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係列講堂 牽動全球的水資源與環境問題:建立永續循環的水文化,解決刻不容緩的缺水、淹水與汙染問題 (電子書)

SDGs係列講堂 牽動全球的水資源與環境問題:建立永續循環的水文化,解決刻不容緩的缺水、淹水與汙染問題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InfoVisual 研究所
圖書標籤:
  • SDGs
  • 水資源
  • 環境問題
  • 可持續發展
  • 水文化
  • 缺水
  • 洪澇
  • 汙染
  • 全球挑戰
  •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地球耗費40億年所形成的水係統,
人類隻花瞭短短200年就幾乎破壞殆盡。
根據預測,在2050年之前,光是亞洲
就會再增加10億人陷入缺水的窘境。
氣候變遷讓各國麵臨水資源短缺的危機。
再不正視,缺水問題恐成全球最大風險!
 
  劇烈降雨、嚴重乾旱、工業廢水與生活廢水汙染……
  人類破壞環境所引起的全球規模水資源危機,已是刻不容緩的問題。
  如果放任不管,未來各國甚至可能會為瞭搶奪水資源而引發戰爭。
  為瞭避免這樣的事態發生,建立知水、惜水、愛水的水文化至關重要。
  唯有運用新思維、新模式、新技術來麵對迫在眉睫的「水問題」,
  纔能打造讓所有人免於淹水、缺水之苦的永續安全水環境。
 
  〡水資源問題並非遙不可及,與你我息息相關〡
 
  水災頻仍
  地球暖化擾亂瞭水循環模式,造成豪雨連連、颱風大型化、冰河融化、河川氾濫,預計會有50%的人類飽受缺水之苦。
 
  糧食危機
  氣候變遷造成部分地區雨量減少,導緻土壤乾涸,因而無法栽種作物,對農業造成緻命的打擊,引發嚴重的糧食危機。
 
  生態係統逐漸崩潰
  地球的氣溫上升導緻動植物的棲息地消失、變化或遷移,而無法適應環境的生物便會逐漸被淘汰。據說地球的平均氣溫隻要上升1~2度就足以讓20~30%的生物瀕臨絕種。
 
  〡為瞭守護水資源,我們現在所能做的事〡
 
  ․不要用水過度,不把油等髒汙沖進下水道。
  上下水道設備是會耗電的,節約用水亦可達到減碳之效。
 
  ․響應「停止購買瓶裝水,攜帶自己的水杯」運動。
  可減少汙染海洋與河川的寶特瓶垃圾,還有助於防止製造大量瓶裝水而過度破壞水源。
 
  ․生產糧食需要大量的水,而進口糧食就等同於進口生產該糧食所使用的水。
  考慮到虛擬水而盡量購買國產品,成為「有良知的消費者」也有助於解決水資源問題。
  
  ․購買緻力於保護水環境或減碳之企業的產品
  ․透過捐款的形式來幫助飽受缺水之苦的非洲孩童。
 
各界專傢誠摯推薦
 
  何昕傢(颱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老師)
  林子倫(颱灣大學政治學係副教授)
  陳惠萍(陽光伏特傢共同創辦人/颱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理事長)
  陳瑞賓(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依姓氏筆劃排序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氣候變遷下的全球能源轉型與可持續發展路徑的深度探討。 本書聚焦於當前全球社會麵臨的能源結構轉型這一宏大議題,深入剖析瞭化石燃料依賴帶來的環境危機、經濟挑戰以及地緣政治風險。它並非泛泛而談,而是通過紮實的案例分析和前沿的技術展望,為讀者勾勒齣未來幾十年全球能源版圖可能發生的深刻變革。 第一部分:能源危機:曆史的迴響與當下的睏境 本部分首先追溯瞭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如何一步步陷入對高碳能源的深度依賴。它詳盡描述瞭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在驅動經濟增長中的核心作用,同時也毫不留情地揭示瞭其對大氣成分的改變所造成的長期負麵影響。 化石燃料的周期性危機: 作者迴顧瞭數次石油危機,分析瞭價格波動如何影響全球經濟穩定,並指齣能源供應安全與政治穩定的緊密聯係。 環境成本的隱性負擔: 深入探討瞭空氣汙染、水體酸化以及溫室氣體排放導緻的極端天氣頻率增加,量化瞭這些“外部成本”對公共衛生和生態係統的衝擊。特彆強調瞭資源開采過程中的生態破壞,如油砂開采、頁岩氣水力壓裂對局部水文和地質結構的影響。 能源貧睏與公平性問題: 討論瞭在全球化進程中,能源獲取的不平衡性如何加劇瞭發達國傢與發展中國傢之間的發展鴻溝,以及能源轉型過程中如何確保弱勢群體不被邊緣化。 第二部分:清潔革命的浪潮:可再生能源的崛起與技術前沿 本部分是全書的核心,緻力於全麵梳理當前全球範圍內最具潛力的替代能源技術,並對其成熟度、成本效益和規模化挑戰進行瞭細緻評估。 太陽能(光伏與光熱): 不僅關注瞭晶矽電池效率的不斷提升,還重點分析瞭薄膜技術、鈣鈦礦電池等下一代技術在柔性應用和低成本製造方麵的突破。同時,探討瞭光伏電站對土地利用效率的優化需求,以及如何通過農光互補模式實現土地價值的最大化。 風能的陸地與海洋探索: 對比瞭傳統陸上風電場的選址難題和海上風電,特彆是漂浮式海上風電技術(Floating Offshore Wind)在全球深水區域部署的潛力,指齣後者是解鎖數萬億瓦特級彆清潔能源的關鍵所在。 地熱能的“隱形冠軍”地位: 闡述瞭地熱能作為一種基礎負荷能源(Baseload Power)的獨特優勢,並介紹瞭增強型地熱係統(EGS)如何打破傳統地熱資源的地域限製,使其在全球範圍內更具可行性。 氫能的“萬能媒介”敘事: 詳細區分瞭灰氫、藍氫和綠氫的生産路徑及其碳足跡。重點分析瞭氫能在重工業脫碳(如鋼鐵、水泥)和長途運輸(如航運、航空)中的不可替代性,同時也坦誠指齣瞭儲運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瓶頸。 第三部分:電網的智能化與儲能係統的進化 能源轉型的成功,關鍵在於電力係統的靈活性和韌性。本部分專注於支撐清潔能源大規模並網的“幕後英雄”——儲能技術和智能電網。 電池技術的軍備競賽: 深度剖析瞭鋰離子電池在電動汽車和電網側儲能中的主導地位,探討瞭其供應鏈的風險(如鈷、鎳的依賴性)。同時,對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以及液流電池等長時儲能技術進行瞭客觀評價,分析它們如何解決間歇性發電帶來的平衡問題。 虛擬電廠(VPP)與需求側響應(DR): 描述瞭如何通過數字化技術將分散的用戶側資源(如傢庭儲能、電動汽車充電樁)聚閤起來,參與電網的實時調度,從而提高電網的整體效率和響應速度。 跨區域互聯與直流輸電: 強調瞭高壓直流輸電(HVDC)在連接遙遠的可再生能源基地與主要負荷中心中的關鍵作用,以及智能電網如何通過先進的傳感器和控製算法,實現更精細化的電力流管理,最小化傳輸損耗。 第四部分:係統性變革:政策、金融與社會重構 能源轉型絕非單純的技術升級,而是一場涉及經濟結構、監管框架和社會接受度的係統性重構。 碳定價機製的有效性評估: 比較瞭碳稅、排放交易體係(ETS)等不同碳定價工具的設計邏輯與實際效果,分析瞭它們在不同國傢和地區推行的挑戰,特彆是如何避免“碳泄漏”現象。 綠色金融的驅動力: 探討瞭主權綠色債券、可持續發展掛鈎貸款等新型金融工具如何引導私人資本流嚮低碳基礎設施建設,並討論瞭“擱淺資産”(Stranded Assets)風險對傳統能源企業估值的影響。 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的藍圖: 關注傳統化石燃料産業工人的再培訓和社區經濟多元化。本書強調,缺乏社會共識的能源轉型注定是失敗的,必須為受衝擊的地區和人群設計清晰的經濟替代方案。 全球治理與閤作: 分析瞭《巴黎協定》框架下各國NDC(國傢自主貢獻)的執行進展,並探討瞭在關鍵礦産供應鏈、核能技術擴散和碳捕獲與封存(CCS)等領域的國際閤作機製。 本書以其嚴謹的分析框架和對技術經濟趨勢的敏銳洞察,為政策製定者、能源行業從業者、金融分析師以及所有關注人類可持續未來的讀者,提供瞭一份理解和參與全球能源重塑的必備指南。它清晰地指齣,能源的未來既充滿挑戰,也蘊含著前所未有的創新機遇。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InfoVisual研究所
 
  以代錶大嶋賢洋為中心的多名編輯、設計與CG人員從2007年開始活動,編輯、製作並齣版瞭無數視覺內容。主要的作品有《插畫圖解伊斯蘭世界》(暫譯,日東書院本社)、《超圖解 最淺顯易懂的基督教入門》(暫譯,東洋經濟新報社),還有「圖解學習」係列的《從14歲開始學習 金錢說明書》、《從14歲開始認識AI》、《從14歲開始學習 天皇與皇室入門》、《從14歲開始瞭解人類腦科學的現在與未來》、《從14歲開始學習地政學》(暫譯,皆為太田齣版)等,中文譯作則有《圖解人類大歷史》(漫遊者文化)、《SDGs係列講堂 跨越國境的塑膠與環境問題》(颱灣東販)。

圖書目錄

前言
「水行星」誕生40億年後麵臨瞭危機……4
 
Part 1 地球目前的水情已告急
❶以地圖觀察水資源問題,世界各地皆已發生異常現象……6
❷明明是顆水行星,能用的水卻不多……8
❸世界上的水資源分配並不平等……10
❹水災逐年增加,水勢日益凶猛的原因為何?……12
❺為瞭水的使用權,世界各地皆發生水資源之爭……14
❻美國與中國兩大經濟大國的水資源將耗盡!? ……16
❼以水為業的水企業遍布全球……18
❽瓶裝水的市場不斷擴大,世界上的水歸誰所有?……20
❾在全球間移動的水資源:虛擬水……22
❿有些國傢還需要400年纔能讓衛生的廁所普及……24
⓫天災人禍招緻的非洲水資源危機……26
⓬與水資源問題相關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28
 
Part 2 人與水的歷史
❶利用大河發展農業,從而孕育齣四大文明……30
❷古希臘的科學促進瞭水利技術的發展……32
❸滋潤沙漠的地下水渠係統從波斯傳播至全世界……34
❹羅馬帝國所在之處皆有水道,水曾是富足的象徵……36
❺中國歷代皇帝修建瞭連接南北的大運河……38
❻荷蘭的防洪技術使其從對抗水患中建立瞭國傢……40
❼在背後支撐著工業革命的歐洲運河……42
❽上下水道設施完善的江戶是全球最先進的衛生都市……44
❾霍亂的流行促使倫敦建設上下水道設施……46
❿在追求安全的過程中不斷進化的現代上下水道設施……48
 
Part 3 水資源危機的現實及其原因
❶地球暖化是造成水資源危機的主因,其起因為何?……50
❷全球持續暖化導緻水循環產生變化……52
❸颱風因暖化而日漸大型化,水災的損害也隨之擴大……54
❹世界各地的冰層融化,地球將沒入水中?……56
❺乾旱將會引發糧食危機……58
❻水環境的變化導緻生態係統逐漸崩潰……60
❼不斷增長的人口加速瞭水資源壓力……62
❽人類的生活與產業汙染瞭河川與大海……64
❾因水質汙染而喪命的非洲兒童……66
❿用以利水與治水的水壩正在破壞水循環……68
⓫支持乾燥地區發展農業的地下水正麵臨枯竭的危機……70
⓬暖化會造成骨牌效應,超過臨界點的日子終將來臨!? ……72
 
Part 4 如何解決水資源問題
❶麵對全球規模的水資源問題,應該先從何處著手解決?……74
❷可透過協議來解決水資源的相關紛爭……76
❸紐約與東京為瞭守護巨型都市免於水災侵襲所做的嘗試……78
❹用海水製造淡水的技術讓沙漠中齣現瞭巨大都市……80
❺將令發展中國傢傷透腦筋的汙水轉化為飲用水的技術……82
❻中村哲醫師將阿富汗已經沙漠化的土地轉化為綠地……84
❼氫能將會成為減碳的終極王牌?……86
❽可永續的生活方式,氫能社會即將來臨……88
❾為瞭守護地球,我們現在所能做的事……90
 
結語
唯有人類可以解決人類所引發的水資源問題……92
參考文獻・參考網站……93
索引……94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292765
  • EISBN:978626329438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4.1MB

圖書試讀

前言
 
「水行星」誕生40億年後
 
  麵臨瞭危機
  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是浩瀚宇宙中
  迄今唯一發生水奇蹟的行星。
 
  一般認為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大約是在46億年前誕生於太陽係中。在太陽係軌道上繞行的岩石發生碰撞,從中產生的熱能導緻岩石融化,使地球化為一團火紅熔岩所形成的黏稠岩漿塊,並繞著太陽鏇轉。
    
  這顆灼熱的小型天體後來之所以變成一顆「水行星」並孕育齣生命,都是拜幸運的位置所賜。太陽係中的眾行星都持續接收來自中心處的太陽的輻射能量。如果行星的位置離太陽太近,水就會蒸發;反之,如果離得太遠,水就會結冰而化為冰行星。
    
  從這個觀點來看,地球坐落在一個能讓水維持原有型態的絕妙位置。
 
  地球曾是一團岩漿塊,因為與宇宙空間中無數的冰行星發生碰撞而帶來瞭水。地球逐漸冷卻後,岩漿中的鐵便往中心聚集而形成地核(core),錶麵則開始齣現水。這便是約40億年前,地球上形成海洋的過程。
    
  海洋的齣現為地球帶來一連串重大的轉變。首先是海洋開始吸收在大氣中占很大一部分的二氧化碳,使得大氣的溫室效應降低,導緻地球變得愈來愈冷。儘管如此,當時的海水溫度仍超過100度,現今的生物學推測,地球上的生命很可能就是源自於這種高溫的海洋,而且是從海底有熱水湧現的地方誕生齣生命的。
    
  自從約36億年前原始生命誕生以來,生命就是這樣在水中不斷進化。並且因為多種藻類釋放大量的氧氣至大氣之中,使生命得以從水中爬上陸地。
    
  陸地上也齣現瞭形形色色的生物,反覆進化與滅亡。人類的祖先大約是在700萬年前誕生在這片土地上。以地球的歷史來看,我們這些所謂的智人是20萬年前纔齣現的新成員。
    
  在智人登場之前,地球在這段時間逐漸形成讓生命得以生存的環境,即一套以水為核心的精密係統。水的作用是在生態係統中不斷地循環流動,以進行生命體的能量代謝。地球、水與生命已結閤成密不可分的係統,並持續運作至今。
    
  然而,自從人類由大約200年前展開產業活動後,地球耗費40億年所形成的水係統開始發生異常變化。
    
  如今地球的水係統究竟齣瞭什麼狀況?接下來就讓我們詳細探究其實際情況吧。

用戶評價

评分

近幾年來,全球的氣候變遷議題愈發劇烈,極端天氣事件成瞭常態,水循環自然首當其衝受到影響。這本書若能將颱灣的處境放在全球脈絡下去討論,會更有深度。我想知道,當全球都在討論氣候難民和水資源戰爭時,颱灣的「水文化」建構,能夠提供給世界什麼樣獨特的經驗或教訓?或者,書中會不會有引介國際上一些創新的水資源管理技術,比如像以色列的滴灌技術,或是某些國傢發展齣來的城市海綿化策略?如果能多引用一些國際案例,並對比齣颱灣在推動永續循環水文化上的優勢與盲點,那麼這本書就不僅僅是「在地議題」的探討,更能成為一本具有國際視野的參考指南,幫助我們在麵對日益嚴峻的全球氣候挑戰時,找到更堅韌的立足點。

评分

作為一個習慣使用電子書的讀者,我對這種主題性強烈的知識整閤型書籍的體驗感其實很重視。如果內容編排得好,它應該可以像工具書一樣隨時查閱,隨時提醒自己。我猜想,這本關於SDGs的水資源專書,應該會涵蓋大量的圖錶和數據資料來支撐論點。我特別希望能看到一些經過視覺化處理的資訊,像是颱灣不同區域的水資源供需平衡圖,或是歷年水庫淤積率的變化趨勢。相較於厚重的學術專著,電子書的形式更適閤用清晰的圖文並茂方式來傳達複雜的環境科學概念。我希望作者在論述時,能盡量避免過於學術的術語,或者至少能提供足夠的解釋,讓一般對環境議題有興趣的民眾,也能輕鬆消化這些攸關我們未來生存的嚴肅議題。

评分

這本書的副標題點齣瞭幾個非常尖銳的痛點:「缺水、淹水與汙染問題」,這簡直就是颱灣的縮影嘛!每次颱風來,南部或東部就麵臨淹水,然後沒多久新聞又開始討論中南部的水情吃緊,接著就是工業用水的分配爭議。整個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在「過度」和「不足」之間劇烈擺盪的狀態。我非常好奇,這本書在處理「淹水」和「缺水」這兩個看似矛盾的現象時,會提齣什麼樣的整閤性觀點。會不會從流域管理的角度,強調「涵養」比「引流」更重要?或者,它會不會探討水汙染如何惡化瞭可用水資源的稀缺性?如果它能把這三者串聯起來,不隻是單純地列舉問題,而是揭示它們之間深層的連動關係,那這本電子書的價值就會大大提升,畢竟,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要看清楚問題的全貌。

评分

說實在話,現在市麵上談論永續發展(SDGs)的書非常多,大部分都停留在概念性的介紹,或者隻是把聯閤國的目標翻譯成中文,然後套用在颱灣的現況上,讀起來總覺得有點隔靴搔癢。我比較在乎的是,這些全球性的目標,要如何真正「牽動」到我們每個日常生活的細節。尤其提到「水文化」的建立,這點我就很有興趣瞭。在颱灣,我們似乎很少用「文化」這層麵來談水。在我們長輩的記憶裡,可能是靠天吃飯的宿命感;在我們這一代,可能變成一聽到限水通知就焦慮的反應。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個歷史脈絡,告訴我們過去的社會是如何與水共存,然後再對比現在的超抽地下水、工業汙染等問題,或許能讓讀者更深刻體會到,為何我們急需「建立」一套新的、與時俱進的水文化。期待它能提供的不僅是科學數據,更是一種生活哲學的引導。

评分

這本書光看書名就覺得很有份量,畢竟「水資源」和「環境問題」真的是我們這個時代繞不開的兩大核心挑戰,尤其颱灣的地理環境特殊,缺水和淹水問題更是傢常便飯。我個人覺得,颱灣社會對於水資源的討論,常常流於錶麵的政治角力,或是侷限在工程技術的解決方案上,缺乏一個更宏觀、更具有文化根基的探討。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淺齣地闡述,如何從「文化」這個角度去重新塑造我們與水的關係,那真的會是個很棒的切入點。畢竟,光是蓋水庫、談抗旱,治標不治本,要達到真正的永續,得從每個人的生活習慣、社會價值觀著手。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可以操作的範例,看看其他國傢或地區是如何成功轉型的,畢竟看著新聞裡,水庫見底的乾涸景象,心裡總會揪一下,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們帶來一些新的啟發和解決的思路,而不隻是重複過去那些陳腔濫調。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