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小書 (電子書)

管教小書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汪培珽
圖書標籤:
  • 育兒
  • 親子關係
  • 傢庭教育
  • 行為管理
  • 兒童心理
  • 教養技巧
  • 電子書
  • 實用指南
  • 溝通技巧
  • 正麵管教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小孩快要讓我抓狂瞭。請問:理智斷線前的三秒鐘,
  我可以做什麼防止自己不理智的行為和言語?

  假想一下:一年後,地球就要毀滅瞭。
  假想一下:有一天,你的孩子對他的孩子,也抓狂大吼大叫。
  假想一下:有一天,你老瞭,換成孩子對你抓狂大吼大叫。
  我猜,第三個,最有效。

  多數父母都知道怎麼教小孩
  我們缺少的不是育兒方法
  而是在「兒孫自有兒孫福」和「成就孩子」間取得平衡
  200則隨筆
  希望讓你找到讓日子過得更幸福的方嚮

  *

  「為什麼別人的孩子都這麼乖?」
  「為什麼別人的孩子都這麼優秀?」
  你這樣想過嗎?

  問題不在孩子乖不乖、優不優秀。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這句好像是不得不說的廢話)。
  父母得跳脫「跟別人比」的框框後,再來談教養。

  我們總是先看別人的孩子,再看自己的,然後開始比較。
  問題是,父母自己乖嗎?優秀嗎?
  乖,和優秀,放到父母身上,可以是有耐心的同義詞。

  「這孩子,怎麼這麼固執?」
  我們會先反省自己固不固執嗎?
  不。我們會先把自己不聽話的孩子,跟別人聽話的孩子比。
  然後怪自己的孩子太固執。

  「有主見」,明明是好事。
  但是,當自己的孩子有主見時,多數父母卻不高興。
  甚至把它當成缺點看。為什麼?

  孩子犯錯被老師罵,如果你親眼看到,會難過得不得瞭。
  但是,自己罵小孩罵得更兇,卻不感到難過。
  甚至愈罵愈覺得上癮,為什麼?

  「怎麼讓小孩更有自信?」
  「偶爾威脅一下小孩,有這麼嚴重嗎?」
  「會讀書是很好,但不愛讀書,我也不勉強……」
  「不乖,打一下有什麼關係?」

  父母對教養的疑問,沒有盡頭。
  如果我們把矛頭指嚮孩子,隻能治標不治本。
  問題的源頭,常常是父母哪裡需要改變──
  可能是隨口批評孩子的習慣;
  或是「我這麼倒楣纔會生瞭你這麼難纏的小孩」的念頭。
  會反省的父母,孩子的問題自然就會愈來愈少。

  *

  這麼多年來,收讀者的來信,已經變成生活的一部份瞭。
  每一封,我都會看。
  每。一。封。
  至於迴覆呢?有點看緣份(抱歉)。
  有人隻寫瞭五句,但我覺得不馬上迴,對方就要跳樓瞭。
  有人寫瞭三頁,我猜寫完,問題可能就解決瞭一半。

  整理讀者的問題時,有時候我會把父母的提問藏起來。
  因為你可能沒有這樣的睏擾,
  但是我的迴答,希望也可以讓你找到自己的需要。

  *

  『當你用美好平和的眼光看孩子,孩子就是美好平和的。
  我傢姊姊弟弟十二歲之前,都是美好平和的。
  十二歲之後呢?
  在外人的眼光裡,不是。
  但是,我還是用美好平和的眼光看他們。
  他們在青少年時期給我的試煉,不要說換做別傢父母,
  隻要換我傢先生來管,都可能弄得烏煙瘴氣。
  但是,我從來沒有無助的感覺。
  父母不能無助,因為孩子比我們還無助,
  我們是孩子好好長大的唯一依靠。』

  以上這段話,說的就是:父母要保持信心。
  父母的信心,就是孩子自信的來源。
  也是孩子的人生,可以走得更幸福的來源。

  與你共勉之。

  ──汪培珽
好的,這裏是一份關於一本假想圖書的詳細簡介,該書名為《星辰迴響:跨越維度的探索日誌》。 --- 《星辰迴響:跨越維度的探索日誌》 作者: 艾莉森·維剋多 齣版社: 寰宇之境齣版 定價: 89.00 元(精裝版)/ 45.00 元(電子版) 頁數: 580頁 --- 圖書簡介 引言:邊界的消融與新紀元的曙光 人類文明的邊界似乎從未停止過擴張。從最初的走齣洞穴,到徵服海洋,再到邁嚮太空,我們對“未知”的渴望驅動著曆史的車輪。然而,當我們以為宇宙的疆域已然清晰時,一個世紀前,一項突破性的理論物理學發現——“量子漣漪效應”——徹底顛覆瞭我們對現實結構的認知。 《星辰迴響:跨越維度的探索日誌》並非一部科幻小說,而是一份關於人類探索史上最深刻、最危險的篇章的真實記錄。本書詳盡記錄瞭“星塵計劃”的起源、發展,以及在多個平行維度間進行首次接觸和資源勘探的復雜過程。它帶領讀者深入瞭解那些被主流曆史所忽略的、由一群天纔科學傢、堅韌不拔的探險傢和富有遠見的戰略傢共同書寫的宏偉史詩。 第一部分:理論的奠基與初次接觸的陰影 本書的開篇追溯瞭量子漣漪理論的提齣者,被譽為“第二愛因斯坦”的羅莎琳德·馬洛裏博士的生平。馬洛裏博士的理論首次揭示瞭我們所感知的宇宙並非唯一的實在,而是無數“膜”(Branes)在更高維度空間中相互作用的産物。她的理論在提齣之初飽受爭議,直到2077年,由國際同步加速器陣列捕捉到第一個“維度共振信號”時,一切纔豁然開朗。 書中詳細描述瞭第一個跨維度實驗裝置——“赫爾墨斯之門”的建造過程。這是一個結閤瞭超導磁約束、反物質驅動和復雜拓撲幾何學的龐然大物。作者艾莉森·維剋多(一位曾深度參與項目初期安保評估的資深分析師)以其獨特的視角,揭露瞭工程背後不為人知的技術難題、政治角力,以及首次嘗試開啓維度通道時發生的“靜默事件”——一次導緻五名頂尖技術人員永久失聯的災難。這些細節構成瞭本書引人入勝的懸念基礎。 第二部分:圖靈空間與鏡麵文明的邂逅 隨著技術成熟,“星塵計劃”正式啓動瞭首次長期探索任務。本書的核心內容集中在對“圖靈空間”(Turing Space,一個與我們宇宙物理常數略有不同的平行維度)的深入剖析。 讀者將跟隨探險隊“奧德賽七號”的腳步,體驗穿越維度裂隙的生理與心理衝擊。作者以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瞭圖靈空間那令人目眩的景象:天空是紫羅蘭色的,重力略低於地球,植被呈現齣金屬光澤的晶體結構。更重要的是,奧德賽七號在那裏遭遇瞭“鏡麵文明”——一個在技術發展路徑上與人類高度相似,但在哲學和藝術上截然不同的智慧生命體。 本書不再滿足於泛泛的描述,而是深入探討瞭人類與鏡麵文明之間的首次“概念交換”。通過對不同維度邏輯係統的解碼,探險隊發現鏡麵文明已經解決瞭人類長期麵臨的能源危機,但他們為此付齣的代價是情感錶達的徹底簡化。書中收錄瞭大量珍貴的對話記錄和觀察筆記,探討瞭文明的本質、自由意誌的定義,以及跨物種交流的倫理睏境。 第三部分:熵的迷宮與資源爭奪戰 並非所有維度都如圖靈空間那般溫和。本書的後半部分筆鋒一轉,進入瞭“熵的迷宮”——一個物理定律正在快速瓦解、時間流速極不穩定的維度。這裏是“星塵計劃”麵臨最大風險的地方。 “熵的迷宮”擁有極其稀有的穩定同位素——“零元素”,這是維持人類本土宇宙能源基礎設施的關鍵。然而,該維度也盤踞著一支神秘的、非碳基生命的“收割者”種群。這些生命體似乎能以維度能量為食,對任何闖入者都抱有絕對的敵意。 本書披露瞭“黎明之戰”的全部細節,這是一場在多重時間綫交錯中進行的、涉及維度武器和反嚮因果律武器的殊死搏鬥。作者通過對前綫指揮官的獨傢采訪,揭示瞭人類為瞭獲取生存資源,付齣瞭怎樣的道德代價,以及犧牲瞭多少勇氣與人性。一些章節甚至暗示,人類的入侵行為,可能已經觸發瞭更高層級維度對我們自身的審判。 第四部分:迴響的警示與未來的抉擇 最終章迴歸到對人類自身命運的反思。在成功帶迴瞭“零元素”和寶貴的數據後,“星塵計劃”麵臨著是繼續擴張還是固守本土的深刻抉擇。本書的結尾並非一個圓滿的句號,而是一個充滿哲學張力的開放式探討:當我們擁有穿越萬界的能力時,我們是否有權乾預或改變其他世界的既有秩序? 《星辰迴響》以其嚴謹的邏輯、令人信服的技術細節和扣人心弦的敘事,構建瞭一個宏大而真實的多元宇宙圖景。它不僅是一部關於探索的史詩,更是一部對人性、道德和文明終極意義的深刻叩問之作。這本書必將成為所有熱愛硬核科學探索、倫理哲學思辨以及宏大敘事的讀者的案頭必備之書。 --- 本書特色: 獨傢披露: 包含大量首次公開的“星塵計劃”內部文件與照片掃描件。 跨學科融閤: 深度結閤瞭量子物理學、拓撲學、先進材料科學與認知神經學的尖端知識。 真實體驗: 作者以第一視角的冷靜敘事,還原瞭維度穿越的震撼與恐怖。 倫理探討: 對“第一接觸”的倫理睏境進行瞭無偏見的深刻剖析。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汪培珽


  專題作品有七本:《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還好我們生瞭兩個孩子》《父母的保存期限,隻有10年》《管教啊,管教》
  《孩子知道你愛他嗎》《會讀書》

  手記係列有七本: 1《金湯匙裡的毒藥》2《真的放手讓你飛》3《別在半夜喊媽媽》
  4《不可以交男朋友的100個理由》5《偷偷愛著你》 6《聽話,不要一直看手機》
  7《壞人我當》

  親手救迴來﹑並翻譯的故事書有九本:1《想生金蛋的母雞》2《弄丟飯糰的小婦人》
  3《害怕沒什麼大不瞭》4《踢踢踢踢 天寶》5《好嚴肅的農場》6《好大膽的小鴨子》
  7《我要修理安東尼》8《公雞公雞,別叫瞭》9《老皮,快放鞭炮》

  翻譯的青少年小說有一本:《纖纖小手讓你握著》童同著
 
  汪培珽的臉書    goo.gl/kLSOtp
  汪培珽部落格    goo.gl/8A4IX6

圖書目錄

序:少比較,保持信心    10
等等16 聽聽17 善意18 掉頭走人20 多體諒慢熟的孩子21
虧欠22 實話要不要說23 孩子會跟人討東西嗎24 沒營養25
反射26 遇到瞭不禮貌的人27 為什麼別人可以,我不行28
後悔,不能預測29 無法判讀30 為什麼不要說「我沒錢」32
當青少年說讀書不要你操心時33 不要說拜託34 不珍惜35
不是不想負責36 小小孩的態度不好38 別批評,督促就好40
快點愛42 自信和自我44 孩子一定要有朋友嗎45 理智斷線前46
無所謂47 為什麼我不用DVD教孩子48 太尊重49 不能隻想著說道理50
獨立51 多聽,就會背瞭52 幾歲就不能跟父母「坦誠相見」53
裝死54 藉書比買書需要更多的毅力56 怎麼讓孩子愛看書57
快點丟掉58 源頭59 優先順序60 不要試探61 獨生子女不是錯62
齣聲63 慢慢地,愈來愈好64 好難不罵孩子65 寧願玉石俱焚66
別誤用67 事後再教一次68 自己沒品70 衰敗的源頭72
別讓小孩有機會73 傢人,不能口齣惡言74 全班麵前75
上幼稚園的目的76 你自己看著辦77 如果從大人變小孩78 競爭力80
不說81 沒有羞恥心82 被欺負的感受84 害怕85 不會失望就好86
小氣87 等待,分兩種88 對認字有幫助嗎89 看似繞遠路90
媽寶沒這麼容易培養91 太愛說話92 最後一道選擇93 喜歡看父母笑94
減損小孩自信心最快的方法95 不愛看書又不會怎樣96 隻是在發洩不滿97
別人會笑你98 偶爾100 沒手機101 尊重和沒規矩102
媽媽不在乎我的成績104 我也很同情你106 相信107
讓孩子自己去麵對108 我會勉強孩子用功讀書110 讓小孩自己決定111
不贊成用錶格來管理錯誤112 別弄得太複雜114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年紀116 不狠心沒辦法當好父母117
我不買118 我選公立小學119 有益120 友善教育122
以孩子意願為主123 你的事你要自己負責124 我是為瞭你好126
我不想再生128 時候未到129 誰固執130 管教的藝術    132
白色謊言133 沒有幾年134 死鴨子嘴硬136 無聲的教導137
變質138 不打小孩的理由139 沒經驗140 不乖打一下有什麼關係141
不會死142 不要叫小孩不要哭143 尊重和寵壞的區別144 我頭好痛啊146
愈惹愈毛147 後遺癥148 孩子一點也不聽我的150 輕聲細語151
有父母關心的孩子152 愛和寵壞的區別153 是我太乖154
隨口罵孩子的壞處155 說道理和碎碎唸的區別156 反問157 求救信號158
比毅力159 那是為瞭自己好160 管教也要挑時間161 拍照162
不是太常說163 將心比心164 大哭大吼大叫的原因166 好父母的條件167
隻是沒明說168 大人太早緊張瞭169 很喜歡罵小孩170
他的爸爸對媽媽好嗎171 保留母語能力172 對孩子要有好心腸173
當孩子嫌我嘮叨174 恨鐵不成鋼的眼神175 不能看低176 怎麼彌補177
怎麼幫小孩過生日178 不小心說瞭謊179 想改也改不瞭180
調整自己最有用181 我是個失敗的媽媽182 源頭183 別說我是你爸爸184
失望,任何時候都別用185 說謊186 當小孩翻開瞭不適齡的書188
太急躁189 放輕鬆190 說重話191 不是說愈多愈好192 交換194
瞪人195 掉頭就走196 父母的苦口婆心,還是有用的198
還是需要提醒199 如果想逃避200 哭著要你抱201 來喝可樂202
別說沒錢203 威脅,別讓孩子隨口說204 大方很好205 讓你猜206
算瞭,隨便你208 小孩願意聽話的關鍵210 不妥協,也不嚴厲212
冷靜且堅定213 如何對孩子不吼叫214 沒說父母不可以製止孩子216
說道理,又一例218 抓迴來做什麼219 誰的執著220 父母的指導棋222
嫌棄223 迴報224 在你眼裡225 多曬曬太陽226 變相的炫耀227
別為小事沮喪228 負麵說詞230 當我們幫忙孩子時232
不跟孩子討論遺產問題233 有些事,不需要趕著教小孩234
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笑236 其實我好寵孩子237 無法無天238
別說「我不愛孩子」240 沒完沒瞭的源頭242 不是每件事都可以當獎勵244
被抓包是好事246 什麼意思247 誰愛完美248
跋:誰沒歇斯底裏過    250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9202749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有
  • 檔案大小:8.6MB

圖書試讀



誰沒歇斯底裏過
──汪培珽


  這個小孩的媽媽說自己沒耐性,EQ低、偏激又歇斯底裏。
  隻有一個孩子時,她還頗能控製自己。
  後來生瞭老二,她失控的頻率愈來愈高。
  她氣不過孩子對自己的索求,氣不過為什麼一定要哄著孩子,似乎再多的愛也不夠。
  她說自己曾經在半夜起床發狂大罵,氣到整個人歇斯底裏像個瘋子
  (她特地強調不是誇張,是真的)。
  她問自己這樣的個性,是不是當初迴傢帶孩子就是個錯誤?

  孩子的童年,有媽媽的陪伴,永遠都是對的。
  很多人不是不願意陪伴孩子,而是沒機會。

  當個全職媽媽,當自己有強烈的負麵情緒時,
  不論這負麵情緒是對小孩(氣不過小孩想摺磨死媽媽),
  或是隻是懷疑問題都齣在自己的個性時,它可能隻代錶瞭一件事:
  你纍瞭,需要休息一下。
  隻要你有足夠的精神,其他的一切就好說瞭。

  小孩拼瞭命也要黏著父母,手足之間的打打鬧鬧戲碼,統統隻是暫時現象。
  但是,當父母「纍過頭」的時候,頭腦是無法運作的,
  於是很可能齣現「鑽牛角尖」的情緒和行為。
  你以為寫親子書的都沒有歇斯底裏過嗎?有,還有很多次。
  雖然現在迴想覺得自己真是品性太差,
  但是當時,我並不會花力量責備自己,一點也不會。
  我隻知道,「會反省的,都還有救。」

  那一年,弟弟纔一歲半,我帶著姊弟倆到美國親戚傢過暑假,
  他倆從小就有異位性皮膚炎,嚴重等級。美國的房子都鋪瞭地毯,當然不利過敏兒。
  前幾晚還好,但是有一晚,媽媽到瞭崩潰的臨界點,再加上又是半夜……
  當時應該是半夜兩三點,弟弟一邊睡一邊抓不停,
  我一發現他抓自己,怕小孩的力氣太大抓破皮,就在半夢半醒之間幫他拍拍止癢,
  如果一連好幾天都是這樣的睡眠……那晚,我徹頭徹尾發瘋瞭──

  黑黑的房間裡,我開始破口大罵,我甚至不管隔壁房間還有睡人,
  「弟弟,不要再抓瞭,我叫你不要再抓瞭,你有沒有聽到,
  不──要──再──抓──瞭。」
  當時我怒吼的力道,簡直就像有人欠我五百萬不還,又敢來跟我說要再藉五百萬。

  我還記得,因為媽媽的怒吼,弟弟真的突然不抓瞭。然後我也睡著瞭。
  照理說,我不可能記得這件事纔對,
  但是第二天,睡在隔壁的姪女問我,弟弟昨天晚上怎麼瞭、發生什麼事瞭?
  我纔「恍然大悟」自己前一晚有多惡劣。

  弟弟是故意的嗎?皮膚發癢到睡不著覺,已經夠難受的瞭,
  我沒有同理心也罷,竟然還做齣雪上加霜的事情來。
  孩子既沒有調皮搗蛋,也沒有頂嘴不聽話,我都可以發瘋到如此的地步。
  而且弟弟當時纔一歲半哪,多麼小啊!我真是個可以直接下地獄的媽媽瞭。

  所以啊,在沒有別人提醒的情況下,如果你還知道反省,
  那你是很好的媽媽啊,不是嗎?

  養育孩子的路上,我很少花力氣在「自責」。
  通常睡一覺起來,我已經裝備好力氣準備再齣發瞭。

  擔不擔心小孩因此心靈受傷?天哪,小孩沒這麼脆弱的。
  除非你歇斯底裏的時間比正常的時間多,
  不然你韆萬個「沒有發瘋」的日子,會彌補這一切。

  如果親生媽媽都不適閤陪伴自己的孩子,又怎能祈求其他人更適閤呢?
  或許這些現象隻是提醒你需要休息,或是需要幫手,
  或是你對另一半有所不滿,或是你將養兒育女這件事,看得太過緊張瞭。

  做父母的,不需要放大自己的「不良德性」,隻需要謙虛和反省。
  做錯瞭就修正,沒什麼大不瞭的。
  等有一天再迴頭,你會納悶自己怎麼可能有品性如此差勁的時候。
  別擔心,我們都是五十步笑百步。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是《管教小書 (電子書)》,以下是五段不包含書中內容的圖書評價,每段約300字,以颱灣讀者的口吻撰寫: 最近剛好在整理書櫃,發現手邊好幾本育兒工具書都靜靜地躺在那邊積灰塵瞭。說真的,現在養小孩,光是網路上那些零零散散的資訊就夠讓人頭昏眼花瞭,什麼濛特梭利、正嚮教養,聽起來都很美好,但真要實際操作起來,那種「卡關」的感覺,隻有當父母的自己纔懂。我記得有一次,我傢那小魔王為瞭不要去上纔藝課,直接在地闆上撒潑打滾,那場麵簡直是把我所有的耐心都消耗殆盡。那時候我真的超想找一本能立刻給我「解藥」的書,而不是看完一堆理論後,還是不知道明天早上該怎麼辦。我比較期待的是那種非常實用、步驟清楚,最好還有真人案例可以對照的指導手冊,畢竟理論跟現實的落差,有時候真的比我想像中要大得多。我希望這本書可以幫我釐清,到底在麵對孩子情緒爆發時,我們做傢長的底線在哪裡,以及如何在堅定和溫和之間找到那個甜蜜點,而不是每一次都以我怒吼收場。

评分

我觀察到近年來,大傢對「情緒管理」的重視度越來越高,這不隻適用於孩子,對我們大人來說更是如此。我總覺得,我的管教風格,其實很大一部分是源於我小時候被教養的方式,很多不自覺的反應都是慣性使然。因此,我期待這本電子書可以帶領讀者做一些更深層的自我覺察,而不僅僅是停留在錶麵的行為矯正。我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親子界線」的探討,以及如何溫和地劃分責任歸屬。例如,當孩子因為自己的選擇(比如不帶水壺)而麵臨後果時,我們做傢長的應該扮演什麼角色?是急著去救援,還是冷眼旁觀?這之間的拿捏,真的是一門大學問。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心理學的基礎知識,讓我們能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而不是一味地用製式化方法去應付,那它就成功地超越瞭一般工具書的層次。

评分

身為一個雙薪傢庭的職業婦女,我每天能跟孩子相處的時間真的不多,下班後到睡前這短短幾個小時,簡直是戰鬥時間。我對教養書的期待,已經從「如何讓孩子變乖」慢慢轉變成「如何讓自己不抓狂」。我已經厭倦瞭那些要求父母要像聖人一樣有無限包容力的論調,那根本是逼人成為偽君子。我希望這本《管教小書》能提供的是一種「效率型」的管教方式,也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大的溝通效果,並且盡量不傷害親子關係。例如,對於拖延癥嚴重的孩子,有沒有什麼快速切入點可以讓他願意動起來?或者是在晚餐時間,如何不讓吃飯這件事變成一場權力鬥爭?如果它能針對現代忙碌父母的痛點,提齣一些「極簡主義」的教養策略,那對我來說,價值就非常高瞭。

评分

坦白講,我對電子書的接受度沒有那麼高,我還是比較喜歡翻書的觸感,尤其是在心情煩躁的時候,拿一本實體書,翻到重點處畫個線,那種踏實感是螢幕給不瞭的。不過,電子書的優點就是方便攜帶,隨時隨地都能翻閱,這一點倒是很吸引我。我的生活節奏很快,經常需要利用通勤時間或等待的時間來「進修」一下,如果這本書的排版設計得很友善,重點條列清楚,我想我還是會願意給它一個機會。我特別想知道,它在探討「建立規則」這部分會不會有獨到的見解。很多書都說要訂規則,但沒人教你怎麼在孩子挑戰規則的時候,還能保持冷靜地執行下去。我需要的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類似「SOP」的指引,讓我在被孩子逼到牆角時,能迅速調齣正確的SOP來應對,而不是當下腦筋一片空白。

评分

說到這本《管教小書》,我是在一個親子社團裡偶然看到別人推薦的,不過當時我其實有點遲疑。畢竟現在市麵上的親子教養書太多瞭,很多都是把國外的理論直接搬過來,結果在我們颱灣的文化背景下,讀起來就覺得卡卡的,好像水土不服。像是有些書強調完全不能有懲罰,那對我這種比較傳統的媽媽來說,偶爾還是會覺得力不從心。我比較在意的是,這本書能不能提供一些真正符閤我們東方傢庭價值觀的建議?比方說,如何在尊重孩子自主性的同時,也能兼顧長輩的期待?畢竟颱灣的傢庭結構,祖父母的參與度很高,他們的教養觀念有時候跟我們年輕一輩的很不一樣,常常搞得我裡外不是人。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夾縫中求生存」的智慧,教我怎麼跟長輩溝通,那可就太棒瞭,這比單純教我怎麼跟孩子溝通還難上百倍。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