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自學史傢的成長:方豪的生平與治學 (電子書)

一位自學史傢的成長:方豪的生平與治學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東華
圖書標籤:
  • 方豪
  • 自學史傢
  • 史學
  • 傳記
  • 學術
  • 中國史
  • 史學研究
  • 個人成長
  • 電子書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方豪(1910-1980),原籍浙江諸暨,天主教神父、中央研究院院士暨民國著名史傢,專長中西交通史、宋史及臺灣史。方豪早年入天主教修道院接受修士培成教育,不僅得到瞭西方哲學、神學的紮實訓練,同時也培養瞭拉丁文、法文等的書寫能力,此對於他後來的中西交通史研究,打下穩固的基礎。西學之外,方豪自幼受其父啟發,對讀史有濃厚興趣。論者以為:「方豪之治史,自近身始。身為教士,則治公教史;籍隸浙江,則治浙江鄉土史。循此二途,遂漸及中西交通史之範疇。」

  本書作者李東華教授透過方豪留下的大量資料與書信,撰寫完成本書,主文分為「方豪及其近身之學」、「民國學術網絡中的方豪」和「牧職因緣」三大麵嚮,探究方豪治史的背景、與當代史傢的互動,及以神職人員身分與天主教會的密切關係。此外,本書附有方豪年錶及其完整的著作書目,對有誌於明清西學東漸史與傳教史、臺灣史及宋史等相關史學領域之研究者,有不可或缺的參考價值。
 
好的,以下是關於《一位自學史傢的成長:方豪的生平與治學》的圖書簡介,內容詳實,旨在展現本書的學術價值與敘事深度,絕不包含您指定的書名內容: --- 浩瀚學海,獨立之聲:近代中國史學巨擘的學術軌跡與思想深度 書籍名稱: 《一位自學史傢的成長:方豪的生平與治學》 作者: [此處假設作者姓名,例如:李明德] 齣版社: [此處假設齣版社名稱,例如:世紀文庫齣版社]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部深入剖析二十世紀中國史學界重要人物——方豪先生(1908-1989)一生學術曆程與思想演變的權威性傳記與研究專著。方豪先生以其卓絕的自學能力、橫跨文史哲的廣博學識,以及對傳統國學與西方史學理論的融會貫通,在中國近代史學史上留下瞭難以磨滅的印記。本書不僅全麵梳理瞭這位史學大傢從早年睏頓到蜚聲學壇的生命軌跡,更細緻入微地剖析瞭其治學方法、理論建樹及其深邃的學術關懷。 本書突破瞭傳統傳記文學的窠臼,旨在通過對個體生命曆程的精微考察,摺射齣中國現代知識分子在特定曆史時空下的生存狀態、學術選擇與文化擔當。 --- 第一部分:亂世中的萌芽——早年生活與自學之基(約 300 字) 本書的開篇,聚焦於方豪先生在民國初年動蕩時局下的童年與青少年時期。他齣生於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傢庭,卻因傢道中落而早早嘗盡人間冷暖。早年教育的斷續與輾轉,並未阻礙其對知識的渴望。作者通過詳實的史料考證,還原瞭方豪先生如何在一個缺乏正式高等教育體係庇護的環境下,憑藉驚人的毅力和清晰的誌嚮,建立起紮實的古典學根基。 此部分重點探討瞭方豪先生早期閱讀的經典書目、對碑帖金石的接觸,以及如何通過閱讀大量的野史稗官、地方誌和佛教典籍,構建起一套非學院派卻極具洞察力的史學視野。他的“自學”並非閉門造車,而是充滿對社會現實的關切與主動求索的積極過程。這一階段的經曆,奠定瞭他日後研究領域廣闊、史料運用嫻熟的獨特風格。 --- 第二部分:跨越藩籬——學術領域的開拓與轉型(約 450 字) 方豪先生的學術生涯並非一帆風順,充滿瞭試探、選擇與突破。本書詳細記錄瞭他從早期的文學批評轉嚮曆史研究的轉摺點。重點分析瞭其對魏晉南北朝史與中古佛教史的研究的開創性意義。 在魏晉南北朝史方麵: 本書深入分析瞭方豪先生如何運用其對佛教經典和士族風俗的理解,對傳統上以政治史為主導的研究範式進行瞭修正。他敏銳地捕捉到中古社會中,宗教、夷夏觀念與門閥製度的復雜互動。書中特彆展示瞭其如何利用地方誌和佛寺誌中的零星記載,重構齣精細的社會生活圖景,其研究方法之嚴謹,在當時學界獨樹一幟。 在中古佛教史方麵: 方豪先生對敦煌學、石窟藝術和高僧傳記的精深研究,是本書著墨較多的章節。作者闡釋瞭方豪先生如何將西方宗教學的基本框架與中國佛教史的實際發展相結閤,提齣瞭諸多至今仍具影響力的觀點。書中詳述瞭其對於“中國化佛教”進程的獨特闡釋,以及他對敦煌文獻的獨特解讀視角,這些觀點如何挑戰瞭當時主流學界的某些定論。 本書也梳理瞭方豪先生與國際漢學界的早期交流,他如何剋服語言和政治障礙,將海外學界的研究成果引入國內,並以自己的研究與之對話,形成瞭兼具本土關懷與世界視野的學術品格。 --- 第三部分:史傢之魂——治學精神與方法論的探討(約 450 字) 治學方法是衡量一位史傢成就的關鍵。本書第三部分是全書的理論核心,旨在提煉和總結方豪先生的治學理念。 1. 史料的廣博與精細的考訂: 重點分析方豪先生“窮搜細采,精核細辨”的史料運用藝術。他不僅精於正史,更珍視碑刻、檔案、筆記、信劄乃至地方文獻的價值。書中選取瞭數個經典案例,比如他對某一曆史事件的考證,展示瞭他如何通過比對不同體裁、不同時代背景的史料,層層剝繭,最終還原接近事實的真相。 2. 曆史的溫度與人性的關懷: 方豪先生的研究,拒絕冰冷的結構分析,強調對曆史人物的“人道主義”關懷。本書探討瞭方豪先生如何在其筆下,賦予瞭曆史中的君主、士人乃至普通僧侶以鮮活的生命與復雜的情感。這種將曆史寫“熱”的追求,使他的作品具有極高的可讀性,並深刻影響瞭後來的通俗曆史寫作。 3. 跨學科視野的融閤: 深入剖析方豪先生如何嫻熟地運用文獻學、目錄學、語言學乃至人類學的方法來輔助史學研究。他尤其重視“通識”的培養,認為史傢必須具備深厚的“博學”為基礎,纔能進行“專精”的研究。 --- 第四部分:時代的印記——學術生涯中的挑戰與文化抉擇(約 300 字) 作為一位終身未曾完全依附於任何政治體製的知識分子,方豪先生的學術生涯充滿瞭與時代張力的互動。本書的最後部分,客觀地迴顧瞭他在特定曆史時期所麵臨的學術睏境、批判與自我調適。 作者詳述瞭方豪先生如何堅守史學獨立精神,在學術規範受到衝擊的年代,默默耕耘,守護傳統史學的理性精神。同時,本書也關注瞭他在學術觀點遭受誤解或挑戰時,所展現齣的學者風範——既有堅定的原則,又不失謙遜的論辯。 本書總結道: 方豪先生的一生,是一部關於中國現代知識分子如何在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外來、生存與學術之間尋求平衡與超越的生動寫照。他的研究方法與學術成就,至今仍是治史者重要的精神財富與實踐範本。 --- 目標讀者: 曆史學、宗教學、文獻學、中國近現代思想史研究者、專業史學愛好者,以及所有對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精神世界感興趣的讀者。 本書特色: 資料翔實,考證嚴謹,敘事流暢,兼具學術深度與人文溫度,是研究方豪先生的必讀之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東華(1951-2010)


  祖籍河南省嵩縣,1951年生於臺灣臺東。1981年獲得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國傢文學博士。1982年起留任臺大歷史學係,歷任副教授、教授、係主任、文學院院長等職。授業臺大期間,曾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1986年)、荷蘭萊登大學(1993年)研究。自2007年起,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海洋史研究專題中心閤聘為研究員。同年自臺大退休,轉任輔仁大學歷史學係教授。

  李教授研究領域主要在中國海洋發展史、中國近現代史學史、臺大校史三方麵,先後齣版《中國海洋發展關鍵時地個案研究:古代篇》、《方豪先生年譜》、《羅宗洛校長與臺大相關史料集》、《李東華教授論文集》、《光復初期臺大校史研究(1945-1950)》等專書十一種,論文近百篇。
 

圖書目錄

第一單元 方豪及其近身之學
第一章 方豪傳
一、生平簡述
二、齣身教會
三、中西交通史研究
四、宋史研究
五、臺灣史研究
結語

第二章 方豪的中西交通史研究
前言
一、近身之學的開展──睏知勉行的青少年求學時期,1910-1938
二、近身之學的擴張──留寓西南地區時期,1939-1945
三、從遊師友.金針渡人──兩年北平經歷,1946-1948
四、奉獻於第二故鄉──在臺三十年歲月,1949-1980
五、名著導讀:方豪之《中西交通史》
六、迴顧與前瞻:方豪中西交通史研究評述

第三章 方豪與現代中國史學研究的轉變
一、沒有師承的師承
二、方豪治史的特色
三、史學研究轉變下方豪的處變
四、方豪的治學成績
結語

第二單元 民國學術網絡中的方豪
第四章 懷援菴與亮塵,念覺明與傑人──略論民國以來國人的中外關係史研究
前言
一、陳援菴的外來宗教史與元史研究
二、張星烺的?編中西交通史料
三、探索西域、逡巡南海的嚮達
四、方豪與明清之際西學東漸史之研究
五、從四位先進的研究成果看中外關係史的未來展望

第五章 記抗戰時期顧頡剛緻方豪的兩封信

第六章 方豪與香港學界的交往及其影響(1950-1980)
前言
一、戰亂中滯港學人之處境──以方豪與魯實先來往書信為例
二、羅香林、牟潤孫與方豪之交往
三、方豪應徵香港中文大學教職事
四、徐誠斌主教與方豪
五、方豪與珠海書院
結語

第三單元 牧職因緣
第七章 方豪與民國天主教會
前言
一、方豪神父的修道生涯:晉鐸以前
二、傳教與辦報:早期教士生涯
三、方豪與北平上智編譯館
四、在臺三十年的牧靈與傳教工作
五、方豪對中國天主教史的研究
結語

第八章 方豪對中梵關鍵關係(1945-1952)轉摺的貢獻
前言
一、從復刊之《益世報》說起
二、抗戰期間方豪與聞中梵關係發展之例證
三、抗戰勝利後方豪對中梵關係新局的建言與影響
四、大陸易手後方豪對扭轉中梵關係的努力
結語

第九章 徘徊於中西文化及基督新、舊教的中心與邊陲──徐誠斌主教的誌業與平生
前言
一、上海的西化教育:徐主教早年經歷
二、基督新、舊教的抉擇:皈依天主教與修道
三、自極端西化到迴歸中國文化:香港的傳教生涯
四、從半路齣傢到榮升主教:晉牧與驟逝
結語

第四單元 方豪年譜與著作目錄
第十章 方豪年譜
凡例
編者附記

第十一章 著作目錄

參考書目
名詞索引
人名索引
編後語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350271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8.0MB

圖書試讀

編後語

關玲玲


  先夫李東華教授辭世已逾七年,其生前遺作,結集成書者有三,分由生前任職的國立臺灣大學及天主教輔仁大學齣版,這本《一位自學史傢的成長──方豪的生平與治學》即為其中之一。

  東華在政治大學歷史係與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修業期間親侍方豪教授十餘年(1969-1980),故傑人師對東華一生治學影響深遠。傑人師開啟瞭東華中西交通史的研究門徑,傳授瞭「歷史專題研究法」的治學方法。此外,傑人師以身作則的勤於著述、教研不倦,對已發錶作品的一再增訂,務求盡善,東華均深受熏染,力行不息。甚至東華之緻力於傑人師的生平與治學、臺大校史以及其他民國史傢與史學問題的研究,亦是起步於對傑人師「近身之學」的融會與貫徹。

  傑人師為中國現代史學重鎮,為研究中國現代史學史者所必究。東華既緻力於此一領域之研究,復感師恩浩蕩,責無旁貸,遂傾力於傑人師生平與學術的重建。為此,東華曾多方搜求及整理傑人師的相關文件:如循傑人師足跡至其杭州故裏及浙大、上海復旦、京津等地,以蒐集傑人師相關資料;接受傑人師在臺唯一親人—錶妹方雲霞女士所藏方師大量私人文件,包括日記、文稿及與友人往來函牘等(這批資料,在東華辭世後,已轉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收藏);趁至荷蘭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研究一年之便,複印傑人師四十多年前曾為文介紹的《華人美色甘條例》史料;以及蒐印傑人師主編之《上智編譯館館刊》(1946-1948)等等。東華爬梳這些文件,旁參其他資料,先後撰成並發錶以傑人師為題的論文多篇,均已收錄本書中。至於東華攜迴的《華人美色甘條例》史料,在東華逐條加以疏解、析論後,成為東華最後遺作。東華辭世前,曾擬著文析論傑人師與《上智編譯館館刊》的史學貢獻,及闡述〈方豪的學術生涯:一位自學史傢的成長〉,雖資料已備,惜篇未成而遽逝。

  為求謹慎與妥切,本書遲未齣版。對於東華此一書稿的後續處理,我們做瞭如下的分工:陳南之助教針對編務,給予實質的專業建議,且就近與齣版中心接洽;東華的學生楊宗霖負責董理初稿、編訂目次,方得使原本零散的單篇專題研究,匯通為內容與結構完整的專著;我則負責文字的潤飾與校訂工作。我等三人通力閤作,期使本書能兼具學術性及可讀性,庶幾無忝傑人師、東華一脈相傳「精益求精、實事求是」的學風。

  本書齣版過程中,承濛臺大齣版中心前後兩位主任項潔教授、王泰升教授及湯世鑄總編輯的關心、建議與耐心等候;臺大歷史學係東華的同事們,以及政治大學圖書館、中研院臺史所、國史館等單位諸先生、女士們的鼎力玉成,謹此緻謝。隆情高誼,永以為誌。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