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往無前:雷軍親述小米熱血十年(小米官方授權傳記) (電子書)

一往無前:雷軍親述小米熱血十年(小米官方授權傳記)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范海濤
图书标签:
  • 雷軍
  • 小米
  • 創業
  • 傳記
  • 科技
  • 商業
  • 中國
  • 電子書
  • 創新
  • 小米十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CEO 雷軍 專文作序

  首次完整揭密小米獨特商業模式,再現一碗小米粥到世界500強的心路歷程;
  見證小米如何從一群人創辦的小公司,蛻變為一間改寫歷史的傳奇企業。    

  10歲的小米,向世界訴說了什麼故事?
  這是關於一群人的故事。

  這10年是雷軍作為創業者升級蛻變的10年,是小米數萬員工一往無前的10年,也是跟隨小米一路走來的一代人的黃金10年。他們堅持夢想、無所畏懼,哪怕被質疑、被嘲笑,也要毅然站上全球競爭最激烈的舞臺。

  這是關於一家公司的故事。

  成立4年估值突破450億美元成為超級獨角獸、僅用3年時間拿下中國智慧手機市場份額第一寶座、創業9年成為最年輕的全球500強公司、創立不足10年營收入已破2000億……小米獨特的商業模式歷經時間考驗,不斷締造成長奇蹟。

  這是關於一個時代的故事。

  在風投系統逐漸成熟、移動互聯網全面崛起、產業正在拚命追趕以及消費升級時代來臨時,一個國家如何成就創新者的故事。

  知名財經與傳記作家范海濤與雷軍多次會面詳談,並採訪了小米初創團隊及高管、員工在內等100餘位人士,記錄了小米創業路上的高光盡歡與低谷沮喪,梳理了獨特的管理經驗和商業邏輯,真實還原一碗小米粥到世界500強的歷程。

  因為簡單純粹,所以無所畏懼;因為無所畏懼,所以一往無前!

各界人士推薦

  丁菱娟 影響力學院創辦人
  周品均 唯品風尚集團 執行長
  孫治華 策略思維商學院 院長
  詹宏志 作家/網路家庭董事長
  愛瑞克 《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鄭緯筌 「Vista讀書」、「我要學寫作」網站創辦人
  盧希鵬 台灣大學資管系教授
  (按姓氏筆畫排列)
砥砺前行:科技浪潮中的商业图景与创新哲学 本书聚焦于当代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侧影,通过对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人物的深入剖析,旨在描绘出在快速迭代的技术浪潮中,企业如何应对市场变革、实现自我超越,并最终塑造行业格局的复杂过程。这不是一部单纯的企业编年史,而是一份关于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如何在竞争的红海中开辟蓝海的商业观察手记。 第一部分:时代脉搏与战略锚定 本书的开篇立足于宏观的时代背景。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以及随后的万物互联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了全球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在这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再仅仅依赖于资源禀赋或传统优势,而更多地取决于对技术趋势的敏感度、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力以及构建高效组织的能力。 我们首先探讨了几家在不同赛道上实现关键突破的科技公司。这些公司并非一夜成名,它们的崛起无不伴随着对既有商业模式的颠覆和对技术壁垒的艰难攻克。例如,在云计算基础设施领域,如何平衡成本控制与服务稳定性,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网络,是摆在先行者面前的严峻考验。书中详细分析了某头部云服务商在面对突发流量洪峰时所采取的应急预案和架构优化,揭示了其背后的工程哲学——“可靠性是最高级别的用户体验”。 同时,本书也关注了硬科技领域的艰辛探索。在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的特性要求决策者具备极强的战略定力和对基础科学的敬畏之心。我们追踪了某半导体公司如何从零开始构建IP库,如何在国际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坚持自主可控的研发路线,并最终在中端市场取得一席之地。这里的叙事重点在于“技术积累的厚度和长期主义的价值”。 第二部分:组织进化与人才磁场 成功的企业不仅是产品的集合体,更是高效组织的产物。本书用相当篇幅来解构驱动这些科技巨头持续创新的“内生动力”。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组织面临的挑战从最初的“如何生存”转向了“如何保持敏捷”。 书中细致描绘了某互联网平台在扩张期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的决策过程。从最初的“大一统”管理模式,到后来的“小团队作战”与“平台化赋能”的结合,每一步调整都伴随着激烈的内部博弈和对管理理论的实践检验。我们探讨了“去中心化决策”的边界在哪里,以及如何在确保核心战略一致性的前提下,赋予前线团队足够的试错空间。 人才战略是组织进化的核心。不同于传统制造业对熟练工的依赖,高科技企业对“创造性人才”的渴求是永恒的。本书通过对比几家顶尖科技公司的薪酬体系、晋升通道和企业文化,试图揭示“什么样的环境才能真正吸引和留住最具创新精神的工程师和产品经理”。其中,对“导师制度”和“内部创新孵化机制”的案例分析尤其深入,展示了如何将组织文化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 第三部分:用户心智与产品哲学 在产品为王的时代,理解用户比任何技术指标都更为关键。本书探讨了不同科技公司在产品设计和迭代中体现出的差异化哲学。 一种是“极致效率导向”的产品哲学。这类产品追求功能的集成化和操作的无缝衔接,目标是将用户的决策路径压缩到最短。书中分析了某效率工具应用如何在无数次A/B测试中,将一个关键操作的点击次数减少了0.5次,从而带来的千万级用户的留存差异。这背后是对用户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深刻理解。 另一种则是“情感连接与生活方式重塑”的产品哲学。这类产品往往需要更长的培育期,它们试图进入用户的日常生活,甚至定义新的社交范式。本书分析了一家消费电子品牌如何通过对工业设计美学的坚持,以及对用户“情感价值”的捕捉,将一个相对标准化的硬件产品,打造成一种具有身份象征意义的符号。这揭示了“优秀的产品不仅要解决问题,更要讲述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 第四部分:风险、监管与社会责任 科技的快速发展往往走在监管的前面,这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本书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科技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探讨。 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用户权益?书中选取了数据合规领域面临重大挑战的案例,分析了企业如何从被动应对监管,转变为主动构建“设计即合规”的内部流程。这不仅是法律层面的要求,更是塑造品牌信任的基石。 此外,本书还考察了科技巨头在面对反垄断审查时的战略调整。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对平台经济加强监管的趋势下,企业如何调整其生态布局,如何平衡开放与控制的关系,成为衡量一家科技公司治理成熟度的重要标尺。这部分内容提供了对未来全球科技治理格局的深刻预判。 总而言之,本书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案例分析,构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当代中国科技产业图景。它不仅是对过往成就的回顾,更是对未来商业领袖和创新者所面临挑战的深度预演。它强调,无论是技术突破、组织管理还是市场战略,其核心驱动力,永远是对“人”的深刻理解和持续的“进化”能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范海濤


  第一位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口述歷史專業碩士的華人。歷任《北京青年報》財經記者、新浪網駐美記者、《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中國區代表。

  2009年,與李開復博士合著出版《世界因你不同:李開復自傳》,迄今銷量超過100萬冊,並獲得藍獅子中國最佳本土商業作者獎。

  2011年赴美留學。2013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碩士學位,成為中國第一個口述歷史碩士。

  2014年創辦「范海濤口述歷史.人物傳記工作室」。

  2016年,出版《就要一場絢麗突圍——30歲後去留學》。受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暨南大學邀請,講述非虛構寫作和口述歷史。

  2017年1月,當選當當網年度影響力作家。

  2017年11月,出版《顛覆者:周鴻禕自傳》。

  2019年2月 啟動小米公司口述歷史專案。

 

图书目录

推薦序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小米十年再出發 004
前 言 小米十年,生而逢時 007

第一部分 2010 ― 2014 小米的誕生與崛起
第一章 雷軍的重新出發
拉麵館前停下的賓士 024
手機狂熱者雷軍的夢想 032
商業領域需要一場效率革命 039
往前衝,控制好節奏 047
第二章 為發燒而生
尋找同盟者 056
小米粥之約 063
創始人逐漸靠攏 072
正式進軍硬體 078
第三章 新物種誕生
具有魔力的參與感 085
獲得高通協議 094
遭多家供應商拒絕 099
英華達和夏普 104
蓄勢待發的小米 108
米1 的搖滾式發布 114
第四章 高歌猛進
一群不回家的人 125
供應鏈的艱難調整 133
米聊的戰略收縮 140
順為基金成立 148
陸續掃清障礙 153
高歌猛進的一年 159
第五章 生態鏈啟航
小米模式遙遙領先 169
小米之家的初步規劃 175
紅米誕生,山寨終結 178
第八位創始人 183
生態鏈啟航 188
小米之道初成 193

第二部分 2014 ― 2017 在憂患中前行
第六章 手機登頂和隱憂初現
國產手機全面覺醒 202
IoT 風口到來 209
野蠻生長的生態鏈 214
小米國際化之路 223
450 億美元估值下的隱憂 230
第七章 低谷到來,危機初現
旗艦手機第一次缺席 239
海外市場驚現10 億元庫存 250
線下店的第一次探索 260
生態鏈管理方法論初步形成 266
解開8000 萬銷量的心魔 274
第八章 狂風暴雨中的一年
供應鏈出現危機 281
雷軍親自道歉 287
小米史上最漫長的一天 292
雷軍接手手機部 298
張峰接手小米供應鏈 306
小米之家正式啟航 314
低谷中的曙光 325
世界上第一款全螢幕手機 330

第三部分 2017 ― 2020 最年輕的世界500 強
第九章 逆轉向上
小米的生命線 340
小米之家探索線下 347
直供體系突圍 353
從億元俱樂部到有品電商 359
人工智慧和小愛同學 366
印度登頂 373
第十章 一波三折的上市之旅
正式啟動上市之旅 381
硬體淨利潤率永不超5% 387
路演風雲和小米上市 394
撕裂性成長和組織結構調整 403
拓荒歐洲市場 411
進擊AIoT 419
第十一章 新時代,新征程
盧偉冰加盟 425
格力賭約 435
改變中國製造業 443
最年輕的世界500 強 450
後記 邁向下一個十年 466
致謝 476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063023
  • EISBN:978986506303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4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小米十年再出發
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雷軍


  今年4 月6 日,小米十歲生日那天,我和小米全體高管一起重走了創業路:從北京中關村保福寺橋的銀谷大廈起步,到望京的卷石天地,再到清河的五彩城,最後到我們自己建的小米科技園。從起點到終點,從地圖上算,直線距離不過6.9 公里,我們卻已經走了十年。

  「要做最好的手機,賣一半的價錢,推動智慧型手機在全球普及。」

  十年前,我們十來個人,在一間很小的辦公室裡開始創業時,簡直「無知無畏」。毫無經驗,赤手空拳,居然還有那麼多人相信我們並願意一起幹,實在太不可思議。

  創業最動人的部分就在於此。

  那時的我們,無所畏懼,哪怕面對最頂尖的全球巨頭,哪怕無數次被供應鏈拒絕,被無數人懷疑,我們都沒有一絲猶豫遲疑,毅然站上全球競爭最激烈的舞臺。

  那時候的我們,朝氣蓬勃,希望用互聯網思維來改變中國製造業,讓中國品牌在全球崛起。我們相信,立足中國強大的製造實力,中國品牌一定可以做好。那時的我們,意氣風發,希望建立商家和用戶之間朋友式的關係,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我們相信,只要不斷做出「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就能和使用者成為真正的朋友。

  十年過去了,小米還在,而且還在不斷長大,我們的夢也正逐步成為現實。世界前六的手機品牌中,已有四家來自中國。世界各地都有小米的粉絲,很多人因為我們而見識了中國製造和中國設計的榮光。透過生態鏈模式,我們和很多志同道合的創業者一起,改變了很多行業,也逐漸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但我們最在乎的,還是一切剛開始時,那個「小餐館」的夢。

  它不必很大,但門口常有人排隊,每一位食客幾乎都是老朋友,真心喜歡我們的真材實料、用心厚道。小米想像這樣的小餐館一樣,始終被信任、被喜愛。

  小米是什麼?這是十年來,我被問和自問最多的問題。

  小米就是工程師的夢想,靠技術和產品親手改變世界,讓世上每一份的認真投入,都能有公道的回報。

  小米就是工程師追求的信任。證明最好的產品能有最好的價格,讓用戶可以「閉著眼睛買」。

  因為我們相信,「東西更好,價格更平」是所有人的嚮往;人們終究還是欣賞為人厚道,嚮往世間公道。

  小米的十年就是一群最簡單執著的工程師,懷著最簡單純粹的想法,用最簡單專注的方式,追求最簡單坦誠的信任。因為簡單純粹,所以無所畏懼;因為無所畏懼,所以一往無前!

  十年一路,精彩很多,磨難更多。小米十週年之際的這本書,是向參與創辦這家公司的創業者致敬;為眼下和未來的小米人,提供一份更完整的小米序章總結;為跋涉在創業路上的人們提供一份可供參考的得失樣本;也是給十年來關心、關注、支持或懷疑小米的所有朋友,一份坦誠的告白。

  真實,是我們對這本書最大也是唯一的期待。感謝本書的作者范海濤女士,感謝她大量辛勤的工作,感謝她用最平實的視角,客觀記錄這家小公司十年來的成長軌跡、漫長征程的序章。

  小米的十年序章,只是行動互聯網創業洶湧大潮中的一朵浪花,但我們希望它終能呼應、推動一個屬於全球每個人的更美好的未來。

  因為指向未來,所以上下求索。在北京知春路或中關村創業大街,在上海漕河涇或張江,在杭州濱江或文二路,在深圳深南大道或華強北,在美國矽谷,在印度邦加羅爾……都有著一樣在午夜燃燒的眼神,或者於晨光中篤定的面孔,澎湃咆哮、洪流奔湧。

  因為美好,因為屬於每一個人,才值得嚮往。讓所有人,不論什麼膚色、什麼信仰,來自什麼地方,受過什麼教育,都能輕鬆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才是我們認定的星辰大海征途。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更深的海,更狂的浪,潮聲轟鳴,總在前方。相信相信的信念,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相信的航向,無論晴空萬里,抑或風雨如晦,我們注定一往無前!
 

用户评价

评分

說真的,面對「官方授權」的傳記,總會帶點保留態度,因為難免會過度美化某些決策過程。然而,雷軍的個人魅力和他的願景確實是小米崛起的關鍵驅動力。我希望這本書能捕捉到他作為一個領導者在關鍵時刻展現的領導風格。是那種事必躬親的技術導向,還是擅長授權與激勵團隊的戰略家?畢竟,電子科技業的變數極大,一場突如其來的技術變革,或者一個競爭對手的致命一擊,都可能讓整個團隊士氣崩潰。我期待看到的是,在那些「至暗時刻」,他是如何用他特有的「折騰」精神,重新凝聚人心,讓整個組織再次找到前進的方向。這種軟性的領導力描繪,往往比冰冷的財務報表更有說服力。

评分

這本關於小米十年奮鬥史的書籍,光是書名就讓人感受到一股熱血沸騰的衝勁。「一往無前」,這四個字簡直是雷軍這位企業家精神的最佳註腳。從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切入,面對的挑戰絕對是鋪天蓋地,光是想像從零開始建立一個科技帝國的過程,就讓人感到佩服。特別是在台灣這樣一個市場環境相對成熟的地方,我們很難體會到創業初期那種孤注一擲的決心。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描繪出他們如何克服資源匱乏、技術瓶頸,以及市場不信任感的掙扎,那價值就非常高了。畢竟,台灣許多新創公司也常面臨類似的困境,學習小米如何從本土企業成長為國際級品牌的策略轉型,絕對是重要的參考。我希望書中不只是陳述成功,更能坦誠面對那些幾乎要讓他們解散的關鍵時刻,那種真實的創業歷程,遠比光鮮亮麗的成果發表來得更具啟發性。

评分

坦白講,對於許多在電子產品市場打滾多年的「老江湖」來說,小米這個名字既熟悉又帶點神秘感。他們總能用一種近乎顛覆性的價格策略,攪亂整個產業的定價結構。閱讀這類官方授權的傳記,最期待的就是能一窺幕後決策的真正邏輯。是單純的成本控制,還是背後有更深層次的供應鏈管理哲學?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紅海市場中,如何精準拿捏「性價比」這把雙面刃,既不犧牲品牌形象,又能讓消費者買單,這背後一定有著非常精密的算計。我關注的重點會放在他們初期如何建立「粉絲文化」這一塊,因為這在傳統家電或科技業是非常罕見的操作手法。如果書中能詳述他們如何將早期的極客用戶轉化為忠實的「米粉」,那對於思考如何建立品牌社群的台灣業者來說,無疑是極度寶貴的案例分析。

评分

從台灣的視角來看,我們總習慣從「硬體製造」的角度去解構大陸的科技公司,但小米顯然不只是一家硬體公司。它更像是一個龐大的生態系建構者。這本傳記若能完整梳理小米從手機出發,如何一步步將觸角延伸到生活周邊的各種智慧裝置,甚至包括軟體和金融服務的佈局,那將會是一部極佳的商業模式演進史。我好奇的是,在這樣快速迭代的生態鏈中,他們如何維持品管的一致性?當產品線擴張到數十甚至上百種品項時,如何避免「失焦」?對於追求穩定和品質的台灣製造業來說,這種「廣撒網」的策略風險非常高,如果書中能揭露他們如何平衡速度與質量之間的微妙關係,我會非常感興趣。

评分

閱讀這本關於小米十年的故事,其實也是在觀察中國大陸互聯網產業爆發性成長的縮影。他們的市場規模、政策環境,以及消費者接受新事物的速度,都與台灣有著顯著的差異。因此,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更宏觀的產業背景分析,而不僅僅是鎖定在公司內部的故事。例如,當他們面對國際市場的專利壁壘、或是與歐美巨頭的正面交鋒時,他們是如何調整戰術的?台灣的科技產業正處於轉型的十字路口,面臨著如何「走出去」的長期課題。如果小米的經驗中,能提煉出在跨文化、跨法規環境下進行全球化擴張的實用洞察,那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僅僅是一本企業傳記,而是一份極具參考價值的地緣政治與商業策略報告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