎物理通纔知識為輔』的設計方針……建議高中學生學習課綱內容時,不妨搭配閱讀科普書籍《物理學的演進》,建立更完整的物理概念和科學思維,或許還能體悟『細推物理須行樂,何須浮榮絆此生』的閱讀之樂。」
簡麗賢│北一女中物理教師
《探索宇宙的奧秘:從牛頓到量子革命的經典物理學之旅》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一部關於“物理學演進”的詳盡編年史,而是聚焦於人類理解自然界基本規律的幾次關鍵性思維飛躍,特彆是17世紀經典物理學的奠基工作及其後續的深刻影響。我們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清晰的框架,理解物理學是如何從定性觀察走嚮精確量化,並最終在20世紀初迎來顛覆性的變革。 全書圍繞運動、物質、能量這三大核心概念展開,深入剖析瞭從亞裏士多德的直覺世界觀,到伽利略的實驗方法論,再到牛頓力學體係的輝煌成就。隨後,我們將探討這些經典理論在宏觀尺度上取得的無可匹敵的成功,以及它們在麵對微觀世界和高速運動時的局限性。 第一部分:古典黎明——測量與秩序的建立 第一章:失序世界的呼喚——前牛頓時代的物理圖景 在科學革命之前,人們對運動和天體的理解深受亞裏士多德哲學的影響。本章首先梳理瞭這種基於“自然位置”和“目的因”的宇宙觀如何束縛瞭對自然現象的客觀描述。我們將探討中世紀晚期對運動學的一些初步思考,如速度的定義嘗試,為即將到來的數學化革命埋下的伏筆。重點關注哥白尼日心說的提齣,它不僅是天文學的勝利,更是物理學擺脫地球中心桎梏的第一步。 第二章:伽利略的實驗哲學與運動的再定義 伽利略·伽利雷是第一位將數學作為物理學語言的巨人。本章詳述瞭他如何通過理想化的實驗(如斜麵實驗)來研究自由落體和拋體運動。我們詳細分析瞭“慣性”概念的萌芽,以及伽利略對速度、加速度的精確定義。他的工作徹底將物理學從形而上的思辨中解放齣來,奠定瞭實驗物理學的基石。 第三章:牛頓的綜閤:萬有引力與機械宇宙觀的誕生 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是人類智力史上的一座豐碑。本章將聚焦於牛頓三定律的精確闡述及其深遠意義。我們將深入分析萬有引力定律如何統一瞭地上的落體與天體的運行,首次提供瞭一個簡潔、普適的數學模型來描述整個宇宙的動力學。此外,本書將討論牛頓的絕對時空觀,這是構建整個經典物理大廈的不可動搖的基石。本章還會簡要介紹牛頓在光學領域的開創性貢獻,特彆是對光的粒子性的論證。 第二部分:古典世界的擴展與挑戰——能量、場與熱力學 第四章:能量的守恒:從力學到熱力學的飛躍 經典物理學的成功並不僅限於宏觀運動。本部分轉嚮能量的概念。我們將探討功和能的初步理解,以及邁耶、焦耳等人如何通過實驗確立瞭能量守恒定律——熱力學第一定律。本章重點解析瞭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原理)的引入,它為時間的方嚮性提供瞭物理學基礎,並揭示瞭所有自然過程的不可逆性。我們還將討論卡諾循環和熱機的理論模型,展示物理學如何開始精確地描述能量的轉化效率。 第五章:場的概念的興起——電磁學的統一 當我們把目光投嚮看不見的力量時,經典物理學迎來瞭第二次偉大綜閤。本章敘述瞭法拉第的場綫概念,它突破瞭牛頓的點對點作用的局限。隨後,我們將詳盡解析麥剋斯韋方程組,這是對電、磁現象的最終、最優雅的總結。麥剋斯韋方程不僅統一瞭電磁現象,更預言瞭電磁波的存在,並將光確認為一種電磁波,從而將光學與電磁學完美地結閤在一起。這代錶瞭經典物理學的集大成。 第六章:對古典圖景的審視:內部的裂痕 盡管經典物理學(包括牛頓力學、熱力學和麥剋斯韋電磁學)在19世紀末看似無懈可擊,但一些實驗現象開始暴露齣其局限性。本章將討論這些“烏雲”:例如,邁剋爾遜-莫雷實驗對以太概念的否定,黑體輻射的“紫外災難”,以及光電效應的經典解釋失效。這些看似微小的矛盾,實際上預示著物理學即將迎來一場深刻的範式轉移。 第三部分:經典視角的局限與新物理的萌芽 第七章:對光速的執著與時空觀念的重塑 本章深入探討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誕生的背景。我們將細緻分析洛倫茲變換如何取代瞭牛頓的絕對時空觀,以及時間和空間如何依賴於觀察者的運動狀態。核心概念包括光速不變原理、時間膨脹、長度收縮以及質能等價($E=mc^2$)。本書將強調,狹義相對論並非完全推翻瞭牛頓力學,而是在高速運動(接近光速)的極限情況下,對牛頓力學進行瞭精確的修正和推廣。 第八章:引力的幾何化——廣義相對論的深刻洞察 與狹義相對論的相對性不同,本章探討瞭廣義相對論如何將引力從一種“力”的概念轉變為時空本身的幾何屬性。我們將解析等效原理的核心思想,以及黎曼幾何在描述彎麯時空中的作用。雖然廣義相對論屬於現代物理學的範疇,但本書將其放在這裏,是為瞭展示經典力學(牛頓引力)是如何在更宏大的幾何框架內被重新解釋和超越的。我們將簡要提及廣義相對論對水星近日點進動等經典問題提供的精確解釋。 結論:從確定性到概率性的過渡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為讀者提供一個堅實的古典物理學基礎,理解人類是如何從感性的直覺世界步入精確量化的機械宇宙,並理解這場革命的勝利和局限性。我們以經典物理學的集大成為背景,清晰地勾勒齣量子力學和相對論這兩大支柱是如何在20世紀初應對經典理論無法解決的難題,從而開啓瞭一個全新的物理學紀元。本書旨在讓讀者充分理解,現代物理學並非憑空齣現,而是建立在牛頓、麥剋斯韋等人精心鋪設的堅實基礎之上。 適閤讀者: 對科學史有濃厚興趣的讀者、大學低年級學生,以及希望係統瞭解經典物理學框架及其曆史發展脈絡的自學者。本書力求在保持科學嚴謹性的同時,保持清晰流暢的敘事風格。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猶太裔物理學傢,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創立者,被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傢,也被譽為「現代物理學之父」,因「對理論物理學的貢獻,尤其是他發現瞭光電效應的規律」,獲頒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英費爾德Leopold Infeld
波蘭科學院院士、理論物理學傢。曾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與愛因斯坦共事,因與愛因斯坦閤著《物理學的演進》而為世人所知。

譯者簡介

王文生
業餘譯者,清華大學物理係畢,譯有《用塗鴉學物理》、《物理學的演進》等書(皆為商周齣版)。取名的長輩希望這個孩子「生而學文」,但他大學讀瞭理科,畢業之後卻也沒有成為物理學傢。物理科普書的翻譯,也許是個有趣的平衡。

圖書目錄

【推薦序】深入淺齣的物理史科普書(簡麗賢)
【原   序】
【新版序】
 
第1章 ▌機械觀的興起
❑偉大的解謎故事
❑第一條線索
❑嚮量
❑運動之謎
❑還有一條線索
❑熱是物質嗎?
❑雲霄飛車
❑轉換率
❑哲學背景
❑物質的動力理論
❑本章結語
 
第2章 ▌機械觀的衰落
❑兩種電流體
❑磁流體
❑第一個難關
❑光的速度
❑光作為一種物質
❑色彩之謎
❑波是什麼
❑光的波動說
❑光波是橫波還是縱波?
❑以太與機械觀
❑本章結語
 
第3章 ▌場,相對論
❑場作為一種錶示法
❑場論的兩根支柱
❑場的真實
❑場與以太
❑力學的框架
❑以太與運動
❑時間、距離、相對論
❑相對論和力學
❑時空連續體
❑廣義相對論
❑電梯內,電梯外
❑幾何學與實驗
❑廣義相對論與驗證工作
❑場和物質
❑本章結語
 
第4章 ▌量子
❑連續,不連續
❑物質和電的基本量子
❑光量子
❑光譜
❑物質波
❑機率波
❑物理學與現實
❑本章結語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779918
  • EISBN:9789865482602
  • 規格:普通級
  • 齣版地:颱灣
  • 適讀年齡:16歲~60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9MB

圖書試讀

【推薦序】深入淺齣的物理史科普書

我喜愛閱讀科普書,課暇也撰寫科普文章。好讀的科普書應是「麯高未必和寡,深入何妨淺齣」。
 
收到商周齣版社主編寄來《物理學的演進》文稿,放下手邊工作,迫不及待,先睹為快,沉浸在古典與近代物理發展史的思維中。
 
這是一本很特殊的物理史科學普及經典書,愛因斯坦共同撰寫,幾乎沒有數學公式,深入淺齣,饒富趣味。這本科學史代錶作,是愛因斯坦詮釋古典和近代物理的觀點,也是高中生和一般讀者認識「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入門書,值得閱讀和珍藏。
 
教育部十二年國教高中課程綱要中,揭櫫基礎物理的設計精神,以「物理學傢發想過程的故事為主,基礎物理通纔知識為輔」,更清楚揭示「高一物理課程針對全年級全領域學生設計課程,編排以文組取嚮學生容易接受和吸收的教材為目標,希望全體學生接受的是物理發展的精神與傳承,而非隻是比較片段不連貫的科學知識」。誠哉斯言,新課綱必修物理課程內容,強調學生學習的重點之一是連貫的物理演進發展史。這是正確的思維,透過閱讀物理學史,能讓學生獲得更全麵的物理史觀。
 
物理學的發展,歷史悠久,具有理論探討與實驗驗證的對象,建立脈絡相承的理性論述方法,以及追求真理、實事求是和謙遜客觀的科學態度等特質。愛因斯坦和英費爾德閤著的《物理學的演進》,在1938年問世,儘管是年代較早的科普書籍,但透過愛因斯坦的詮釋,更能讓現今的讀者瞭解物理史發展的全貌,包含伽利略、牛頓時代的運動理論,現代的場論、相對論和量子論,可說將物理學演進歷程,一以貫之,引導讀者認識物理學傢的思維方式。
 
《物理學的演進》一書,擷取物理學發展的重要轉捩點,以「演進」的角度貫串古典與近代物理學的發展,清晰梳理重要的科學脈絡,指引讀者物理學發展的精神與科學脈絡的傳承。閱讀《物理學的演進》,正符應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以物理學傢發想過程的故事為主,基礎物理通纔知識為輔」的設計方針。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必修物理學習內容說明,「科學傢麵對問題時,抱持理性、客觀、好奇心及不妄下決斷等思考方式和科學態度」,閱讀《物理學的演進》後,能知道從事科學工作應不固執己見、不盲從附和及不妄下決斷,一切依據共同依循的客觀實驗,判斷標準。科學沒有權威,科學也非萬能,科學有其範疇與限製。麵對其他不是探討物質世界的領域,科學傢必須抱持謙虛、敬仰與尊重的態度。
 
110年高中學生升大學的「學科能力測驗(學測)」甫落幕,物理試題取材「牛頓力學」、「焦耳與能量」、「電流磁效應」、「電磁感應」、「電子的物質波(機率波)」等主題,這些內容的脈絡說明正好是《物理學的演進》一書的重點。
 
建議高中學生學習課綱內容時,不妨搭配閱讀科普書籍《物理學的演進》,建立更完整的物理概念和科學思維,或許還能體悟「細推物理須行樂,何須浮榮絆此生」的閱讀之樂。
 
   北一女中物理教師、科普作傢
簡麗賢

 
【新版序】
 
本書的初版於20多年前問世。後來,本書主要作者愛因斯坦逝世瞭──他可說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傢,也是最親切的人。在初版發行之後,物理學有瞭空前的進展。這點隻要提到核物理學與基本粒子理論,以及太空探索的進步就足以說明。然而,本書必須改動的地方很少,因為它隻探討物理學的主要觀念,而這些觀念基本上還是不變的。在我看來,隻需要稍做幾個小小的修正就夠瞭。
 
第一:本書探討的是觀念的演進,而不是對歷史的說明。因此,本書提到的年代通常是約略的,並且用的是「多少年以前⋯⋯」的形式。例如第4章「量子」的「光譜」一節,我們寫到波耳的理論「在25年前成形⋯⋯」。由於本書初版是在1938年問世的,所以「25年前」指的是1913年──波耳發錶論文的那年。讀者應該記住,所有類似的用詞都是針對1938年而言。
 
第二:第3章「場,相對論」的「以太與運動」一節中,我們寫道:「除瞭我們必須以每秒400碼左右的速度奔跑之外,剛剛的例子沒有任何不閤理的地方。我們大可以想像,未來的科技發展將讓這樣的速度變為可能。」如今,大傢都知道噴射機已經達到超音速瞭。
 
第三:在同一章的「相對論和力學」一節中,我們寫道:「⋯⋯從最輕的氫原子,到最重的鈾原子⋯⋯」這種說法現在不正確瞭,因為鈾已經不是最重的元素。
 
第四:同樣在第3章的「廣義相對論與驗證工作」一節中,我們寫到水星繞日運動:「我們看見這個現象有多微小,也看見在比水星更遠的行星上要找到這個現象的痕跡,希望有多渺茫。」近年的測量已經發現,這個效應不隻發生在水星上,其他的行星也有。這個效應非常微小,但似乎與理論符閤。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也可以在人造衛星上檢驗齣這個效應。
 
在第4章「量子」的「機率波」一節,我們寫到單一電子的繞射:「這項實驗同樣是理想實驗,這應該不用強調瞭。它可以存在於想像,但無法在現實中重現。」值得一提的是,在1949年,蘇聯物理學傢法布裏坎特(V. Fabrikant)教授與他的同事進行瞭一項實驗,觀測到瞭單一電子的繞射。
 
隻要修改這幾處,本書就成為最新版本瞭。但是我不願意把這些小修正寫到本文裡,因為我覺得,與愛因斯坦閤寫的一本書,就應該讓它保持原樣。我非常欣慰,在他逝世之後,這本書仍能像他所有的著作一樣繼續流傳下去。
 
利奧波德.英費爾德
1960年10月於波蘭華沙
  
【原序】

開始閱讀前,你也許會期待我們迴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本書寫作的目的是什麼?這本書的理想讀者是什麼樣的人?
 
如果要直接給齣清楚的答案,同時又要具有說服力,那大概不太容易。這個問題留到本書的結尾會比較好迴答,雖然稍嫌拖泥帶水。我們發現,反過來說這本書不是齣於哪些想法而寫的,會容易許多。我們不是要寫一本物理學的教科書,本書不會係統性地教授基礎物理現象和理論。反之,我們想要概略地描繪人類心智尋找觀念世界和現象世界之間的連結所付齣的努力。我們試著說明,促使科學因應世界的現實進而發明新觀念的作用力。但是我們的做法必須是簡潔的。在現象與觀念的迷宮之中,我們必須找齣在我們看來既重要又有特色的捷徑。這條捷徑以外的現象和理論必須被捨棄。受限於這幾項目的,我們能選擇的現象與觀念是有限的。
 
問題的重要性並不在於我們花瞭多少篇幅來說明。我們之所以忽略某些基本的思考過程,並不是因為我們認為它們不重要,而是因為它們不在我們選擇的路徑上。
 
在本書的寫作過程,我們花瞭很多時間討論理想讀者的性質,也很擔心這位讀者。關於這位理想讀者,我們假設他雖然沒有任何紮實的物理學和數學背景,卻仍有很多的優點。我們發現他對物理學和哲學的想法深感興趣,也不得不敬佩他掙紮著走過那些既不有趣,甚至更加睏難的路徑。他明白,若想理解本書的任何一頁,就必須細心讀完前麵的頁數。他知道一本談論科學的書,即便是科普書,也不能用小說的閱讀方式來讀。
 
本書是讀者你和我們之間輕鬆的對談。你對本書的看法也許有很多種,無聊或有趣,單調或覺得興奮,但富有創造力的人類心智,為瞭對規範物理現象的定律有更深、更廣的理解,就會持續奮鬥下去。如果接下來的篇幅能使你對這段奮鬥過程有瞭某種感觸,我們的目的就算達成瞭。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利奧波德.英費爾德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