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練習:停想行 學會對自己負責 (電子書)

靜心練習:停想行 學會對自己負責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楊舒雯
圖書標籤:
  • 靜心
  • 冥想
  • 自我成長
  • 正念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個人發展
  • 幸福
  • 生活
  •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教齣情緒穩定、邏輯清晰的孩子
  與其要求孩子如何做
  不如在成長的路上,讓他懂得如何停。想。行。
 
  我們來看一則小故事…
 
  小男孩在學校和同學起衝突,推倒對方被處罰後,發生瞭這樣的事情……。當天下午的靜心課裡,我們剛好做瞭『想法紅綠燈』的練習,下課之後,凱文沒有馬上離開,他平靜地走過來告訴我:『老師,我準備好瞭,現在我已經平緩我的情緒瞭,而且也想清楚接下來該怎麼做。』凱文告訴我當他在練習『黃燈想』的時候,他看到自己稍早因為情緒過度衝動而犯瞭錯,他承認自己的憤怒,就像火燒般快速地控製瞭他的身體,所以他一時沒有控製好自己就推人瞭,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但還是應該對朋友真誠地說聲對不起,雖然朋友的確說瞭一些激怒他的話,但動手打人就是自己不對。」 (★想法紅綠燈練習  p183)
 
  這就是靜心察覺教育的目的
  幫孩子取迴自己的力量,
  而不是靠外在的教條來處罰,或是約束錶麵偏差行為而已。
 
  ◆33個「呼吸」與「想法練習」教孩子調整情緒 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勇氣
 
  1. 呼吸練習  幫助孩子自我放鬆減壓,還能培養敏銳的觀察力
  在忙碌的課業與多元的課後活動中,呼吸練習是一種能夠幫助孩子在壓力高張的時候,找迴身體覺知,放鬆身心最好的方式,當心裡壓力下降,頭腦也會更清楚一些,專注力也無形中加強瞭。
 
  ★練習「把緊張蝴蝶吹齣去」(p27),在生活遇到不安或緊張情況時,能夠緩和焦慮的情緒,安定自己的心情。
 
  ★練習「當自己的齣氣筒」(p29),孩子學會在暴躁憤怒的時候,如何緩衝自己的情緒,找迴身體的主控權。
 
  ★練習「森林裡的呼吸瑜伽」(p81),讓孩子在體驗不同動物式呼吸的樂趣中,學會如何在興奮、生氣與壓力疲倦時,幫助自己恢復身心活力的方式。 
 
  2. 想法練習  讓孩子看見自己的想法中  學會如何做選擇
  「想法」隻是腦袋中浮現的一個現象,當我們認同它,它纔會對我們造成影響。讓孩子學習如何在這些來來去去的想法中,做齣正確的選擇,將是他們在成長道路上最珍貴的禮物。
 
  ★練習「我是魚池」(p100)  讓孩子看到想法在自己心中來來去去,並非真實的特性,並瞭解自己與他人對同一件事情,原來有著各種不同的想法。
 
  ★練習「正負麵的顛倒麵具」(p167) 邀請孩子體會當做齣某個選擇時,心裡的感受是快樂的?還是不快樂的?藉此告訴孩子,如何用正麵的心態來麵對問題。
 
  ★練習「想法紅綠燈」(p183) 這是一個需要反覆練習的遊戲,能夠增加孩子看見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獲得自我肯定以及增加處理能力的好機會。
 
  邀請你和孩子一起靜心練習,
  在這些遊戲當中,沒有輸贏、沒有對錯,
  讓孩子在接納自己的過程中,學得同理心,看見自己美好的一麵,最主要是你能藉由遊戲中和孩子的互動中瞭解彼此,
  讓關係變得更美、更有趣。
沉思的旅程:在喧囂中尋覓內在的寜靜 《沉思的旅程:在喧囂中尋覓內在的寜靜》 —— 一本關於深度自我覺察與生命重塑的指南 在信息洪流與快節奏生活的雙重擠壓下,現代人的心靈常常處於一種慢性疲憊與失焦的狀態。我們習慣瞭嚮外追逐,卻忘記瞭嚮內探索;我們熟練地應對外界的挑戰,卻常常在麵對自己內心的聲音時感到迷茫與無措。這本書,並非提供一套立竿見影的速效藥方,而是一張邀請函,邀請你踏上一段審慎、耐心且充滿力量的內在旅程。它緻力於引導讀者從日常的慣性思維模式中抽離齣來,以全新的視角審視自己的情感、信念與行為模式,最終實現真正的自我掌控與心智的自由。 第一部分:覺察的黎明——看見未被看見的自己 本書的第一部分,著重於建立一個堅實的基礎:覺察力(Mindfulness)。我們首先要學會的,是停止對外界刺激的本能反應,轉而觀察內在發生的細微變化。 章節一:鍾聲敲響時的停頓 這一章深入探討瞭“自動駕駛模式”對我們生活的侵蝕。我們是如何在不假思索中做齣決定、說齣話語,並將這些行為閤理化的?作者提齣瞭一種核心練習——“間隙的藝術”。這並非要求你完全停止思考,而是要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創造一個微小的、可供選擇的空間。我們將通過一係列具體的場景模擬,訓練讀者在壓力、憤怒或焦慮襲來時,如何捕捉到那個稍縱即逝的“反應前一秒”,並主動選擇“不反應”或“延遲反應”。內容包括:呼吸錨定技術在急性壓力情境下的應用,以及如何辨識那些隱藏在日常對話和工作流程中的“觸發點”。 章節二:情緒的地圖繪製者 情緒是信息的載體,但我們往往將情緒本身視為敵人。本章引導讀者將情緒視為需要被解讀的訊號。我們不再是“被情緒淹沒的人”,而是“情緒的觀察者”。我們將詳細分析幾種核心的“基礎情緒”(恐懼、悲傷、喜悅、憤怒),探討它們在生理層麵、認知層麵以及行為層麵的具體錶現。重點在於區分“感受(Feeling)”與“故事情節(Story)”——我們感受到瞭緊張,但我們隨後為這個緊張編造瞭一套關於“我能力不足”的敘事。本書提供的方法是:解構敘事,隻接納感受的原始數據。這部分內容包含瞭“情緒命名法”和“五感接地技術”,幫助讀者在情緒高峰期快速迴歸身體的真實存在。 章節三:信念的考古學 我們今天的行為,往往是童年或過去經驗中植入的“核心信念”在驅動。這些信念如同地下的暗流,深刻影響著我們的選擇,卻往往不自知。本章的核心任務是“信念的考古挖掘”。我們通過迴顧那些反復齣現的失敗模式、自我批評的語言,追溯其源頭。作者提供瞭一種“信念樹”的繪製練習,幫助讀者將錶層的想法(樹葉)追溯到根部(核心信念)。更重要的是,我們不隻是挖掘,還要學習如何“重塑根基”,用更具支持性和現實性的新信念,替代那些限製性的舊有框架。 第二部分:構建內在的穩固基石 當我們學會觀察和理解自己的內在機製後,下一階段是將這些洞察轉化為持久的、負責任的行動模式。這要求我們在人際關係、時間管理乃至自我對話中,建立起堅固的“內在責任感”的支撐係統。 章節四:邊界的藝術——溫柔而堅定的“是”與“否” “負責任”常常被誤解為“取悅他人”或“承擔一切”。本書明確指齣,真正的責任始於清晰的邊界。邊界不是拒絕他人,而是對自己承諾的保護。本章詳細闡述瞭如何識彆自己能量的“耗散點”與“匯聚點”。內容包括:如何優雅地拒絕超齣能力範圍的請求(“感謝邀請,但我需要專注於A項目”),如何清晰地錶達自己的需求而不訴諸指責(使用“我”的陳述句),以及如何處理那些試圖侵犯邊界的人際關係。我們探討瞭“彈性邊界”的概念,即邊界需要根據情境進行調整,而非一成不變的僵硬牆壁。 章節五:行動的連貫性:從意圖到實踐的橋梁 許多人擁有美好的目標和意圖,卻在執行層麵功虧一簣。這一章關注“意圖與行動的一緻性”。我們深入剖析瞭“拖延癥”背後的心理機製——往往不是懶惰,而是對不確定性或失敗的恐懼。本書提齣瞭一種“微小勝利纍積法”,即把宏大的目標分解到小到“不可能失敗”的最小單元。例如,如果目標是寫一本書,最小單元可能是“打開文檔,寫一個標題”。這不僅是時間管理技巧,更是一種重建自我效能感的心理策略。此外,還探討瞭如何設計一個“支持性的環境”,讓好的習慣更容易發生,讓壞的習慣被自然隔離。 章節六:自我寬恕的哲學與實踐 當我們學會對自己負責後,必然會麵對過去的錯誤和不足。這一部分是對“完美主義陷阱”的解毒劑。負責任不等於自我懲罰。本書提供瞭一種成熟的自我寬恕框架:承認錯誤(事實),承擔後果(行動),然後釋放非建設性的內疚(情感)。我們區分瞭“建設性的悔意”(驅動改變)和“破壞性的自責”(阻礙前行)。通過具體的“內在對話重構”練習,讀者學會用導師而非法官的聲音與自己對話,承認人性的不完美,並將過去的錯誤視為珍貴的、不可替代的學習經驗。 第三部分:活齣完整的自我——持續的演化 最終,真正的寜靜並非源於外界的寂靜,而是源於內在的和諧——即我們能夠坦然地接納並整閤自己所有的麵嚮。 章節七:整閤陰影麵: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榮格心理學中的“陰影”概念是本章的核心。我們常常壓抑那些自己不願承認的特質——嫉妒、自私、軟弱。然而,被壓抑的陰影具有更大的力量。本書鼓勵讀者以一種好奇和不評判的態度,去審視那些自己厭惡的特質,並探索它們可能隱藏的積極能量。例如,過度的控製欲可能源於對“失控的恐懼”和“保護欲”的扭麯錶達。學會識彆和接納陰影,能夠釋放巨大的心理能量,使人更加完整和真實。 章節八:在關係中實現自我負責 個人成長並非孤立事件,它最終體現在我們與他人的互動中。在關係中負責任,意味著不再將伴侶、同事或傢庭成員視為解決自己問題的“救世主”或“替罪羊”。本章深入探討瞭“投射”現象,即把自己的未解決的情緒或需求投射到他人身上。我們學習如何在親密關係中,區分“我的感受”和“你的行為”,並主張“關係中的各自獨立性”——即在深刻聯結的同時,保持各自的完整與自由。這需要勇氣去承擔“不被理解”的風險,以換取真實的連接。 章節九:持之以恒的照料:每日的內在維護 內在的寜靜不是一次性的成就,而是一種持續的照料工作,如同照料花園。本書的最後一部分,提供瞭將所有理論轉化為日常實踐的工具箱。這包括:如何設計一個“非功利性”的每日靜心時間(即使隻有五分鍾),如何利用通勤、排隊等碎片時間進行“微型覺察”,以及如何創建一個“失敗恢復機製”——當偏離軌道時,如何快速、無評判地迴到正軌,而不是陷入自責的循環。 《沉思的旅程》是一本實踐手冊,它要求讀者不僅要閱讀,更要參與。它揭示瞭一個深刻的真理:我們無法控製世界,但我們絕對有能力決定自己如何迴應世界。通過對內在世界的細緻耕耘,我們終將收獲內心的堅實與生命的自主權。這不是關於逃離生活,而是關於更深刻、更負責任地參與生活。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楊舒雯
 
  現居美國,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靜心察覺生命教育機構 Mindful Circles (靜心圓圓)的創始人,其機構結閤西方正念,濛特梭利和平教育及東方哲思為基底,緻力推廣靜心圓圓生命教學課程,服務對象為兒童及成人的生命教育課程並且持續開發協助美國社區學校開發靜心察覺生命教學課程及教師輔導。
 
  舒雯老師擁有專業正念教師執照,並從事正念教育多年,擁有美國幼兒教育學碩士學位,並在美有任教於濛特梭利學校二十餘年的一線教師經驗。舒雯老師也曾多次受邀在上海、青島、瀋陽等各城市參與濛梭利教師培訓和落實學校生命教育工作坊,目前著作有「靜心練習45個遊戲陪伴孩子快樂做自己」及「越玩越專注」兩本書。
 
  官方網站 : 靜心圓圓
  YouTube: 靜心圓圓 (Mindful Circles) 
  FB: 和舒雯一起靜心 

圖書目錄

ch1呼吸的靜心察覺22
 
1.1靜心的呼吸急救術 25
練習一:把緊張的蝴蝶吹齣去 27
練習二:當自己的齣氣筒 29
練習三:我是嚮日葵 32
 
1.2 我看見呼吸瞭 36
練習一:把呼吸關起來 39
 練習二:把呼吸裝進氣球裡 41
練習三:看紙片在鼻子上飛舞 43 
 
1.3呼吸可以做的事 47
練習一:呼吸是我的最佳拍檔 50
練習二:小船呼吸(腹式呼吸) 52
 
1.4 在身體裡找呼吸 60
練習一:我的呼吸在哪裡 63 
練習二:呼吸球 65 
練習三:心的尋寶圖 69 
 
1.5動物呼吸瑜伽 75 
練習一:三種動物呼吸 77
練習二:和呼吸一起說故事 79
練習三:森林裡的呼吸瑜伽 81 
 
Ch2想法的靜心察覺89
 
 2.1看見想法 94 
練習一:想法泡泡 97 
練習二:我是魚池 100 
練習三:看圖說故事 104 
 
2.2想法的感覺 114 
練習一:摸一摸想法 119 
練習二:想法樹 122 
練習三:傑剋的靜心魔豆 127
 
2.3想法是客不是主 136 
練習一:念頭先生的想法罐子 140 
練習二:衝動的想法泡泡罐子 148 
練習三:是雲還是山 152 
練習四:靜心罐子 155 
 
2.4想法的主人 163 
練習一:正負麵的顛倒麵具 167 
練習二:香水罐子 VS. 臭襪子罐子 173 
練習三:一二三想法木頭人 179 
練習四:想法紅綠燈 183 
練習五:心中的和平樹 193 
 
2.5想法好好玩 203 
練習一:時間的冰塊 205 
練習二:時間地平線 209 
練習三:時間銀行 219
練習四:用想法玩創意 224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9537006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有
  • 檔案大小:10.3MB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說真的,現在這個社會,大傢都在談「自我成長」、「自我實現」,聽起來都很勵誌,但說真的,很多人其實隻是在盲目地跟著潮流跑,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追求什麼。這本書的副標題「學會對自己負責」特別吸引我,因為這正是我最近一直在反思的重點。我們總習慣把很多不如意的歸咎於別人、歸咎於環境,卻很少真正深入去探討,自己在這中間扮演瞭什麼樣的角色。我希望這本書不隻是教我們怎麼「放鬆」,更重要的是提供一套思維框架,讓我們能真正審視自己的內在價值觀和行為模式。我希望讀完之後,不是隻會說幾句漂亮話,而是能真正做到在麵對睏難時,能夠堅定地說:「這是我的選擇,我願意承擔後果。」這種內在的力量,比任何外在的成功都來得重要和持久。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工具,讓我們從「被動反應者」轉變為「主動創造者」,那就太棒瞭。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有意思,給人一種簡潔又寧靜的感覺,光是看到那個標題,我就忍不住想把它帶迴傢。最近生活壓力真的不小,每天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常常覺得心裡亂糟糟的,很難專注在當下一件事情上。我一直在找尋一些可以幫助我「慢下來」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效率和速度。這本書的書名似乎就點齣瞭核心,那種「停下來、想清楚、再行動」的步驟,聽起來就很有條理,不會讓人覺得太過玄虛。我猜測內容應該會提供一些很實用的練習,像是引導式的冥想或是簡單的覺察練習,幫助我們把那些雜亂無章的思緒梳理一下。我很期待能從中學到如何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不是被外在的環境推著走。畢竟,生活中的大小決定纍積起來,纔是我們人生的樣貌,如果連最基本的「想」都沒有想清楚,那做齣來的決定自然也難以讓人滿意。希望能透過這本書,找到一個更踏實、更符閤自己步調的生活節奏。

评分

從書名來看,這本書似乎很不「浮誇」,沒有用太多華麗的詞藻去包裝所謂的「幸福」或「成功」。我很欣賞這種直接切入問題核心的寫法。我常常覺得,現代人對於「快樂」的定義好像被過度簡化瞭,好像隻要買對東西、去對的地方打卡,人生就圓滿瞭。但事實上,真正的滿足感往往來自於對自己生命藍圖的清晰認知,以及對自身行為的全然掌握。我期待這本書能帶領讀者,不隻是停留在錶麵的「靜心」,而是更深入到「責任」層麵。這「負責」的過程,想必需要很大的勇氣去麵對自己過去的盲點和錯誤決策。我希望讀完後,能建立起一種更堅韌的內在核心,麵對未來的挑戰時,能有底氣去選擇更艱難但更正確的路,而不是選擇那條阻力最小的捷徑。這本書的風格,給人一種踏實可靠的感覺,讓人相信它提供的是能長久實踐的智慧,而非曇花一現的靈感。

评分

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資訊爆炸是常態,手機不離手,各種訊息、通知不斷轟炸,真的很少有機會讓大腦完全放空。我嘗試過很多「斷捨離」的方法,從整理房間到刪除社群媒體App,但最終發現,真正的混亂是來自於內心,而不是外在環境的雜物。這本書如果真的能提供一套有效的「思緒整理術」,我會非常感激。我特別好奇,它如何區分「需要思考」的念頭和「無謂的擔憂」?很多時候,我們分不清自己是在進行建設性的思考,還是在原地打轉的焦慮循環。如果這本書能教我們如何設定「思考的邊界」,比如說,設定一個特定的時間段來處理擔憂,其他時間就專注於當下要做的事,那將會是巨大的進步。希望它能幫助我重建對專注力的掌控權,而不是被手機或瑣事牽著鼻子走。

评分

最近剛換瞭一個新的工作環境,老實說,適應期比我想像中要艱難得多。新的團隊文化、新的工作要求,讓我的焦慮感直線上升,常常半夜會驚醒,然後腦袋裡就是一堆未完成的待辦事項在跑馬燈。我身邊的朋友推薦我去看一些心靈成長的課程,但老實說,我比較偏好透過閱讀來吸收知識,因為比較能按照自己的步調來消化吸收。這本書的名稱聽起來就非常實用導嚮,不像有些心靈書籍讀完後,感覺收穫很多口號,卻不知該從何處著手。我特別想知道,書中提到的「停想行」這三個步驟,是如何在職場這種高壓情境下實際運作的?例如,當老闆突然丟瞭一個急件,我該如何「停」下來不立即反應,而是先「想」清楚後再「行」動?這種具體的SOP,對我來說纔是最寶貴的資產。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