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信愉快!52封,宇宙的訊息 (電子書)

收信愉快!52封,宇宙的訊息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馮云
图书标签:
  • 宇宙訊息
  • 心灵成长
  • 自我探索
  • 电子书
  • 励志
  • 人生哲理
  • 情感治愈
  • 积极心理学
  • 灵性
  • 人生感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你期望.無.條.件.的被愛,但 卻找不到可以給你這種愛的人,
你也期望 自己能好好愛人,卻發現自己沒有能力做到。

這本 『52封 宇宙訊息』就是為了 你(=我)的人生功課而寫的。

這些人生功課,全都可以在自己的內心找到解方。
很簡單,但卻又不那麼簡單。


時序從2021五月第一週開始,以一週一封Email的形式,寄給來地球一同修行功課的同學。

就在寄出第二封後一天,台灣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三級“新”生活,2022四月底結束時,台灣剛好又進入了開放接受新冠肺炎共生的更新生活。

是巧合嗎?
是的,宇宙給我們的訊息,每一次都安排得如此.善.巧。

生活中那些讓你(我)受苦的,難受的,感到挫折,悲傷,歡喜的生活事件,
都是宇宙安排來讓我們來『體驗.學習』的。

學習什麼?
學習我為何不愛自己? 認識你是誰? 為什麼會發生這個那個? 為什麼我得不到錢? 
為什麼我得不到愛?  此生為何而來....這些,在這本宇宙訊息書裡通通都有機會找到答案。

作者每一週看似寫得是作者的日常,有被人檢舉,有被信任的人背叛,有被競爭對手告上法院,也有許多愛的失去及轉身離開。
從寫信的過程,可以很清楚的觀看到作者如何將重心從外在事件轉回到自己的心法,如何練習和小我情緒相處的點點滴滴。

一旦你轉身回到了宇宙視角,就會發現,那些卡住停滯的人事物莫名的開始流動的巧合,
一切都不是巧合,是你願意開始接受崩塌,願意開始流動了。
這也是佛家常說的的修行: 『修』 出可 『行』的流動。

轉動宇宙的力量,轉動世界的力量,將你的苦痛轉成慈愛的力量。
你漸漸會發現真相是:都在你自己裡面。


【宇宙訊息.的閱讀方法】

不急,這並不是一本人生教科書。
不用從頭一口氣看到完(當然想要這樣也可以:)
這本書每封信的文字都不多,但愛很深呦~每個字都帶著宇宙深深的祝福❤️

你可以隨著心,一週看一封,也可以用你想要的方式閱讀,都可以。
裡面有一些靜坐冥想的實作練習,倒是很希望你能.跟.著.書中的方法練習看看。
你也可以在感覺失衡 需要能量的時候,隨意翻一篇(像抓周那樣)
你會發現那一篇 讓你很意外,怎麼剛好就是你現在的需要?

不是意外,是巧合訊息。
那是  宇宙想傳給你的宇宙訊息,就像這本書一樣,之所以會去到你的生命中,也是宇宙的安排。


【好評推薦】

感覺是一個在紅塵俗事修煉的行者, 走過了某些經驗, 提攜著未醒來的大家...輸入腦海裏: 好好愛自己, 自己本身就是豐盛的。生活那些不愉快的人和那些事, 只是暫時的,一時的, 不用跟著入戲。┈ Lize

〰︎〰︎〰︎〰︎〰︎〰︎〰︎〰︎〰︎ ✶
覺得自己好幸運喔,居然可以讀到這麽流暢又可以用白話講出很多生命的精闢,您的文字帶給我快樂又安定的感覺,而且嘴角一直不自主上揚,邊讀邊讚嘆,已經數不清讚嘆幾次了。┈ Peanut.yang

〰︎〰︎〰︎〰︎〰︎〰︎〰︎〰︎〰︎ ✶
內容令我好平靜,甚至想哭。謝謝你,我想替自己貼上「實現夢想的人」這個標籤,感謝你給我這個自信能貼上┈ Isa Hung

〰︎〰︎〰︎〰︎〰︎〰︎〰︎〰︎〰︎ ✶
看完妳寫的這封信瞬間感動落淚,慢慢意識到許多的焦慮不安,都是來自於想控制┈ sarahfu

〰︎〰︎〰︎〰︎〰︎〰︎〰︎〰︎〰︎ ✶
今天莫名的低潮,可是練習說出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感覺內心有一股能量在流動。眼淚默默地流下來,感覺是清理與淨化,很感謝你每週的抱抱┈ pyjai

〰︎〰︎〰︎〰︎〰︎〰︎〰︎〰︎〰︎ ✶
在我好低潮的時候,每週有妳的好好抱抱來支撐。常讓我感動到淚流滿面。謝謝宇宙大神,讓我看到您的字句引導,撫慰我,鼓舞我,期望我自己可以走出這個低潮,懂得怎樣好好愛自己。┈ chan Tzeng

〰︎〰︎〰︎〰︎〰︎〰︎〰︎〰︎〰︎ ✶
我真的有很大很大的收獲。這一年我經歷了很多釋放,先是對異性的不自在感和恐懼,接著是子宮很深很深的恐懼 (症狀就是生理期滴滴答答來不停,但子宮內膜依然很厚,排不乾淨)看見了那個恐懼想起高中時差點被性侵的事。 
其實我已經忘了,我也以為我已經好了,以為自己沒關係。但其實身體都記得這些傷痛,身體都在為我承擔。
再來是我接納了我對已逝世爸爸的思念,真心的承認我很想念他,也看見了我恨幼稚園時期的媽媽,因為她賭博,從此之後我強迫自己長大、懂事,看見了自己的硬撐、渴望被愛,以及透過行動討愛。
不斷接受與釋放這一段時間不知道的人大概會覺得我像神經病,時常感覺身體有很強烈的悲傷感,悲傷感湧上來馬上爆哭,還有噁心想吐的感覺,所有的身體不適我都一直跟我自己說,不管「它」是什麼,我都願意陪妳一起渡過,一起看見。這52封信真的在我這段漸漸變好的時間給予了很多的陪伴與幫助,謝謝馮云老師  (滿滿的) ┈ 佩吟
《群星的低语:从微观到宏观的宇宙探索指南》 内容简介: 《群星的低语:从微观到宏观的宇宙探索指南》是一部旨在带领读者进行一次深入、多维度的宇宙漫游的科普巨著。它摒弃了传统的线性叙事,转而采用一种“螺旋上升”的结构,从我们脚下的地球生态系统出发,逐步揭示宇宙的宏伟结构、基本法则及其演化历程。本书的核心目标是构建一个跨越尺度、融汇多学科知识的宇宙图景,激发读者对未知的好奇心,并培养他们用科学的眼光审视现实的能力。 第一部分:基石——物质的构成与生命的起源 本篇将我们的目光聚焦于“近处”——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及其构成要素。 第一章:原子之舞与元素周期表的秘密 我们从最基础的物质单元——原子开始。详细阐述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如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但绝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生动的类比解释这些反直觉的现象如何塑造了我们所见的一切。重点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形成过程,探讨轻元素(氢、氦)如何在宇宙早期形成,重元素(如铁、金)如何在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和超新星爆发中被“锻造”出来。我们将追溯每一个原子在宇宙中的“族谱”,理解我们身体中的碳、氧、钙等元素都来自远古恒星的死亡。 第二章:地球的摇篮曲——行星系统的形成与地质史诗 本章探讨太阳系的诞生。从原始的分子云坍缩到原行星盘的形成,再到微行星的吸积碰撞,描绘出地球如何从一团炙热的岩浆球冷却,形成磁场、大气和海洋的漫长过程。深入剖析板块构造的驱动力——地幔对流,解释大陆漂移如何塑造了今日的地貌,以及火山活动和地震如何不断重塑地球的表面。同时,追溯生命起源的化学路径,讨论生命早期所需的复杂有机分子是如何在地球的极端环境中孕育而生的。 第三部分:恒星的生命周期与星际介质 本部分将视野投向银河系内部,聚焦于宇宙中最核心的能量源泉——恒星。 第三章:恒星的诞生、青春与中年 详细介绍恒星的“产房”——分子云的引力坍缩过程。阐释主序星阶段的能量来源,即核心的氢核聚变反应。通过分析不同质量恒星的演化路径,解释为什么质量是决定一颗恒星命运的唯一要素。例如,低质量恒星如何平稳地演化成红巨星、白矮星,而大质量恒星则会经历剧烈的内部结构变化,最终以壮丽的超新星爆发告终。 第四章:宇宙的炼金术与死亡的遗迹 超新星爆发不仅是宇宙中最壮观的事件之一,也是重元素产生的关键环节。本章深入探讨中子星和黑洞的形成机制。对于中子星,我们将讨论其奇特的物理状态(如夸克物质的可能性);对于黑洞,则从史瓦西半径的概念出发,解释引力奇点和事件视界的物理意义,并探讨霍金辐射的理论模型,描绘恒星死亡后留下的宇宙遗迹如何影响周围的星际介质。 第三部分:星系与宇宙学结构 将视角放大至银河系之外,探索宇宙的宏大组织结构。 第五章:星系的多样性与动态演化 介绍星系的分类学(螺旋星系、椭圆星系、不规则星系),并讨论星系团、超星系团以及“长城”等大型结构的形成。重点解析暗物质在星系形成和维持其旋转曲线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即使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它,它的引力效应却是主导性的。讨论星系间的引力相互作用和并合事件,展示宇宙是如何在碰撞与融合中不断重塑其形态。 第六章:从暴胀到加速膨胀——宇宙的宏大叙事 这是对宇宙历史的全面回顾。从大爆炸理论的证据(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开始,详细阐述暴胀理论如何解决了视界问题和平坦性问题。随后,进入现代宇宙学的核心议题:暗能量。解释暗能量如何驱动宇宙的加速膨胀,并讨论当前模型(如ΛCDM模型)的优势与局限。本章将带领读者思考宇宙的终极命运——是热寂、大撕裂还是大挤压? 第四部分:探寻地外生命与未来展望 本篇将目光投向人类在宇宙中的定位,以及我们探索的边界。 第七章:宜居行星的搜寻与生物特征信号 介绍系外行星探测的技术(如凌星法、视向速度法),以及开普勒和TESS等任务的发现。深入探讨“宜居带”的概念及其局限性,讨论类地行星的构成要素(水、大气、磁场)。本章着重介绍寻找生物信号(Biosignatures)的策略,如大气中氧气、甲烷等特定组合的意义,并讨论费米悖论及其可能的解释。 第八章:时空的前沿与人类的未来航迹 探讨相对论在宇宙学中的实际应用,如引力透镜效应和引力波天文学的兴起(LIGO/Virgo的发现)。最后,展望人类的星际探索愿景——从太阳系内的殖民梦想,到对曲速驱动、虫洞等前沿物理概念的理性审视。本书以一种谦逊而坚定的态度结束,强调科学探索的持续性,以及人类在理解宇宙过程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 风格与特点: 本书的叙事风格严谨又不失文学色彩,力求在保持科学准确性的同时,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宇宙的奇观。作者注重概念的物理图像构建,避免过度依赖复杂的数学推导,而是通过精妙的图表和类比,将复杂的物理学概念转化为清晰的认知体验。它不仅是一本“知识之书”,更是一部关于尺度、时间和永恒的哲学思考之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馮云


生活好好/我們好好/好人好好 集團創辦人、CEO
廣告導演/作家/美食家/生活家
曾榮獲2011年台東超級鐵人三項女子組分組冠軍

著有:
《當我們同在一起》(2004)
《Ilike you》《say goodbye》(2005)
《從40歲變回28歲的逆轉魔法》(2014)
《馮云的鐵人進化心法》(2015)
《一念逆轉・享瘦青春漾》(2020)

目前在地球人類身體中感受生命能量的轉化
並持續的分享著心靜/身動/吃好/睡飽/好好生活/好好愛…

图书目录

第一封(5/7):我是馮云,這是我寫給你的第一封信
第二封(5/14):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愛的抱抱
第三封(5/21):什麼都會過去的(抱~)
第四封(5/28):這樣的人生才有意思
第五封(6/4):你把注意力這票投給誰?
第六封(6/11):來,寫一封情書給自己 :)
第七封(6/18):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你可以注意⋯⋯
第八封(6/25):來,一起來好好抱抱憤怒大神
第九封(7/2):這棵金桔讓我很感動
第十封(7/9):我一直在努力的事
第十一封(7/16):接受所有發生的事
第十二封(7/23):睡眠大神講的話要聽
第十三封(7/30):你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第十四封(8/6):錢怎麼來?
第十五封(8/13):錢「要」怎麼來
第十六封(8/20):啊~雜(念)事一直來怎辦?
第十七封(8/27):如果不害怕,你會怎麼做?
第十八封(9/3):今天我們來談談愛❤
第十九封(9/10):不捨的感受
第二十封(9/17):或許她的存在是要我看見這些
第二十一封(9/24):沒人比你好,也沒人比你差
第二十二封(10/1):關於背叛,我想說的是
第二十三封(10/8):為什麼,我要・沒有自信呢?
第二十四封(10/15):什麼都不會再失去?可能嗎
第二十五封(10/22):懂得獨活的人,更能懂得和別人相處
第二十六封(10/29):你將自己貼上標籤,就會卡在那上面
第二十七封(11/5):當我成了刑事被告人⋯⋯
第二十八封(11/12):能創造腦內高潮,打通下三輪能量的冥想方法
第二十九封(11/19):真正的快樂只發生在夢想追求過程中
第三十封(11/26):負能量爆表無限循環中怎麼辦?
第三十一封(12/3):不怎麼樣的小事卻造成了你的情緒大風暴?
第三十二封(12/10):你永遠都是有選擇的⋯⋯
第三十三封(12/17):你有多少的努力是為了自己呢?
第三十四封(12/24):無論如何 先照顧情緒
第三十五封(12/31):痛,就讓它痛個夠吧!
第三十六封(1/7):我收到了一位工作夥伴的回爆信(對,爆炸的爆:)
第三十七封(1/14):把自己當成,人
第三十八封(1/21):每一個不快樂 都來自於想控制
第三十九封(1/28):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鏡子
第四十封(2/4):但是,我沒有看見自己怎麼辦?
第四十一封(2/11):如果確定不行了,那就逃跑吧~
第四十二封(2/18):關於那些龜毛、機車、得理不饒人⋯⋯
第四十三封(2/25):沒有愛,所有的都無法連結起來
第四十四封(3/4):觀察,能讓你產生力量
第四十五封(3/11):不喜歡的 身體知道如何讓他出來
第四十六封(3/18):積極,不著急
第四十七封(3/25):那些你討厭的,還有討厭你的⋯⋯
第四十八封(4/1):年紀,從來不是人生走下坡的理由
第四十九封(4/8):如果「政府」消失了⋯⋯你會如何呢?
第五十封(4/15):是宇宙在我的裡面,不是我在宇宙裡面
第五十一封(4/22):和宇宙下訂單的方法
第五十二封(4/29):不是蝴蝶來了 花才盛開。而是花盛開了→蝴蝶才會來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644001
  • EISBN:978626964401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有
  • 檔案大小:4.8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电子书”格式对我来说,意味着它可能具备某种互动性或者更现代的传播方式,这是传统纸质书无法比拟的优势。我希望能看到一些超链接,比如点击某个概念就能跳转到更详细的解释,或者附带一些高质量的影像资料链接,让文字描述立体化。现在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太杂了,一本能整合信息、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的电子书,在市场上会非常有竞争力。对于“宇宙的訊息”这个主题,我最大的期盼是它能提供一种“解谜”的乐趣。不是那种艰深的学术谜题,而是关于“我们为什么在这里”这种终极问题的温柔提示。我希望作者能够巧妙地运用比喻和类比,将光速、时空弯曲、暗物质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理解的画面。台湾的读者,尤其年轻一代,对于这种“新世代的灵性探索”非常感兴趣,他们渴望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锚点,而宇宙无疑是最好的参照物之一。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让人读完后觉得心胸开阔,对日常的烦恼释怀,那么它就超越了一本普通科普书的范畴,成为了一剂精神良药。

评分

这本新出的电子书,光看书名就让人觉得充满神秘感,像是从一个遥远的角落寄来的信件,里面藏着什么不得了的秘密。我本来就是个对天文、宇宙学有点好奇的普通上班族,看到这种标题,第一反应就是“哇,这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宇宙观要分享?” 这类书籍通常会让人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或者对我们所处的环境有更宏大的认识。我期待它能用一种非常生活化、不那么艰涩的方式,把那些高深的物理概念或者哲学思考讲得清楚明白。毕竟,要让一般人理解宇宙的尺度和复杂性,真的需要高超的叙事技巧。如果能像一位老朋友在星空下跟你聊天一样,那种感觉绝对很棒。我希望作者不是只抛出一些冷冰冰的科学数据,而是能带入一些个人情感或者深刻的洞察,让文字有温度。台湾的读者对于这种结合了人文关怀和科学探索的作品,接受度通常很高,我们喜欢那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深度。这本书的排版和阅读体验也很重要,电子书的优势在于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如果配上一些精美的星空插图或者信息图表,那就更完美了。总而言之,被这个名字吸引,是想寻找一种心灵的触动,想透过文字望向更远的未来。

评分

现在市面上讲宇宙的书太多了,很多都陷入了“大数据堆砌”的窠臼,读起来很累,重点不突出。我比较担心的是,这本书会不会只是把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宇宙知识,换了个“信件”的外衣就拿出来卖?如果真是那样,那可就太可惜了,白白浪费了一个这么吸引人的书名。我更期待看到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可能是作者对于现有科学理论的个人解读,或者是对未来宇宙发展趋势的深刻预判。台湾的读者对于“创新思维”有很高的期待值,我们喜欢那种敢于挑战既有框架的作品。如果作者能在这52封信里,巧妙地植入一些台湾本地的文化意象或者生活哲理,那就更好了,增加一种亲切感。例如,用我们看台风、看海的方式去理解宇宙的混沌和秩序,那会是非常独特的体验。电子书的形式也意味着,这本书很可能被许多人在通勤路上阅读,所以节奏感必须把握得恰到好处,不能太拖沓,每一段都得有“钩子”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总之,我期待的是一本能提供“下饭菜”以外的,真正能让人静下心来回味思考的深度阅读体验。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种“XX封信”的结构有点特别的偏好,它给人一种仪式感和私密性。就像是作者精心为你一个人准备的独家内容,而不是一本大部头的科普专著。这种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碎片化叙事,每一封信可能聚焦一个点,可能是黑洞的边缘,可能是时间旅行的悖论,或者只是某个遥远星系的一次闪烁。我希望作者的文笔是那种非常细腻、富有诗意的,能够把冰冷的宇宙概念描绘得如同史诗般壮阔。我最近在看一些关于量子力学的科普,很多时候读着读着就迷失在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术语里,但如果能用“信件”这种更具对话性的形式来阐述,我想会更容易消化。台湾的阅读社群近年来对“跨界”的作品非常感兴趣,比如把哲学、艺术和科学揉在一起。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肯定会引发一波热烈的讨论。我很在乎作者的“声音”,希望他/她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专家,而是一个带着敬畏之心,与我们一同探索未知的旅者。这种共鸣感,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更重要。如果阅读完后,我能感觉自己好像真的收到了一份来自宇宙的“包裹”,打开后里面是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小礼物,那这本书的价值就真的体现出来了。

评分

我注意到书名里有“52封”这个确切的数字,这暗示着内容结构会非常工整和有规划,这对我这种习惯于清晰逻辑的读者来说,是一个加分项。我猜想,这可能是一个年度计划,每周一封,或者像日课一样,每天读一封,循序渐进地构建起一个宇宙观。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往往能保证内容的连贯性,避免东拉西扯。我希望作者在篇幅分配上能做得很好,有些宏大的主题可能需要更长的篇幅来阐述,而有些瞬间的感悟则可以用精炼的文字带过。台湾的阅读风气很注重“实践性”,如果书中能有一些引导性的思考练习,比如“收到这封信后,请你试着在今晚的夜空中寻找XX星座,并思考它与你此刻生活的关联”,那将大大提升阅读的互动性和沉浸感。毕竟,宇宙学听起来很遥远,但它最终还是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座桥梁,连接起我们头顶的星空和我们脚下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自己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宏大叙事的一部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