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睡、好睡,365天的愛睏書 (電子書)

秒睡、好睡,365天的愛睏書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楊鈺儀
图书标签:
  • 睡眠
  • 助眠
  • 放松
  • 冥想
  • 舒缓
  • 压力
  • 焦虑
  • 失眠
  • 好眠
  • 心理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Good Sleep Book
擺脫不屬於你的睡眠障礙,重新遇見更美好的自己
給睡不著的人,一本睡眠圖文暖心療癒書

只要打開書,身心就會舒暢
120幅暖心、療癒彩色插畫&小方法

設計你的小習慣
享受療癒.好眠的每一天

  身體    放鬆身體的伸展及身體保養
  心靈    整頓心情與思考方式等心理
  飲食    有助熟睡的食品或飲食法
  環境    光線、聲音、寢具等打造有益睡眠
  知識    簡單彙整睡眠相關、最好能知道的知識

  ◎為了能在夜晚熟睡,白天如何度過也很重要
  ──飲食與早晨的習慣、打造寢室的環境等,在明亮的時間帶能做到的好辦法。
  ◎太陽西斜,日暮時分
  ──身心都漸漸轉為睡眠模式,入浴或伸展等,都是回家後可以做的活動。
  ◎躺上床,仍難以入睡……
  ──這時候,可以嘗試進行的呼吸法,以及各種入眠小巧思。
  ◎在深夜或早晨醒來時
  ──可以再加上的應對方法,像去睡眠中心或整理夢境。

  近年探討睡眠相關議題熱門,此書符合現代閱讀趨勢,簡單提供幫助好眠的建議,搭配暖心插畫,讓讀者閱讀的同時,輕鬆照顧自己的身心靈。
 
枕边絮语:在静谧中重塑自我的旅程 作者: 暂定为 慕 澄 宇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与内心深处的焦虑和躁动和解,从而抵达真正宁静的书籍。 它并非探讨具体的睡眠技巧,或罗列医学上的助眠方法,而是深入剖析现代人精神内核的疲惫根源,并提供一套完整、深刻的“心智重构”哲学。 引言:被“清醒”绑架的灵魂 在信息洪流无休止地冲刷下,我们似乎被赋予了一种“必须保持清醒”的使命。夜晚不再是休息的庇护所,而是我们与白天未处理情绪、未完成任务进行秘密战争的战场。我们恐惧的不是黑暗,而是黑暗中无所遁形的心声。 本书的起点,就在于质疑这种对“持续高能状态”的盲目崇拜。它邀请读者放下手机、关闭提醒,诚实地面对内心深处那团难以名状的烦闷——那种即便身体疲惫,意识却像被困在永动机里的挣扎。 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快速入眠的工具书,而是一本引导你学会“如何优雅地停止思考”的深度指南。 --- 第一部:现代人的“不睡之症”:结构性焦虑的剖析 本部分着重于解析现代生活结构如何系统性地侵蚀我们的内心平静。我们不关注失眠的具体症状,而是追溯症状背后的哲学根源。 第一章:时间感的异化与“生产力崇拜”的陷阱 我们将探讨“效率”是如何从一种工具,演变成一种新的道德枷锁。当生活被量化为时间投入与产出比时,休息便被视为一种“负债”。本章通过对历史哲学中“闲暇(Otium)”概念的重拾,阐述真正的休息并非生产力的对立面,而是高质量心智活动的前提。我们将分析社交媒体如何通过“即时反馈循环”不断拉扯我们的注意力,使大脑习惯于持续的“警觉模式”。 第二章:边界感的消融与“永恒在场”的压力 现代科技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物理和心理界限。你的办公室可能在餐桌上,你的老板可能在午夜发来信息。本章侧重于“心理边界”的重建。我们深入讨论“有权利拒绝”的哲学意涵,以及如何通过设置“数字日落时间”来保护我们认知资源的最后堡垒。这不是关于设置闹钟,而是关于设置心灵的“门禁时间”。 第三章:意义的稀释与“存在性空虚”的夜间反噬 当日常事务被简化为待办事项清单,宏大的生命意义感往往被稀释。夜晚,当所有白天的喧嚣退去,这种缺乏支撑感的空虚便会浮现,化为难以名状的忧虑。本章引入存在主义的视角,探讨如何将日常的微小行动与个人的核心价值挂钩,从而赋予夜晚的宁静一种“被允许的重量”,而非“被浪费的空白”。 --- 第二部:心灵的“减速带”:构建内在的稳定场域 这一部分转向构建一个内在稳定的系统,让心智能够自然地进入松弛状态,而不是依靠外部的药物或强迫性的放松技巧。 第四章:对“完美之梦”的放弃:拥抱不完美的夜晚 许多人失眠的原因,恰恰是对“完美睡眠”的过度追求。越想睡,越清醒。本章提出“睡眠的非目的化”理念。我们将探讨如何与夜晚的挣扎共处,将其视为一种身体在进行自我调节的信号,而非必须被立刻修正的“故障”。这不是教你入睡,而是教你“在清醒时也能感到安全”。 第五章:意象的锚定:用故事而非指令引导心绪 传统的冥想往往依赖于对呼吸或身体感觉的精确关注。然而,对于思绪过于活跃的人来说,这反而成了新的关注焦点。本章提倡使用“叙事引导”——一种基于心理剧场和意象联想的方式。通过构建一个缓慢、重复、充满安全感的内在场景(例如一座古老的图书馆、一条无尽的河岸),让心智自然地沉浸其中,从而绕过意识的批判性思维。 第六章:感官的重校准:重拾与物质世界的温柔连接 我们的大脑被屏幕的光线和尖锐的声音过度刺激。本章引导读者重新关注那些被忽略的、低频的感官输入。例如,研究不同材质(羊毛、亚麻、未经抛光的木材)在夜间触摸的触感;品味一种在口中缓慢溶解的、低糖分的饮品;或是仅用双耳去捕捉环境背景音的微妙变化。这些“慢感官”练习旨在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阈值。 --- 第三部:重塑黎明:将宁静带入白昼的实践 真正的“好睡”并非只在夜晚发生,而是贯穿全天的心态维护。本章旨在展示如何将夜晚获得的松弛感,内化为白天的应对模式。 第七章:处理“未完成的思绪”:白天的清空仪式 许多思绪是在夜里爆发的,因为它们在白天被压抑了。本章提出“预先倾倒法”。建议读者在黄昏时分,设立一个固定的、短时间的“思绪倾倒区”,将所有可能在半夜冒出来的担忧、待办事项、突然想到的灵感,用手写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物理性地将纸张收好,并告诉自己:“它们已经被安全地保管起来了,明天再处理。” 第八章:脆弱性的力量:允许自己成为“低效能者”的片刻 现代社会推崇坚不可摧的形象,但内在的稳定恰恰建立在对自身局限的接纳之上。本章探讨“软弱的勇气”——承认自己需要休息、承认自己会犯错、承认自己无法解决所有问题。这种自我宽恕是抵抗持续自我批判的强大武器。我们将探索如何在日常对话中,用更柔和、更人性化的语言与自我进行沟通。 第九章:内省的季节性:规划你的“非生产期” 本书最后强调,生活应当如同自然界一样,有生长、有凋零、有休眠。我们不应全年都保持高强度的运转。本章提供了一套“年度心智盘点”的框架,帮助读者识别自己需要“深度休眠”的阶段,并提前规划出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空白时间”,确保身心有周期性的“返璞归真”时刻。 --- 总结: 《枕边絮语》是一本关于心灵韧性的指南。它不承诺一夜之间解决所有烦恼,但它提供了一个深刻的视角,让你重新审视自己与时间、与欲望、与自我的关系。通过这场内在的重建,你将发现,真正的安宁并非源于外部的寂静,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和谐与接纳。当你学会不再与夜晚搏斗时,平静自然会成为你旅程中的常态。

著者信息

監修者簡介

蘆澤裕子


  市川心理診所院長。精神保健指定醫師、日本精神神經學會專科醫師.指導醫師、日本睡眠學會認定醫師。監修有《心やすらぐ、ぐっすり眠れる夢の絶景カレンダー2020》(放鬆心靈,沉穩入睡的夢幻美景月曆2020,翔泳社)。

插畫者簡介

土屋未久


  畫家、插畫家。一九九一年出生於愛知縣。京都精華大學藝術學系畢業,作為烏特勒支藝術學院交換學生前往留學。一邊進行展覽,一般也從事插畫工作。

  mi9neruneru.jimdo.com/
  Instagrm@mi9neru

譯者簡介

楊鈺儀


  喜歡文字,喜歡旅遊,期望過上晴耕雨讀的好日子。譯有《健康掃除力》、《薄荷油四季生活帖》(時報出版)等書。

  yufenghana@gmail.com
 

图书目录

前言
關於插圖
 
Part1 白天
1      早上早點出門做日光浴
2      起床時檢查頭是否在枕頭上
3      試著改變床或棉被的位置
4      找到適合自己軟硬度的床墊
5      檢查寢具的「材質」
6      寢室中採用「柔和色」
7      冬天選用「溫暖系」、夏天選用「清爽系」寢具
8      起床時試著進行「耳朵瑜珈」
9      窗簾換成能透點光的
10    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水
11    起床後迅速收拾寢室
12    早餐吃香蕉來進行「腸活」
13    關於安眠的三個營養素「GABA」「甘胺酸」「色胺酸」
14    吃蝦子及烏賊等海鮮類食品
15    吃發芽米及發酵食品
16    早餐中加入乳製品以及大豆製品
17    吃飯時要好好咀嚼
18    選用「新鮮」「當令」的食材
19    早上喝生薑蜂蜜紅茶
20    試著戒掉速食及零食
21    將片假名的食物換成平假名的菜單
22    試著進行輕斷食
23    將芹菜、鴨兒芹、荷蘭芹當成常備菜
24    先處理討厭的事
25    知道自己的失眠類型
26    若是入睡困難.中途醒來型就轉換心情
27    睡眠不足時,午餐後就睡午覺
28    完整認識自我
29    清早醒來型與熟睡障礙型,白天要過得充實
30    「微睡眠」是危險訊號,要立刻休息
31    星期六時再多睡些
32    知道適合自己的睡眠時間
33    知道自己的「生理時鐘類型」
 
Part2 傍晚
34    寢室的照明要調得陰暗,但不要全暗
35    選用提升睡眠品質的精油
36    睡覺時換穿睡衣
37    留意「棉被的溫度」
38    看著「搖晃的光」
39    留意深部體溫
40    睡衣選用觸感良好的天然材質
41    拉拉耳朵,調整自律神經
42    噪音或完全靜音都NG。最好是如圖書館般的靜謐
43    養成習慣寫三行日記
44    二十五℃以上的炎熱夜晚就用空調的除濕功能來調整環境
45    利用伸展放鬆頭部與肩胛骨
46    入浴時「泡在溫水中二十分鐘」
47    找出能面帶微笑的方法
48    沒時間時就在盥洗室做「手浴」
49    「睡前三小時吃晚餐」最理想
50    自律神經與安眠有何關係?
51    若是空腹睡不著時,就喝牛奶或吃奇異果
52    被不安襲擊時,採用腹式呼吸
53    聽聽舒暢的音樂或自然音
54    試著「自己艾灸」
55    在日常生活中採用「1/f波」
56    溫熱安眠的穴道
57    避免閱讀、觀看情節引人入勝的書及電影
58    寫「好事筆記」
59    試著吃安眠的保健食品
60    花上一段安閒的時間喝花草茶或白開水
61    喝酒以能放鬆為適量
62    注意睡前攝取的咖啡因
63    喝碳酸水取代喝啤酒
64    睡前不要做激烈運動
65    不要無視身體的搔癢與疼痛
66    試著使用簡便的手作安眠產品
67    把所有討厭的事寫在紙上
 
Part3 床上
68    試著刻意緩慢呼吸
69    摩擦雙手,用以溫暖眼睛
70    以大字型入睡
71    一人睡一床
72    試著全身用力再一口氣放鬆
73    按摩頭皮
74    如搖籃般搖晃身體
75    按壓位於頭部的「安眠穴道」
76    用毛巾放鬆肩胛骨
77    舉起手腳搖晃擺動
78    手腳握成拳、伸展開來
79    用伸展放鬆下顎
80    決定睡眠的儀式
81    放鬆髖關節以平順翻身
82    按壓鎖骨下方後放開
83    閉上眼,用指尖寫數字
84    要解決打呼,就試著進行「舌頭的肌力訓練」
85    磨牙時試著帶牙齒矯正器
86    把手指插入耳中哼唱
87    在腦中喊叫著「A.I.U.E.O」
88    從一百開始倒數
89    吸氣五秒、停三秒、吐氣八秒
90    在腦中進行聯想遊戲
91    閱讀難懂的書
92    播放單調的音樂
93    仰望夜空
94    別在床上玩手機
95    試著進行一人可做到的放鬆法
96    觀察知名人士的睡眠法
97    用APP寫睡眠日記
98    睡不著時,從被窩中出來一次
99    試著裸睡
100  一定要進行夜間工作時,先小睡九十分鐘後再做
101  哄孩子睡覺①嬰兒是拱著背的
102  哄孩子睡覺②決定睡眠儀式
 
Part4 深夜時
103  事先了解深度睡眠與快速眼動睡眠
104  重視入睡後的九十分鐘
105  半夜若醒來就步出寢室
106  別太在意睡不著
107  別在深夜時想事情
108  知道去醫院的目的
109  接受因年歲增長而導致睡眠力降低
110  了解與失眠相關的疾病
111   了解藥物
112 適當使用市售藥.漢方藥.保健食品
113  做惡夢時,試著重新評估自己的狀態
114  試著在筆記本上寫下夢境
115  試著聯想夢的意義①
        被追逐.奔逃.墜落
116  試著聯想夢的意義②
        在天空飛翔.赤身裸體
117  試著聯想夢的意義③  動物
118  試著聯想夢的意義④  自然
119  試著聯想夢的意義⑤  人物
120  試著聯想夢的意義⑥  交通工具
 
相關諮詢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1388861
  • EISBN:978957138882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40.6MB

图书试读

前言

  家事加上工作、育兒、人際關係。

  獻給不論有沒有工作安排、每天都很努力的你。

  回家後,雖然想悠閒度過,但卻睡不好、半夜醒來、隔天身體覺得沉重、好像沒睡覺,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呢?

  想休息卻沒時間,正是如此忙碌的人,才要知道一點小訣竅,簡單地撫慰身心,沉沉入睡。

  本書中,除了有能放鬆心情的插畫,還介紹有在日常生活中,能立刻進行的巧妙睡眠法,以及改善睡眠品質的辦法。一定能找到適合你的訣竅。

  請稍微放下手機,和這本書一起休整身心吧。

  有很多辦法都是──從今晚起、從明天起,就能輕鬆又簡單地做到。
 

用户评价

评分

翻開書的序言部分,作者的語氣非常親切,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反而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在跟你聊心事。他們很細膩地描繪了現代人常見的睡眠困境,像是滑手機滑到半夜、腦袋停不下來的「思緒風暴」,或是對咖啡因依賴的惡性循環。這種共鳴感讓我覺得「對,這說的不就是我嗎?」光是能被理解,心情上就先放鬆了一半。我特別欣賞作者在論述中穿插的那些生活小故事,讓原本可能枯燥的生理機制介紹變得生動有趣。例如,他們如何解釋褪黑激素在不同年齡層的作用差異,或是光線對生理時鐘的微妙影響,都搭配了很貼近生活的例子。讀起來完全沒有壓力,反而像是在聽一個很有料的講座,只是這位講師的表達方式非常溫和,讓你願意主動去吸收這些知識。這種「知識軟性包裝」的手法,對於我這種對科學或醫學內容比較抗拒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期待後續章節能更深入地探討如何針對不同類型的失眠,提供客製化的應對策略。

评分

這本書的另一個吸引我的特質是它所營造出的那種「陪伴感」。電子書的特性,讓我可以隨時隨地在手機或平板上翻閱,無論是在通勤的車上,還是在睡前躺在床上。我特別喜歡那種在深夜,感覺全世界都靜下來了,只有你和這本書的感覺。它不像是一本嚴肅的教科書,更像是一位隨時在線的睡眠顧問。作者的文筆中,常常帶有一種溫暖的鼓勵,像是「沒關係,今晚沒睡好,明天我們可以做得更好。」這種不批判、不苛責的態度,對於那些長期被失眠折磨、已經開始自我懷疑的人來說,是極大的安慰。在現代社會,我們太習慣追求效率和完美,一旦睡眠出現問題,很容易陷入自責的泥淖。這本書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它試圖打破這種負面循環,用一種更寬容、更人性化的方式來對待我們與睡眠的關係。這份溫柔的陪伴,是它在眾多助眠書籍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评分

我個人對於睡眠的看法是比較偏向自然療癒這一塊的,不喜歡一開始就訴諸於藥物或太過侵入性的治療方式。因此,當我看到這本書似乎強調的是生活習慣和心理建設時,我就產生了很大的好感。它所傳達的核心理念,似乎是把睡眠的責任重新交還給讀者自己,而不是讓讀者覺得自己是一個「病患」,需要被外部力量治癒。這種賦權的感覺非常重要。例如,書中可能探討了如何調整晚餐時間、如何選擇臥室的光線色溫,這些都是我們可以立即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的小改變。這些改變雖然微小,但積少成多,才能建立起穩固的睡眠基礎。它並沒有販賣「快速見效」的假希望,而是腳踏實地地帶領讀者檢視自己的生活模式,找出那些「偷走」睡眠的元兇。這種強調「內在調整」的做法,讓我對這本書的長期價值深信不疑,它不是賣產品,它是在推廣一種健康的生活哲學。

评分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尤其是在電子書版本上,排版實在是做得沒話說。字體大小適中,行距也拉得很舒服,不會有那種眼睛很快就疲勞的感覺。對於睡前閱讀來說,視覺上的舒適度是決定你能不能安靜下來的關鍵因素之一。我觀察到,一些強調「助眠」的書籍,有時候排版會過於擁擠,或者大量使用粗體來強調重點,反而會讓人精神更集中,這就本末倒置了。但這本《秒睡、好睡》的編排,讓視覺流程非常順暢,幾乎是讓你的眼睛可以自然地、不費力地滑過文字。而且,我發現它在劃分段落和章節轉換時,都會給予足夠的「呼吸空間」,這種設計的巧思,其實默默地在引導讀者的心緒從專注狀態,慢慢過渡到放鬆狀態。這可能就是「愛睏書」的細膩之處吧,它不僅僅是內容上的引導,連閱讀體驗本身都是一種助眠儀式的一部分。我給予這種注重細節的排版一個大大的讚賞,這讓我在嘗試閱讀時,不會因為介面設計不良而感到煩躁。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坦白說,第一眼還蠻吸引人的,那種柔和的色調配上簡潔的字體,讓人感覺到一種寧靜感,很符合那種想找本書來放鬆、好好睡一覺的心情。我最近工作壓力比較大,晚上老是輾轉反側,想說或許這本書能提供一些不一樣的視角或方法。光是書名《秒睡、好睡,365天的愛睏書》就夠讓人期待了,畢竟誰不想在新的一年,每天都能輕鬆入睡呢?我當時在書店翻閱時,雖然沒時間細讀內文,但光看目錄結構,就能感受到作者對於「睡眠」這件事下了不少功夫。他們似乎不僅僅是提供一些快速入睡的小技巧,而是試圖建立一套長期的生活習慣調整方案。這種全方位的探討,讓我覺得這本書可能不只是一本「急救手冊」,更像是一本「睡眠聖經」。我尤其對「365天」這個概念很有興趣,這意味著它不只關注當下的失眠問題,而是強調持之以恆的練習與調整,這點非常務實,也讓我決定把它帶回家。畢竟,睡眠品質不好,連帶影響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希望能藉由這本書,真正找回那種「睡飽了」的感覺,而不是每天早上是被鬧鐘驚醒,帶著一臉的倦容開始新的一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