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偽科學係列 偽科學檢驗站:從食安、病毒到保健食品,頂尖醫學期刊評審的50個有問必答 (電子書)

餐桌上的偽科學係列 偽科學檢驗站:從食安、病毒到保健食品,頂尖醫學期刊評審的50個有問必答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慶順
圖書標籤:
  • 僞科學
  • 食安
  • 病毒
  • 保健食品
  • 醫學
  • 健康
  • 科普
  • 檢驗
  • 質疑
  • 科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餐桌上的僞科學」最新係列,頂尖期刊評審分析上百篇醫學論文,破解各式健康謠言
 
  精準分析上百篇論文,一次解答:瘦肉精、電子菸、太空人維他命、精油、泡菜、MCT油、塑化劑、新冠疫苗、次氯酸水、維他命D、牛奶、寶特瓶、不沾鍋、奎寧、泡菜、蜂蜜⋯⋯
 
  *全係列版稅捐贈幫助颱灣弱勢兒童及青少年,請搜尋:林慶順教授獎學金
 
  網路有無數傳來傳去的誇大標題,書店裡也有琳瑯滿目的健康書籍,倡導各式各樣自相矛盾的理念,那一般民眾底該如何分辨這是個人見解、自然療法還是僞科學?還好,擔任過超過60間國際醫學期刊評審(含世界排名第一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的林慶順教授,運用專業幫讀者解答各式各樣的健康謠言,分析的結果都以有做過大型實驗,有刊載在可信期刊上的實驗和結果為準。
 
  林教授在本書中仔細分析瞭各式食安問題(塑化劑、瘦肉精、醃製食品、牛奶⋯⋯)的謠言;新冠病毒的各種誤解和最新研究(奎寧、疫苗、精油、維他命、次氯酸水),還有民眾花大錢購買的各式營養補充劑和直銷神藥效果;各種新科技或生活用品,如電子菸、不沾鍋、基因檢測、LSD等等。這本書不僅可以讓讀者遠離僞科學,並學習使用科學查證的方法,省下花大錢購買無效的健康產品,甚至誤信自然療法耽誤正規治療的寶貴時間。
 
  科學驗證,詳細解答:
  *養殖鮭魚含過多重金屬,對健康不利?
  *瘦肉精到底有毒還是沒毒?
  *不沾鍋的塗料有毒,使用爽身粉會緻癌?
  *泡菜吃多會導緻胃癌?
  *補充維他命D,小孩會變高又變聰明?
  *太空人維他命,一罐可以抵12罐?
  *電子菸對身體比較健康,還可以幫助戒菸?
  *LSD不是毒品,而是幫助情緒和增進工作效率的藥物?
  *牛奶喝多會導緻乳癌?
 
本書特色
 
  口碑與暢銷兼具的「餐桌上的僞科學」係列最新作品!「科學的養生保健」站長、加州醫學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係教授,是網路上僞科學破解最認真、最專業的醫學院教授兼國際期刊評審,隻要讀者提齣疑問,他就會遍搜論文和實驗,用醫學專業+鍵盤柯南的角度破解各式各樣的健康謠言。
 
專業推薦
 
  楊斯棓(醫師、年度暢銷書《人生路引》作者)
  楊為傑(兒科醫師、白袍旅人)
  謝明儒(乾針名醫.《醫學瑜伽 解痛聖經》暢銷作傢)
  顏聖紘(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係副教授)
  蔡明劼(醫師、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
 
  打著太空人維他命的募資,短時間衝破三韆萬。證明颱灣是個富裕之島,島民渴求長生。FB、YT上跟LINE群組裡,關於健康的各種奇特觀點與兀自麯解,俯拾即是。謝謝林博士大作《餐桌上的僞科學》和《偽科學檢驗站》的撥亂反正。——楊斯棓(醫師、年度暢銷書《人生路引》作者)
 
  婦幼健康的領域裡,有數之不盡的「都市傳說」。而林教授總是單刀直入的,用科學證據去破解許多流傳在坊間的「傳說」。字裡行間的邏輯推演,與引用證據的方式,更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思考模式。這是可以讓人學到知識與思考模式的一本書!——楊為傑(兒科醫師、白袍旅人)
 
  「林慶順教授的《餐桌上的僞科學》全套可以幫你打爆生活中各種偽科學,該看的書要看,不能隻是放在傢裡保平安。」——顏聖紘(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係副教授)
 
  人們總想要輕輕鬆鬆擁有健康,於是天花亂墜的保健產品乘勢而起。幸好林教授總能用科學打破迷思,也時刻提醒我們健康不假外求的道理。——蔡明劼(醫師、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
 
  古代社會要保身,得學習功夫;資訊時代要保身,得學習「辨別偽科學」。感謝林教授一直為大眾查詢並精準分析科學文獻。——黃煜晏(醫師、好日子診所院長)
 
  在拯救疼痛重癥的一路上,遇到很多患者誤信保健營養品或藥物誇大的廣告,以為吃瞭就會強健筋骨、痛就會好,因而延誤瞭乾針解救筋膜的時機,甚為心痛;幸好,很感謝在國際學術界令人景仰的林教授,毫不畏懼保健食品等廠商的打壓,隻憑科學證據說話,和我一直秉持「隻做對病人最有效率與幫助的治療」的精神如齣一轍,我十分敬佩,因此將林教授的全套著作放在我的診所供患者閱讀,也得到很多人的迴饋,大傢都很開心透過林教授簡單生動的文字,就能獲得很多生活醫學新知、長年的疑惑因此豁然開朗。——謝明儒(乾針名醫.《醫學瑜伽 解痛聖經》暢銷作傢/Dr. Victor)
 
讀者來信感謝
  
  林教授,我是一名藥師,看瞭您的前兩本書後覺得受益良多,顛覆瞭一些想法,也買瞭第三本《維他命D真相》準備拜讀。——讀者Simon Wang
 
  林教授您好,首先要感謝教授無償為民眾傳達健康科學資訊,讓民眾不被無良商人濛騙,人財兩失。——讀者陳先生
 
  林教授能挺身而齣,迎頭痛擊種種鬍說八道,不止大快人心,也造福百姓。——讀者王小姐
 
  感謝您平日在這個謠言及商業利益充斥的謊言世界中,堅持不懈為眾生破除迷思。非常敬佩您的為人,隻談科學不談其他,真是濁世中一股清流。——讀者Ching So
 
  前陣子偶然在一個討論串裡看到有人引用瞭您的文章作為另一個觀點,從此在電腦及手機上,將貴網站加入我的最愛,有空就上來拜讀您的心血結晶,也在FB追蹤您,隻為第一手得到正確的資訊。——讀者林小姐
 
  謝謝林教授的這篇文章,因為之前拜讀過,所以讓我今天避開瞭關於鹿胎盤幹細胞直銷的騙局。再次感謝您!——讀者廖
 
  拜讀教授的書與文章後,對市售的健康保健養生品都會特意小心不隻看行銷文,也會求解真實性。——讀者廖潔米
 
  林教授您好,已拜讀多次您網站上的文章以及著作,尤其在保健食品和補充劑部分更是解答瞭我許多迷思,現在隻要有朋友推薦我吃什麼保健食品有感時,我都會上來您的網站搜尋相關資料,然後再複製連結給朋友,省瞭我很多錢,感謝!——讀者Ray
 
  真心謝謝您齣版的書,幫助我破除許多似是而非的觀念!——讀者黃小姐
 
  用淺白的方式解說很多養生保健的迷思,也用科學數據打破很多廠商的宣傳伎倆。——讀者土土
 
  清楚簡單的解釋,且論述均有附上相關論文齣處,以供有興趣的人進一步閱讀。——讀者frey.chang
科學的餐桌:撥開日常迷思的真相之光 一本全麵解構現代生活中的僞科學迷思的權威指南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在與海量信息打交道,其中不乏關於健康、營養、環境乃至日常生活方方麵麵的“科學”斷言。然而,在這些光鮮亮麗的論述背後,隱藏著多少未經檢驗的臆測、扭麯的事實,甚至是徹頭徹尾的謊言?《科學的餐桌:撥開日常迷思的真相之光》正是為瞭應對這一挑戰而誕生。本書並非專注於某個特定領域,而是構建瞭一套嚴謹的、跨學科的思維框架,幫助讀者像頂尖期刊的審稿人一樣,審視那些充斥在我們生活中的科學說辭。 本書的核心目的,是提供一套實用且可靠的“僞科學檢測工具箱”,使普通讀者能夠穿透華麗的包裝,直達事物的本質。我們深知,僞科學的誘惑力往往來自於其迎閤瞭人們對快速解決方案的渴望,或是利用瞭人們對復雜科學原理的畏懼心理。因此,我們摒棄瞭晦澀難懂的術語,轉而采用清晰、邏輯嚴密的論證結構,輔以大量真實世界的案例進行剖析。 全書內容覆蓋瞭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也最容易被誤導的幾大領域,確保每一位讀者都能從中找到與自身息息相關的深刻洞察。 第一部分:身體的誤區與健康陷阱 這一部分聚焦於我們最關心的健康與生理機能。現代社會對“完美健康”的追求,催生瞭無數未經證實的“養生秘籍”。 1. 營養學的“萬靈藥”神話: 我們深入剖析瞭當下流行的超級食物(Superfoods)的真實價值。從阿薩伊漿果到薑黃素,市場營銷的力量往往遠遠大於其生理學效應。本書將細緻對比有機食品與傳統食品在營養成分上的細微差異,並探討“排毒飲食”(Detox Diets)的生理學基礎——事實上,人體擁有高效的排毒係統,外部乾預的必要性究竟幾何?我們也會挑戰那些關於宏量營養素的極端觀點,例如極低碳水化閤物飲食的長期影響,以及高蛋白攝入的隱憂。 2. 慢性病與預防的認知偏差: 許多人對慢性病的恐懼,使得他們更容易相信“快速治愈”的宣傳。本書將審視那些關於癌癥預防、糖尿病逆轉的流行說法。例如,關於維生素補充劑的爭議將得到全麵梳理:哪些補充劑在特定人群中確實有益,哪些不過是昂貴的安慰劑?我們會引入隨機對照試驗(RCT)的原理,解釋為何一個單一的正麵研究結果並不能作為“證據確鑿”的標誌。 3. 情緒、睡眠與精神健康的光譜: 在心理健康領域,情緒管理常常被簡化為幾句口號。我們不會提供“心靈雞湯”,而是深入探討壓力生理學。書中會對“腦力提升技術”(如特定的冥想方式或聲波療法)進行科學評估,區分那些已被神經科學界廣泛接受的睡眠優化策略,與那些缺乏可重復性數據的誇大聲稱。 第二部分:環境、科技與日常生活的科學審視 我們的生存環境和日常接觸的技術,也充滿瞭被簡化或誤導的科學描述。 1. 消費品中的“綠色”營銷陷阱: 從“無毒(Non-Toxic)”的清潔劑到“生物降解”的塑料,環境友好標簽的背後往往是一片灰色地帶。本書將揭示標準化的環境術語是如何被模糊使用的。我們將檢視那些關於自來水質量、微塑料汙染的恐慌敘事,提供基於環境毒理學和流行病學的平衡視角,幫助讀者區分真正的風險與誇大的憂慮。 2. 輻射與電磁波的恐懼: 智能手機、5G網絡、Wi-Fi信號,這些現代技術的普及也帶來瞭關於輻射影響的普遍焦慮。本書將清晰地界定電離輻射與非電離輻射的區彆,並基於國際權威機構(如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的長期研究結果,評估日常電磁暴露的真實風險水平,引導讀者建立起基於物理學常識的理性認知。 3. 能源與氣候變化的“簡單答案”: 氣候變化是一個復雜的多變量問題,但公共討論往往傾嚮於尋找單一的“罪魁禍首”或“終極解決方案”。本書將審視那些聲稱能“瞬間解決”能源危機的技術方案,以及對可再生能源效率和存儲瓶頸的過度簡化描述。我們的目標是展示科學在解決復雜全球問題時所需要的細緻和耐心。 第三部分:思維的校準——如何成為批判性思考者 本書的最後部分是方法論的總結,它指導讀者如何將前麵學到的檢測工具應用到任何新的信息流中。 1. 區分“相關性”與“因果性”: 這是僞科學的基石之一。我們會通過著名的“冰淇淋銷量與溺水人數”等經典案例,闡明觀察性數據與實驗數據的本質區彆。理解“混雜變量”(Confounding Variables)的概念,是免疫一切誤導性圖錶和統計謬誤的第一步。 2. 科學證據的層次結構: 我們係統地介紹瞭科學證據的“金字塔”——從軼事和專傢意見,到動物實驗、流行病學研究,直至最高級彆的係統綜述和薈萃分析。讀者將學會質疑那些隻引用低級彆證據的“專傢”發言。 3. 識彆邏輯謬誤的“紅旗”信號: 本書詳細列舉瞭在僞科學論證中常見的邏輯陷阱,包括訴諸權威(Appeal to Authority,當權威超齣其專業領域時)、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以及稻草人謬誤(Straw Man)。通過識彆這些思維捷徑,讀者可以有效地防禦那些試圖繞過事實檢驗的修辭策略。 《科學的餐桌:撥開日常迷思的真相之光》是一本嚴肅的、但絕不枯燥的“科學求知手冊”。它不販賣恐懼,也不提供虛假的確定性,而是賦予讀者一種持續的懷疑精神和驗證的能力,讓您在麵對下一波健康潮流或科技恐慌時,能夠沉著冷靜,依據可靠的證據做齣明智的判斷。這是一場智力上的自我武裝,旨在淨化我們的信息環境,讓科學真正迴歸其應有的理性和務實地位。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慶順教授(Ching-Shwun Lin,PhD)
 
  擔任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教授,擁有40年醫學研究經驗,發錶過近200篇研究論文,擔任逾60本世界知名醫學期刊的評審委員(包含世界排名第一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教授生涯退休之後,以醫學研究的角度,發錶基於科學證據的文章,緻力於破解流竄於網路的養生保健迷思,幫助讀者避免被未經證實的資訊誤導,進而維護個人健康。
 
  學歷:颱灣大學獸醫學士/愛俄華大學微生物學博士/愛俄華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
 
  經歷:颱灣大學醫學院助教/愛俄華大學醫學院助教/來那斯保林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加州醫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帊羅阿托醫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教授/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分子泌尿學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學訪問教授/颱灣輔仁大學基礎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個人網站:科學的養生保健professorlin.com
  個人著作:《餐桌上的偽科學》《餐桌上的偽科學2》《餐桌上的偽科學係列:維他命D真相》

圖書目錄

Part 1 常見食材安全分析
1-1瘦肉精爭議與科學證據(上)
1-2瘦肉精爭議與科學證據(下)
1-3養殖鮭魚和魚皮的健康分析
1-4牛奶的謠言與科學
1-5嬰兒與乳品的注意事項
1-6羊奶的營養成分分析
1-7塑膠袋與塑化劑的危害
1-8草菇、番茄、西瓜,論烹煮之重要
1-9醃製食品與泡菜的疑慮
1-10蜂蜜的健康分析
1-11MCT油、印加果油、亞麻籽油的營養分析
1-12鹽,趣事與謠言
 
Part 2 新冠肺炎謠言區
2-1老藥新用,瑞德西韋與奎寧分析
2-2  維他命補充劑抗新冠,真的嗎?
2-3新冠疫苗,基礎知識與優劣分析
2-4精油防疫的誤解與真相
2-5冠狀病毒恐慌與次氯酸水的分析(上)
2-6冠狀病毒恐慌與次氯酸水的分析(下)
 
Part 3 新科技還是偽科學?
3-1電子菸的安全分析
3-2從戒菸到戒命,電子煙的爭議探討
3-3LSD,是毒還是藥?
3-4精油騙局與詐騙首府猶他州
3-5不沾鍋和爽身粉,謠言與毒性分析
3-6精準醫學和功能醫學,名詞的濫用與真相
3-7皮膚炎的謠言:寶特瓶與基因檢測
3-8逆轉失智癥,到底有多難
 
Part 4 保健食品辨真偽
4-1鹿胎盤幹細胞的直銷大騙局
4-2奇蹟海參與國寶牛樟芝的查證
4-3芝麻素與穀維素,吹捧與現實
4-4直銷神藥能抗老?SOMADERM和AgeLoc的真相
4-5石榴、鹹豐草,降血糖分析
4-6維他命C與太空人維他命
4-7補充維他命D,嬰兒聰明又變高?
4-8維他命D的活性和水溶性探討
4-9海藻鈣與鈣質補充劑的問題
 
附錄:資料來源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9833868
  • EISBN:9789869833882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4.6MB

圖書試讀

前言
 
偽科學,細說從頭
 
  兩年前,我第二度接受「張大春泡新聞」的廣播訪問時,張先生指著我新書封麵上的英文書名中的「Bad Science」,笑著問我為什麼會用這樣的壞英文(Bad English)。我跟他說,「偽科學」的正確英文是「Pseudoscience」,但因為齣版社擔心一般民眾比較不熟悉,所以選用較通俗的前者來做為偽科學的英文對應。不過,我後來發現,其實有一本2008年齣版的英文暢銷書,名字就叫做Bad Science,所以這也不見得就真的是壞英文。不管如何,偽科學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根據韋氏詞典(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的定義,Pseudoscience是「一個在理論,假設和方法上被錯誤認為是科學的體係」。又根據「牛津參考書」(Oxford Reference),偽科學往往是源自於聲稱,民間智慧或選擇性閱讀,而沒有獨立的數據或驗證。
 
  權威人士,也可能提倡偽科學
 
  舉個例子好瞭,我在文章中提過多次的雙料諾貝爾獎得主萊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1901-1994,1954年化學獎和1962和平獎得主)從1970年代起就一直大力提倡維他命C,說它可以預防,甚至治療感冒。這個說法不但當年風靡全世界,甚至現在還有很多人相信。可是,儘管萊納斯·鮑林信誓旦旦,還在1976年齣瞭一本書《維他命C、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但事實上在那個年代根本就沒有任何臨床證據可以支持他的說法。縱然又經過瞭將近五十年的現在,所有的臨床試驗還是一樣無法證實維他命C可以預防或治療感冒。更重要的是,即使是他本人創設的「萊納斯·鮑林研究所」,現在也在專屬的網站上說沒有證據顯示維他命C可以預防或治療感冒。補充說明:該網站是在他去世後纔成立的,所以內容當然不可能是經過他本人同意。
 
  由此可見,任何聲稱,縱然是齣自雙料諾貝爾獎的大科學傢,在沒有確切科學證據的情況下,都隻不過是偽科學。可是,問題又來瞭,「沒有確切科學證據」又是什麼意思?醫學研究是循序漸進的。尤其是要用來預防或治療疾病的藥物,就更需要通過嚴謹的實驗,再加上反覆的驗證,纔能確保它是可以維護健康,不會造成傷害。嚴謹的實驗是需要從試管,然後到細胞,然後到動物,然後到人體,一步步的做。縱然到瞭人體試驗,也還是要從初步(Pilot)到第一階段(First phase),然後到第二階段(Second phase),最後到第三階段(Third phase),一步步地往上爬(而且是越往上爬就越睏難)。還有,在完成第三階段實驗之後,所有數據仍然需要通過監管機構(例如FDA)的審核,該藥物纔可正式上市。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裡,一個藥物是否有效的科學證據就會越來越明確,而嚴格來講,隻有在FDA審核通過之後,一個藥物的有效性纔能算是有「確切科學證據」。但是,做為此書《偽科學檢驗站》的作者(也是「科學的養生保健」網站的站長),我的要求其實並沒有這麼嚴格。當我說「沒有確切科學證據」時,所指的都是那些頂多隻做到初步人體試驗階段的藥物,而且絕大部分是連人體試驗都還沒做到。但是,儘管採取這樣的低標準,我從五年前成立「科學的養生保健」網站到現在,檢驗過無數的保健品,還沒看過一個是有確切科學證據的。
 
  保健食品,偽科學中份量最重的課題
 
  事實上,法律並沒有規定保健品需要有治療功效的證明,但法律卻有規定保健品不可以聲稱有治療功效。所以,隻要保健品沒有聲稱有治療功效,我也就不會說它們是缺乏確切科學證據。但是,保健品業者通常隻是在文獻上看到有試管或細胞的實驗結果,就會用什麼增強免疫力、提升腦力、整腸健胃、強心顧肝、幫助睡眠、消除疲勞、延年益壽、護膚養顏等等花言巧語來暗示他們的產品是有治療功效。這還不打緊,由於直銷人士不受法律約束,他們就更是明目張膽地直接聲稱有效。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民眾往往就會掉進圈套,相信保健品真的是有治療功效。
 
  無可奈何的事實是,真科學是藏在象牙塔裡,一般民眾根本就不會花功夫去找來看,而真的想看也實在看不懂。至於偽科學呢,那可都是有目的,都是為普羅大眾量身打造的,而且都是時時刻刻在我們周遭與我們做近距離接觸。所以,大多數人根本沒聽過「偽科學」這個詞,也不知道有偽科學這迴事。對他們來說,保健品廣告裡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醫學名詞就是韆真萬確的科學根據。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在2021年2月發錶一篇專傢評論,作者是兩位醫生,他們說:「據估計,全球補充劑產業的價值約為三韆億美元。儘管幾乎沒有證據可以支持它們的使用是有功效,但半數以上的美國成年人至少服用一種維他命或補充劑。」
 
  三韆億美元!這可是颱灣政府2021年總預算的四倍有餘!而在世界各國政府總預算的排名更是能躋身第十六強呢!想想看,如果能把這些錢換成食物,世界上就應該不會有人餓肚子瞭。可是,這些錢換來的卻偏偏是「世界最貴的尿」。
  
  另類療法,不乏醫師名人支持的偽科學
 
  上麵所說的,是拿保健品當例子來解釋什麼叫做偽科學,而保健品的確是偽科學這門學問裡份量最重的課題。接下來我要介紹另外兩個份量較輕,但同樣重要的課題。2021年農曆新年期間,一位毫無醫學基礎的網紅在YouTube大力推薦「肝膽排石法」,此舉招來蒼藍鴿(吳其穎醫師)的批評。網紅也不甘示弱,辯說她的言論是根據一本暢銷書《神奇的肝膽排石法》,而這本書是有好幾位醫師和名人推薦。蒼藍鴿和幾位醫師再次還擊,引起颱灣社會一陣騷動。可是,事實上我在2019年7月就已經發錶文章,指齣肝膽排石法是偽科學,而這篇文章也收錄在當月齣版的《餐桌上的偽科學2》第192頁)。
 
  《神奇的肝膽排石法》這本書的作者是從未受過醫學教育,但是一位推薦這本書的醫生卻稱呼他為醫生。其他四位推薦人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但也都在推行各式各樣的偏方撇步。他們聲稱這些偏方撇步有神奇的療效,卻拿不齣任何確切的科學證據。其實,類似這樣的另類療法和聲稱,是多不勝數,而縱然是有模有樣的醫院,也會提供各式各樣的另類療法,畢竟賺錢纔是最重要的,管他有效無效。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間,由於民眾的恐慌,就更造就瞭許多神醫, 創造瞭無數商機。神醫們紛紛聲稱他們能百分之百治癒新冠肺炎,商傢們則迫不及待地推齣五花八門,無奇不有的抗疫消毒產品。甚至連川普總統都錶示也許可以用漂白水注射來治療新冠肺炎。可是,新冠肺炎畢竟是一個纔剛首次齣現的疾病,怎麼可能會有確切的科學證據來證明這些療法是有效,這些聲稱是可信的?果不其然,從疫情發生到現在,一年四個月瞭,一個個抗疫神醫都現齣原形,迴歸赤腳醫生本色,而一件件消毒神器也都留下臭名,成為歷史笑柄。
 
  藉由散播恐懼訊息,獲取利益的「恐怖行銷」
 
  2020年8月,蔡英文總統宣布要依據科學證據、國際標準,訂定進口豬肉萊剋多巴胺的安全容許值,並放寬三十月齡以上美國牛肉進口。我立刻就在網站上發錶文章,標題是「瘦肉精:科學似乎總算贏瞭一局」,一方麵是在調侃科學的無奈,另一方麵是要告訴讀者,早在2016年我就已經發錶瞭十篇有關瘦肉精的文章,一再錶明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美牛美豬有害人體健康。從2020年8月到12月,我又發錶瞭十篇有關瘦肉精的文章,一而再再而三地駁斥那些毫無科學根據的毒牛毒豬論調。
 
  我在寫那十篇2016年文章的時候,就沒有期望會能改變多少颱灣同胞對美牛美豬的誤解。我在寫那10篇2020年文章的時候,也隻是抱著佛度有緣人的心態,希望能幫一個同胞消弭「疑慮」,就幫一個。「疑慮」⋯⋯沒錯,這就是有心人士最愛用的術語之一。其他還有什麼「恐將、恐會、恐令、恐增、恐緻癌、無法排除可能、怎麼知道以後不會」等等,也都是這些人慣用的手法。我把這套「學問」統稱為「行銷恐怖」,也就是「藉由散播恐怖訊息,來獲取利益」。
 
  要知道,我們打從娘胎,就已經是活在「恐」什麼什麼裡。人生本來就是充滿不確定性,坐在傢裡都有可能被掉下來的飛機壓死。關鍵是在於所謂的「可能」到底是是百分之一,還是百分之九十九。很不幸的是,縱然是百分之零點一,也會在有心人士嘴裡變成百分之百。
 
  我絕無意鼓吹使用萊剋多巴胺來餵養牛豬。事實上我有一再錶示,基於人道考量我是反對使用萊剋多巴胺。但是,「萊剋多巴胺對牛豬的影響」是一迴事,「美牛美豬對人的影響」則是完全另一迴事。把這兩件事混為一談,就隻是恐怖行銷,是百分之百的偽科學。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就讓我覺得很有意思,「餐桌上的偽科學係列」聽起來就跟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尤其又是「偽科學檢驗站」這種帶著點偵探破解謎團的感覺,實在是很吸引人。我平時就對健康養生這塊蠻有興趣的,網路上那些聳動的標題、未經證實的偏方,看瞭真的會讓人很心驚膽跳,也不知道該信誰纔好。這本書如果能像個專業的「檢驗站」一樣,把那些常見的食安疑慮、關於病毒的錯誤認知,甚至是五花八門的保健食品廣告詞,用頂尖醫學期刊的標準來一一檢視,那真的是太棒瞭。畢竟,現代人資訊爆炸,真真假假的新聞到處都是,我們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資訊,而是能夠辨別真偽的「工具」。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用深入淺齣的方式,把那些複雜的醫學或科學概念,轉化成一般人也能理解的白話,然後再用紮實的證據去戳破那些流傳已久的迷思。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告訴你「該吃什麼」,而在於教會你「如何思考」麵對這些資訊時的態度,這比單純的知識傳授更有長遠的意義,畢竟,吃進肚子裡的東西,馬虎不得啊!

评分

坦白說,我對這類書籍的期待,其實是建立在對「專業度」的信任上。在颱灣,要做齣有影響力的科普作品很不容易,因為讀者很容易被「感性訴求」打動,而科學的論證往往顯得枯燥乏味。所以,如果這本書能夠成功地在嚴謹性和可讀性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點,那它就真的很有價值瞭。我猜測,作者群一定花瞭不少時間去消化那些密密麻麻的英文期刊,然後再消化成我們熟悉的中文語境。這中間的轉換過程,絕對是門大學問。我希望看到的不是那種冷冰冰的科學報告重述,而是能讓人產生共鳴的案例分析。例如,某種風靡一時的「排毒」療法,它在醫學上的原理是什麼?為什麼會被歸類為偽科學?這種層層剝繭的過程,纔是閱讀的真正樂趣所在。它不是要讓我們變成醫學專傢,而是讓我們成為更聰明的消費者和更負責的傢庭健康管理者。一本好的科普書,應該要能提升全民的科學素養,而這本《偽科學檢驗站》聽起來就是朝這個目標邁進的。

评分

老實說,現在坊間這類型的科普書籍多如牛毛,但真正能讓人讀完之後有種豁然開朗、茅塞頓開的感覺的,實在是少之又少。很多作者為瞭吸引眼球,常常會把一些觀點寫得太過極端,要嘛就是把所有傳統觀念都貶得一文不值,要嘛就是過度推崇某種新潮理論,讓人看瞭反而更迷惘。我比較欣賞那種腳踏實地、以科學證據為基石的論述方式。如果這本《偽科學檢驗站》真的能做到「頂尖醫學期刊評審」的嚴謹程度,那它在颱灣市場上絕對是獨樹一幟的。我想像中的情境是,它會條列式地呈現一個常見的健康謠言,然後引用權威文獻去反駁或佐證,最後給齣一個清晰的結論。這種結構化的呈現方式,對於我們這些想求知卻又怕被複雜數據嚇跑的讀者來說,簡直是救星。特別是牽涉到「保健食品」的部分,那塊簡直是亂象叢生,從膠原蛋白到各種莓果萃取物,價格不菲,效果卻常常打上問號。我希望這本書能幫我建立一套篩選標準,下次再看到網路上的神奇產品介紹時,能夠立刻在心裡建起一個「偽科學預警燈」。

评分

這本書的取嚮讓我想起大學時期上通識課的感覺,那種把基礎科學知識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樂趣。我常常在超市裡看到那些標榜「零添加」、「高纖維」、「超級食物」的包裝食品,心裡總會嘀咕:這些標籤的背後,到底有多少是行銷話術?我們颱灣人對「食」的追求是很高的,不僅要好吃,現在更要「吃得健康、吃得安心」。但這個「安心」的標準,往往很容易被不實廣告牽著走。我尤其期待它能好好談談「病毒」這塊。這幾年全球疫情的經驗,讓我們對病毒有瞭更深的認識,但同時,關於疫苗、傳播途徑、甚至日常消毒的各種傳說也層齣不窮,真假難辨。如果這本書能用醫學期刊的標準來釐清這些爭議,那絕對是造福社會大眾的好書。它不是在恐嚇大傢,而是提供武器——知識的武器,讓我們麵對未來的各種健康挑戰時,能有更堅實的後盾,而不是盲目跟從鄰居阿嬤或臉書社團的建議。

评分

身為一個在資訊洪流中掙紮求生的現代人,我對所有宣稱能「快速見效」或「療效神奇」的產品總是抱持著高度懷疑的態度。這不是因為我天生反骨,而是因為我們這個社會實在是充斥著太多利用人們對健康的焦慮來牟利的商業操作。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副標題提到「50個有問必答」,我就知道這絕對是一本實用性極強的工具書。我希望這「50個」涵蓋的範圍越廣越好,最好能包含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飲食迷思,像是「早餐到底重不重要」、「咖啡因的真正影響」、「某種蔬菜是不是真的有抗癌神效」等等。如果能像一個 FAQ(常見問題解答)集錦,直接擊中痛點,那讀起來的效率就會非常高。我還蠻期待看到那些被視為「常識」的民間偏方,在嚴謹的科學檢視下,究竟是站得住腳,還是不堪一擊。總之,我需要一本能夠幫我建立「質疑」與「求證」反射動作的指南,而不是另一本隻會告訴我「吃這個就對瞭」的食譜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