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圖文版】 (電子書)

先知【圖文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卡里.紀伯倫
图书标签:
  • 先知
  • 图文
  • 电子书
  • 宗教
  • 哲学
  • 神秘学
  • 预言
  • 灵性
  • 文化
  • 历史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越是動蕩不安,你越應該讀這本書!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 X 知名圖文作家Luckylulu 的跨時代合作——
  以啟迪人心的文字、溫暖雋永的插圖,
  獻給對生活感到迷惘、期待找回生命的勇氣的你

  《先知》是紀伯倫步入世界文壇的鋒芒之作,曾被譯成超過一百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出版。
  《先知》是一份關於人生的抒情解答——

  ◆愛是什麼?
  愛不占有,也不被占有;因為愛本自具足。

  ◆友情是什麼?
  讓友情沒有其他目的,只求願彼此的心靈更加深穩。
  如果他必須知道你的低潮,也讓他認識你高昂的波濤。

  ◆工作是什麼?
  工作是看得見的愛。
  那是將你靈魂的氣息,灌注於你所製造的一切。

  ◆孩子是什麼?
  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
  你是弓,你的孩子是生命的箭,藉由你射逸向前。

  ◆婚姻是什麼?
  斟滿彼此的酒杯,但是不要從同一只杯中啜飲。
  一起歌唱舞蹈,但是依然保有不同的自我。
  交付你們的心靈,但是不要讓對方看管,
  比肩而立,但是不要太過貼近彼此。

  ◆自由是什麼?
  在你們不再認定自由是目標、是成就的時候,
  你們才真的自由了。

  28篇生命散文詩,25張療癒人心的插圖,
  讓《先知》成為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豐富之書!

本書特色

  ◎《先知》的翻譯次數和暢銷熱度僅次於《聖經》。

  ◎自1923年首次出版至今,《先知》以愛、婚姻、孩子、工作、房子、法律、自由、動機與熱情、善與惡⋯⋯等28個主題的散文詩啟發無數人,成為各時代、各世代人的心靈寄託,歷久不衰。

  ◎在飽受疫情侵擾的這兩年,在心靈動盪的年代,更需要《先知》幫助我們堅定信念,在迷霧中為我們開出一條清明的道路。

  ◎本書與Instagram 52萬粉絲青年世代人氣插畫家Luckylulu合作,以清新溫暖的插畫及療癒的手寫字,全新詮釋《先知》部分原典,為這本經典書籍注入一股新的療癒能量,讓《先知》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命解答書。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光影流转的秘境:世界建筑史中的空间哲学》的图书简介,它完全不涉及《先知【圖文版】 (電子書)》的内容,并力求详尽且富有人文气息。 --- 光影流转的秘境:世界建筑史中的空间哲学 内容简介 在这部宏大的建筑史诗中,我们不再将建筑仅仅视为钢筋水泥的堆砌,而是将其提升至一种关于人类存在、文化认同与宇宙秩序的哲学探讨。 《光影流转的秘境》带领读者穿越数千年的时空,从古老的仪式性空间到现代主义的理性解构,深入剖析人类如何通过“围合”与“开放”、“遮蔽”与“显现”来构建其生存的意义。本书的核心在于揭示建筑空间作为一种媒介,如何承载并反映特定时代的精神内核、社会结构乃至宗教信仰。 第一部:原初的仪式与宇宙的摹写(上古至古典时期) 第一章:大地之息与洞穴的记忆 我们将从史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最初回应开始。巨石阵、洞穴壁画以及最早的棚屋,它们并非简单的庇护所,而是人类尝试在无序的自然中划定“安全域”和“神圣域”的努力。本章着重探讨垂直与水平的轴线是如何在最初的聚落布局中被确立,这种对方向性的确认,本质上是对“天、地、人”三者关系的早期定义。 第二章:神祇的量尺: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永恒秩序 在尼罗河畔,金字塔以其精确的几何比例和无可匹敌的体量,宣示了法老的“神授”权力。我们不只是描述其结构,更会分析其内部轴线与外部景观的互动——光束如何被精确引入墓室,象征着灵魂回归太阳的旅程。在两河流域,塔庙(Ziggurat)层层上升的结构,则体现了人类试图以“阶梯”的方式攀升至诸神居所的强烈愿望。这里的空间是等级森严、不可侵犯的。 第三章:秩序的觉醒:希腊的理性与人本主义的剧场 希腊文明将焦点从“神”转向了“人”。帕特农神庙的尺度计算,完美地体现了斐波那契数列与黄金分割在审美中的应用。本章将深入探讨柱式(Doric, Ionic, Corinthian)的演变,它们不仅是装饰,更是关于比例、平衡与和谐的数学宣言。更重要的是,我们审视雅典的广场(Agora)和剧场。广场是公民身份得以确认的“透明空间”,而剧场则是一种精妙的声学设计,确保了戏剧(作为集体伦理教育)的有效传达。 第四章:帝国的血管:罗马的实用主义与内向空间 罗马人继承了希腊的审美,却将焦点转向了工程学与空间控制。万神庙(Pantheon)的巨大穹顶,是人类对“无界”与“完美”追求的顶峰体现。穹顶中央的“眼”(Oculus)——一个直通天宇的开口——是整个建筑的唯一光源,它象征着宇宙之光对内部空间的洗礼与聚焦。本章将分析罗马浴场、巴西利卡和引水渠如何通过对流线、体量和光线的精妙控制,构建了一个庞大、高效且具有统治力的帝国网络。 第二部:信仰的内化与光影的辩证(中世纪至文艺复兴) 第五章:超越尘世的渴望:哥特式教堂的垂直颂歌 中世纪的欧洲,建筑成为信仰的载体。哥特式大教堂如巴黎圣母院和沙特尔大教堂,是空间哲学的极致表现。飞扶壁的出现,使得墙体不再需要承重,从而解放出大面积的空间留给彩色玻璃。光线在这里不再是照明工具,而是被染色、过滤和神圣化的媒介。窗户上描绘的圣经故事,让进入教堂的信徒沉浸在一个由“神圣之光”构筑的异度空间,完成了从“可见世界”向“不可见天堂”的精神过渡。 第六章:静谧与沉思:拜占庭与伊斯兰的几何颂歌 在东方,空间表达了另一种神圣性。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巨大圆顶悬浮在光晕之中,象征着上帝的全能与不可测度。而在伊斯兰建筑中,复杂的几何图案(如星形、多边形)与重复的阿拉伯文书法,创造出一种无限延伸、脱离具象的装饰语汇。清真寺的庭院(Sahn)提供了从外部的喧嚣到内部的宁静的过渡,强调了冥想和对“真主独一性”的沉思。 第七章:回归人体与和谐的再发现:文艺复兴的视点革命 随着人文主义的回归,建筑师如布鲁内莱斯基和阿尔伯蒂重新审视古典原则,但加入了新的透视法(Perspective)。透视法不仅仅是一种绘画技巧,它将观察者置于一个可测量的、理性的中心点。文艺复兴的教堂和宫殿,如圣安德烈教堂,旨在通过精确的比例和对称性,映照出人(被赋予尊严的个体)在宇宙中的和谐地位。空间是清晰、可读且充满逻辑的。 第三部:主体的浮现与尺度的颠覆(巴洛克至今) 第八章:情感的漩涡:巴洛克与洛可可的动态空间 巴洛克时期,建筑开始拒绝文艺复兴的静态和谐,转而追求运动、戏剧性和感官的冲击。伯尔尼尼的圣特蕾莎祭坛,将雕塑、建筑与自然光完美融合,创造出一种近乎舞台剧的“神迹瞬间”。空间被设计成一条流动的、蜿蜒的路径,引导观者情绪达到高潮。这里的边界模糊了,光影成为叙事的工具。 第九章:工业的回响与理性的剥离:现代主义的宣言 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材料——钢铁、玻璃和钢筋混凝土。19世纪末的包豪斯和勒·柯布西耶等先驱,主张“形式服从功能”,并彻底剥离了历史的装饰。他们将建筑视为“为居住而制造的机器”。在现代主义的“自由平面”和“底层架空”中,空间被解放出来,变得透明和灵活。本章分析了“光线”如何从神圣的象征,转变为纯粹的功能性元素。 第十章:场所精神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回归 二十世纪后期,人们开始反思现代主义的普适性和对地方文脉的漠视。本书最后一部分探讨了对“场所精神”(Genius Loci)的重新发现。从阿尔瓦罗·西扎对地中海光线的捕捉,到路易·康对材料本质的追问(“光线对他说什么?”),建筑师们开始在尊重地域材料、气候条件和历史记忆的前提下,重新介入对人类经验的塑造。空间不再是抽象的几何体,而是对特定文化和地理的诗意回应。 结语:未完成的建筑 《光影流转的秘境》最终探讨了当代建筑面临的挑战——在数字技术和全球化浪潮下,我们如何创造出既能容纳人类复杂情感,又能与环境和谐共存的“场所”?建筑的哲学,永恒在于它对“我们是谁”以及“我们想如何存在”的持续追问。 --- 本书特色: 跨学科视野: 融合了建筑史、现象学、美学理论与文化人类学视角。 视觉引导: 尽管是文字著作,但对空间形态、光影变化与材料肌理的描述极具画面感。 哲学深度: 深入剖析了空间如何成为社会权力、宗教信仰与个体认同的载体。 适合读者: 建筑专业学生、历史爱好者、对城市规划、艺术哲学及人类文化发展轨迹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卡里.紀伯倫 (Kahlil Gibran)


  生於1883年1月6日黎巴嫩布雪里,在一個宗教濃厚的家庭中長大。1888年移居美國波士頓,1897年回到黎巴嫩就讀大學,1898年以阿拉伯文寫下《先知》的初稿。1901年旅遊希臘、義大利、西班牙等地並前往巴黎學畫,1902年開始大量創作。1910年返回波士頓,紀伯倫的聲譽日漸鼎盛,羅丹讚譽他是「二十世紀的布雷克」,1931年逝世於紐約,享年48歲。

繪者簡介

Luckylulu


  1998,水瓶座,星期五跟早安的老大。(星期五跟早安是貓咪)
  以簡單的插畫,成為青年世代中知名的圖文創作者,本業是視覺設計師。
  因為討厭無所事事的日子,而默默成為一個熱愛達成目標的人。
  內心善感卻不擅表露,說不出口的就畫下來,引起共鳴的時候會偷偷地感到開心。
  Instagram│@luckylulu0212

譯者簡介

何雅雯


  一九七六年生。台灣大學中文系、中文研究所碩士,博士。「植物園」詩社成員。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大專學生文學獎等,譯有《先知》、《沙與沫》。

图书目录

1.船的到來
2.愛
3.婚姻
4.孩子
5.施予
6.飲食
7.工作
8.歡喜與悲傷
9.房子
10.衣服
11.買與賣
12.罪與罰
13.法律
14.自由
15.動機與熱情
16.痛苦
17.自知之明
18.教學
19.友情
20.言談
21.時間
22.善與惡
23.祈禱
24.喜樂
25.美
26.宗教
27.死亡
28.告別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635405
  • EISBN:9786269635429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6.8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