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明治維新(上):當年的哪一項政治、軍事、建設,造就瞭你我眼前閃亮亮的一部份日本? (電子書)

走讀明治維新(上):當年的哪一項政治、軍事、建設,造就瞭你我眼前閃亮亮的一部份日本?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牛奶傑
圖書標籤:
  • 明治維新
  • 日本近代史
  • 曆史
  • 政治
  • 軍事
  • 社會變革
  • 文化
  • 近代化
  • 幕府
  • 福澤諭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走過歷史,走過亂世,看日本如何脫胎換骨

  日本古代大名,居然得趁齣差時沿路賺外快?
  北海道差點獨立,為什麼?
  小漁村,如何變身洋房林立的神戶大港?
  扭轉日本命運的「鬆下村塾小屋」是什麼?都是誰在讀?
  現今河豚大縣,在明治維新中超級重要?


  今日日本豐富精彩的傳統文物從何而來?
  其實 喜歡日本的你 一直都在明治維新的歷史軌跡中穿梭

  西元2018年,乾支戊戌。這是日本進行「明治維新」改革150年週年的時間點,同時也是大清帝國「戊戌變法」的120週年。這兩項同樣源自政治中央、意圖進行全麵改革的措施,一則大鳴大放、一則僅103天便黯然收場,從此改變兩個東亞國傢的命運。

  一百五十多年前,原本自我封閉孤立於世的東亞島國,從被來自太平洋彼岸的黝黑船艦突破做為起點,緊接著,改革的浪潮排山倒海、規模宏大,它重塑瞭日本的風貌,也日漸奠基齣今日大傢所喜愛的日本風貌。

  現今蓬勃日本的麵貌
  源自於明治維新時期的哪一項建設或舉措?
  懂得愈多趣味愈多


  ‧武士刀──男子漢們的夢想
  明治新時期為進入文明法治社會,不允許斬殺他人之必然要求,1876年頒布瞭廢刀令,但普遍引起武士們的不滿,甚至有激化反叛與誘發西南戰爭的影響。對武士刀有興趣的玩傢,可前往上野東京國立博物館本館、東京澀榖的刀劍博物館參觀。另外,甫於2017年開幕的銀座新購物地標GINZA SIX 6樓,也有武士刀的主題專櫃,遴選相關書籍雜誌,並陳列展示武士刀的。

  ‧穿越時空──重現明治時代遊行隊伍
  每年10月22日舉辦的「時代祭」,為京都的三大祭典,遊行隊伍會從京都禦苑齣發,前往平安神宮。參與成員會由打扮為明治時代維新勤王的誌士打頭陣,接著往古時迴溯,有德川幕府的上洛隊伍、織田信長的上洛隊伍,最後是延曆時代室町洛中風俗的隊伍(相當於平安京創建時)等等,相當有趣。

  ‧從浮世繪看當時人們對異世界的觀點
  位於神奈川條約簽屬地點的「開港資料館」,保存許多幕末到昭和初期有關橫濱發展史的歷史文件,日方民間當時的浮世繪圖畫中,多將派裏等異國人繪為飛禽走獸,猶如現今語異星生物第三類接觸的遐想!

  ‧源自明治時期至今屹立不搖的名店、美食
  日本最早販售鯛魚燒的創始店──麻布十番「浪花傢」;以天然柑橘加工製成「夏蜜柑丸漬」聞名的幕末時開業的老店「光國本店」;幕末時躲過鳥羽伏見之戰砲火的笠置屋──今日傢喻戶曉清酒品牌月桂冠的前身。

  ‧歷史人物與現代建築的結閤──阪本龍馬
  阪本龍馬,是幕府末期推動維新革命中扮演重要腳色的劃時代人物,在國內外都有不少的擁護者。喜歡龍馬的朋友 不妨安排一趟四國高知桂濱海的「龍馬紀念館」之旅,在造型前衛如太空船的館內一覽龍馬生平,並探訪樹立海邊的龍馬雕像地標。

  ‧重新完整呈現日本最北網走監獄
  1890年(明治23年)明治時期的北海道獄政製度 廢止瞭不閤理的強製勞動作法
  位於日本最北位置的網走市 網走監獄博物館 名氣相當響亮 將原本的木造牢房與相關設施從監獄腹地內移築到博物館園區,成為對民眾開放的觀光設施。

  ‧不一樣的日本遊──國傢重地日本銀行
  1882年成立的日本銀行,統一瞭紙鈔的發行權,並正式將紙鈔發行改為金本位製,令金融秩序與國際匯價更加穩固。儘管日本銀行是敏感的國傢重地,但仍有規劃讓民眾參訪的行程。其一得事先預約,每趟參觀約1小時,著重於讓參觀者認識日本銀行;另一種簡易的參觀則免預約。
 
文獻綜述:日本近代化進程中的關鍵抉擇與深遠影響 本篇綜述聚焦於探討日本近代化進程中,那些在政治、軍事、社會結構及對外關係等領域所作齣的關鍵性抉擇,及其對現代日本乃至東亞格局産生的持久影響。我們將著重分析明治維新這一曆史轉摺點的前因後果,並將其置於更宏大的曆史背景下進行審視。 一、 幕藩體製的瓦解與中央集權的建立 理解日本的近代化,必須從對舊體製的徹底顛覆入手。德川幕府統治下的封建體製,即“幕藩體製”,是一種高度分權的二元結構,其核心矛盾在於中央(幕府)與地方(藩)之間的權力分配失衡,以及武士階層日益增長的經濟睏境與政治特權之間的矛盾。 1. 經濟基礎的動搖: 18世紀以來,商品經濟的發展,特彆是大阪和江戶等商業都市的繁榮,使得部分町人和下級武士通過商業活動積纍財富,這直接挑戰瞭以“士農工商”等級製度為基礎的傳統秩序。舊有的石高製(以土地産量定俸祿)在通貨膨脹麵前顯得捉襟見肘,大量中下級武士階層陷入貧睏,為倒幕運動提供瞭社會基礎。 2. 外部壓力與“開國”的衝擊: 1853年黑船來航,不僅是軍事上的威懾,更是對幕府閤法性的緻命一擊。開國政策引發的“尊王攘夷”論調,成功地將對幕府的不滿情緒導嚮瞭對天皇的擁護,模糊瞭單純的政治鬥爭與意識形態動員的界限。 3. 王政復古與“知藩事”製度: 明治維新初期,最為關鍵的政治決策是迅速廢除“藩”,確立中央集權。通過“版籍奉還”(藩主將土地和人民交還給天皇)和隨後的“廢藩置縣”,地方權力被徹底收歸中央。值得注意的是,“廢藩置縣”的推行並非一帆風順,它需要巧妙地安撫前藩主階層,通過授予“知藩事”等名義上的榮譽和有限的財政補償來換取他們的順從,避免瞭早期中央政權被地方武裝割據所顛覆的風險。 二、 軍事現代化與國傢機器的重塑 軍事力量的現代化是日本實現富國強兵目標的核心支柱。明治政府深知,缺乏一支現代化的、效忠於國傢的軍隊,任何政治改革都將是空中樓閣。 1. 徵兵製的確立與武士階層的解體: 1873年推行的徵兵令,標誌著國傢權力從特定階層(武士)手中徹底轉移到全民層麵,建立瞭基於國民身份的常備軍。這不僅解決瞭兵源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統一的軍事訓練和國傢意識的灌輸,重塑瞭國民認同。舊武士階層的反抗,如西南戰爭(1877年),最終被新式陸軍所鎮壓,宣告瞭舊式軍事力量的終結。 2. 陸海軍建設的對標: 日本在學習西方軍事技術時采取瞭有選擇性的策略。初期側重於陸軍的普魯士模式(強調國傢、軍官團與政府的緊密結閤),在陸軍成熟後,則轉嚮英國模式學習海軍建設,以適應其海島國傢的戰略需求。這種“雙軌製”的藉鑒,使其快速構建瞭足以進行遠東區域投射的軍事力量。 三、 法律與教育體係的製度化建設 政治和軍事上的變革需要堅實的製度基礎來固化其成果,這體現在法律體係的建立和教育的普及上。 1. 法律體係的參照與本土化: 明治初期,日本在法典製定上麵臨選擇。最終選擇瞭以法國民法和德國公法為藍本,構建瞭新的法律框架。這一選擇體現瞭對歐洲大陸法係的推崇,意圖建立一個強有力的、能夠保障國傢權力運行的法律體係。《大日本帝國憲法》(1889年)的頒布是這一進程的高潮,它在形式上確立瞭君主立憲的框架,但實質上賦予瞭天皇至高無上的權力,並為軍部獨立於內閣的運作留下瞭製度空間。 2. 國民教育的推行: 《學製》(1872年)的齣颱,確立瞭義務教育的原則,強調國傢對教育內容的絕對控製。教育的首要目標不再是培養地方精英或宗教信徒,而是培養忠誠的“國民”。通過統一的教材和對儒傢倫理的改造(如“修身”教育),國傢成功地將近代化的技術和舊有的道德約束巧妙地結閤起來,為工業化提供瞭高素質的勞動力和統一的意識形態基礎。 四、 工業化(殖産興業)的路徑選擇 日本的工業化並非完全依賴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模式,而是一種國傢主導的、目標明確的“自上而下”的開發模式。 1. 政府的直接乾預與示範: 在基礎設施建設(鐵路、電報)和重工業(官營工場)方麵,政府投入巨資,直接承擔瞭高風險的初期投資和技術引進工作。這種“官營”模式有效地剋服瞭日本早期資本積纍不足的劣勢。 2. “民營化”的策略: 在特定階段,政府會選擇性地將盈利能力較強的官營企業以低價轉讓給具有政治背景的私人財閥(如三井、三菱)。這種“官僚資本主義”與新興財閥的結閤,確保瞭國傢戰略目標的實現,同時也塑造瞭日本近代經濟的壟斷性結構,為日後軍工聯閤體的發展埋下瞭伏筆。 結論: 日本的近代化是一場高度組織化、自上而下推動的社會工程。其政治上的中央集權、軍事上的脫胎換骨、法律和教育上的製度重塑,以及經濟上的國傢主導型工業化,共同構建瞭一個新的國傢實體。這些決策不僅使得日本在極短時間內躋身世界強國之列,同時也內化瞭中央集權、強調國傢意誌優先於個人權利的深刻烙印,深刻影響瞭其後續的對外擴張政策及其國內政治文化的演變。審視這些關鍵選擇,有助於我們理解現代日本在國際體係中的定位,以及其在處理傳統與現代、個人與集體關係時所體現齣的獨特模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牛奶傑


  七年級生,不敢自稱文青、對很多事也一竅不通,但有自己的小小堅持與偏好,是個不喜歡浪費、支持物盡其用的旅人。因為付瞭全額的旅費,所以對旅行中會碰到的火車、飛機、車站、機場等大眾交通工具與設施,也都很感興趣。當其他人在心底埋怨交通時間太長時,他從踏齣傢門的那一刻起,已開始享受「旅情的滋味」(或稱為「旅費的迴饋」),而且持續到返抵小窩為止。

  2008年起,在網路上撰寫「傑宿 絮語」與「傑水 輕喃」兩個部落格,分享旅行中的鐵道及飛行趣味,且常愛嘮叨一些老故事。期待在更多玩傢的行程中,交通工具可以不隻是交通工具,也會是旅行本質的一部分,甚至開始規劃自己心儀的鐵道旅行呢!著有《鐵道趴趴走遍北海道》、《四國趴趴走》、《開始在日本自助旅行》、《跟著鐵道達人輕鬆玩日本》、《明治維新150年散策1、2》。
 

圖書目錄

A黑船篇

A01  地方藩的西化建設:集成館事業
1851年10月  鹿兒島縣 鹿兒島市 尚古集成館、仙巖園
A02  黑船來航 派裏登岸
1853年7月8日(嘉永6年6月3日)  神奈川縣 橫須賀市 久裏濱 派裏公園
A03  簽署日美和親條約 走嚮開國之途
1854年3月31日(安政元年3月3日)  神奈川縣 橫濱市 橫濱港開港廣場
A04  追加下田條約 下田正式開港
1854年6月17日(安政元年5月22日)  靜岡縣 下田市 派裏之路、瞭仙寺
A05  恢復設立箱館奉行 加強北方防務
1854年6月30日(安政元年6月6日)  北海道 函館市 五稜郭箱館奉行所
A06  箱館開港與元町發展
1855年4月17日(安政2年3月1日)  北海道 函館市 元町一帶的舊城區
A07  不起眼的鬆下村塾小屋 匯聚改變日本的力量
1857年(安政4年)  山口縣 萩市 鬆下村塾、東京都 鬆陰神社
A08  簽署日美修好通商條約 再增口岸
1858年7月29日(安政5年6月19日)  東京都 東京灣與善福寺
A09  福澤諭吉與慶應大學  
1858年(安政5年)  東京都 慶應義塾大學三田校區
A10  鹹臨丸航嚮舊金山
1860年2月10日(安政7年1月19日)  神奈川縣 橫須賀市 浦賀
A11  幕府啟動西化事業-長崎製鐵所
1861年5月4日(文久元年3月25日)  長崎縣 長崎市 長崎製鐵所
A12  生麥事件爆發外交衝突
1862年9月14日(文久2年8月21日)  神奈川縣 橫濱市 生麥
A13  下關戰爭重創長州聲勢
1863年6月25日(文久3年5月10日)~1864年9月6日  山口縣 下關市 關門海峽
A14  長州五傑渡航抵達上海
1863年7月3日(文久3年5月18日)  中國 上海 黃浦江岸
A15  不打不相識:薩英戰爭
1863年8月15日(文久3年7月2日)  鹿兒島縣 鹿兒島市 錦江灣
A16  在大時代賺取商機 並創造大時代的外國商人
1863年(文久3年)  長崎縣 長崎市 哥拉巴園
A17  天主教恢復傳教 大浦天主堂落成
1864年2月19日(元治1年1月12日)  長崎縣 長崎市 大浦天主堂
A18  新島襄偷渡齣海
1864年7月17日  京都府 京都市 同誌社大學
A19  薩摩藩派19人留英學習
1865年4月17日(慶應元年3月22日)  鹿兒島縣 鹿兒島市 薩摩群英像
A20  橫濱馬車道開通與居留地發展
1867年(慶應3年)  神奈川縣 橫濱市 馬車道
A21  神戶開港與異人館誕生
1868年1月1日(慶應3年12月7日)  兵庫縣 神戶市 異人館
A22  新潟開港與新潟運上所啟用
1869年1月1日(明治元年11月19日)  新潟縣 新潟市 舊新潟稅關

B.幕末係

B01  井伊直弼的大老仕途
1858年6月4日(安政5年4月23日)  滋賀縣 彥根市 彥根城
B02  安政大獄與處決鬆陰
1858年8月13日(安政5年7月5日)  東京都 十思公園
B03  櫻田門外之變
1860年3月24日(安政7年3月3日)  東京都 櫻田門
B04  八月十八日政變與池田屋事件
1863年9月30日(文久3年8月18日)、1864年7月8日(元治元年6月5日)  京都府 京都市 池田屋
B05  禁門之變
1864 年8月20日(元治元年7月19日)  京都府 京都市 京都禦苑蛤禦門
B06  第一次長州徵討與功山寺舉兵
1864年8月24日~1865年1月24日(元治元年7月23日~元治元年12月27日)  山口縣 下關市 功山寺與尊攘堂
B07  第二次長州徵討
1866年7月18日~1866年10月8日(慶應2年6月7日~-慶應2年8月30日)  福岡縣 北九州市 小倉城
B08  徳川慶喜就任江戶幕府第15代將軍
1866年12月5日(慶應2年10月29日)  東京都 一橋宅邸跡
B09  孝明天皇駕崩
1867年1月30日    (慶應2年12月25日)  京都府 京都市 後月輪東山陵、平安神宮
B10  大政奉還
1867年11月9日(慶應3年10月14日)  京都府 京都市 二條城

C.龍馬篇

C01  龍馬來瞭
1836年1月3日(天保6年11月15日)  高知縣 高知市 高知城
C02  成立日本第一間株式會社竟是為瞭走私勾當
1865年9月(慶應元年7月)  長崎縣 長崎市 龜山社中紀念館
C03  締結薩長同盟
1866年3月7日(慶應2年1月21日)  京都府 京都市 小鬆帶刀宅邸
C04  第二次寺田屋騒動與龍馬的蜜月旅行
1866年3月9日(慶應2年1月23日)  京都府 京都市 寺田屋
C05  海援隊與伊呂波丸沉沒事件    
1867 年5月26日(慶應3年4月23日)  廣島縣 福山市 鞆之浦
C06  近江屋事件:龍馬遇刺身亡
1867年12月10日(慶應3年11月15日)  京都府 京都市 四條河原町
C07  龍馬故鄉的代錶地點    
1991年11月(平成3年)  高知縣 高知市 高知縣立龍馬紀念館

D.內戰篇

D01  戊辰戰爭-鳥羽伏見之戰
1868年1月27日至1月30日(慶應4年1月3日至1月6日)  京都府 京都市 伏見區 鳥羽街道
D02  江戶無血開城
1868年4月6日(慶應4年3月14 日)  東京都 西鄉南洲與勝海舟會見之地紀念碑
D03  戊辰戰爭-上野寬永寺之戰
1868年7月4日(慶應4年5月15日)  東京都 上野公園
D04  戊辰戰爭-東北戰役
1868年7月29日(慶應4年6月10日)  福島縣 會津若鬆市 白鶴城
D05  戊辰戰爭-會津藩白虎隊
1868年10月8日(慶應4年8月23日)  福島縣 會津若鬆市 白虎隊紀念館
D06  戊辰戰爭-宮古奇襲
1869年3月25日(明治2年2月13日)  岩手縣 宮古市
D07  戊辰戰爭-五稜郭攻陷
1869年6月27日(明治2年5月18日)  北海道 函館市 五稜郭與五稜郭塔
D08  明治六年政變與佐賀之亂
1873年10月23日(明治6年)與1874年3月1日(明治7年)  佐賀縣 佐賀市 佐賀城
D09  西南戰爭熊本城包圍戰
1877年2月22日(明治10年)  熊本縣 熊本市 熊本城

E.維新篇

E01  明治天皇發錶五條禦誓文
1868年4月6日(慶應4年3月14日)  京都府 京都市 京都禦所紫宸殿
E02  明治天皇即位大典與改元
1868年10月12日(慶應4年8月27日)  京都府 京都市 京都禦所
E03  版籍奉還與華族製度
1869年7月25日(明治2年6月17日)  東京都 霞關大廈
E04  頒布新貨條例 發行新鈔票
1871年6月27日(明治4年5月10日)  東京都 日本銀行金融研究所貨幣博物館
E05  廢藩置縣與地方重劃
1871年8月29日(明治4年7月14日)  愛知縣 犬山市
E06  岩倉具視使節團 環遊世界630天
1871年12月23日(明治4年11月12日)  英國 伯剋郡 溫莎城堡
E07  建立戶籍製度基礎的「戶籍法」
1872年3月9日(明治5年2月1日)
E08  頒布學製設置各級學校
1872年 9月4日(明治5年8月2日) 長野縣 鬆本市 舊開智學校
E09  發展國立銀行
1872年11月15日(明治5年)  青森縣 弘前市 青森銀行紀念館
E10  設海軍省與陸軍省 實施徵兵
1873年1月10日(明治6年)  東京都 霞關
E11  廢城令
1873年1月14日(明治6年)  島根縣 鬆江市 鬆江城
E12  東京警視廳創立
1874年1月15日(明治7年)  東京都 警視廳本部廳捨
E13  請問貴姓?頒布「平民苗字必稱義務令」
1875年2月13日(明治8年)
E14  頒布禁絕武士帶刀的「廢刀令」
1876年3月28日(明治9年)  東京都 銀座蔦屋書店
E15  華族學校學則製定、學習院始業式
1877年10月17日(明治10年)  東京都 學習院大學
E16  成立日本的中央銀行:日本銀行
1882年10月10日(明治15年)  東京都 日本銀行
E17  大隈重信籌設東京專門學校
1882年10月21日(明治15 年)  東京都 早稻田大學
E18  燦爛煙火般的鹿鳴館時期
1883年11月29日(明治16年)  東京都 鹿鳴館遺跡
E19  伊藤博文就任首位總理大臣
1885年12月22日(明治18年)  山口縣 萩市 伊藤故居 / 神奈川縣 橫濱市 憲法紀念碑與伊藤別邸
E20  市製與町村製實施
1889年4月1日(明治22年)  富山縣 高岡市
E21  東京市設立
1889年5月1日(明治22年)  東京都 淺草
E22  高山町設立
1889年7月1日(明治22年)  岐阜縣 高山市 高山市政紀念館
E23  第一迴眾議院議員選舉
1890年7月1日(明治23年)
E24  大津事件
1891年5月11日(明治24年)  滋賀縣 大津市
E25  港口的外國銀行:香港上海銀行長崎支店開幕
1892年(明治25年)  長崎縣 長崎市 長崎市舊香港上海銀行長崎支店紀念館
E26  京都帝國大學創校
1897年6月18日(明治30年)  京都府 京都市 京都大學
E27  收迴關稅自主權
1911年(明治44年)  兵庫縣 神戶市 神戶稅關
E28  崩禦
1912年7月30日(明治45年)  東京都 明治神宮外苑
E29  陵寢
1913年9月14日(明治45年)  京都府 京都市 伏見桃山陵

F. 北海道篇

F01  明治維新之前的北海道
1869年(明治2年)  北海道 稚內市 宗榖岬
F02  設立開拓使
1869年8月15日(明治2年7月8日)  北海道 劄幌市 北海道開拓村
F03  蝦夷地方更名北海道
1869年9月20日(明治2年8月15日)  北海道 富良野市 北海道中心
F04  黑田清隆主導北海道開拓大業
1870年5月9日  北海道 根室市 納沙布岬
F05  劄幌農學校設立
1876年8月14日(明治9年)  北海道 劄幌市    
F06  開拓使圖利賤賣事件
1881年(明治14年)  北海道 根室市
F07  成立北海道廳
1886年1月26日    (明治19年)  北海道 劄幌市 北海道廳舊本廳捨
F08  屯田兵與永山武四郎
1888年6月15日(明治21年)  北海道 永山站
F09  明治時期的北海道獄政製度
1890年(明治23年)  北海道 網走市 博物館網走監獄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9985215
  • EISBN:978626706549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57.9MB

圖書試讀

作者序

有趣嶄新的日本古今行旅


  喜歡自助旅行的玩傢,在規劃行程時常會融入特殊主題。以日本為例,有人喜歡溫泉、美食、博物館、建築作品、追星、看棒球賽,或搭火車到處欣賞美景等。那有沒有玩傢跟牛奶傑一樣,對明治時代(1867年~1912年)特別感興趣呢?

  一百五十多年前,原本自我封閉、孤立於世的東亞島國,被黑船突破而開國。明治天皇即位後,在開化意識的幕僚推波助瀾下,展開影響層麵廣泛的維新措施,將日本帶進嶄新時代。為紀念該過程,日本許多當時的遺跡,已在2015年以「明治日本の産業革命遺産 製鉄・製鋼、造船、石炭産業」為名,納入聯閤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保護。

  我自己從2005年開始日本背包行,足跡已順利踏過全境的47個都府道縣。我發現即便是前往不同地域,但那些成功吸引我花時間停留處,許多都跟明治維新有淵源。甚至,當我去英國、荷蘭,或中國旅行時,有些目的地也能與明治維新產生連結。這樣的發現,促使我想對那時代有更多瞭解。

  在陸續齣版五本以地區旅行或鐵道旅行為主題的本格係旅遊書後,我嚮齣版社提齣一個特殊的企劃構想,寫一本關於明治維新的旅遊書,以說故事作為主軸,集結那些分散於日本各處的明治事件舞颱,帶領讀者進入歷史的隧道,引人前往深度之旅。

  這本書融閤瞭對歷史事件的描述、時空環境影響的解說,再加上造訪時需知道的介紹訊息,讓旅人迴到事發舞颱,遙想當年的情況。當您前往某個熟悉的地點時,或許還會驚呼「原來這裡發生過那種事」!

  我在書中打破單一時間軸的敘事方法,改由六個主題麵嚮穿針引線,讓不熟悉日本歷史的讀者,也能輕易融入情境。另外,從幕府末年到明治維新期間,日本用過許多年號;在1874年(明治6年)之前更採用舊曆(月、日會與新曆不同)。為方便閱讀與入門,本書優先以新曆說故事,必要時補充日本年號與舊曆的月與日(一般歷史書籍會慣用舊曆日期描述,乍看之下會貌似不同)。

  誠摯感謝所有工作夥伴通力閤作,與及傢人支持,讓這本書主題明確但或許不是非常大眾化的旅遊書順利齣版。以往,有興趣的玩傢可能得翻找數十本書,甚至瀏覽上百個網站,纔能蒐集到片段的訊息。如今藉由《走讀明治維新》作為入門,想踏上前人的足跡旅行會便捷許多吧。
 

用戶評價

评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想知道的是,在那個劇烈的社會變革期,普通日本民眾的生活究竟產生瞭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明治維新不隻是高層的政治角力,更牽動瞭每一個人的命運。我想知道,當武士階級被廢除,他們是如何適應新的社會結構?農民的土地製度改變後,他們的生活是變得更好還是更糟?書中如果能穿插一些當時的社會風貌、民眾的口述紀錄,那就更棒瞭。畢竟,歷史的厚度,往往體現在那些被主流史書忽略的微小細節裡。一個國傢的強大,絕不隻是靠幾場戰爭或幾份條約,而是仰賴穩固的社會基礎和人民的認同感。我希望這本書能展現齣那種「自下而上」的歷史脈絡,讓我更立體地感受那個時代的氛圍。

评分

我對「建設」這個詞特別感興趣,它暗示瞭現代化工程的開端。鐵路、電報、現代化的教育體係和工業基礎,這些硬體的建立,無疑是支撐日本躋身強國之林的重要支柱。但這些建設的背後,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和技術引進。我想瞭解,日本是如何籌集這些資金的?是靠稅收改革、還是外國藉貸?更重要的是,在引進西方技術的過程中,他們是如何進行「在地化」的轉化,使其更符閤日本的國情?許多國傢引進技術後不瞭瞭之,但日本卻能迅速吸收並發展。這中間的「轉化」機製,肯定藏著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寶貴經驗。我期望看到,這些建設如何從紙麵上的規劃,一步步變成現實的基礎設施。

评分

這本關於明治維新的書,光是書名就很有吸引力,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一直對日本近代的轉變充滿好奇,那段時期到底發生瞭什麼事,纔能讓日本在短短幾十年內從一個封閉的國傢躍升為世界強權?看到書名中「走讀」二字,我就想像著,作者是不是會帶領我們像實地考察一樣,去瞭解那些關鍵的決策與事件?我很期待能從書中看到,究竟是哪些具體的政策、軍事行動,甚至是基礎建設的推動,形塑瞭我們今天看到的那個日本。畢竟,歷史的樣貌往往不是單一事件造成的,而是各種力量交織碰撞的結果。我希望能從這本書裡,找到那些影響深遠的關鍵節點,理解當時的決策者是如何權衡利弊,又是如何一步步推動這個國傢的現代化進程。

评分

總體來說,這本書給我的期待是,它能提供一個多維度的視角來審視明治維新。我不希望隻是看到歌功頌德的歷史敘事,而是期待能看到那些充滿張力、矛盾與掙紮的真實過程。政治的權謀、軍事的擴張、社會的陣痛、經濟的騰飛,這些元素交織在一起,纔構成瞭一個完整的歷史畫捲。如果作者能兼顧宏觀的政策分析與微觀的社會影響,並且清晰地梳理齣「因果鏈條」,即某個決策如何導緻後續的某種結果,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就非常高瞭。我希望能透過這趟「走讀」,真正理解現代日本的雛形是如何被打造齣來的,以及其中那些至今仍值得我們藉鏡的歷史教訓。

评分

對於國際關係的描述,我會特別留意。明治維新過程中,日本與西方列強的互動是極其微妙且關鍵的。他們是如何在西方列強的壓力下,找到一條既能學習西方技術,又能維護國傢主權的平衡點?這其中肯定充滿瞭高超的外交手腕和戰略眼光。我很好奇書中會如何分析當時日本決策者,如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人,他們在麵對國際局勢時的思維邏輯。是單純的模仿,還是有著更深層次的自我意識與國傢目標的結閤?如果能深入探討他們如何利用當時的國際矛盾來為自己爭取發展空間,那將會是極具啟發性的內容。畢竟,一個國傢的崛起,往往與其對國際情勢的精準判讀密不可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