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想,現今的信仰教育,好像越來越傾向於制式化和儀式感,總覺得「要去教會」、「要參加主日學」才算是盡到責任了。但說真的,孩子在學校、安親班吸收的資訊已經夠多了,回到家裡,最需要的其實是父母最真實、最生活化的榜樣。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不需要特別騰出大塊時間,就能在日常對話、一起做家事、甚至飯桌上自然流露的「小撇步」,那真的是太棒了。我特別關注「邊玩邊學」這個點,因為我的孩子對那種正襟危坐的教條式說教完全沒興趣,他們只對好玩、有互動的事情有感覺。如果能把聖經故事轉化成孩子可以觸摸、可以參與的角色扮演,或是利用簡單的居家物品來做活動,那種潛移默化的力量,遠比死記硬背要來得深刻得多。希望書裡能多分享一些實際操作的案例,讓我知道怎麼把那些宏大的教義,濃縮成孩子能理解的「生活體驗」。
评分翻閱這類型的書籍時,我總會默默地檢視自己目前做的如何。我常常覺得,我們這些家長,自己可能都還在摸索信仰的路上,要怎麼去引導一個完全沒有概念的孩子呢?這本書如果能給予父母自身的「心靈補給」與「重新定義」,那就太好了。因為信仰的傳承,說到底,是先從父母的生命活出來,而不是從嘴巴說出來。如果書中能有許多段落是鼓勵父母先照顧好自己的靈命,讓孩子看見父母自己對真理的熱愛與委身,那對我來說,比一堆活動建議都來得珍貴。我希望這不是一本「給父母的作業清單」,而是一本「邀請父母再次愛上這段旅程」的夥伴之書,讓我們在疲憊中,還能記得那份初衷與喜樂,然後再帶著那份能量,去陪伴孩子們探索這個美好的信仰世界。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簡潔有力,給了我一個很明確的方向:重點在「培育」,而不是「灌輸」。在現今這個資訊爆炸、價值觀多元的社會,身為基督徒家長,我們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不扼殺孩子獨立思考的前提下,將核心的信仰價值觀紮根在他們心裡。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只把信仰當成一種「文化標籤」,而是要讓他們理解為什麼我們會這樣生活、這樣選擇。我非常好奇作者如何處理這個「深度與廣度」的平衡。是如何在不讓孩子感到壓力或排斥的情況下,建立起他們對上帝的親密感和信任?如果它能提供一些橋樑,連接起孩子在學校學到的科學知識與信仰的宏大敘事,那會讓我覺得,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現代且開闊,不再是那種故步自封的老舊教法,而是真正與時俱進的傳承。
评分坦白說,很多強調家庭教育的書籍,都會讓我陷入一種「我不夠好」的焦慮。總覺得作者一定有個完美無瑕的家庭背景,才能寫出這麼有深度的內容。因此,我對這本的期待是,它能展現出「真實的過程」。所謂「從家出發」,不應該只是說說而已,而是要能面對家裡那種吵鬧、混亂、有時還會失控的真實場景。例如,當孩子因為玩具爭吵不休,或者對父母的教導產生叛逆時,那種當下怎麼去引導,讓他們在衝突中也能感受到愛與原則,這才是最考驗父母功力的部分。如果這本書能不避諱地談論這些「不完美」,並提供一個可以讓父母先安定自己心緒的起點,那它的實用價值就會暴增。我希望看到的不是一套SOP,而是一個「可以調整、可以嘗試」的家庭指南。
评分這本書的封面設計,老實說,第一眼看過去就覺得很溫馨、很親切。那種色彩的運用,帶點手繪的感覺,立刻把我拉回小時候那種無憂無慮的時光。光是看到那個標題,就覺得非常有共鳴,畢竟現在的親子教養資訊爆炸,很多書都給人一種「壓力感」,好像不這樣做孩子就會輸在起跑點上。可是這本書的氣氛完全不一樣,它散發出一種「放鬆、自然」的氣息,讓人會心一笑,覺得對啦,帶孩子本來就應該是這樣開開心心的過程。我很期待裡頭能分享一些真正落實到生活裡頭的簡單方法,而不是那些高大上、做不到的理論。這種「從家出發」的感覺,特別能打動我這個在都市裡忙碌,但又想把家庭關係經營好的媽媽。光是能傳達出這種輕鬆愉快的育兒氛圍,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