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練習:75則日常禪定訓練,幫助你活在當下每一刻 (電子書)

正念練習:75則日常禪定訓練,幫助你活在當下每一刻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馬修.索科洛夫
圖書標籤:
  • 正念
  • 冥想
  • 禪定
  • 活在當下
  • 自我提升
  • 心理健康
  • 壓力管理
  • 身心靈
  • 個人成長
  •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為情緒按下暫停鍵,使生命重獲自由~
75則日常禪定訓練,幫助你減輕壓力、找到平靜,活在當下每一刻
★亞馬遜4.7星,3000多條至高好評!

  正念經常被描述為「活在當下」,
  簡單而言,是把你的注意力帶到此時此刻正在發生的事。
  它不是隻在蒲團座墊上靜坐,
  而是將一心專注的功夫融入你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中——
  無論是一個念頭、一個負麵情緒、一項工作任務、或是一個呼吸的齣入息……
  無論是靜靜坐著、洗碗、開車……
  正念練習是讓你在任何時候都一心專注於正在進行的事情上。

  正念一種結閤現代科學、以覺察自身為基礎的禪定練習,
  即便隻有短暫的時間修習,也會產生幾個明顯易見的好處:
  › 減輕壓力感
  › 改善記憶力和專注力
  › 促進身體健康
  › 幫助睡眠
  › 提升創意解決問題的能力
  › 較不會感到孤獨
  › 提升自信
  › 調整情緒穩定心情

  作者馬修·索科洛夫精實而令人放鬆的寫作風格,
  讓本書受英美讀者稱其為正念與冥想的完美指南,齣版三年來高居榜首不墜。
  書中的75項練習分為三大部分:
  ①基礎正念練習
  ②日常生活中的正念
  ③以正念麵對痛苦情緒
  其中有很多並不需要你停下手邊正在做的事情端坐蒲團,
  而是運用「靜坐冥想」和「動中正念」兩大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礎,
  透過這些修習法則,你將漸次深入,在生活中領會到正念的豐富之處。

  但願今天開始踏上和平與耐心的旅程,
  為日後深入自我覺知與成長打下瞭良好的基礎,
  通過練習正念來找到更平靜、和諧與平衡的自己。

本書特色

  ◎75項能與生活實際結閤的練習,能鎖定與當下相關的章節進入「平息憤怒」、「與痛苦共存」、「麵對憂鬱」,隻要5至20分鐘就能發揮益處。

  ◎分為「基礎正念練習」、「日常生活中的正念」、「以正念麵對痛苦情緒」三大部分,使初學者能將焦點集中在某一個特定問題。

  ◎結閤運用「靜坐冥想」和「動中正念」兩大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礎,領會到正念練習的豐富之處。

專業推薦

  ◎正念陰瑜伽/Michelle Chu
  ◎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傢/周誌建
  ◎諮商輔導博士/哈剋(黃士鈞)
  ◎身心靈暢銷書作者、心能量管理中心/許瑞雲醫師
  ◎颱灣正念工坊 執行長/陳德中
  ◎法鼓文理學院 佛教學係 助理教授/溫宗堃

  ◎維持打坐靜心超過兩年半,從毛躁到安定,從時不我與到感激,唯有專注迴到自己纔能真正重新體驗與感受自己。記得從書中挑選幾個有共鳴的方法去練習,相信我!這將會帶給你最意想不到的收穫和寶藏,而你就是自己最大的投資方。——歌手、自由創作者/小球(莊鵑瑛)

  ◎讓自己每分每秒處在當下確實不易,我們卻可以透過持續練習更靠近並待在當下更久。瑜伽療癒的精神即是落實於日常生活,本書提供的 75 項動靜覺察練習,完整地培養我們在生活中正念行動的能力。——瑜伽療癒師/王旭亞

  ◎從上癮者蛻變成為禪修導師,作者從自身體驗齣發,以最貼近每個人的生命經驗與掙紮需求策劃本書,一個個最精簡實用的正念練習方法,陪伴你我一步步走在正念路上,重新找迴生命的選擇權與自由。——「真實瑜伽」身心覺察引導師/王佳真

  ◎在這快速、紛擾、變動的生活與工作中,我們總是庸庸碌碌,匆匆忙忙。負麵情緒往往不請自來,讓自己亂瞭步伐。是該暫時停歇,好好關照,每個當下。透過書中的指引,專注的體驗與感受,思緒的清明,以獲得內心的寧靜。——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王意中

  ◎這是本關於由淺到深、種類豐富,帶有細膩步驟的正念練習,讓我們能輕易地找到適閤自己現階段練習的方法,滋養我們的身心。當我們開始觀察呼吸,就能留意到念頭,覺察內在真正的想法,練習用更高的角度去看每一件事,培養境隨心轉的能力,允許生命如其所是,進而做自己生命的主人。——《Mantra梵唱聽齣好心情》係列專輯&心靈音樂傢/Kamini 卡蜜尼

  ◎雖然正念最源頭為佛陀教導脫苦轉樂的八正道之一,近年來經過西方文化的轉化,它不再冷冰冰反而更具人性。作者將多年對正念的體悟與實修,融入日常生活中,將它轉變為易操作的自我觀照法,隻要依照此書75則的正念實踐練習,你已經踏在這一條靈性修行之路。——「我在人間係列」作傢、靈修、瑜伽士/宇色

  ◎在無數正念書籍,我嚮正念初學者與實踐者特別薦這本書,在這本書,你會學習到實用且紮實的練習,每個練習隻需5到20分鐘,我們就能感受到正念帶來的身心益處。——《366正念卡》作者/李怡如 Sangeeta

  ◎正念靜心所培育的自我觀照能力,是智慧與慈悲的入門。對所有的發生,隻看見、不批判,我們便能綜觀全局,進入全然接納的狀態。於是,我們能少一點執著,多一些喜悅與寧靜,並且有一種淡然且持久的愛興起。我受益於靜心許多,也邀請讀者能一起感受。——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靜坐是一段深入內在的旅程,認識自己,並與外在世界和諧共處。透過馬修.索科洛夫深入淺齣的導航,讀者能輕易掌握正念練習的要領,自在穿梭於生命的不同情境,澆灌覺知的種子,從而懷抱清明、智慧與慈悲之心,坦然接受生命的苦與樂,享受活在當下的美好。——瑜伽老師、作傢/張以昕(Phoebe Chang)

  ◎心理學常有的老問題就是「隻」觀照我們的心,但正念療法卻結閤瞭東方的禪修傳統,從身體層麵關照我們整個人的「全部」。你或許讀過很多跟正念有關的書瞭,但這本毋庸置疑寫得最好。運用四大元素依序檢查你的身體狀態,觀照路人,並嚮周遭丟齣慈悲炸彈。在各種念頭煩惱著你時,唸齣眼前所見的五樣東西,說齣耳朵聽見的三種不同聲音。如實地活在當下,活在此地。現在,就用這本小書一起加入韆年來的自我照顧之路。——《故事裡的心理學》作者、諮商心理師/鐘穎
 
書籍簡介:心之所嚮,行之所往:探索人生的多維度旅程 書名:心之所嚮,行之所往:探索人生的多維度旅程 作者: [此處填寫一位虛構的資深作傢或生活哲學傢姓名,例如:李文哲] 裝幀與格式: 精裝/平裝/電子書(視為紙質書的深度內容呈現) --- 第一部分:覺察的羅盤——重新校準內在的導航係統 在資訊爆炸、節奏飛快的現代社會,我們常常感覺自己像一艘沒有錨的船,隨波逐流,被外界的喧囂裹挾嚮前。本書的基石,建立在一個核心認知上:真正的掌控力,源於對自身內在狀態的深刻覺察。 本書並非提供速成的技巧手冊,而是引導讀者建立一套穩固的「覺察羅盤」,幫助你在紛亂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定錨點」。 第一章:無形的鎖鏈——解構現代人的「自動駕駛」模式 我們每天做齣的決定中,有多少是真正齣於清醒的意識?本書深入剖析瞭心理學中的「自動反應迴路」(Automatic Reaction Loops),探討瞭習慣、恐懼和社會期待是如何在不知不覺中為我們設定瞭行為的邊界。我們將首次審視那些看似無害的日常行為,如何纍積成限製我們潛能的無形鎖鏈。 深度剖析: 身體記憶與情緒慣性如何影響決策品質。 實踐引導: 「慢速迴放」技術,用於審視衝突發生前的瞬間反應。 第二章:感官的開關——重啟對「真實體驗」的感知能力 我們的感官常年被高度加工的刺激所麻痺,使得「活著」與「體驗生活」之間產生瞭巨大的鴻溝。本書強調,覺察的第一步是恢復與身體的對話。我們將從最基礎的呼吸、觸覺、聽覺開始,進行一場由內而外的感官「淨化」工程。這部分內容著重於如何將每一個日常活動——無論是通勤、進食,還是整理空間——轉化為一次專注的、完整的體驗。 關鍵概念: 「全頻段傾聽」——不僅聽見語言,更要聽見語氣背後的情緒振動。 實用練習: 「材質探索法」,透過對不同材質的觸摸,訓練專注力的細膩度。 --- 第二部分:連結的織網——建立人際與環境的和諧關係 生命並非孤立的個體存在,而是由無數關係編織而成的複雜網絡。當我們的內在羅盤校準後,下一步便是學習如何以更清晰、更具同理心的方式,與我們周圍的世界互動。本書的第二部分,聚焦於從「我」到「我們」的擴展。 第三章:語言的邊界——區分「反應」與「迴應」的藝術 溝通中的誤解往往源於我們急於錶達自我,卻忽略瞭傾聽的深度。本書提供瞭一套結構化的溝通框架,旨在幫助讀者在緊張的對話中,保持內在的穩定性,並學會區分「錶達需求」與「指責對方」之間的微妙界線。我們將探討如何使用非暴力溝通的原則,重塑傢庭、職場乃至社會互動的質量。 工具箱: 「三明治迴饋法」的進階應用,適用於敏感話題的處理。 案例分析: 剖析常見的溝通陷阱,如「貼標籤」和「過度概括」。 第四章:環境的鏡像——重塑你與空間的共生關係 我們所處的物理環境是我們內心狀態的物質投射。本書挑戰瞭「極簡主義」的錶麵口號,提倡一種「有意識的擁有」。這不僅關乎整理物品,更關乎我們如何看待「物質」與「價值」的關係。我們將探討如何設計一個既能支持個人成長,又能反映內心秩序的居住或工作空間。 哲學探討: 物件的情感記憶與功能性的平衡點。 空間佈局: 創造「能量緩衝區」,以緩解特定空間帶來的心理壓力。 --- 第三部分:創造的循環——將洞見轉化為持續的行動力 覺察與連結,最終必須匯流於「行動」。本書的最後一部分,旨在將前述的內在轉變,內化為一種持續性的、自我驅動的創造力。這不是關於宏大的目標設定,而是關於培養一種「精益求精」的實踐態度。 第五章:時間的煉金術——在「忙碌」之外尋找「深度工作」 現代社會將「忙碌」視為美德,但本書堅信,真正的價值創造來自於深度專注。我們將探討如何策略性地管理精力而非時間,並引入「間歇性沉浸法」(Intermittent Immersion),讓高強度的專注與適度的休息形成高效的協同作用。這部分內容將指導讀者設計自己的「專注儀式」,以應對數位世界的乾擾。 核心技巧: 如何設置「數位邊界」,並有效實施「批次處理」工作流。 能量追蹤: 記錄高峰與低榖時段,製定符閤生理節律的工作計畫。 第六章:不完美的進化——擁抱「尚未完成」的常態 我們總是在追求一個「最終版本」的自我,這往往導緻瞭拖延和自我苛責。本書提齣瞭一個更具包容性的成長模型:將生命視為一個永無止境的實驗場。重點在於建立「復原力」(Resilience),即從錯誤中迅速恢復並學習的能力。我們將學習如何對待失敗,將其視為通往更精確理解的必要步驟。 心態重塑: 從「結果導嚮」轉嚮「過程優化」的思維模式轉換。 自我慈悲的實踐: 在壓力下,如何給予自己最需要的、非評判性的支持。 結語:旅程的延續 本書的最後,旨在確立一個觀念:生活本身就是最宏大、最持續的訓練。 覺察、連結與創造的循環,一旦建立,便不再需要外部的提醒或指令。讀者將會發現,他們需要的不再是逃離世界的技巧,而是更深刻地、更完整地「進入」世界的勇氣與能力。 --- 本書特色: 結構嚴謹,理論紮實: 融閤瞭認知心理學、行為科學與東方哲學的精華。 高度實用性: 每個章節後附帶可立即應用的「內省提示」與「行動校準錶」。 非口號式倡導: 強調從細微處著手,建立可持續的內在習慣,而非短暫的熱情。 適閤讀者: 感到生活停滯不前、渴望深化自我理解、追求更高質量人際關係,並希望將哲學思考融入日常實踐的每一個人。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馬修.索科洛夫(Matthew Sockolov)


  馬修.索科洛夫是居住於加州佩塔魯瑪的冥想指導老師,也是「一心佛法禪修中心」的創辦人,目前在該中心帶領冥想團體,並於美國各地進行一對一禪修教學,幫助學員深入個人修行。多年來,他協助成癮者、青少年、以及來到共修團體的人學習正念。馬修曾在加州靈石靜心中心 (Spirit Rock Insight Meditation Center) 受訓成為閤格禪修教師,親近多位南傳上座部佛教導師,學習傳統靜坐開悟法門。曾受教於凱文.格裏芬 (Kevin Griffin)、坦尼沙羅比丘 (Thanissaro Bhikkhu),並在「對抗主流禪修中心」學習禪法靜坐。馬修目前與妻子伊莉莎白定居於北加州,教導人們學習靜坐冥想,喜歡從事戶外活動,在傢裡逗貓貓、狗狗和養雞。相關網站有:MattSock.com以及OneMindDharma.com

譯者簡介

黃春華


  颱灣颱南人,東海大學社會工作係畢業,曾任齣版社編輯。近期譯作包括:《靈氣與七大脈輪》、《天使迴應占蔔卡》、《塔羅終極指南》、《生活中的瑜伽智慧》、《塔羅自學指南》、《脈輪療癒指南》、《瑜伽手印大全》。
 

圖書目錄

.專文推薦
.序言
.正念101    

第一篇 基礎正念練習
.1覺察呼吸    
.2接觸點    
.3 心念的力量
.4是誰在聽?
.5 飲食中的正念    
.6身體掃描    
.7 數息    
.8 關心你的身體    
.9給予和接受
.10身體的覺察    
.11專注於你的腳步
.12對自己慈悲
.13與念頭脫鉤
.14保持頭腦清醒    
.15抱持感恩之心
.16止息心念
.17不加入判斷    
.18地水火風四元素    
.19感覺調性    
.20情緒經驗
.21保持穩固與彈性
.22感受愛    
.23培養深沉專注力    
.24開放式覺察冥想
.25呼吸與觀照    

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正念
.26覺察的啟動器
.27帶著覺知醒來    
.28以正念塗鴉創作    
.29做菜時正念分明    
.30帶著正念說話    
.31帶著正念洗碗
.32帶著正念打掃
.33寫日記
.34變動無常的世界
.35為你的世界著色
.36專心聆聽
.37帶著正念洗澡
.38我喜歡……     
.39我的腳在哪裡?     
.40帶著正念買東西
.41停下來聞一朵花
.42帶著正念入睡
.43強調正嚮感受
.44觀照路人
.45你在等什麼?
.46偷偷丟齣慈悲炸彈
.47正念與媒體
.48帶著正念開車      
.49打發時間
.50靜下心念

第三篇 以正念麵對痛苦情緒
.51鎮靜身體
.52麵對負麵念頭
.53停止自我反省
.54釋放壓力閥
.55這是什麼情緒?     
.56冷卻怒火     
.57練習微笑
.58手指呼吸法
.59延長吐氣時間
.60以悲憫心麵對情緒睏境    
.61以溫柔之心待人     
.62原諒過錯
.63 RAIN:認明、接受、探究、滋養
.64 5-4-3-2-1    
.65你有能力應付情緒
.66糟糕的一天     
.67喜歡自己     
.68認明你的需求
.69自我支持
.70骨盆觀想法
.71我的心在哪裡?     
.72對你的念頭仁慈     
.73堅強的你     
.74給你的痛苦感一點空間
.75放下整治的企圖     

.緻謝    
.關於作者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3776772
  • EISBN:978986377691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2MB

圖書試讀

前言

  隨著正念與禪定冥想練習逐漸成為主流,愈來愈多人正在積極尋求能夠把這些工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法。不過,市麵上現有的書籍,大多著重於探討為什麼要修練正念覺察,包括提供科學證據來說明修習正念的好處等等,這些資訊對於初次接觸正念練習的新手,其實並無真正助益。多數初學者共同關切的問題是:如何可以不讓自己的念頭散亂紛飛?如果鼻子癢的時候想要抓,該怎麼辦?到底該怎麼做、處於什麼狀態纔算「正確」?

  雖然市麵上現有的實修指南還是不少,但都不夠深入(而且坦白講,讀起來都不夠有趣)。在這本書中,我汲取瞭個人傳統實修訓練、以及多年指導學生的經驗,創建齣一套實用又簡單的方法,同時兼顧不同性格、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的需要,讓大傢可以依據自己的情況來修習正念。

  成年後我第一次參加靜坐冥想課程時,非常驚訝整間教室的人居然可以讓自己那麼放鬆。18歲那年,我因染上毒癮感到非常痛苦,然後發現有一群人,他們身上散發齣一種平靜接納的氣息,完全是我現實中無法想像的。那時的我,無時無刻不處在壓力、混亂、痛苦當中;我其實不知道自己想要追求什麼,隻知道我想跟這些人一樣那麼輕鬆。

  一年之後,我戒瞭毒,一頭栽進禪定冥想與正念練習的世界。我參加一個在地的靜坐社團,開始去瞭解是什麼原因造成我的痛苦。跟所有人一樣,我的人生有過許多悲慘痛苦的經歷。有些是我自己的行為造成的;有些則不是我自己所能掌控。那時我第一次深刻領悟到,我對於這些人生經歷的「反應」,所帶給我的痛苦,事實上比那個經歷本身還要巨大。

  往後數年,打坐冥想在我生活中的比重愈來愈大。19歲時我在南加州,身上沒什麼錢,所以隻能參加那種隨喜樂捐的禪修課程。十天當中,我聽從指導練習靜坐,但卻感到力不從心、壓力極大。我每天都在掙紮要不要提前離開,每天都在跟我的心靈與身體的不舒服狀態奮戰。非常難受。

  但是當課程結束,我立刻預訂瞭數個月之後的另一場禪修課。雖然我從來沒親身見證過什麼「白光」,但好像有個東西一直在拉著我持續練習靜坐。從那時起,我每年都會參加好幾場禪修,短則七天、長則四星期不等。

  紀律從來不是我的強項。我花瞭很大的努力纔讓自己能夠規律練習靜坐冥想,日積月纍後,我發現禪定練習的好處開始齣現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當然啦,憤怒、焦慮、以及苛刻的言語還是會有,但我發現自己開始能夠帶著覺知和耐性來麵對這些經驗,而不再感到挫摺和痛苦。雖然還是會有不愉快的情緒,但已經不會強烈想要逃開這些不愉快的情境和念頭。

  2014年,我有機會在加州聖塔莫尼卡「對抗主流禪修中心」(Against the Stream)帶領瞭幾個冥想團體,包括週日小組以及青少年小組。2015年,我的兩位指導老師推薦我到「靈石靜心中心」(Spirit Rock Meditation Center)教導禪定冥想,這是西方幾個最受人敬仰的禪修中心之一。我因此有機會和多位優秀的老師共事,精進我自己的修練,並且學習探索帶領冥想團體的意義。

  2017年,我創辦「一心佛法禪修中心」(One Mind Dharma meditation center),心裡隻有一個目標:提供一個安全且充滿支持的空間環境,讓任何人都能來到這裡探索自己的內在經歷。至今,這個目標大部分已達成,來到這裡的人都秉持著開放與真誠之心,而我作為這個團體的領導者角色,大大幫助瞭我自己的修行。

  在我開始修行之初,我並不十分明白到底是什麼東西一直在推動我,隻隱約意識到自己一直活得不愉快。我不斷在跟我的每一個念頭奮戰、抗拒我的所有情緒、執著於過去、擔憂未來。我並不是真的知道自己有什麼需要改變,但內心卻深深相信,我一定可以活得更好。

  跟你一樣,我也是人。我不可能每天時時刻刻都保持正念。我的頭腦會自動運轉;我會擔心憂慮;我會挫摺沮喪。現在,我的修練是去觀照這些經驗,同時提醒自己,要如何迴應這些經驗,我是有選擇權的。在還未學習正念覺察之前,我的迴應都是被本能和習慣所驅使。但是當我的覺知力逐漸培養齣來,我就愈不容易成為頭腦雜念和情緒的奴役。我開始能夠採取主動,按下暫停鍵,讓自己冷靜下來,帶著自信和輕鬆的心情去麵對壓力情境。從某個意義上來說,正念練習讓我重獲自由意誌。

  我內心真正的動機是,希望我所提供的實修方法能夠適用於每一個想要追求不同生活方式、讓自己活得更健康的人。這些年,我親眼見到各行各業的人紛紛來學習正念,藉以幫助他們剋服焦慮、悲傷、以及身體上的疼痛。不管這些人來學習正念的動機是什麼,他們跟我都擁有一個相同目標就是——找到一種更健康的方式,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在我還是初學時,我讀過的書籍、遇見過的老師、上過的課程,都給過我入門的指引藍圖。沒有這些資源,我可能得花更長的時間纔能讓自己踏上規律修行之路。我希望你們能夠把這本書當作你們自己初入門的指引藍圖。我無法給你們一把祕密鑰匙,讓你們馬上進入正念的更深境界;你的功課在於抱持好奇心、反思之心,當然,還要一點點的努力。

  隻要有一點點的入門方嚮,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潛能可以活得更輕鬆更自在。或許這本書所提供的修練方法,可以給你一條路,讓你的生命重新獲得自由。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的很有質感,拿在手上感覺就很平靜。我最近工作壓力真的很大,常常思緒都在過去的遺憾和未來的擔憂之間打轉,根本沒辦法好好享受現在。我記得有一次在捷運上,明明人不多,我卻還是感覺心跳加速,那種焦慮感是揮之不去的。後來看到身邊的朋友都在推薦這類型的書,想說死馬當活馬醫,就入手瞭這本。書裡麵的排版很舒服,不會讓人覺得密密麻麻很有壓迫感,光是翻開它,就好像被一種溫柔的力量包裹住瞭。我特別喜歡它那種不說教的語氣,沒有那種「你一定要做到」的壓迫感,而是用一種很溫和的方式引導你,讓你願意自己去嘗試看看。我覺得這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我對那種高姿態的指導真的很反感。我期待它能幫我找到一個喘息的空間,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偶爾能把注意力拉迴來,好好感受一下呼吸的起伏。

评分

最近這幾年,身邊的朋友們紛紛開始追求心靈層麵的成長,這股風氣也漸漸影響到我瞭。畢竟每天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裡打滾,耳朵和眼睛真的需要休息。我會買這本書,主要是被它的副標題吸引住的:「幫助你活在當下每一刻」。這句話聽起來簡單,但實行起來真的好難啊!我常常在吃飯的時候,腦袋裡還在想著待會的會議怎麼辦,結果一頓飯吃完瞭,我連飯菜的味道都沒好好嚐到。我希望這本書可以提供一些具體、而且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練習,而不是那種很玄、很難懂的哲學思辨。我比較務實,需要的是可以馬上上手、立刻就能感受到一點點變化的方法。所以,我對書中那些所謂的「75則日常禪定訓練」抱持著很高的期待,希望它能變成我每天生活中一個小小的儀式感,讓我能更有意識地去體驗生活中的點滴美好。

评分

最近我發現,我對「專注力」這件事真的越來越無力瞭。工作上很容易被手機的訊息分散注意力,連看個新聞都會不小心跳齣好幾個廣告視窗,這讓我覺得自己的注意力好像被切割得很碎。我認為這本書或許能幫我找迴一些「心」的力量,那種可以自主決定把注意力放在哪裡的能力。我希望它不是那種叫我一定要盤腿坐很久、把外界聲音全部隔絕的訓練,因為我生活在一個非常喧囂的城市裡,那樣的訓練對我來說根本不切實際。我需要的是能在通勤、在辦公桌前、甚至是在洗碗的時候,都可以進行的微小練習。如果這本書真的能提供這樣多樣化、貼近生活脈動的訓練,那它對我來說就非常有價值瞭,這是我最期待的部分。

评分

我個人對書的裝幀和文字風格還蠻挑剔的,尤其這種強調「心靈平靜」的書,如果排版設計太過花俏或者文字太過華麗,反而會讓人覺得有點「假掰」,失去瞭那份純粹的感覺。這本《正念練習》的書名和作者聽起來都蠻樸實、很接地氣的,這讓我感覺比較安心。我嘗試過一些冥想App,但總是覺得少瞭點什麼,可能是少瞭實體書那種可以劃重點、可以隨時翻閱的實用性吧。我現在的目標不是要變成一個完全沒有煩惱的聖人,而是希望能在被煩惱淹沒之前,能夠提早察覺到情緒的波動,並且學會如何溫和地處理它,而不是被它牽著鼻子走。我希望這75個練習能像一套急救包,讓我在情緒失控時,能快速找到那個能讓我穩定下來的錨點。

评分

說真的,市麵上關於正念的書已經多到讓人眼花撩亂,每一本都說自己是最棒的入門書。我會選擇這一本,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它那種「練習」的意味給吸引住瞭。它聽起來不像是隻講理論,而是真的提供瞭一套可以操作的SOP。我對那些長篇大論的理論真的有點不耐煩,讀完一堆專有名詞,反而更暈頭轉嚮,最後還是不知道該怎麼開始。我一直覺得,「活在當下」這種事,需要的是不斷的練習和修正,而不是一次性的開悟。這本書如果能提供75個不同的小工具或練習,那代錶我每天都可以換個方式來練習,這樣比較不容易膩。我希望它能像一本工具書一樣,隨時可以拿齣來翻閱,針對我當下遇到的不同情境,找到適閤我的那一個練習。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