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郵票:日本昔話與俳句 (電子書)

有故事的郵票:日本昔話與俳句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淑芬
圖書標籤:
  • 日本文化
  • 日本文學
  • 郵票
  • 俳句
  • 童話
  • 故事
  • 電子書
  • 藝術
  • 傳統文化
  • 民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10篇精采圖文故事+11則多元文化知識+拉頁故事地圖+郵信小百科+郵戲動手做+俳句創作與寫作教學
 
  小小的郵票,變身大大的魔毯,帶我們飛嚮世界,古往今來,欣賞不思議的故事——
  老爺爺施瞭什麼魔法,木灰竟然變成櫻花?白鶴用瞭什麼材料,織齣絕美錦緞?三公分高的小男孩,如何打敗大妖怪……?
 
  大小讀者和喵星人都喜愛的王淑芬老師、國際大獎畫傢阿力金吉兒聯手打造齣文圖雙美的日本傳傢故事。以古今對照的故事氛圍、現代意識的文學手法,激發孩子對於生活有更多思考。最後還有俳句寫作教學、〈郵票禦守〉動手作,讓舊郵票變成祝福的禮物。
 
  這是一本能讓親子共享「郵趣」閱讀、認識日本文學、提升藝術涵養與多元文化的跨領域學習圖文書。
 
郵藝.兒童文學.教育界KOL 郵情推薦
 
  ● 方寸之間,博覽世界。──林磐聳(郵票設計傢、國傢文藝獎美術類得主)
 
  ● 遠流這套【有故事的郵票】是一個創舉,用童話故事郵票來介紹一個國傢,是非常好的點子,老師們在教歷史地理時,不妨用來提昇學生學習的樂趣。──洪蘭(資深集郵傢,大腦認知科學學者)
 
  ● 郵票是知識的寶庫,做得好!──孫國光(《東方郵報》發行人)
 
  ● 文筆流暢、情節生動的日本民間故事,加上郵票相關的專門知識,是一本蘊含人情義理與日本人文史地的雙料傑作。──遊珮蕓(兒童文學研究者、作傢)
 
  ● 這本書很有巧思,讓我乘著郵票飛毯,遨遊日本各鄉鎮,欣賞有趣的故事,還跟著後麵的「郵票禦守」一起動手做,自己收藏也送給朋友。──蔡語潔(9歲)
 
  ● 最近與孩子一起享受郵趣閱讀,製造瞭親子間更多話題,也重拾我童年時的集郵美好。──蔡暖暖(郵藝親子檔)
 
  ● 這套書讓我腦洞大開,大開眼界……很適閤當作孩子們暑假優質讀物,爸媽們一起來陪著孩子走進郵票的奇幻旅程吧!──蘇明進(親職作傢「老ㄙㄨ老師」)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名為《有故事的郵票:日本昔話與俳句》(電子書)的圖書簡介,這份簡介著重介紹該書可能涵蓋的與其主題密切相關但內容本身不直接重復的部分,力求詳盡且自然。 --- 圖書簡介:探尋文化交匯的微觀世界 書名:有故事的郵票:日本昔話與俳句(電子書) 導言:方寸之間的曆史迴響 在這部深入探討日本文化精髓的電子書中,我們將目光投嚮一個看似微小卻蘊含無限曆史與美學的載體——郵票。郵票不僅僅是郵政係統的憑證,它們是濃縮的藝術品,是國傢形象、曆史事件和民間傳說的微型畫廊。本書將帶領讀者跨越時空,從一個獨特的視角——郵票上的視覺符號——去解讀日本的文化敘事。 我們聚焦於兩大核心元素:日本的民間傳說(昔話)與俳句(Haiku)。前者是滋養瞭民族精神的口頭文學傳統,後者則是捕捉瞬間、凝練哲思的文學形式。當這兩種看似迥異的藝術形式與郵票這一視覺媒介相遇時,它們共同編織齣瞭一張復雜而迷人的文化地圖。 第一部:郵票作為曆史的載體——視覺檔案的解讀 本書首先將郵票本身視為一種社會曆史文獻。在分析“有故事的郵票”時,我們不僅關注其發行年份和麵值,更深入探究郵票設計背後的決策邏輯。 1. 國傢敘事與形象塑造: 郵票的設計往往是國傢對外展示自身文化軟實力和政治立場的窗口。我們會探討日本在不同曆史時期(如明治維新後的現代化進程、戰後復蘇期、以及近現代的文化輸齣高峰期),是如何選擇在郵票上描繪特定人物、地標或慶典,以塑造其國民認同感和國際形象的。例如,哪些郵票係列著重錶現傳統工藝的精湛,哪些則緻力於推廣現代科技的成就。 2. 藝術風格的演變: 郵票的印刷技術和藝術風格隨著時代變遷而不斷迭代。從早期的手工雕刻版到現代的高精度彩色膠印,每一枚郵票都是那個時代印刷工藝和美學趣味的縮影。我們將分析這些技術變化如何影響瞭對傳統題材(如浮世繪或古典建築)的描繪精度與情感錶達。 3. 紀念與典藏的價值: 探討特定郵票發行時的社會背景——是為重大事件、曆史人物紀念日,還是特定文化遺産的保護活動而發行。這部分內容將幫助讀者理解,哪些郵票因其稀有性或所代錶的時代意義,成為瞭收藏傢追逐的焦點。 第二部:昔話的影像化——神話與傳說的再現 日本的昔話(民間故事)體係龐大而豐富,從桃太郎、金太郎這類廣為人知的英雄故事,到關於山川河流、季節更替的本土神話,它們是理解日本人世界觀的關鍵。 1. 經典故事的人物群像: 許多郵票係列會精選著名昔話中的核心人物進行描繪。本書將細緻考察這些郵票是如何捕捉這些角色的經典瞬間。例如,在描繪《浦島太郎》時,設計師如何錶現龍宮的奇幻感,以及時間流逝帶來的悲劇性。我們關注細節:人物的服飾、場景的構建、以及色彩的運用如何服務於故事的原始基調。 2. 地理與傳說的交匯點: 很多民間故事與特定的地理位置緊密相關。我們會探究,當郵票以某一地標為背景描繪昔話時,這種“故事發生地”的標記,是如何進一步強化瞭地方文化認為和旅遊推廣作用的。例如,與富士山、古城遺址相關的傳說故事在郵票上的錶現手法差異。 3. 寓言的現代闡釋: 昔話蘊含著深刻的道德教誨和對自然界的敬畏。本書將分析,在現代郵票設計中,這些古老的故事主題是如何被重新解讀和視覺化,以適應當代社會對倫理和環境議題的關注。 第三部:俳句的瞬間凝固——季節與情感的詩意錶達 俳句是日本文學的“微型交響樂”,以其嚴格的格律(五、七、五音節)和對“季語”(Kigo)的依賴,追求在極簡的文字中捕捉自然的瞬間美感和哲理的深度。 1. 季語與圖像的對應: 季語是俳句的靈魂。本書將對比那些以特定季節(春、夏、鞦、鼕或新年)為主題的俳句郵票。我們會分析設計師如何將抽象的季節感受——例如春天的“萌芽”感或鞦天的“寂寥”感——轉化為具體的圖像符號。例如,某枚郵票可能描繪瞭“古池塘”的景象,其視覺構圖是否巧妙地呼應瞭鬆尾芭蕉名句中蘊含的“動”與“靜”的對比。 2. 漢字與留白的藝術: 優秀的俳句郵票設計往往會留齣空間,印刷上相應的俳句原文。我們將探討這種文字與圖像的並置關係。郵票設計中對留白(Ma)的運用,如何模仿俳句特有的疏朗和意境,引導觀者在視覺停頓時,體會文字帶來的心靈迴響。 3. 詩人的肖像與遺産: 除瞭描繪自然景象,部分郵票會紀念如鬆尾芭蕉、與謝蕪村等俳句大師。分析這些肖像郵票的設計,有助於我們瞭解後人是如何構建和傳承這些文學巨匠的“文化神話”的。 結論:郵票作為文化密碼的橋梁 《有故事的郵票:日本昔話與俳句》最終旨在揭示,郵票作為一種大眾傳播媒介,是如何成功地將高雅的文學藝術(俳句)和深厚的民間傳統(昔話)融閤進日常生活的符號係統中。通過解讀這些方寸之間的圖案、文字和色彩,我們不僅能欣賞到精美的集郵藝術,更能深入理解支撐日本民族精神和審美取嚮的深層文化密碼。這是一次對視覺符號學、民間文學史和郵政史的綜閤性探索之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淑芬
 
  大人小孩都喜愛的童書作傢,風格多元,包括少年小說、童話、生活故事、橋梁書、手作教學等,且都有傑齣錶現。
  曾任小學主任、美術教師,公共電視、大愛電視等童書閱讀節目主持與顧問。目前專職寫作與閱讀教學、手工書推廣。
 
  著作有《有故事的郵票:臺灣囡仔古》、《有故事的郵票:美國民間傳奇》、【君偉上小學】係列、《一張紙做一本書》、《去問貓巧可》等童書、美育、閱讀教學等相關著作五十餘冊。
 
繪者簡介
 
阿力金吉兒(Ali Ginger )
 
  小時候熱愛畫畫更甚勝於練琴。是一位Arsenal F.C的足球迷。
  平日身居山中,與樹鳥為伍,渴望也可以像熊一樣鼕眠。
 
  曾以《Cycle》入選義大利波隆那2012年兒童插畫創作獎。以《Face to Face》獲美國2014年3X3當代插畫大賽優選。以報紙插畫作品,獲美國2014年3X3當代插畫大賽優選。作品另有《有時候》、《去遠方:聖塔菲印象》等圖文創作書,以及獨立齣版品《跳過一朵雲》。 
 

圖書目錄

〈讓枯木開花的爺爺〉……7
〈白鶴報恩〉……24
〈一寸法師〉……42
〈竹取物語〉……60
〈兩個長瘤的爺爺〉……76
〈浦島太郎〉……92
〈老鼠的淨土〉……108
〈桃太郎〉……126
〈戴鬥笠的地藏菩薩〉……143
〈猿蟹閤戰〉……159
〔郵信小百科〕這些信封上的郵票不要剪/陳玉蓮、周惠玲……177
〔郵戲動手做〕郵票禦守/王淑芬……183
〔作者後記〕寫俳句、賞郵票/王淑芬……187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3296652
  • EISBN:978957329757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01.8MB

圖書試讀

作者後記
 
寫俳句、賞郵票   
王淑芬
 
  「昔話」這一詞是日文漢字,指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日本各地有許許多多的昔話,如果想快速認識最具代錶性的日本昔話,不妨透過日本官方所發行的昔話郵票,因為官方所選擇的,一定是最有代錶性、最受歡迎的故事主題。而且,這些昔話郵票設計得非常美麗,既有故事情節,又蘊含瞭文化背景,並且在方寸之間就能欣賞日本獨具風情的藝術格調。
 
  臺灣與日本關係密切,不僅地理位置相近,長久以來在政治、經濟、歷史與文化上,更有深刻的相互影響。臺灣的小讀者可能會覺得,書中某些故事略有所聞,於是我在改寫時,將焦點放在更具現代意識的文學手法,希望在古今對照的故事氛圍中,激發孩子更多思考。
 
  比如〈讓枯木開花的爺爺〉這篇昔話,它原本的結局是老爺爺因此賺大錢;但我認為這篇昔話的價值在於人與動物之間的關懷,所以不強調金錢,改成讓老爺爺看見花開如見心愛小狗的深厚感情。
 
  有趣的是,不少日本昔話主角都是膝下無子、孤單的老夫妻,讀者們也可以想想,為何有這一現象呢?是因為日本人比較長壽,因而誕生許多以老人傢為主的故事,還是因為孤寡老人需要救濟和關注,所以必須經常齣現在故事中來提醒民眾?
 
  日本人喜愛寫信,還訂定每年七月二十三日為「寫信日」,並發行以寫信為主題的郵票;一九八二年發行的「寫信日」首日封(圖13-1),是潔白海鷗捎來親切問候的信件呢。日文中還有「郵趣」一詞,指的便是收集郵票、明信片、郵戳、參與各類與郵務相關的嗜好,藉此喚起更多寫信交流的美好行動。
 
  歷年來日本所發行的郵票,不僅有浮世繪等傳統藝術,也有現代創作的繪本、動漫與影視節目,讓我深深感受到日本對於自己國傢古、今文化大力推動的熱情與使命感。此外,日本名山富士山也常是發行主題,比如一九九七年「靜岡縣,晚鞦的富士山」郵票(圖13-2),有種夕陽無限好的氣氛。
 
  在這本書中, 每篇故事的開頭,都有一首我的俳句創作, 希望讓大小讀者更能領略日式風味。俳句是日本最具代錶性的文學形式, 常以三行詩(五個字音、七個字音、五個字音),言簡意深的寫齣景色與心情。日本最知名的俳句詩人是「鬆尾芭蕉」,一九八七年日本曾陸續發行十集共四十枚的「奧之細道」郵票(圖13-3), 來紀念這位俳句大師。《奧之細道》是鬆尾芭蕉的名著,裡頭就有許多他所寫的俳句。
 
  其中有一首俳句〈古池〉:「閒寂古池旁 青蛙跳進水中央 噗通一聲響。」就採用「五、七、五」字音;詩句錶現齣安靜中忽然一聲噗通,以聲音帶齣動感。
 
  寫俳句是有趣的文學練習,寫信則充滿情感,並具有社會意義。如果有興趣,不妨試著在書信中寫上俳句,加上簡單插畫,寄給親朋好友。
 
  俳句的寫法如下:
 
  1 . 在心中醞釀齣一句具有詩意的文字,將它分成三行。你可以依照傳統,剪裁成五字、七字、五字。不過,也有人主張,隻要符閤「短、長、短」的形式即可,並不一定非得遵照「五、七、五」的格式。而且俳句跟漢詩不同,不需要講求押韻。
 
  2 . 俳句的主題可搭著季節、環境、事件等,但重點在抒發心情,所以要寫齣自己的感受,盡量採「象徵」手法。所謂「象徵」手法,就是不明說,而是用暗喻的。你在初期練習的時候,把感情直接寫齣來也可以。
 
  3 . 以〈白鶴報恩〉為例:「絲絲與線線 織齣滿天光與亮 飛翔啊飛翔」詩句中錶達,白鶴織齣來的是滿天光亮,以此來比喻飛翔時的寬闊心情,以及對善良老夫妻的感謝。
 
  下次你有機會到日本旅行,走進郵局,買幾枚郵票,寄迴臺灣給自己。多年以後,見到這些貼著郵票的舊信件,迴想異國旅遊,豈不是一種簡單又有意思的紀錄?若能藉著收集有故事的日本郵票, 來深度認識這個國傢,更是結閤文學、美學與史學的豐富學習。
 
推薦序
 
推薦《有故事的郵票》係列圖文書
洪蘭(資深集郵傢、大腦認知科學學者)
 
  幾個學生來我傢補交期末作業,看到我在玩郵票,非常驚訝,他們竟然不知道嗜好中有「集郵」這迴事。想想不能怪他們,二韆年後齣生的3C時代孩子恐怕不曾看過實體的信件,遑論郵票瞭。
 
  其實別看郵票小小一張,它背後的故事往往是一本書也講不完,同時,「收集」本身就是一種樂趣,所以世界上集郵的人很多。
 
  每個國傢都會把它的特色印在郵票上,例如馬來西亞就有很多熱帶雨林的昆蟲和花卉的郵票,童話故事郵票更代錶著該國的文化。郵票上最多是對這個國傢有貢獻的人的肖像,一個人能被印在郵票上是無上光榮,因為那代錶著全國人民的肯定,若能被別的國傢也印為郵票,那更代錶世界對他們成就的崇敬,如美國發行瞭國父孫中山先生和吳健雄博士的郵票。
 
    我是從民國47年的暑假開始集郵的,那時的颱灣非常窮睏,學校沒有經費買教具,父母也沒有餘錢給我們用,所以暑假作業必須是免費又可以讓我們做整個暑假都做不完的東西,老師最後決定叫我們去收集郵票。
 
  郵票那時是很普遍的東西,傢傢戶戶都有,信封上用過的郵票是不要錢的,老師便叫我們收集起來分類整理好,再去郵局查發行它的原因、為什麼值得紀念,這樣就可以讓我們忙一個暑假瞭。
 
  老師怕傢境好的同學去集郵社買郵票來交差,因此規定上交的郵票要寫明它是怎麼來的,很像我們現在買菜的QR code一樣,掃瞄便知道產地在哪裡。我外公吃素,因此我每個星期天都要去外公傢送菜,我就順便檢查字紙簍裡有沒有錶哥錶嫂丟棄的信封。所以雖然收集瞭這麼多年,我的郵票並沒有很多,每一張郵票我都知道它的來歷。
 
  在我長大的時候,颱灣還沒有電視,所以郵票就是一個讓我窺視外麵世界的窗口。我也因為集郵,交瞭筆友,用很破爛的英文跟美國的學生交換郵票。在這次遠流齣版《有故事的郵票》套書中,「美國民間故事傳奇」中Johnny Appleseed的那張郵票我就有,是筆友寄給我的,她還寫瞭長長的故事,告訴我美國中西部蘋果的由來。另外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郵票也是筆友知道國父是我們中華民國的國父後,特地找來寄給我的。
 
  在沒有google的時代,學生很難知道郵票中的人物是誰,為什麼值得國傢發行郵票來紀念他。這個好奇心其實是驅力,驅使我們去找答案。我很幸運,我的研究所同學也集郵,他很喜歡我們發行的故宮古物郵票,我們在交換郵票時,他會告訴我美國郵票背後的故事,使我對美國的歷史瞭解瞭不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巴拿馬運河的命運竟然是一張小小的郵票決定的。
 
  原來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後,西方到東方的航行時間減少瞭一半,美國的資本傢有利可圖,便去開鑿巴拿馬地峽來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但是因為施工睏難,久久不能完工,國會就建議放棄巴拿馬改為開鑿尼加拉瓜運河。但是那些已經投資巴拿馬運河的人當然不同意,因為前麵的投資會泡湯。當時美國國內輿情是一麵倒,國會幾乎已經決定要換成尼加拉瓜運河瞭。這時,一張尼加拉瓜火山爆發的郵票讓這個案子起死迴生。支持者把這張郵票寄給每一個參議員,讓他們看到尼加拉瓜有火山,不適閤開運河,最好的證據就是這張郵票,因為郵票有公信力。這些議員看到嚇瞭一跳,原來他們不知道尼加拉瓜有火山,於是紛紛改變主意,巴拿馬運河於焉誕生!這是一張郵票最光榮的時刻。
 
  在資訊不發達的年代,我還透過郵票學到很多外國國傢的名字,如瑞士郵票寫的是「HELVETIA」,我問瞭三個人纔知道原來它是瑞士的古名,瑞士有三種法定語言:法文,義大利文和德文,郵票的空間不足夠印上所有的名字,最後就選瞭最早居住在瑞士的人的名字,他們是瑞士人的祖先,就沒有爭議瞭。
 
  郵票是國傢的對外窗口,所以每個國傢都想辦法把郵票印的很漂亮,這大大增加瞭集郵的樂趣(在颱灣早期印刷技術還不夠先進時,有些郵票是包齣去外國印的)。早期人們去到旅遊勝地都會買張名信片寄迴傢,上麵就會貼這個國傢的郵票,所以它不但是國民外交,也是國傢的財源之一。全世界的著名風景區幾乎都設有郵局,那裡所賣的郵票也幾乎都是印刷精美,具有文化代錶性的郵票,透過這樣小小的一張郵票,讓讀小學的我對外麵的世界充滿瞭憧憬,立誌長大後一定要齣國去親眼看一下郵票中的那些國傢。
 
  遠流這套《有故事的郵票》書是一大創舉,用童話故事郵票來介紹這個國傢是個非常好的點子。這套書所選的郵票後麵的故事也很吸引人,希望它能重振人們對集郵的興趣,老師們在教歷史地理時,也不妨用各國的相關郵票來提昇學生學習的樂趣。
 
郵藝親子檔一起讀《有故事的郵票:日本昔話與俳句》
蔡語潔 (111年9月升四年級)
 
  這是一本關於日本民間的郵票故事,每一張小小郵票,都訴說一個故事,都是我最愛的:有一寸法師、桃太郎、白鶴報恩……等等。
 
  這本書很有巧思,將故事發生在日本哪個地方,連結標示在日本地圖上,讓我彷彿乘著故事郵票的飛毯,遨翔日本各個城鄉,欣賞有趣故事;又好像搭著我最愛的小叮噹時光機,自由穿梭日本時空,瞭解日本迷人的文化。這些有故事的郵票,讓我意猶未盡的體驗,也大大滿足我想去日本遊玩的願望,讓我留連忘返,一看再看。
 
  另一個吸引我目光的是,書本的插畫很卡哇伊,有濃濃日本味道。後麵還有「郵票禦守」,我也跟著一起動手做瞭,很有趣,我把舊郵票貼在親手摺齣的禦守上,還放入小卡片,寫上我的願望和祝福,自己收藏,也送給我的朋友。
 
  你也和我一起偽齣國、動動手玩趣味吧。
 
蔡暖暖
 
  太郵趣瞭!你是否看過這套【有故事的郵票】圖文書?
 
  最近,我和語潔一起享受郵趣的閱讀,在最新齣版的這一本《有故事的郵票:日本昔話與俳句》裡,看郵票說故事,每一則故事都是能夠恆久留傳的,值得細細品味。
 
  我和語潔悠郵在溫馨的民間故事,製造瞭親子間更多話題,還跟著書後的「郵票禦守」單元,一起玩郵趣呢。豐富親子趣味學習,也重拾我童年時集郵的美好迴憶。
 
  總之,我覺得這是一套非常適閤親子共享郵趣的有故事的郵票,(1-4)臺灣囡仔古+美國民間傳奇+斯洛伐剋童話+日本昔話與俳句。大力推薦!

用戶評價

评分

我發現,真正能引人入勝的書籍,往往是那些能搭建起一座座“文化橋梁”的作品,讓你能在原本陌生的領域中找到熟悉的共鳴點。對於我們颱灣讀者來說,我們對於“島嶼文化”的認同感是很強的,日本與颱灣作為地理位置相近的島國,在曆史和文化上有著復雜的交織。研究日本的“昔話”和俳句,其實也是在側麵理解影響過我們這片土地的某種審美基調。特彆是“俳句”,那種對自然瞬間的捕捉和對短暫美好的珍視,與颱灣文學中追求的“生活詩意”有異麯同工之妙。我希望這本書不隻是停留在介紹和翻譯,而是能引導我們思考:當我們凝視一枚描繪著古老傳說的郵票時,我們自己的文化身份會産生怎樣的反思與對話?這本書的深度,也許就在於它能否激發讀者進行這種跨文化、跨媒介的深度思考,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知識的羅列上。

评分

最近迷上閱讀一些帶有濃厚地方色彩和曆史情懷的讀物,而這本書的標題《有故事的郵票:日本昔話與俳句》恰好擊中瞭我對“微型史詩”的嚮往。我常常覺得,要真正瞭解一個地方的靈魂,不能隻看宏大的曆史敘事,反倒是那些滲透在日常小物中的細節,更能反映齣當地人的精神世界。郵票,作為國傢發行的官方紀念品,其圖案的選擇往往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它代錶著國傢希望嚮世界傳達的形象。如果能透過這些郵票,去窺探日本那些流傳已久的神話傳說和俳句的意境,那將會是一種非常細膩的文化探索。尤其是在颱灣,我們對日本文化的影響其實很深,但很多時候停留在錶層的流行文化上,這本書如果能帶我們深入到更本質的“物哀”或“侘寂”的美學層麵,通過俳句那種極簡的凝練之美來映照那些古老的傳說,那對我來說,絕對是極具價值的閱讀體驗。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巧妙地將視覺藝術、口頭文學和詩歌藝術這三者串聯起來,構建一個完整的敘事鏈條。

评分

這部書名聽起來就充滿瞭文化底蘊,光是“有故事的郵票”這幾個字,就讓人忍不住好奇,那些小小的方寸之間,究竟藏瞭多少封存的記憶與鄉愁?我個人對於颱灣的民間傳說和日本的傳統文化都很有興趣,特彆是能將兩者結閤起來探討的書籍,簡直是可遇不可求的寶藏。想象一下,每一枚郵票背後,或許都對應著一個古老的傳說,講述著那個年代的生活風貌、人情冷暖,甚至是某個曆史事件的縮影。對於我們這些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依賴電子訊息的人來說,這種帶著溫度和曆史厚重感的媒介,更能觸動內心深處。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看到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不僅僅是郵票的設計美學,更重要的是,它們如何作為文化載體,跨越時空,嚮我們訴說著過去的點點滴滴。如果能搭配一些精美的郵票圖樣和深入的文化解讀,那絕對是一場視覺與知識的雙重盛宴,讓人在翻閱之間,仿佛也搭上瞭一趟時光機,迴溯到那個充滿詩意與傳奇的年代。

评分

話說迴來,現在電子書的便利性確實沒話說,走到哪裏都能隨身帶著一個小型圖書館,但說實話,這種主題性的書籍,我總覺得實體書拿在手上的質感更好,特彆是涉及郵票這種需要仔細端詳圖案和印刷細節的齣版品。不過,既然是電子書,我也希望能看到它在數位呈現上的用心。比如,能否有高解析度的郵票掃描圖,讓讀者可以放大觀察到郵票上的微小紋理和印刷痕跡?以及,對於那些古典的日語俳句,是否有恰當的、富有文采的中文翻譯對照,並附上背景注解?《日本昔話》的部分,我最感興趣的是那些在現代社會中已經逐漸被遺忘的,帶有地域限定性的故事。這些故事往往最能體現一個社群的集體記憶和道德規範。如果作者能像一位細心的策展人一樣,將這些看似零散的文化碎片,通過郵票這個媒介進行係統性的梳理和闡釋,那就太棒瞭。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部關於“媒介考古學”的入門讀物,非常吸引我這種對細節控的讀者。

评分

坦白說,我對“郵票”本身作為收藏品的狂熱度可能沒那麼高,但對我來說,郵票更像是一種“時間膠囊”,承載著某個時代對於“美”和“記憶”的定義。這本書的魅力點在於,它將這種靜態的、被官方認可的“記憶”,與流動的、民間自發的“故事”(昔話)以及高度個人化的“詩意錶達”(俳句)做瞭結閤。這形成瞭一個非常有趣的張力。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處理這種不同層級文化錶達之間的關係。例如,一枚描繪某個民間傳說的郵票,其圖案是如何被“提煉”或“簡化”成適閤印製在郵票上的視覺符號的?而俳句又是如何從宏大的敘事中抽取齣最精煉的意象來呼應這些故事的?如果這本書能展示齣這種層層遞進的文化提煉過程,那它就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郵票的科普讀物,而是一部深入探討文化符號學如何運作的精彩案例分析。這種多維度的解讀視角,纔是我真正想從這本書中獲取的寶貴經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