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很簡單 (電子書)

寂寞很簡單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恩佐
图书标签:
  • 爱情
  • 都市
  • 寂寞
  • 情感
  • 小说
  • 电子书
  • 现代
  • 言情
  • 治愈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愛你,
那個你,
在哪裡?

寂寞的發源是打從我們自己心底的,
愛情也終究是靈魂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恩佐

因為寂寞,所以我們愛了;
因為愛了,所以我們也寂寞了……

恩佐說:這本書的主題是愛情。

於是從這本書裡,看到了愛情的種種情緒:
期待、失落、快樂、悲傷、疑惑、揣測、微笑、心悸……
還有包裹著這些情緒的,寂寞。

寂寞究竟怎麼來的?
或許來自不被滿足,或許來自不被了解;
本書特色 恩佐睽違一年最新圖文創作
59篇作品,表現出59種愛情的模樣。

作者簡介

恩佐


是筆名。
取自天使的英文諧音,
也是感謝生命中幫助過自己的人。

高中時想當漫畫家,後來幾乎停止畫畫;
大學考上了新聞系,可是從未考慮當記者;
畢業之後跑去書店工作,同時創作投稿。
現在是全職作家。

學生時代得過幾張獎狀,
可是沒有受過正統的美術訓練。
對於插畫家的身分,還是不太習慣,
最喜歡的還是自己寫自己畫。

作品屢獲好評,
曾獲得誠品、金石堂最佳圖文書,
以及金鼎獎年度最佳圖畫書。

目前在雜誌與報紙都有專欄連載,
也為多本暢銷書繪製封面插圖。

圖文作品
海豚愛上熱咖啡(大田)
因為心在左邊(大田)
最遠的你最近的我(大田)
一年甲班34ㄏㄠˋ(時報)
幸福練習簿(大田)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心之所向》的图书简介: 《心之所向》:在喧嚣中寻觅宁静的自我指南 内容提要: 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似乎拥有了一切,却又好像遗失了最宝贵的东西——内心的安宁与清晰的自我认知。我们被外界的期望、无休止的比较以及永无止境的“待办事项”所裹挟,渐渐迷失在日常的洪流之中。《心之所向》并非一本空泛的励志读物,它是一份深度探寻人类情感、心智模式与生活本质的实践指南。作者以其多年在认知科学、心理学以及东方哲学领域的沉淀,为渴望从浮躁中抽身、重新连接内在真实的读者,提供了一套具体、可操作的“重塑心境”工具箱。 本书分为四个核心篇章,层层递进地引导读者进行一场深入的自我发现之旅。它不承诺立竿见臤的幸福,但保证提供一个更坚实、更具韧性的心灵基石。 --- 第一章:解码“心智噪音”——理解你内在的剧场 我们的心智,常常像一个永不停歇的广播电台,充斥着过去未解的遗憾、未来不必要的担忧,以及当下对他人评价的过度关注。本章首先着手于识别这些“心智噪音”的来源和运作机制。 深度剖析: 自动驾驶模式的陷阱: 我们如何陷入日复一日的重复行为,而不去真正“感受”生活?书中详细解析了“习惯回路”如何固化我们的思维框架,以及如何通过微小的“觉察锚点”来打破这种惯性。 情绪的“天气预报”与“真实气候”: 区分一闪而过的情绪波动(天气预报)和深植于性格底层的核心情感需求(真实气候)。例如,焦虑往往是“控制感缺失”的信号,而不是对眼前事件的直接反应。 “应然”与“实然”的冲突: 探讨社会规范、家庭期望(应然)与个体真实愿望(实然)之间的永恒张力。作者提出,长期处于这种冲突中是许多现代人感到“精疲力竭”的根本原因。书中引入了“需求层次重构模型”,帮助读者清晰地区分哪些是为自己而活,哪些是为他人而演戏。 实践工具: “五分钟心流重启练习”,一种快速将注意力拉回当下的呼吸与感官体验的方法,旨在切断负面思绪的连锁反应。 --- 第二章:重塑关系场域——从索取到给予的流动 人是社会性的存在,但许多人际关系的紧张源于“边界不清”和“过度依赖”。本章将关系视为一个能量场,探讨如何在不牺牲自我完整性的前提下,建立健康、滋养的连接。 深度剖析: “投射”与“看见”: 揭示我们在伴侣、亲友身上投射了多少未被满足的自我期待。理解我们所批评或迷恋的特质,往往是我们内心深处渴望面对或压抑的部分。 有效沟通的“三明治结构”: 介绍一种非暴力沟通的进阶技巧,侧重于先确认对方的情感状态,再清晰表达自身需求,最后共同探索解决方案,避免在指责中耗尽能量。 独处的艺术与社群的力量: 强调高质量的独处是滋养创造力的源泉,而非逃避社交的代名词。同时,探讨如何识别并加入那些能互相激发潜能的“高振频社群”,而非消耗彼此的“低频圈子”。 实践工具: “关系边界测试矩阵”,帮助读者量化自己在哪种关系中付出过多、在哪种关系中设防过度,并提供逐步扩大或收紧边界的策略。 --- 第三章:效率的悖论与创造力的释放 我们被教导要更有效率,但过度的“目标导向”反而扼杀了灵感和深度思考。《心之所向》倡导一种“慢效率”哲学,即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专注于一件事,并允许心智在不被干扰的状态下自由漫游。 深度剖析: “深度工作”与“碎片化生存”的斗争: 引用神经科学研究,解释多任务处理对认知负荷的巨大消耗。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为“深度工作”构建物理和心理环境。 接受“不完美启动”: 许多伟大的想法死于对“完美开端”的执念。本章鼓励读者采取“草稿思维”,先完成,再迭代。重点在于启动行动的勇气,而非等待最佳时机的虚妄。 “无用之用”的价值: 探讨那些看似与目标无关的爱好、阅读或沉思,如何成为解决核心问题的“隐形变量”。创造力往往在放松和非功利的状态下迸发。 实践工具: “四象限专注力管理法”,取代传统的待办清单,它更侧重于根据当下的心境能量(高/低)和任务的认知难度(难/易)来安排日程,确保在精力充沛时处理最复杂的问题。 --- 第四章:通往内在韧性之路——接受变化与不确定性 生命是流动的,抗拒变化是痛苦的根源。本书的收官部分,聚焦于如何建立一种强大的内在韧性,使我们能够坦然面对人生的必然起伏,将危机视为转化的契机。 深度剖析: “接受”而非“屈服”: 区分被动接受命运的消极与积极拥抱“当下事实”的主动性。接受不意味着放弃努力,而是停止与“事物本该是怎样”的幻想作无谓的争斗。 “反脆弱”的成长模型: 学习从压力和失败中汲取养分。书中介绍了如何系统地解构失败经验,提取教训,并将这些经验内化为未来应对挑战的“资源库”。 回归身体的智慧: 我们的身体是最好的“当下处理器”。本章强调了正念冥想、身体扫描等技术如何帮助我们从过度活跃的头脑中解脱出来,重新信任身体对环境的直觉反应。 实践工具: “生命意义罗盘”,一套结构化的提问练习,引导读者重新审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在每一次重大转折点时,以此罗盘来校准前行的方向。 --- 致读者: 《心之所向》是写给每一个在忙碌中感到一丝空虚的人。它不是要你逃离世界,而是邀请你带着更清醒的头脑和更丰盈的内心,回到这个世界。阅读它,就像邀请一位睿智的朋友,陪你一起整理内在的房间,清理堆积的杂物,最终发现,那份你一直在寻找的安宁,从未离开,它一直都在你的“心之所向”之中。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之一.確實存在的可能
不想愛  012
跟我無關的經典  014
睿智的哈姆  016
情非得已之分手理由  018
男主角.女主角  020
包裝  022
原罪  024
愛不對人  026
不要跟大人說你的愛戀  028
愛情是一場遊戲  030
等於  032
他們說  034
輪迴  036
溺愛的結局  038
秘密  040
黑白  042
確實存在的可能  044
我  046

之二.所以,我願意
如果說  060
浪漫  062
幼稚  064
那一刻  066
愛要怎麼玩  068
什麼是愛  070
比數學更困難的問題  072
忘記  074
對錯  076
看得遠  078
故事  080
百分之百的情人  082
活該  084
略懂一 086
破功Ⅰ  088
破功Ⅱ  090
破功Ⅲ   092
願意  094

之三.終於悲哀的寂寞
那個你  098
形式  100
毒  102
還是會寂寞  104
愛情的盡頭  106
危險動作  108
最後  110
孤獨.寂寞  112
作家之死  114
完成  116
因果  118
裂縫  120
可是  122
容量  124
非誰不可  126
說謊  128
終於悲哀的寂寞  130

之四.聰明的垃圾桶
聰明的垃圾桶  134
偶像劇  138
百分之百的情人之模仿  142
愛情裡的型男  146
略懂二  152
努力不等於成功  156

後記  162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1791043
  • EISBN:978986179104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42.4MB

图书试读

作者後記

2007年我渡過了有點低潮的一年,
雖然工作還是很多,
但是我不想畫畫。
因此這段時期的創作,
我一直想以寂寞來命名。
寂寞很簡單,收錄的是這兩年來關於愛情的創作。
廚師待在廚房,目的只為了炒出一盤好菜,
然後送到每個人的嘴裡,希望好吃而且有營養。
我的期待大概就是這樣。
如果你覺得美味,
那麼我會很開心。
如果營養可以進入你的身體,
那麼創作的寂寞對我來說,
就真的很簡單很簡單。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到閱讀體驗,這本書的節奏感掌握得相當出色,儘管它探討的主題偏向沉重與內省,但作者卻知道如何在適當的時機拋出一個能夠喘息的小高潮,避免讀者陷入過度壓抑的情緒中。我個人最喜歡的是它處理「失落感」的方式,不是用戲劇性的咆哮或眼淚來呈現,而是用一種近乎冷靜的、近距離的觀察,描繪那種空洞感是如何一點一滴侵蝕角色的生活的。書中用了不少隱喻和象徵的手法,一開始看可能會覺得有點霧裡看花,但我建議可以邊讀邊做筆記,或者在讀完一章後暫停一下,回頭想想那些反复出現的意象,會發現作者埋了非常多細膩的心思在裡面。這本書更像是一面鏡子,它映照出的可能不是你希望看到的自己,但卻真實得讓人無法迴避,非常考驗讀者的心臟強度。

评分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我會說這本書成功地捕捉到了現代人普遍存在的那種「疏離感」——那種身處人群中,卻感覺自己像個局外人的孤寂。書中的角色設定非常貼近生活,他們不是那種遙不可及的英雄或惡棍,而是我們在捷運上、在咖啡店裡可能會遇到的那種帶著疲憊和秘密的人。作者對於心理描寫的細膩度,簡直讓人驚訝,她總能精準地捕捉到那些難以言喻、卡在喉嚨裡的複雜情感。閱讀的過程,我常常會有「天啊,這不就是我當時的感受嗎?」的強烈共鳴。整體來說,這本書的文學價值極高,它不只是一個故事,更像是一趟深入自我探索的心靈旅程。雖然結局或許不像商業小說那樣給你一個明確的解答,但它給了你一個更重要的東西:一個可以長期回味的、值得思考的空間。

评分

最近剛看完一本小說,真的有種被拉進另一個世界的感覺,作者的筆觸細膩到讓人連呼吸的頻率都跟著角色的情緒起伏。那種對人性深層的挖掘,不是那種淺嘗輒止的描摹,而是非常扎實地去探討在極端壓力下,人會做出怎樣的選擇,以及這些選擇背後隱藏的那些我們平日裡不願承認的私心和掙扎。書裡的情節設計得非常巧妙,幾個看似不相關的線索,最後卻像拼圖一樣完美地契合起來,尤其那個轉折點,我完全沒料到,當下真的有種「原來如此!」的震撼感,闔上書後,還在腦袋裡回放了好幾遍,試圖去理解那個作者鋪陳已久的伏筆。這本書成功地創造了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世界觀,裡面的角色都有著極為複雜的動機,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每個人都活在自己認定的灰色地帶裡掙扎求生,讀完後會讓人開始反思自己對「對錯」的定義,非常值得推薦給喜歡深度探討人性的讀者。

评分

坦白講,這本書的結構設計,我個人覺得是它最引人注目,同時也最考驗讀者的部分。它採取了一種非線性敘事的方式,時間軸經常在過去、現在、甚至可能的未來之間跳躍,但神奇的是,這些碎片化的訊息最終都能拼湊出一個宏大的全景。起初我確實有點跟不上,需要不斷回翻確認某個角色的身份或某段情節發生的先後順序。不過,一旦你適應了這種敘事節奏,就會發現這種手法極大地增強了故事的懸疑性和宿命感。它讓讀者體會到主角那種「時間失序」的困惑與無力。這不是一本可以「快速掃完」的書,它需要你沉下心來,像個偵探一樣去解構文本。但當你解構成功的那一刻,那種智力上的滿足感是無可取代的,它讓我覺得自己不只是個讀者,更像是參與了解謎過程的共謀者。

评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說實話,一開始讓我有點挑戰,它不是那種讓你輕鬆閱讀、一頁接著一頁無縫接軌的類型。它的句式比較長,充滿了一種古典又帶著詩意的語感,像在品嚐一杯需要時間慢慢釋放風味的陳年威士忌,初入口可能會覺得有些衝,但細細品味後,那股層次感就會慢慢浮現。我特別欣賞作者對環境描寫的功力,那種畫面感極強,彷彿我能聞到空氣中的濕氣,聽到遠處傳來的模糊聲響。故事的主軸圍繞在幾個核心概念上打轉,像是時間的不可逆性,或者記憶的不可靠性,這些哲學性的思考被巧妙地編織進日常的對話和場景之中,讀起來不生硬,反而像是一種自然的啟發。這本書需要讀者投入相當的專注力,如果你只是想找本輕鬆的消遣,可能不太適合;但如果你想找一本能讓你停下來,反覆咀嚼文字意涵的作品,那麼恭喜你,這本絕對能滿足你對文學性的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