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讀資治通鑑 (電子書)

巧讀資治通鑑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司馬光
图书标签:
  • 历史
  • 通鑑
  • 资治通鉴
  • 电子书
  • 史书
  • 中国历史
  • 古典文献
  • 学习
  • 阅读
  • 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經典著作優秀改寫,全白話無障礙讀本,內含精美手繪插圖,人物、典故、成語、知識點隨文注釋,是一版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國學入門書。

  《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兩百九十四卷,歷時十九年告成。它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四○三年)寫起,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九五九年)征淮南停筆,涵蓋十六朝、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資治通鑑》是一部文學價值與史學價值並重的巨著,它是中國首部編年體通史,與《史記》並稱為中國史學上的兩顆「明珠」。本書為《資治通鑑》白話版,可幫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這部古典史學著作。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历史的严肃读物简介,内容详实,不涉及您提到的那本电子书: --- 《史海钩沉:从先秦到明清的权力流转与社会变迁》 导言:重塑历史的宏大叙事 历史并非仅仅是帝王将相的更迭,而是深植于时代土壤中的文化、制度与民生交织而成的复杂织锦。本书《史海钩沉:从先秦到明清的权力流转与社会变迁》,旨在以一种跨越断代的宏观视角,梳理中国数千年文明进程中的关键转折点与核心驱动力。我们摒弃了传统史学中常见的“朝代更迭”的线性叙事,转而关注权力结构的演化、思想观念的碰撞、以及社会阶层间的互动如何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色。全书立足于扎实的史料考证,力求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挖掘出那些推动或阻碍历史前进的深层逻辑。 第一部:文明的肇始与奠基(先秦至两汉)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中华文明如何从多元的部落联盟走向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第一章:礼乐文明的构建与挑战 我们将首先审视西周时期“封建”制度的精妙设计——宗法制与礼乐制度如何维系了初期的政治稳定。然而,随着春秋战国纷争的加剧,旧秩序的瓦解催生了“百家争鸣”。本章详尽分析了儒家思想如何通过“仁政”的理想构建起政治伦理的基石,法家思想又如何以其对集权的彻底追求,为秦的统一提供了理论武器。我们重点剖析了秦朝短暂的辉煌与其迅速覆灭的内在矛盾——过度集权与秦律的严苛,为后续王朝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第二章:汉承秦制与“独尊儒术”的深远影响 汉朝的建立并非简单的历史循环,而是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进行了关键的修正与优化。本章详细解析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意图。这不仅仅是一次思想路线的统一,更是一次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型。儒家伦理渗透到选官制度(察举制)和地方治理中,塑造了此后两千年中国士绅阶层的精神内核。同时,我们也会探讨边疆政策的演变,如张骞出使西域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深远意义。 第二部:分裂、融合与制度的成熟(魏晋南北朝至唐宋) 历史的河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了深刻的重构期。外族的入侵与内部的士族门阀的兴起,对中央集权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第三章:士族政治的兴衰与隋唐的新秩序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如何固化了门阀的权力?本章深入探讨了这一制度的弊端,以及它如何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隋朝的创立者们,吸取了前代的教训,通过创立科举制度,为打破士族垄断、实现权力下放提供了制度性的解决方案。唐朝则将这一制度推向高峰,并辅以三省六部制的精细化管理,构建了中古时期最有效率的官僚体系。本部分将重点分析唐代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在维持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以及“安史之乱”如何成为打破旧有经济基础与政治平衡的决定性事件。 第四章:宋代的“士大夫政治”与内敛的变革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矛盾的时期:军事上相对积弱,但文化、经济与技术却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本章将集中分析宋代的“士大夫政治”模式。皇帝与文官集团之间的权力制衡,虽然牺牲了部分军事扩张的潜力,却极大地提升了政治的成熟度与社会的文化水准。从理学的兴起到商品经济的活跃,再到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宋代展示了一种内向型、重文轻武的全新国家发展路径。我们还将审视“冗官冗兵”问题的根源及其对中后期的制约。 第三部:帝国晚期的巩固、僵化与转型(元明清) 元明清三朝代表了中国帝国体系的最后阶段,其核心议题在于如何维持一个庞大、多民族帝国的有效统治,以及在面对外部世界冲击时,内部体系所表现出的适应性或抗拒性。 第五章:蒙古帝国的征服与中华帝国的新格局 元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由非汉族建立并统治中原的范例。本章不仅关注其军事上的巨大成功,更深入分析了元朝在民族政策、赋税制度以及大运河的重新打通上,如何为后世留下了制度遗产和地理遗产。这一时期的族群关系与文化交流,对明清两代的国家认同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第六章:明代的君主专制顶峰与社会控制 明朝初期,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将皇权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章详细剖析了内阁制度的形成,这一制度看似分散了宰相职权,实则将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同时,我们探讨了卫所制度的瓦解、土地兼并的加剧,以及晚明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与传统政治思想之间的紧张关系。 第七章:清代的“康乾盛世”与帝国的闭锁 清朝通过“摊丁入亩”等改革,一度解决了人口压力带来的财政危机,并在疆域扩张上达到了历史的顶点。然而,本章的重点将放在清朝中后期对内部矛盾的反应。我们审视了文字狱对思想文化的戕害,以及对西方科技和制度变革的迟疑与误判。从“天朝上国”的心态,到面对鸦片战争时的措手不及,清朝的衰落过程,是研究传统帝国体系在面对现代化冲击时,如何走向结构性僵化的经典案例。 结语:历史的回声与现代的启示 《史海钩沉》最终将目光投向历史的延续性。从先秦的哲学思辨到清末的制度困境,本书揭示了中国历史中反复出现的权力循环、技术进步与社会阻力之间的博弈。理解这些历史的内在逻辑,并非为了复古,而是为了更深刻地洞察当代中国在继承与创新中所面临的结构性挑战。本书旨在提供一个框架,引导读者超越简单的年代记忆,真正理解数千年文明的厚重与韧性。 --- (总字数:约1500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司馬光


  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身後追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司馬光學識淵博,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鑑》以及《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書儀》、《家範》等。
 

图书目录

韓趙魏三家分晉/013
蘇秦合縱抗秦/019
張儀巧舌如簧/026
田單使計退燕/032
毛遂自薦/038
鴻門宴/043
韓信嶄露頭角/050
楚霸王烏江自刎/056
漢文帝登基/061
張釋之軼事/066
漢武帝打獵/071
霍去病的一生/076
蘇武牧羊/081
東漢盡忠職守的官吏們/087
班超出使西域/092
馬太后拒絕封賞外戚/099
宦官專權的漢國/104
西晉的滅亡/110
慕容廆巧挫三國聯軍/115
內憂外患的後趙/121
苻堅取代苻生/129
桓溫北伐失敗/134
前燕覆滅/141
淝水之戰/148
後燕的建立/155
慕容會造反/162
王恭圍困朝廷/169
桓玄滅殷仲堪和楊佺期/175
宣武帝不聽諫言/181
爾朱榮推翻胡太后/186
前治後廢的文宣帝/194
祖珽小人得志/200
大逆不道的高澄/206
李密命喪熊耳山/210
李建成謀反/218
李世民阻擊突厥/225
賢德的長孫皇后/232
從晉王到太子/240
武則天封后/247
男寵作亂/255
武則天之死/264
甘露之變/270
回紇禍亂邊境/279
劉稹割據/285
唐武宗的抉擇/291
楊弁謀反/296
王式智鬥裘甫/302
張玄稔用計平叛/310
南詔進犯/316
黃巢入京/322
田令孜禍國/327
高駢醉心道術/331
高仁厚的計謀/337
王先成招安百姓/343
唐昭宗退位/347
閔帝出逃/353
石敬瑭起兵謀反/359
後周世宗擊敗北漢/363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022991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0.0MB

图书试读

經典

  成年人文化多,知道得多,上下五千年,心裡著急,恨不得把一切有價值的書都搬來給小小的孩子看。

  成年人關懷多,責任多,總想著未來幾千年的事,恨不得小小的孩子們都能閱讀著幾千年的經典,讓未來因為他們的經典記憶風平浪靜、盛世不斷,給人類一個經久的大指望。

  我們要說,這簡直是一個經典的好心腸、好意願,唯有稱頌。

  可是一部《資治通鑑》,如何能讓青少年閱讀?即使是《紅樓夢》,那裡面也是有多少敘述和細節,是不能讓孩子有興致的,孩子總是孩子,他們不能深,只能淺,恰是他們的可愛;他們不能沉湎厚度,而只可薄薄地一口氣讀完,也恰是他們蹦蹦跳跳的生命的優點,絕不是缺點!

  這樣,那好心腸、好意願便又生出了好靈感、好方式,把很長的故事變短,很繁複的敘述變簡單,很滔滔的教誨變乾脆,很不明白的哲學變明白,於是一本很厚很重的書就變薄變輕了。是的,它們已經不是原來的那一本那一部,不是原來的偉岸和高大,但是它們讓孩子們靠近了,捧得起來了,沒讀幾句已經願意讀完了。於是,一種原本是成年後正襟危坐讀的書,還在小時候沒有學會把玩耍的手洗得乾乾淨淨的時候,已經讀將起來,知道了大概,知道了有這樣的經典和高山,留在他們的記憶裡當個「存目」,等他們長大了以後再去正襟危坐地讀,探到深度,走到高度,弄出一個變本加厲的新亮度來,當成教授和專家。而如果,長大了,實在忙得不可開交,養家糊口,建設世界,沒有機會和情境再閱讀,那麼那小時候的閱讀和記憶也已經為他的生命塗過了顏色,再簡單的經典味道總還是經典的味道,你說,一個人在童年時讀過經典改寫本,還會是一種羞恥嗎?還會沒有經典的痕跡留給了一生嗎?

  所以經典縮寫本改寫本的誕生,的確也是一個經典。

  它也許不是在中國發明,但是中國人也想到這樣做,是對一種經典做法的經典繼承。經典著作的優秀改寫,在世界文化先進、關懷兒童閱讀的國家,是一個不停止的現代做法,是一個很成熟的出版方式,今天的世界說起這件事,已經絕不只是舉英國蘭姆姐弟的莎士比亞戲劇的例子了,而是非常多,極為豐盛。

  所以,我們也可以很信任地讓我們的孩子們來欣賞中國的這一套「新經典」,給他們一個簡易走近經典的機會;而出版者,也不要一勞永逸,可以邊出版邊修訂,等到第五版第十版時簡直沒有缺點,於是這個品種和你的出版,也成長得沒有缺點。那時,這一切也就真的經典了。連同我在前面寫下的這些叫做「序言」的文字。

  為孩子做事,為人生做事,是應該經典的。

梅子涵

導讀

  《資治通鑑》問世於北宋年間,由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主持編纂。

  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之家,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博覽群書,對歷史書尤其感興趣,生平最愛讀史書《春秋左氏傳》。司馬光未滿二十歲便考中進士,入朝為官。宋英宗在位時,他開始利用閒暇時間編撰《資治通鑑》。完成前八卷後,他將稿件呈給英宗看,英宗讀後讚不絕口。為支持他完成這部史書,英宗特意為他設立了書局,向他提供一切必要的人力、物力幫助。英宗去世後,他的兒子宋神宗即位,繼續支持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鑑》。

  神宗在位期間,支持王安石在國內實施變法。當時北宋內憂外患不斷,王安石認為只有藉助大刀闊斧的改革才能使國家富強,司馬光卻認為改革太激進,只會過猶不及,因此強烈反對,惹怒了傾向於改革的神宗。司馬光明白自己在朝中難有立足之地,於是主動請求調離京城,到洛陽為官。走馬上任去洛陽時,他將協助自己編纂史書的書局也搬去了洛陽。此後的十五年,他一直待在洛陽,遠離政治爭鬥,將所有精力都傾注在《資治通鑑》的編纂上。

  司馬光前前後後總共花費了十九年時間,終於完成了這部史書巨著。期間,書局雖有很多人從旁協助他,但這些人只是幫他做校對,具體的編纂工作全由他一人負責,書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他的心血結晶。在洛陽的十五年,他更是為這部書殫精竭慮。這段時期,他的經濟條件很差,妻子去世時,連辦葬禮的錢都沒有,他只能賣掉僅有的一點農田換了些錢。長年累月的艱苦工作和生活毀掉了他的身體,到了後來,他已是「筋骨臒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資治通鑑》成書後不久,他就因病去世了。

  司馬光嘔心瀝血完成的這部《資治通鑑》共計三百多萬字,二九四卷。作為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全書以時間為順序編寫而成,從戰國初期一直寫到五代末期,跨越十六個朝代、一千三百多年,其中每個朝代佔據的篇幅有明顯區別,唐朝佔據的篇幅最多,達八十一卷。

  書中除了敘述史實外,還加入了大量評論。司馬光希望藉此達到「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的目的,以歷史的得失勸諫君主實行英明的統治。實際上,「資治通鑑」這個書名已經彰顯了這一創作目的。《資治通鑑》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描述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警示後人。最初,司馬光為這部史書取名為《通志》。後來,宋神宗認為這部書「有鑑於往事,以資於治道」,特意為其更名為《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是中國古代歷朝君主必讀的一部書,在民間也流傳很廣,清代史學家王鳴盛曾說:「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不可不讀之書。」在中國歷史上,它是唯一能與司馬遷的《史記》比肩的歷史巨著。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