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書中可以知道幫助身體健康的「瑜珈體位法」、勇士舞、高士基舞、斷食,和許多有助於發展所有生理、心理及靈性層面的方法。其中第 10到 16 點,除了能發展體能及智能外,也能強化道德和靈性,間接幫助社會。本書作者曾說:「為了要增進人類福祉,我們必須在各個生活層面堅守自己的崗位。而所有生理、心理、道德、社會和靈性等不同層面的幸福種子就深藏在十六點原則裡。」十六點原則的特點在於考慮了全人類在生理、心理、道德和靈性各層面上的需要,是每一個人都應閱讀實踐的好書 。
從本書中可以知道幫助身體健康的「瑜珈體位法」、勇士舞、高士基舞、斷食,和許多有助於發展所有生理、心理及靈性層面的方法。其中第 10到 16 點,除了能發展體能及智能外,也能強化道德和靈性,間接幫助社會。本書作者曾說:「為了要增進人類福祉,我們必須在各個生活層面堅守自己的崗位。而所有生理、心理、道德、社會和靈性等不同層面的幸福種子就深藏在十六點原則裡。」十六點原則的特點在於考慮了全人類在生理、心理、道德和靈性各層面上的需要,是每一個人都應閱讀實踐的好書 。
阿南達瑪迦上師介紹
雪莉‧雪莉‧阿南達慕提是國際靈性社會服務組織阿南達瑪迦(Ananda Marga)的創始者及靈性導師。他於一九二一年五月滿月日誕生於印度東北方的一個村莊-佳滿坡(Jamalpur)。他的弟子尊稱他為巴巴(Baba)或雪莉‧雪莉‧阿南達慕提(Shrii Shrii Anandamurti)--意為喜悅的化身。他的名字則是Prabhat Rainjan Sarkar。
小時候,他在佳滿坡上小學和中學時的表現也極為優異。在早年,他就已經開始教示有關靈性問題的深邃知識,並指導許多比他年長的人。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宣佈開始展開自我了悟及服務社會的使命,並在一九五五年一月五日,巴巴闡明我們的哲學稱為「阿南達瑪迦」(Ananda Marga,梵文Ananda意為神性的喜悅,而Marga是道路的意思)。我們所鍛鍊的法門稱為「撒哈佳瑜伽」(Sahaj Yoga),這套哲學與靈性修持的目的就是要獲得「神性的喜悅」,因此稱它為「阿南達瑪迦」-喜悅之路。
巴巴從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九○年十月二一日離開肉身為止,出版了超過一百本的著作,他畢生對靈性、倫理學、文學、音樂、語言學、心理學、科學、社會經濟理論和哲學等每一方面都作出極其偉大的貢獻。
阿南達瑪迦早在一九六六年,就擴展到印度本土以外的地方。今天阿南達瑪迦幾乎已經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建立了靈性的社會服務組織。一九七九年,巴巴首次應其世界各地虔誠弟子們的誠摯邀請,開始其世界之旅,使更多的人認識他的理念和親炙他的教誨。
多年前一些虔誠的弟子想為摯愛的巴巴作傳,以激勵修行者並作為後代的珍貴紀念。他們請求巴巴:「巴巴,我們無法寫出您一生的完整故事,這世上只有一個人可以做到,那就是您自己,巴巴,懇請您為我們寫出您的自傳吧!」
起初他拒絕了,他說他沒有時間。第二天巴巴在講演時忽然說道:「好!我已經寫好了,你們要看嗎?」所有的人都大吃一驚,他如何能如此快速地完成?弟子們都訝異萬分:「是的,,巴巴!」他們說道:「請給我們吧!」
然後他把一張紙遞給他們,全場一片寂靜,他們摒息一看,只見那紙上寫了三行字:
我過去是個謎,
我現在是個謎,
未來我仍然是個謎。
一九九○年十月二一日,巴巴離開了肉身。他一生的奮鬥為世人立下典範,他靈性的力量啟迪了無數渴望的心靈,他的社會思想鼓舞著知識份子、青年及廣大的群眾。
十六點原則的重要性
一、水之使用
二、包皮
三、關節處之毛髮
四、瑜伽內褲(LUNGOTA)
五、半浴(VYAPAKA SHAOCA)
六、沐浴
七、食物
八、斷食
九、靈性鍛鍊
(一) 心懷至上理念(瑪迦靜坐第二課)
(二) 整體的潔淨(Sarratamaka Shaoca
(三) 奉獻(Yajina)
(四) 硏讀經義(Svadhydya)
十、十一、堅守目標及理念
十二、行爲規範
十三、至上誡律
十四、團體靜坐
十五、誓言
十六、(一) 行為準則
(二) 硏討會
(三) 責任
(四) 靈性舞蹈(Kiirtan)
巴巴透過十六點原則的明示
我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内在成长和心性修炼的人,对市面上汗牛充栋的“速成指南”早已感到审美疲劳。而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彻底的“反套路”。它没有给出任何保证让你“一夜暴富”或“立即开悟”的空洞承诺。相反,它强调的是一个持续、甚至略显枯燥的“打磨”过程。书中对“恒心”和“细节”的论述尤为深刻,作者反复强调,真正的飞跃往往隐藏在那些最容易被忽略的微小坚持之中。这种务实到近乎严苛的态度,反而让我感到极大的安慰和方向感。它仿佛在告诉我,不必急于求成,脚踏实地走好眼前的每一步,才是通往真正彼岸的唯一路径。这本书更像是一份长期的行动纲领,而不是一次性的心灵鸡汤。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就像是聆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在讲述他毕生所学,充满了沉稳的力量和历经世事的洞察力。它的叙述并非是那种浮夸的、追求时髦的现代白话,而是带着一种古典的韵味和哲思的深度,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历久弥新的智慧光芒。情感表达上,它克制而真挚,从不矫揉造作,却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很多句子读起来,都需要放慢速度,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深意,仿佛每一词的选择都经过了千锤百炼。这种沉静而有力的笔触,让人感到一种强大的信服力,仿佛作者已经走过了所有弯路,提炼出了最纯粹的精髓,直接传递给了我们。这种文字的质感,是浮躁时代极为稀缺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视觉的享受,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种厚实感让人瞬间觉得物超所值。封面那种泛着微光的材质,配上古朴的字体,让人一翻开就仿佛穿越到了一个充满智慧与神秘的古代书房。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触感细腻顺滑,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排版布局清晰明了,章节标题的运用恰到好处,既有节奏感又便于查找。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那些插图,每一幅都像是精心绘制的艺术品,或描绘宏伟的自然景象,或展现精妙的符号结构,它们不仅仅是点缀,更是对文字内容的有力补充和视觉引导。这本书的实体质感,完全体现了制作者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拿到手上把玩一番,都会觉得心神宁静,为接下来的精神探索做好了铺垫。可以说,光是这份对“物”的尊重,就足以让人对其中的“道”充满期待。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它所蕴含的“连接性”和“普适性”。虽然主题似乎聚焦于某个特定的领域,但通过作者精妙的阐释,我发现在书中的原则和方法论,竟然能够奇妙地映射到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工作中的项目管理,还是人际关系中的沟通策略,甚至是处理个人情绪的波动,都能找到对应的影子。它提供了一套底层运行的逻辑框架,让你能够用同一套思维工具去解构和优化生命中的不同面向。这种跨领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衡量一本“好书”的关键标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认知框架被拓宽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且立体的,这对于提升整体生活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评分我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的逻辑结构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在处理复杂概念时,展现了惊人的清晰度和条理感。它不像有些专业书籍那样堆砌晦涩的术语,而是采用了一种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方式,仿佛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耐心地引导着读者的思维。每一个论点提出后,都会有详尽的论据支撑,而且这些论据往往来自不同的领域,体现了作者广博的学识。最巧妙的是,它擅长设置“思辨的节点”,在关键转折处留下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迫使读者停下来,进行深度的自我反思和知识内化,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这种主动参与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吸收效率。读完一个部分,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心灵的某个角落被彻底照亮,所有的疑惑都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安放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