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齡開發腦力的185個寶寶遊戲提案:東大嬰兒學專家26年研究數據統合! (電子書)

不分齡開發腦力的185個寶寶遊戲提案:東大嬰兒學專家26年研究數據統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開一夫
图书标签:
  • 育儿
  • 早教
  • 亲子游戏
  • 大脑开发
  • 婴幼儿教育
  • 0-3岁
  • 智力开发
  • 教育心理学
  • 东大
  • 宝宝游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獻給新生兒父母的最佳禮物!
  透過輕鬆、好玩的小遊戲,感受寶寶的能力發展程度吧!

  數字 會算簡單的加法、減法!?
  物理 理解什麼是「重力」!?
  社會 會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
  語言 明白發音和詞彙的意思!?

  ‘‘你好,寶寶!我們終於見面了!
  看著成天睡覺的你、軟綿綿的你、不會說話走路的你,
  即使有好多好多想一起做的事情,也只是孤掌難鳴……。’’

  你也是個不知如何與寶寶互動、玩耍的新手父母嗎?就讓東大嬰兒研究室的開 一夫教授為你解決上述煩惱!

  親子遊戲、居家遊戲、實驗遊戲、生活遊戲……收錄各種能與寶寶開心互動、激發大腦與身體潛能的玩耍提案,讓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都充滿愛與成就感!

  沒有一個嬰兒是一模一樣的,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速度、感興趣的事物都各不相同。育兒書上雖然經常會寫「孩子到了第幾個月就會○○」,但實際上,寶寶們都是以自己的進度在努力地成長,讓那些標準根本派不上用場。因此,本書不是以月齡或年齡,而是以「頸部硬挺的時期」、「會站的時期」這類寶寶成長里程碑為標準來介紹遊戲。

  不需要為了「我的孩子已經○個月了,卻還不會○○!」而感到著急。最重要的是,和眼前的寶寶開心地交流互動,而且自己本身也能夠樂在其中。一邊嘗試本書所介紹的各種遊戲,一邊觀察寶寶的反應,從中找出孩子喜歡的遊戲吧!

本書特色

  .《摩咿摩咿》系列台、日累計銷售超過66萬冊、開設日本0~2歲節目之先河、研究超過7000位寶寶的東京大學研究所 開 一夫教授監修!

  .翻身、爬行、站立、走路,依發展里程碑而非月齡所設計的遊戲更貼近寶寶需求。0歲起就能玩,激發大腦與身體潛能、增進親子感情的185種居家、互動、生活、實驗遊戲提案!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不同主题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完全不涉及您提到的那本书: --- 书名: 《星轨之外:人类文明的深空探索与未来图景》 作者: [此处可设定一位虚构的知名天体物理学家或科幻作家名字] 出版社: [此处可设定一家虚构的严肃科普出版社名称] 摘要 《星轨之外》是一部气势恢宏的非虚构作品,它不仅回顾了人类仰望星空的历史,更以前瞻性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当前科技发展浪潮下,我们正在如何酝酿下一次、也是最宏大的一次文明飞跃——离开地球摇篮,成为真正的星际物种。本书摒弃了浮夸的科幻想象,而是基于扎实的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及社会学的前沿研究,系统描绘了未来数百年内,人类实现行星际移民、建立地外生态圈,乃至触及银河系边缘的可能性、挑战与伦理困境。这是一次对人类想象力边界的严谨探索,是对我们物种命运的深沉叩问。 --- 第一部分:文明的桎梏与逃逸的冲动 (The Terrestrial Cage and the Impulse to Flee) 第一章:地球的熵增与资源的紧箍咒 本章首先探讨了地球生态系统所面临的不可逆转的压力——气候变化、资源枯竭以及人口压力。作者引入了“哥白尼式危机”的概念,指出当一个技术文明的成长速度超过其母星承载能力时,探索新的生存空间便不再是浪漫的追求,而是物种延续的必然选择。本章详细分析了当前全球资源分配的不均性如何加速了对地外资源的渴求,并将地球视作一个正在加速冷却的引擎。 第二章:历史的回响:从航海时代到太空竞赛 追溯人类历史上每一次伟大的地理发现,将这些历史事件与当前的深空探索目标进行对照。重点分析了冷战时期的太空竞赛,不仅是意识形态的较量,更是技术积累的关键跳板。作者指出,现代的深空探索(如阿尔忒弥斯计划、火星殖民倡议)与哥伦布时代的远洋航行在本质上的相似性——即对未知领域的文化、技术和经济控制权的争夺。 第三章:跨越奥尔特云的门槛 本章着重于太阳系内“近邻”的勘探价值。详细介绍了火星、木卫二(欧罗巴)和土卫六(泰坦)这三大首选殖民地的地质环境、潜在资源(水冰、有机物)以及建造自给自足栖息地的技术挑战。特别深入讨论了原地资源利用 (ISRU) 技术在减少地对空物资运输依赖中的核心作用,包括如何从火星大气中提取氧气和甲烷,以及在月球熔岩管中建立初步的庇护所。 --- 第二部分:工程学的奇迹与物理学的极限 (Engineering Marvels and Physical Limits) 第四章:推进技术的革命:告别化学燃料 本书花费大量篇幅探讨了现有火箭技术的瓶颈,并系统地介绍了下一代推进系统的研发现状。重点聚焦于: 核热推进 (NTP) 与核电推进 (NEP): 它们如何将前往火星的时间从九个月缩短至数周,及其带来的辐射防护挑战。 聚变驱动引擎的理论模型: 分析了基于托卡马克或惯性约束聚变的星际飞船概念,并评估其实际可行性。 光帆与定向能推进: 探讨了将微型探测器推向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等邻近恒星系统的突破性技术路径。 第五章:生命维持与封闭生态圈的构建 星际旅行的本质是创造一个完全脱离地球生物圈的“微型地球”。本章详细考察了闭环生命支持系统 (CLSS) 的设计要求。这包括: 人工光合作用与食物生产: 探讨了藻类生物反应器、垂直农场在低重力、高辐射环境下的效率优化。 水循环与废物处理的零排放目标: 分析了基于微生物群落和膜过滤技术的先进水回收系统。 辐射防护的创新策略: 从被动屏蔽(如水箱、月壤)到主动磁场偏转技术的对比研究。 第六章:深空生物学:人类的适应与改造 面对长时间的微重力、高宇宙射线暴露以及与地球微生物群落隔离的环境,人类自身的生理极限将受到考验。本章讨论了: 骨骼与心血管系统的退化对策: 人工重力旋转栖息地的工程学实现。 基因编辑(CRISPR等)在适应新环境中的角色: 探讨在未来是否会为了适应更低光照、更高辐射的行星环境而“设计”出新一代的星际人类。 --- 第三部分:远航的幽灵与文明的未来 (Ghosts of the Voyage and the Future of Civilization) 第七章:时间、距离与社会结构:星舰的内部秩序 对于耗时数代人的星际殖民任务(Generation Ships),本章探讨了其独特的社会学挑战。如何维持跨代际的使命感?如何处理船上出生的“新人类”与最初任务目标之间的疏离感?作者援引了历史上的封闭社区研究,预测了船上可能产生的阶层固化、技术失传和文化漂移现象。 第八章:费米悖论的新视角:技术文明的“大过滤器” 本书将费米悖论(为什么我们尚未发现外星生命)重新置于人类探索的背景下审视。作者提出,大过滤器可能并非存在于生命起源阶段,而是存在于技术文明自我毁灭或技术停滞的某一临界点。深空探索是否是跨越这个过滤器的唯一途径?本章对“技术奇点”与“文明饱和”进行了辩证分析。 第九章:第一接触的伦理困境与政治蓝图 如果人类抵达了另一个宜居星球,或遭遇了地外文明,我们应如何行动?本书超越了简单的“欢迎/警惕”二元对立,深入探讨了: 行星保护协议的升级版: 如何在不污染目标星球生态的前提下进行殖民。 地外主权与星际法律框架的构建: 谁来制定管理行星间事务的法律?地球各国政府的权威在星际尺度上面临的稀释。 结论:成为真正的星际物种 作者总结道,《星轨之外》描绘的未来并非一个轻松的乌托邦,而是充满技术挑战、资源限制和深刻哲学考验的崎岖道路。人类最终的命运,取决于我们能否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在精神上超越地域的狭隘,将生存策略从单星球依赖转向多行星分布。这本书是对所有心怀远方、并愿意直面科学严谨性的读者的一次深刻思想邀请。 --- 读者对象: 对天体物理学、空间技术、未来学、以及宏大叙事有浓厚兴趣的跨学科读者,高年级理工科学生及政策规划人员。 关键词: 深空探索、星际旅行、行星工程、生命支持系统、费米悖论、未来学、地外文明、推进技术。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監修:開 一夫


  東京大學研究所綜合文化研究所廣域系統科學系教授。慶應義塾大學研究所博士課程結業,博士(工學)。專攻嬰兒學、發達認知神經科學、機械學習。成立東京大學嬰兒研究室,專門研究「嬰兒學」。監製深受寶寶喜愛的電視節目「Shinapushu」(東京電視台)。因為想製作出寶寶真正喜歡的圖畫書,也發起了「嬰兒學圖畫書計畫」,監修《摩咿摩咿》、《嗚嚕西》(以上為台灣東販出版)、《摩咿摩咿與奇力(モイモイとキーリー)》(Discover 21)等圖畫書。著有《嬰兒不思議(赤ちゃんの不思議)》(岩波新書),共著有《讓東大教授為你解答寶寶的各種為什麼(ミキティが東大教授に聞いた赤ちゃんのなぜ?)》(中央法規出版)。

繪者簡介

倉田けい


  插畫家、漫畫家。2019年誕下長子。每天在SNS上投稿的孩子成長記錄漫畫《365天育兒生活(365日アカチャン満喫生活)》(KADOKAWA)成為首次出版的單行本。對於嬰幼兒時期特有的可愛舉止和行動的描繪、成長的分析等,引起許多人的共鳴和討論。

图书目录

前言

遊戲方法的POINT

何謂「嬰兒學」?

寶寶的能力
○1寶寶懂數字!?
○2寶寶能夠理解物理!?
○3寶寶能夠區分善惡!?
寶寶有比較的能力!?
○4寶寶聽得懂話!?
○5寶寶知道自己是誰!?

本書的使用方法

CHAPTER1一直睡覺→會扶站時期的遊戲

一直睡覺的時期
漫畫 日常的一切對寶寶而言都是遊戲!?

1讓寶寶握緊手
2用媽媽語和寶寶說話!
3互相注視,模仿手掌開合
4抱著搖一搖
5學寶寶的發音
6床邊吊飾搖來晃去
7玩具在哪裡?
8享受戶外空氣♡
9 看得見真好玩♪
10抓抓塑膠袋

讓一直睡覺時期的日常更有趣
提升幸福感的肌膚接觸技巧

頸部硬挺的時期
漫畫 首先從嘴巴開始!

11找出喜歡的東西~
12發出聲音的玩具
13拿得到玩具嗎?
14趴在身上晃啊晃
15大塊布也能玩遊戲
16球球滾來滾去
17從腿上跳起來

讓頸部硬挺時期的日常更有趣
換好尿布後的伸展體操

會翻身的時期
漫畫 初次移動的目標是……

18自己拿拿看
19趴著摸得到嗎?
20在吊床上晃來晃去
21報紙演奏會
22好多擬聲擬態詞♪
23自製沙鈴搖一搖
24從腿上跳高高
25拿得到腳上的手帕嗎?
26外出悠閒地散步♡

讓會翻身時期的日常更有趣
寶寶的最愛!「沒有人沒有人,哇~」的各種變化

會坐的時期
漫畫 向寶寶界的常識學習

27寶寶的最愛♡面紙遊戲
28好多有趣的聲音♪
29滾球球
30滾來滾去摸玩具
31「飛高高」解禁!
32「給我」、「請」、「謝謝」

讓會坐時期的日常更有趣
能夠模仿大人的動作嗎?

會爬行的時期
漫畫 每天都在變化的爬行

33第一次玩積木
34追逐遊戲
35爬呀爬呀過山洞
36坐紙箱兜風去
37紙張撕碎碎!
38猜猜看是哪隻手

會扶站的時期
漫畫 終於會扶站了……

39爬到背上吧♪
40搖搖晃晃捉迷藏
41最~喜歡聽音樂了♡
42撕膠帶遊戲
43把沙包放進桶子裡♪
44模仿打電話
45換衣服真好玩♪

CHAPTER2 會站→會走路時期的遊戲

會站的時期
漫畫 爬行時期要結束了!?

1一二一二起步走♪
2大量活動身體吧
3利用圖畫書多和寶寶對話
4撲通一聲掉進去

搖搖晃晃走路的時期
漫畫 送來的是愛與垃圾!?
5第一次穿鞋散步
6玩水嘩啦啦
7你好,大自然!
8好棒的平衡感!
9轉一轉,扭一扭
10能夠拿過來嗎?

讓搖搖晃晃走路時期的日常更有趣
在浴室也能玩遊戲

走得又穩又快的時期
漫畫 成長速度爆炸快……

11沙坑挖挖挖
12互動時間的雙人運動
13紙杯保齡球
14蠟筆隨意畫
15又夾又扯的洗衣夾
16幫忙遊戲♡
17「角色扮演」遊戲

附錄圖畫書
附錄實驗

在家實驗看看吧!
○1寶寶的視力如何呢?
○2寶寶的「記憶力」能維持多久?
○3做得到嗎?「尋寶遊戲」大挑戰
○41歲的「模仿能力」  寶寶的學習能力如何呢?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91256
  • EISBN:978626329187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43.5MB

图书试读

前言

  剛出生的寶寶是如此嬌小可愛、柔弱無力,一嚎啕大哭就讓人好想盡全力保護這弱小的生命。

  但是,寶寶真的柔弱無力嗎?真的是什麼也不會、什麼也不懂,有如一張白紙的存在嗎?說不定,寶寶其實從出生起就懂得許多事情。這麼想的我,每天都埋首於嬰兒的研究中。

  「何時學會語言?」、「何時理解自己的存在?」、「何時知道鏡子裡面的人是自己?」……雖然有好多問題想要釐清,但是寶寶當然不會回答,也沒有人還保有嬰幼兒時期的記憶能夠回答這些問題。所以,我透過各種方法想要了解寶寶,時而提出假設、進行實驗,日復一日地從事「嬰兒的研究」。

  自我1995年開始研究嬰兒至今,轉眼要邁入第26個年頭了。在這段期間,協助過我進行研究的寶寶已超過7000人。

  在和眾多嬰兒接觸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沒有一個嬰兒是一模一樣的。長相和體格自然不用說,就連成長過程、速度、感興趣的事物等,也都各不相同。即使是許多人認為可以讓寶寶停止哭泣的塑膠袋揉搓聲,實際上也不是對所有孩子都有效。有的孩子喜歡可以看見父母臉孔的橫抱法或豎抱法,有的孩子則喜歡多多觀察外面的世界,只要面朝外抱著就會笑瞇瞇的。育兒書上雖然經常會寫「孩子到了第幾個月就會○○」,像這樣顯示出具體的標準,但是實際上,寶寶們都是以自己的進度在努力地成長,讓那些標準根本派不上用場。

  因此,本書不是以月齡或年齡,而是以「頸部硬挺的時期」、「會站的時期」這類寶寶成長里程碑為標準來介紹遊戲。不需要為了「我的孩子已經○個月了,卻還不會○○!」感到著急。再說,並沒有什麼是寶寶做了,就一定會發展得更好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和眼前的寶寶開心地交流互動,而且自己本身也能夠樂在其中。請各位一邊嘗試本書所介紹的各種遊戲,一邊觀察寶寶的反應,從中找出孩子喜歡的遊戲。

東京大學研究所教授  開 一夫

用户评价

评分

光是聽到「不分齡」這三個字,我就有點猶豫了。雖然說大寶寶和小寶寶可以玩同樣的遊戲在某些方面可以促進大寶的照顧能力,但畢竟嬰兒的發展階段差異極大,從新生兒到會跑會跳的幼兒,他們的認知和動作發展可是天差地遠。如果這本書的遊戲設計不夠細緻,可能會導致對小寶寶來說過於刺激或太難,反而讓大人操作起來手忙腳亂,失去了「輕鬆育兒」的本意。我比較傾向於那種能清晰標註適用月齡區間,並且提供「進階變化」和「退階調整」說明的書籍。這樣,當我家寶貝稍微超前或落後於同年齡發展時,我還能靈活運用,而不是只能照本宣科。如果它真的能做到「不分齡」卻又不失精準度,那這本書的編排邏輯肯定非常高明,值得深入研究其結構設計。

评分

在數位時代,電子書的選擇越來越多,但資訊爆炸也是個問題。我比較在意的是,這本書的「實用性」和「可複製性」如何?有些遊戲看起來很美,但需要的材料可能要上網特別訂購,或是需要一些昂貴的教具,這對精打細算的台灣家庭來說,負擔就變重了。我衷心期盼,這185個提案裡面,絕大多數都能使用家裡隨手可得的物品,例如:廚房裡的鍋碗瓢盆、家中的毛巾、或者是一些簡單的紙板。畢竟,真正的「腦力開發」並非來自昂貴的玩具,而是來自父母有品質的陪伴和互動。如果這本書能教會我如何將日常生活的片段轉化為充滿學習機會的場景,那它的價值就遠超過書本本身的售價了。我希望能看到大量實際操作的照片或影片連結,讓新手爸媽能夠更有信心地模仿。

评分

說實話,現在的父母親,誰不是壓力山大?白天忙工作,晚上還要面對各種育兒的「第一次」。我常常覺得,很多育兒書寫得太學術化了,翻個幾頁就想闔上,根本沒有時間或心力去消化那些艱澀的理論。這本電子書如果真的有心,就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快速上手」和「實際效果如何」。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它能針對現代親子關係中的痛點提供解方,例如如何在高壓的環境下,用十分鐘的遊戲時間,達到親子連結的深度,而不是單純地刺激感官。電子書的形式倒是方便,不用佔書櫃空間,通勤時也能隨時滑開來看。我個人對遊戲的「趣味性」要求很高,如果遊戲本身大人看著都覺得無聊,小孩更不可能專注。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打破常規、讓大人小孩都能一起開懷大笑的「腦力激盪」活動,真正做到寓教於樂,而不是變成另一種形式的「家長作業」。

评分

老實說,東大這個名號確實有其品牌效應,會讓人自動聯想到嚴謹的學術背景和嚴格的數據支持。不過,育兒這塊領域,最怕的就是「理論大於實踐」。我最欣賞的是那些能將深奧的發展心理學,轉化成家長能理解的「白話文」和「具體行動指南」的書籍。我特別想知道,在這26年的研究中,有沒有發現什麼是傳統育兒觀念中常見的「迷思」,而這本書又提供了哪些顛覆性的新觀點?例如,現代父母很在意「螢幕時間」的控制,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不依賴電子產品,又能有效刺激寶寶視覺、聽覺和觸覺的遊戲組合,那就太棒了。總之,我希望這不只是一本遊戲清單,而是一本能幫助我理解寶寶「正在想什麼」的溝通橋樑。

评分

這本電子書光是看書名就覺得超有份量,特別是那個「東大嬰兒學專家26年研究數據統合!」的副標題,實在讓人眼睛一亮。身為家長,誰不希望自己的寶貝腦力可以好好開發?光是想像裡面會收錄多少經過科學驗證、實用性又高的遊戲,就讓人忍不住想趕快點擊收藏。不過,坦白說,現在市面上這類型的育兒書籍實在太多了,內容常常大同小異,光是宣稱「專家」的就數不清。我比較好奇的是,這本書的遊戲提案是否真的能跳脫傳統的「搖鈴、抓彩球」這種基本款,而是能提供一些結合現代科學認知發展理論,而且家長在家裡就能輕鬆操作的「升級版」活動。畢竟,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知識的堆疊,而是真正能落地執行的點子。如果它能提供不同月齡、不同能力發展階段的細膩區分,並且在操作步驟上圖文並茂,那絕對是育兒書架上不可或缺的寶典。總之,光是這個「26年研究」的基石,已經讓它在眾多書海中脫穎而出了,讓人充滿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