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提問力:問更好的問題,獲得更棒的答案 (電子書)

最強提問力:問更好的問題,獲得更棒的答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埃爾克‧維斯
图书标签:
  • 提问技巧
  • 沟通技巧
  • 思维训练
  • 高效学习
  • 问题解决
  • 批判性思维
  • 自我提升
  • 职场技能
  • 人际关系
  •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場好的交談,開始於好的問題;
一個好的問題,開始於好奇的態度,真誠的求知慾;
最強提問力,就是一封邀請函。
邀請你看見一個新世界,一個新的自己。
 
  愛因斯坦:「如果我只有一個小時可以解決一個攸關自身性命的問題,我一定會把前五十五分鐘都拿來判斷我該問的問題是什麼?」
  
  你有很多疑問,但沒有勇氣問,問問題會被看成跟人作對,與人找碴?或被貼上「無知」的標籤?
 
  你沒有興趣和好奇心問問題,也怕踩到「交談地雷區」,只有場面話最安全,不會洩漏你的情緒;人際關係有距離,會讓人比較安心?
 
  你不小心落入「對話框架」,但這個框架從何而來?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問?該如何問?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問問題還要學?
 
  本書的核心是讓身處二十一世紀的你具備最重要的技能——提問力。
  實用哲學家埃爾克‧維斯為你喚起那個早就存在內心的蘇格拉底。
 
  你敞開心胸,用好奇心加一小撮渴望和一份耐心,培養屬於自己的蘇格拉底態度,控制向上與向下的問題,運用開放式和封閉式問題,讓你從每一個問題去追索每一個答案的真諦。一層一層引導與聆聽,打破僵化的「我以為」「我認為」思維,重新組裝認定的邏輯。
 
  6個【問問自己】單元,全面性找出為什麼我無法問出好問題的原因,
  32個【練習】單元,按照主題,實務操作,鍛鍊提問力最佳實用操作手冊。
 
  改變你勇敢而大膽探索,不會以為自己早就知道答案;改變你樂於接受自己有所不知,安靜保持傾聽,而不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終結廢話,垃圾話。塑造自我的核心價值。
 
  當你踏上「提問力」的驚奇之旅,人生雖然打掉重練卻越來越了解自己,越來越喜歡自己,從而發現一個更豐富的自己。
 
本書特色
 
  本書提供你問更好的問題,獲得更棒的答案!
  ◆拆除對話地雷區,跟膚淺交談說掰掰
  ◆終結廢話.垃圾話.場面話
  ◆二十一世紀必備技能之一
  ◆提問力‧思考力‧聆聽力三強鼎立一起學習
  ◆各行各業適用‧每個成長階段都需要一本
 
  如何喚醒我們內在小小的蘇格拉底?
  ◎不要貼標籤,保有驚奇的心,如同每個人看雲朵都有不一樣的想像。
  ◎探索自己的猶豫和質疑,像個哲學家一樣。
  ◎不要認真判斷,反覆對你的判斷做出判斷。
  ◎拋棄自我,成為認真的聆聽者。
  ◎先把同理心關掉,實行同理心中立。
  ◎學習偵探福爾摩斯的觀察力。
  ◎利用關鍵類型的問題展開對話,或加深對話的深度。
 
專文推薦
 
  這是一把打開你我人生寶藏的鑰匙
  「所有問題的答案,都早就已經在我們『裡面』,
  我們就像已經在心上懷了胎兒,只是自己還不知道。」____實用哲學實踐者 褚士瑩 
 
國外讀者迴響
 
  「快翻開這本書,你的人生會變得更加豐富!」
  「讓人在現代生活中可以放下戒備,很重要的一本書!」
  「若想要更認識自己和其他人,這是一本很棒的書!」
  「每個人都該讀一讀。這麼一來交談一定會變得很有趣!」
  「這本條理清楚又實際的書,正適合想要開啟更好、更有深度對話的勇敢思想家。」
  「這本書真的是太珍貴了!真的讓我的日常生活變得豐富許多。」
  「本書簡直是一顆瑰寶!」
  「非常推薦給常常在毫無收穫的對話、爭執、辯論中越陷越深的人。」
  「這本書是這個充滿爭議與兩極化的時代中的一道希望之光。」
  「埃爾克.維斯讓實用哲學變得平易近人。必讀!」
  「一本令人心情愉快又不落俗套的書。」
  「鼓舞人心、易於閱讀,本書充滿實用的活動,可以讓人立刻開始練習。對我來說,這是一本必讀的書!」
  「本書中的強大意念促使我們與其他人和自身建立起更多連結。」
  「有些書真的能改變你的世界觀或日常生活行為,就我看來,本書就是其中之一。真心推薦給所有人。」
《突破思维:解锁高效沟通与深度思考的秘密》 这本书将带领你踏上一场关于“提问艺术”的深度探索之旅。它并非一本关于特定学科知识的教科书,而是一部旨在重塑你认知结构、提升信息获取效率和决策质量的思维工具书。我们相信,提问的力量远超表面,它是驱动学习、创新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核心引擎。 第一部分:提问的哲学基石——为何我们总在问错问题?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被海量数据包围,但真正的洞察力却日益稀缺。本书的第一部分直击问题的核心:我们的大脑倾向于寻找“已知答案”的确认,而非“未知领域”的探索。 1.1 认知的陷阱与“满意解”的诱惑 我们将深入剖析认知心理学中关于“启发式偏差”的部分。人类心智天生倾向于快速、低能耗的解决方案——即“满意解”(Satisficing)。这种倾向使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过早地接受第一个看似合理的答案,从而错失了更优的可能性。书中会通过大量案例展示,一个不加深思熟虑的初步问题,是如何将我们的思考导向死胡同的。例如,当项目受阻时,我们常问“为什么会失败?”——这是一个确认失败的提问;而更有效的问题可能是“在现有资源下,我们还能尝试哪三种全新的路径?” 1.2 问题的“结构化”与“解构力” 有效提问的前提是对问题本身的清晰界定。本部分将介绍一种“问题解构矩阵”,它帮助读者将模糊、庞大、令人望而生畏的议题,拆解为若干个可操作、可回答的子问题。我们将探讨如何区分“症状性问题”(表面现象)与“根源性问题”(系统病灶),并提供一套实用的提问框架,用于系统性地剥离问题的表皮,直达核心驱动力。这包括“5个为什么”的深度应用,以及更高级的“逆向追溯法”。 1.3 提问的“语境敏感性”:环境与文化的影响 一个好的问题在特定情境下是有效的,但在另一种情境下可能引发冲突或误解。我们探讨了提问的社会学维度,包括权力距离、群体规范以及跨文化交流中的提问禁忌与开放策略。如何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组织中提出质疑,同时又不损害既有关系?如何设计一个能激发全球团队成员分享真实看法的提问方式?本书将提供基于情境分析的提问策略调整指南。 --- 第二部分:构建高效提问的工具箱——从技术到艺术 如果说第一部分是“心法”,那么第二部分就是实实在在的“招式”。这里聚焦于提升提问的精确度、引导性和激发性。 2.1 开放式与封闭式提问的精准切换 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开放式问题能引导更多信息”这一基础认知上。我们将深入研究何时必须使用封闭式提问来快速聚焦范围,以及如何通过“序列化开放提问”构建一个引导性的对话路径。书中提供了一套“提问动词词库”,教你用更具穿透力的动词(如“描绘”、“量化”、“验证”、“假设”)替代模糊的动词(如“想”、“看”、“觉得”)。 2.2 假设驱动式提问(Hypothesis-Driven Questioning) 在科学研究、商业战略乃至日常决策中,我们往往需要验证或推翻一系列预设。本章侧重于如何设计“可证伪”的问题。一个好的假设驱动问题,必须包含明确的输入、预期的输出以及判定标准。我们提供了一系列模板,教你如何将一个模糊的“如果我们这样做会怎样?”转化为“如果[输入A]增加20%,而[变量B]保持不变,我们预期[结果C]将如何变化,以及我们如何快速测量这一变化?” 2.3 追问的艺术:深化与转折 提问的价值往往体现在追问上。我们探讨了如何有效使用“探针性追问”(Probing Questions)——那些用于挖掘细节、澄清模糊点的短句。更重要的是,本书引入了“转折性追问”(Pivot Questions),它们能够将对话从一个僵化的死角,巧妙地引向一个新的、更有前景的方向。这要求提问者具备极强的实时分析能力,能够识别对话中的“信息空洞”和“逻辑断层”。 2.4 倾听与提问的动态耦合 提问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与接收方反馈的实时互动。本章强调“延迟反馈”和“镜像式提问”的技术。延迟反馈,即在接收到答案后,稍作停顿,让信息在脑中沉淀后再提问,可以有效避免机械性的反应。镜像式提问,即复述对方的关键论点并将其转化为疑问句,不仅能确认理解,还能促使对方更深入地阐述其观点。 --- 第三部分:提问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与升级 本部分将理论工具应用于实际场景,展示如何通过改变提问方式,显著改善工作和生活中的结果。 3.1 决策制定中的“反面提问” 在面对重大决策时,我们往往陷入“为什么要做”的思维定式。本书推崇“反面提问法”(Premortem Analysis)。与其问“这个项目会成功吗?”,不如问:“假设我们现在是三年后,这个项目已经彻底失败了,请描述一下导致失败的三个最主要原因。”这种前瞻性的负面提问,能有效激活大脑中对风险的警觉机制。 3.2 创新与头脑风暴的提问引擎 创新往往源于对既有规则的挑战。我们介绍“限制性提问法”:通过人为设置看似荒谬的限制条件(例如:“如果我们没有预算限制会怎样?”或“如果我们必须在一天内完成这个产品会怎样?”),迫使团队跳出常规思维模式。书中提供了大量激发“如果……会怎样?”(What If)情景的提问结构。 3.3 艰难对话中的提问边界 在处理冲突、反馈或绩效评估时,提问的措辞至关重要。本书详细阐述了如何将指责性的陈述转化为中立的探究性问题。例如,将“你为什么总是拖延截止日期?”转变为“关于这个任务的进度安排,你目前遇到的主要障碍是什么?我们如何一起解决它?”这种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提问,是建立信任和促进合作的关键。 3.4 个人成长与自我反思的提问循环 最终,最深刻的提问发生在自我对话中。本书提供了一套“日终自省提问清单”,用于帮助读者反思一天的学习、行为模式和情绪反应。这些问题设计旨在揭示隐藏的自我限制性信念(Self-Limiting Beliefs),并引导读者建立更有适应性、更积极的未来行动导向。 《突破思维:解锁高效沟通与深度思考的秘密》不是一套速成秘籍,而是一份持续精进的指南。它要求读者将提问视为一种需要刻意练习的技能,一旦掌握,你将发现,你所获得的答案的质量,将与你最初提出的问题一样卓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埃爾克‧維斯 (Elke Wiss)
 
  實用哲學作家埃爾克.維斯的作品暢銷全球,其著作利用簡單的日常小改變來幫助讀者轉變日常生活。維斯的寫作範疇包含撰寫並指導表演題材、短篇故事、獨角戲和敘事哲學詩,也寫文章、製作Podcast,本身身兼教練、推手以及實用哲學家的身分。她舉辦與實用哲學、提問藝術相關的研習會,在各機關教導蘇格拉底式對話,也提供一對一的哲學式諮商。《最強提問力》是她的第一本著作。
 
譯者簡介
 
翁雅如
 
  英國雪菲爾大學翻譯碩士、東海大學中外文雙學士,現與先生同居新北兩貓之家,專職書籍、影視字幕、舞台劇字幕翻譯。目前譯作四十有餘,熱愛翻譯,斜槓花藝師。

图书目录

004【推薦序】如何透過提問,知道世界上的一切?/褚士瑩

前言__被對話的框架框住了?
015 我們的判斷從何而來?
017 你為什麼沒有勇氣問?
019 你為什麼有權利問?
021 從此你的名字可以叫「思考者」
023 實用哲學;有什麼用呢?
024 培養「敏捷視角」
026 為什麼是蘇格拉底?
027 「我知道我什麼都不知道」
030 哲學思考的開端
032 何必這麼麻煩?
034 從你和我之間開始
037 學會提問力,思考力

PART1__為什麼我們都這麼拙於問出好問題?
041 「我一天到晚在問問題,是有什麼好學的?」
050 原因一:人類天性
059 原因二:害怕提問
067 原因三:得分點
076 原因四:缺乏客觀性
083 原因五:沒有耐性
088 原因六:缺乏能力

PART2__你的核心:蘇格拉底式態度
098 從畏畏縮縮變成超級英雄:喚醒你內心的蘇格拉底
105 蘇格拉底式態度:擁抱驚奇的心
110 蘇格拉底式態度:好奇——真的想知道
116 蘇格拉底式態度:勇氣
121 蘇格拉底式態度:不要認真地判斷
136 蘇格拉底式態度:學著接受(甚至擁抱)無所知
143 蘇格拉底式態度:把同理心先放一旁
161 蘇格拉底式態度:忍受不悅感——都是過程
163 蘇格拉底式討論的架構

PART3__提問的時機
191 條件一:一切從當個好聽眾開始
198 條件二:認真看待語言
207 條件三:徵求同意
213 條件四:把步調慢下來
217 條件五:忍受挫敗感

PART4__提問的能力:技巧、小撇步和陷阱
223 蘇格拉底式提問指南:起伏
239 提出好問題的祕訣:天上的派?(遙不可及?)
251 提問的陷阱與類別

PART5__從問題到交談
263 骨牌遊戲
272 跟進自己的提問
285 用問題來對質
293 跟進:用「如果」問題來當你的強心劑
297 敞開心胸去提問

306 後記
307 謝誌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1797212
  • EISBN:978986179743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1.8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
 
如何透過提問,知道世界上的一切?
作家/褚士瑩
 
  埃爾克‧維斯(Elke Wiss)是一位荷蘭的編劇、劇場導演、女性以及哲學踐行者。如果不是最後的這一項,我們可以說是世界上幾乎沒有任何相同之處的兩個個體。
 
  但正因為她時常用「蘇格拉底對話」的技巧舉辦哲學踐行工作坊,進行哲學諮商,教人提問的藝術,突然之間,我覺得我們之間有著共同的語言。如果有一天我們見面,對話也會像是熟悉的老朋友一樣。
 
  更精確地來說,是有著兩千五百年交情的老朋友。
  首先,我想我們可能會先聊一下亞里斯多德提出的「白板說(Tabula Rasa)」。
  「心靈是一塊白板嗎?」
 
  亞里斯多德使用這句話時,他背後的概念是「蠟塊說」,指出感性靈魂接受的,是事物的形式而非質料,就好像一塊歐洲貴族用來作為封印的熱蠟,當刻有圖紋的金屬壓在熱蠟上時,它接受的是印紋,而不是金屬本身。
 
  「教育是接受烙印的火刑嗎?」可能會是我們的下一個問題。
 
  經過對話之後,我想我們會傾向同意蘇格拉底說的,人不是白板,也不是蠟塊,而教育不是灌輸。我們唯一能做、而且應該做的,是透過「提問」,來點燃彼此內心神聖的火焰。
 
  這是為什麼蘇格拉底說自己一無所知,卻又能夠教授別人知識。因為這些知識,並不是由蘇格拉底灌輸給別人的,而是人們原來已經具有的。
 
  所有問題的答案,都早就已經在我們「裡面」,我們就像已在心上懷了胎兒,只是自己還不知道,蘇格拉底先像一張驗孕試紙,確定對方知道自己內在有一個正在成形的想法,然後透過細緻的提問對話,像助產士的按摩般,清楚指示思考的方向,最終幫助對方把自己足月的想法生產出來,並且能夠辨識出這個想法,確實就是我的孩子,不帶批判地接受他,而不是困在現實和想像的差距中,嫌棄自己真實想法的醜陋。
 
  我之所以如此確定,是因為我在閱讀她的新書《最強提問力》(How to Know Everything)的時候,使用了邏輯觀察的技巧,觀察到她所做的事,正是我每一天正在做的事。那種心智的連結,是如此的真實而確定,就像我們在踐行哲學對話的時候,也確知自己的心智,正跟我們的老師,兩千五百年前的蘇格拉底聯繫在一起。
 
  我在閱讀《柏拉圖對話錄》的時候,也感受到這樣的連結。
 
  其實我在臉書或是推特上,讀到任何讓我怒火中燒的話語時,我也會提醒自己,安靜下來,繼續觀察。直到我看清楚我與我厭惡的人、我反對的話語,也有著如我與我喜歡的蘇格拉底的連結為止,否則我不應該半途停下來。
 
  我不否認,隨意的提問表面很簡單,只要在隨便在句尾加個問號就行了,但優質的提問,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經過這些年的練習,我也發現了一條截彎取直的便道,那就是可以「觀察出好問題」。只要仔細觀察,就可以變得會提問。
 
  慣性隨意的提問,因為往往帶著自己強烈的預設,卻渾然不覺,所以很難成就一個好問題。在經年累月的練習中,我慢慢認識到提出一個好問題的過程,也就是點燃內心神聖的火焰,其實可以簡化成這四個簡單的步驟:
 
  1.檢查自己和對方的預設。
  2.透過觀察,連結到「別人的角度」,能用對別人的提問,開啟「廣度」。
  3.透過觀察,連結到「自己的生活」,能對自己提問,開啟「深度」。
  4.擁抱自己的無知,使用好奇心和對方一起探索,信任對話,即使不知道對話的去向也沒關係。
 
  換句話說,檢查自己是否已經戴好安全帽、綁好安全帶,如果已經用邏輯思考的紀律,裝備好自己,那就享受失控吧!就像蘇格拉底被處決的那天,來看望他的學生和親友都十分悲痛,而他本人卻鎮定自若,談笑依舊,最後從行刑官手裡接過毒酒,一飲而盡,從容赴死。因為一個已經透過提問、知道一切的人,是不會有恐懼的。
 
  我喜歡這樣的自己。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對這類強調「能力提升」的書籍一直抱持著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態。期待是因為我們都渴望變得更好、更有效率,害怕則是因為太多這類書籍只是在翻譯國外的成功學,內容跟我們台灣本地的職場文化有點水土不服。不過,這本《最強提問力》的中文書名譯得非常在地化,沒有那種生硬的「XX力養成指南」的感覺,反而更像是一種生活哲學的展現。我希望它不是那種教你如何用「套路」來達到目的的書,而是真正從內在出發,讓你由衷地、真誠地想去了解對方,進而自然而然地問出好問題。如果它能透過一些貼近我們生活中的案例,像是家庭溝通、朋友聚會,甚至是網路社群上的互動,來闡述提問的重要性,那就太棒了。我真的很想知道,要如何在一片喧囂中,提出一個既不冒犯人、又能引人深思的好問題。

评分

坦白說,我過去也買過幾本號稱能提升溝通技巧的書,但大多都流於表面,讀完後感覺自己好像會講一些「很漂亮的話」,但真要實戰時,腦袋還是會一片空白。這次會被《最強提問力》吸引,主要是因為它的書名直接點出了「獲得更棒答案」的結果導向,這非常符合我這個務實派讀者的期待。我們提問的目的,說穿了就是要解決問題、獲取知識或建立連結。我特別期待它能深入探討「開放式問題」與「封閉式問題」的交替使用時機,以及如何避免問出那些帶有預設立場或引導性的「陷阱問題」。畢竟,一個設計不良的問題,不只得不到好答案,還可能破壞關係。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科學且可重複驗證的提問流程,讓我能像操作儀器一樣精準地進行提問,那它就不只是一本好書,更是我工作效率提升的秘密武器。

评分

最近因為工作關係,需要常常帶領一些小型的工作坊,每次最頭痛的就是如何引導大家跳脫舒適圈,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我的困境常常是,當我問「大家有沒有什麼想法?」時,得到的往往是集體的沉默,不然就是少數幾個「萬事通」在發言。這時候我就在想,是不是我的「引導式提問」還不夠力道?因此,這本關於「提問力」的書,對我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個人非常看重實用性,我不需要太過學術的理論推導,我需要的是「當你遇到這種狀況時,請這樣問」的具體步驟。如果書裡能設計一些「提問情境模擬測驗」,讓我練習在壓力下快速組織語言,拋出精準的問句,那就太好了。我希望這本書不只是教我如何「問」,更要教我如何「聽」——因為好的提問必然伴隨著好的傾聽,才能真正理解提問背後的需求。

评分

最近手邊堆了好幾本書,但這本《最強提問力》的書名,總是在我書櫃裡閃閃發光,讓我有種「這本我一定要趕快翻開」的衝動。說真的,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大家都在談論「如何產出優質內容」,但很少人會真正去深究「如何提問才能激發出別人腦中最棒的點子」。我自己的經驗是,尤其在職場上,當專案卡關時,大家都在找答案,但真正的轉捩點往往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系統性的提問框架,讓我面對不同情境,無論是面對長官、客戶還是跨部門的夥伴,都能從容不迫地拋出那個「一針見血」的問題,那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把無價的鑰匙。我猜測它或許會提到一些像是「假設性提問」或是「限制性提問」的應用場景,這些都不是我在一般溝通技巧書裡常看到的內容,所以非常期待它能帶來一些不一樣的視角,打破我過去習慣性的提問模式。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簡潔有力又帶點神秘感的風格,立刻就抓住了我的目光。我覺得出版社在選書和包裝上真的下了不少功夫,光是看到這個標題,就忍不住想知道裡面到底藏了什麼寶藏。我一直覺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私底下跟人溝通,提問的技巧實在是太重要了,但往往我們都只是隨口問問,沒有真正去思考「我該怎麼問才能得到我想要的答案」。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實戰的技巧,教我怎麼把「隨意的疑問」轉化成「精準的探詢」,那絕對是物超所值。我特別期待它能深入剖析提問背上的心理學基礎,畢竟很多時候,對方不回答或回答得很敷衍,可能不是他們不想說,而是我的問法讓他們產生了防衛心。希望這本書不只教我們問法,更能引導我們理解提問背後的人際互動學。光是從書名散發出來的氣場來看,它應該是本能讓人產生實際行動力的工具書,而不是那種空泛的理論大雜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