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長揚 簡報教練、《懶人圖解簡報術》作者
每次在教簡報課程時,我都會先問學員一個問題:「你對於好簡報的標準是什麼?」
學員大多會說「投影片要好看」、「講者台風要穩,講話要清楚。」「簡報架構要能抓住觀眾的注意力。」這些都是好答案,但跟我心中的標準仍有一點差異。
某次課程中,有位學員說出了我心中的答案:「好簡報就是要對觀眾貼心。」
你可能會覺得簡報就是簡報,又關貼心什麼事呢?
所謂的貼心就是把觀眾放在心上,讓整場簡報以觀眾為主,如此一來你的目標就不會是上台展現自己,而是幫助觀眾有效理解簡報重點。這樣的出發點會影響到你的學習方向、製作方法與上台表現。
就拿投影片當例子,如果你把觀眾放在心上,你不會只學絢麗的設計方法或動畫技巧來表現自己多厲害,而是會思考如何在簡潔與好理解中達到平衡,讓投影片與你的講解相輔相成,幫助觀眾好吸收。而簡報其他的元素,例如內容萃取、架構鋪陳、口語與肢體表現、場地準備等,也都是同理。
因此未來在規劃簡報時,推薦你先想想有沒有把觀眾放在心上,只要出發點對了,我相信不管是在學習、練習、實戰都會有好結果。請記得,簡報不是用來炫耀你會多少技巧,而是用來展現你對觀眾有多貼心。
而這本書分享的許多技巧都符合這個概念,讓我們一起閱讀這本好書,成為貼心的簡報者吧!
這本書的「懶人包」稱號名副其實,它的結構設計非常適合我這種平時工作忙到快爆炸的人。它不是要你從頭到尾啃完,而是採用模組化的方式編排,你需要什麼功能,就直接翻到那一章節。比如說,如果你明天有個重要的提案,最需要的是「開場如何抓住注意力」,你就可以直接跳到「黃金三分鐘」那部分,裡面有清晰的步驟拆解和範例語句。它的圖解部分做得也相當到位,很多視覺化的對比,比純文字的說明來得更有衝擊力。我個人對於內容的組織邏輯非常欣賞,它把簡報流程拆解成「準備期」、「執行期」和「後續追蹤」,每個階段的常見陷阱都用紅字標註出來,讓你一目瞭然。這讓我在準備自己的材料時,可以像在打勾一樣,確保每個環節都檢查過,大大降低了漏網之魚的風險,這對經常需要快速產出簡報的我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
评分老實說,市面上很多簡報書都太過強調「美學」或「故事性」,但對基層或中階主管來說,更迫切的需求是如何在十分鐘內把事情講完、講清楚、讓主管批准預算。這本《避開地雷》抓準了這種核心需求。它的重點不在於你用什麼花俏的動畫軟體,而在於你的「邏輯連貫性」和「重點聚焦能力」。書中舉的那些「地雷案例」,我幾乎都能在過去幾次的會議中找到影子,很多時候,簡報失敗不是因為內容不好,而是因為沒有把聽眾的「痛點」放在最前面。它教你如何反向思考:聽眾最關心的三個問題是什麼?然後把這三個問題的答案,當成你簡報的主體結構,其他多餘的背景資料全部砍掉。這種「以終為始」的思維訓練,比單純教你如何選字體來得有價值一萬倍,這才是真正能讓你簡報「有效率」的關鍵所在。
评分這本號稱能幫人避開九成九簡報地雷的懶人包,光書名就讓人眼睛一亮,畢竟在職場上,誰沒遇過那種讓人想直接把筆電闔上的災難級簡報?我拿到手的時候,本來還抱著一絲懷疑,想說這種「保證有效」的標語是不是老招數了,但翻開後發現,它的切入點真的很接地氣。它不是那種空泛地跟你講什麼「簡報要有故事性」的理論書,而是直接把台灣職場最常見的那些「地雷」情境攤開來分析。像是老闆突然跳出來說「你這個數據不對」,或是客戶的眼神開始飄移,這些我們在台式會議裡天天上演的戲碼,書裡都有對應的「急救SOP」。而且,它對排版的講究,也不是那種西方設計大師的規矩,而是針對我們習慣用PPT或Keynote做簡報時,最容易犯的「資訊爆炸」問題,提出了超具體、像操作手冊一樣的調整步驟。讀完後,感覺就像是帶了個資深簡報顧問在身邊隨時指導,下次上台前,心裡就比較有底了,不會再像以前一樣,光是想著「等等會不會被問倒」就手心冒汗了。
评分坦白說,我之前買過幾本市面上號稱能提升簡報力的書,內容大多是從國外翻譯過來,裡面的案例跟我們的文化有點距離,看了也不知道怎麼應用。但這本《全圖解!避開99%簡報地雷》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完全是從台灣的職場生態脈絡下去編寫的。舉例來說,它討論到「向上匯報」時,會特別提到「如何用老闆聽得懂的方式包裝技術細節」,這點在台灣的科技業或傳產裡超級重要,因為我們常常要面對不懂技術的決策者。它不是教你怎麼成為演說家,而是教你怎麼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複雜的事情講清楚,讓聽者願意點頭的那種「實用派」技巧。我特別喜歡它在講視覺呈現那一部分,它並沒有一味推崇極簡,而是點出在某些比較傳統的場合,你該如何拿捏「資訊豐富度」跟「視覺簡潔度」之間的微妙平衡,這份「人情味」跟體諒聽眾感受的設計,讓我覺得這本書真的懂我們在現場的困擾,而不是空談理論。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沒有回避「應對突發狀況」這個軟實力層面的問題。在台灣的職場文化中,即興發揮和臨場反應非常受重視,但這往往也是新人最害怕的部分。書裡有一塊專門探討如何優雅地回應「你這個數據哪裡來的?」或是「我覺得這方向不對」這類挑戰性問題。它提供的建議不是教你硬凹,而是教你如何「暫停」、「確認資訊來源」,甚至是「將問題帶回結論」,讓自己掌握談話的主導權。這種處理人際關係和控制會議氣氛的技巧,是很多技術導向的書籍會忽略的盲點。這種全面性的指導,讓我體會到,好的簡報不只是呈現內容,更是一場巧妙的「說服戰役」。對於需要經常在各種場合中為專案爭取資源或支持的專業人士來說,這本工具書的價值,遠超過它的售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