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典學院聽哲學課:跟著拉斐爾名畫認識14位古希臘哲學家 (電子書)

在雅典學院聽哲學課:跟著拉斐爾名畫認識14位古希臘哲學家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秀映
图书标签:
  • 哲学
  • 古希腊哲学
  • 雅典学院
  • 拉斐尔
  • 艺术史
  • 西方哲学
  • 思想史
  • 文化史
  • 教育
  •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以文藝復興時代名作〈雅典學院〉為本,
介紹畫中登場的古希臘哲學家生平故事及核心理論。
融入名畫中隱藏的意義和象徵,從圖片輕鬆進入哲學世界。

  『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和近代,
  還有哲學、科學和藝術,都在這幅偉大的畫中相遇,
  這是美麗的文明資產,也是對哲學的絕讚祝福與致敬。』

  文藝復興時代的天才畫家拉斐爾,受教皇儒略二世之託,為其辦公室的四個房間繪製濕壁畫。在代表智慧的「簽字廳」中,〈雅典學院〉(The School of Athens)跨越幾百年的時間長河,將古希臘哲學家招喚聚集,在此進行美麗且悠閒的世界觀對話,並以當時尚未普及的透視法繪製,完成這幅歌頌西方文明智慧的經典大作。

  『由雅典學院的哲學家們親自帶路,
  引領你進入充滿魅力的古典哲學世界。』

  ▲蘇格拉底之所以高喊:「認識你自己!」可能是因為他認為人生的主人是你自己,所以人生的最大課題就是溫暖地審視自己。

  ▲柏拉圖的理想主義,與亞里斯多德的現實主義,在光譜兩端互相激辯,經過兩千年,仍是影響當今世界運轉的兩個主要觀點。

  ▲伊比鳩魯認為,從一個人重視什麼樣的快樂,可以看出那個人將什麼視為幸福且重要的價值。

  ▲第歐根尼夢想著自由幸福的一生,並且認為所有世俗和人為的東西都會妨礙人類原有的幸福,所以他遠離這些東西生活。

本書特色

  ◎以經典名畫講哲學,哲學零基礎者也會感興趣的哲普書。

  ◎內容出自深受好評的南韓國高中生哲學講座及線上課程,跟著古典哲學大師們一起探討人生切身的大小問題。

  ◎本書精選與時代背景有關或對西洋哲學有深遠影響的理論,讀者可一併了解西方哲學的傳統,如哲學的起源、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一元論和二元論等,以及古希臘和中世紀的思想基礎差異。

  ◎除了介紹哲學家生平及理論核心,也描述哲學家和時代的交互影響,以及〈雅典學院〉中的哲學家穿著、表現手法,和拉斐爾的創作過程⋯⋯成功結合哲學、歷史和藝術。
 
《星辰的低語:古代文明的智慧回響》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深入探索古代世界精神面貌與知識體系的宏闊畫卷。本書不聚焦於單一學科的技術探討,而是以一種跨越時空的宏觀視角,審視人類文明在關鍵轉折點上所形成的獨特思想光譜,特別是那些塑造了西方乃至世界文化基石的古老智慧。 全書結構嚴謹,分為「文明的黎明」、「神話與理性之橋」、「城邦的喧囂與思辨」以及「帝國的遺產」四大板塊,旨在為讀者勾勒出一幅關於古代社會、宗教、藝術、政治結構及其核心哲學思想交織發展的完整圖景。 --- 第一部分:文明的黎明——尼羅河與美索不達米亞的奠基 本部分將讀者帶回人類早期定居文明的搖籃。我們將探討尼羅河畔的法老王權如何與永生信仰相結合,形成複雜的宇宙觀和嚴密的社會階層。重點內容包括: 象形文字的解讀與宗教文本:分析古埃及《亡靈書》等文獻所體現的「瑪阿特」(Ma'at)概念,探討其對秩序、真理與平衡的追求,以及這種追求如何影響了他們的工程學和天文學。 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與法典:深入剖析烏爾納姆法典與漢摩拉比法典的結構與精神實質,比較這些早期法律體系中體現的社會契約思想與神授權力的關係。 早期宇宙論的雛形:比較巴比倫的占星術與早期對星空運行的記錄,如何從實用需求(如曆法制定)逐漸演化出對天地萬物本源的初步探問。 --- 第二部分:神話與理性之橋——愛琴海世界的文化交融 此板塊聚焦於邁錫尼文明的衰落與愛琴海島嶼間的文化復興,特別是荷馬史詩對希臘精神世界的塑型作用。 荷馬與赫西俄德的敘事力量:解析《伊利亞特》與《奧德賽》如何不僅是英雄傳說,更是早期希臘人處理道德困境、命運觀念(Moira)以及人神關係的指南手冊。探討「榮耀」(Kleos)在城邦倫理中的核心地位。 德爾斐神諭的政治與精神影響:分析德爾斐神諭在城邦殖民擴張、戰爭決策及個人生命抉擇中的實際操作與象徵意義,討論其如何成為一種橫跨各城邦的權威仲裁機制。 早期自然哲學的萌芽:介紹米利都學派(如泰勒斯、阿那克西米尼)如何嘗試以「水」、「氣」等單一物質來解釋世界的本源,標誌著人類開始從神話解釋轉向自然觀察和邏輯推演的艱難嘗試。 --- 第三部分:城邦的喧囂與思辨——古典希臘的黃金時代 這是全書的精華部分,著重於雅典民主鼎盛時期對政治哲學、倫理學和形上學的深刻建樹。 民主的結構與限制:詳細考察雅典的公民大會、五百人議事會和陪審法庭的實際運作,探討伯里克利時代的公民權界定,以及該制度在面對戰爭(如伯羅奔尼撒戰爭)時所暴露的內在張力。 悲劇的倫理空間:分析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的劇作,如《安提戈涅》中「城邦律法」與「不朽良知」之間的不可調和的衝突,體現了古典時期對人性極限的深刻拷問。 修辭學與辯論的藝術:介紹智者學派(如普羅泰戈拉)的相對主義思想,探討其如何推動了政治論辯的發展,同時也引發了關於真理本質的巨大爭議。 歷史學的誕生:對比希羅多德的「探究」精神與修昔底德對戰爭成因的「理性分析」,展現了歷史書寫如何從記錄神祇行動轉向對人類動機的嚴謹考證。 科學與數學的進展:介紹畢達哥拉斯學派對數字的崇拜及其對宇宙秩序的理解;探討阿基米德在力學和幾何學上的突破,以及他們如何將抽象思維應用於具體問題的解決。 --- 第四部分:帝國的遺產——希臘化時代與羅馬的融合 本書的最後部分關注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後,希臘思想如何擴散、轉化,並與其他文化體系融合,最終成為羅馬帝國的精神骨架。 希臘化時代的新思潮:分析伊壁鳩魯學派如何將追求「心靈的寧靜」(Ataraxia)視為最高善,探討其與城邦倫理的疏離;並詳細闡述斯多葛學派(如芝諾、愛比克泰德)的宇宙理性(Logos)概念,以及如何將「德性即幸福」的理念應用於面對帝國統治下的個人命運。 羅馬的法學與工程:探討羅馬人如何吸收希臘的理論成果,並將其轉化為實際的治理體系,特別是羅馬法學中體現出的「自然法」概念,及其對後世法律體系的影響。 文化繼承與橋樑:介紹普魯塔克等人物如何致力於保存和詮釋古典希臘的道德典範,為後來的拜占庭及中世紀歐洲保存了重要的思想資源。 總結: 《星辰的低語》試圖描繪一幅古人如何從混沌中探尋秩序、從神話中提煉理性、並最終建立起影響深遠的知識體系的宏大歷程。它不僅是關於過去的歷史陳述,更是關於人類永恆問題——何為美好生活、何為正義、世界由何構成——的深刻反思。本書適合所有對人類思想源頭、古典文明及其永恆魅力感興趣的讀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金秀映(Kim Su Yeong)


  學習、書寫和談論哲學的人。畢業於延世大學生物化學系,並於同校研究所以柏拉圖哲學為研究主題取得哲學碩士,之後在德國康士坦茲大學以柏拉圖《理想國》的研究取得哲學博士。曾創立「文學與知性社」(Moonji Publishing)、「Rhodos」出版社,發行多種教養書籍,並於大學講授哲學相關課程。2018~2021年間擔任韓國出版文化產業振興院院長。現為漢陽女子大學文藝創作系教授,固定為報紙撰寫專欄,同時在大學、高中、企業團體講授哲學課程。

譯者簡介

陳宜慧


  政治大學韓文系畢業。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召喚財富的思維Wealthinking》《我的一天從冥想開始》《謝謝你這麼說》等書,以及數本多益試題與解析。

  敬請賜教:tp6u6cjo4@gmail.com
 

图书目录

前言
 
01 拉斐爾與他的時代
02 走進雅典學院
03 我們都是哲學家.畢達哥拉斯
04 不可能踏入同一條河兩次.赫拉克利特
05 矛盾也是我們的老師.巴門尼德
06 開啟新的哲學傳統.蘇格拉底
07 理想與現實.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
08 哲學與政治的相遇.柏拉圖
09 一隻燕子的出現不代表春天的來臨.亞里斯多德
10 不要擋住我的陽光.第歐根尼
11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伊比鳩魯
12 在角落思考幸福.芝諾
13 即便你是國王也不例外.歐幾里得
14 關注精神之美.普羅提諾
15 第一位女性學者.希帕提亞
16 如何看待世間的邪惡.瑣羅亞斯德
17 來自東方的哲學.阿威羅伊
18 雅典學院之後的故事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261194
  • EISBN:978626726118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8.3MB

图书试读

前言

  我下定決心學習古希臘哲學,並為此閱讀相關書籍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雖然我忘了柏拉圖哲學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走入我的心,但是我至今都覺得閱讀他的文章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每當複雜句子背後隱藏的意義一個個清晰浮現在眼前,混亂的邏輯慢慢紓解,那種喜悅以及想繼續探究的欲望讓我全身充滿活力。當然,前提是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擾。生活瑣事多或工作壓力大時,我就不太想把手伸向柏拉圖,即使被他的幾句話觸動,也會因為疲憊的身心而放下書。

  學習並思考哲學並不總是那麼快樂,但是仍促使我想向他人講述哲學。說明我所學和所想的東西,並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共鳴肯定是很有魅力的事,但是當聽眾很難理解我的解釋時,我往往會感到困擾且無力。當然,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將理論上的抽象性推向極端,是哲學這門學問所具有的本質之一,有時講者自己也很難消化某些理論,更何況是聽課的人。然而,在如此危險的漫長道路上跌跌撞撞,也是從事哲學這一學問的傳統。在過去,對於一般公認授課或演講應該盡可能簡單的觀念,我其實並不認同。簡單的問題本就容易理解,困難的問題則必須多花點時間。如同我們不可能在五分鐘內完整解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要求講師簡單說明困難的哲學問題,也是錯誤的。更何況,眾多哲學家花上數千年時間,激烈思考、討論人類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我們也不可能無條件簡略且膚淺地談論。

  然而,有時候我們確實迫切需要更簡單且直觀地傳達古典哲學的魅力。尤其是以國高中生為對象進行的哲學講座更是如此。哲學原典大多複雜,內容繁多且難懂,但是我仍想先把學生們引進哲學的花園。如果這些學生聽完哲學講座後,一生都對哲學抱有負面偏見,這會讓我非常自責。因此,我開始利用眾所周知的各種圖畫來解釋哲學理論。其中之一就是文藝復興(Renaissance)時代天才畫家拉斐爾(Raphael)的〈雅典學院〉(The School of Athens)。這幅廣為人知的畫作涵蓋了許多古典哲學家,非常適合做為古希臘哲學的嚮導。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我看著這幅畫思考、拆解、調查資料、講課並討論。我想整理出課程的一部分,並推廣給更多人。由於這是很久之前完成的講課原稿,所以我一直猶豫是否該以書的形式分享給大家。後來我想,即使只是微小的知識,只要能對世界有所貢獻,都是有意義的,所以我克服了長時間以來的猶豫。

  本書試圖依靠名畫〈雅典學院〉說明其中登場的古希臘哲學家,並試著以畫做為窗口觀察古典哲學。這扇窗為我們帶來絕美的哲學風景。

  在以這幅畫為主題授課的過程中,我曾被問到為什麼要用這幅畫說明古希臘哲學。我不知道是否還有像〈雅典學院〉一樣,將古希臘哲學家全部聚集在一起的畫作。此外,這幅畫也不僅是匯集了所有哲學家,還透過驚人的象徵和細緻的表達手法,展現哲學家們的個性。

  當然,其中大部分反映的是拉斐爾時代義大利社會對古希臘哲學家的看法,也很難說拉斐爾精通古希臘哲學到能完整重現所有哲學家的形象,但是透過這幅畫,我們反而可以了解生活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對古希臘的看法。或許,〈雅典學院〉是繼第歐根尼(Diogenes)或普羅提諾(Plotinus)後,關於古希臘哲學和文化最可靠的資料之一。

  因為本書內容是以入門性質的課程原稿為基礎,所以我盡量不修改講課時使用的淺白口說用語。此外,我也盡可能不直接引用原稿或二手文獻。因為每位哲學家能分得的篇幅不多,所以我盡量從每位哲學家的整體思想體系中選出一兩個核心主題,並專注探討。

  事實上,寫這種入門性質的書會遇到的困難不是要放入什麼,而是該省略哪些。用短短幾頁來解釋柏拉圖哲學比想像中難,但是我希望經歷這些困難完成的書能讓讀者讀來更輕鬆。本書以非專業人士為對象的講課內容為基礎,所以讀者不需要對哲學有任何的了解,如果你在讀本書時有難以理解的地方,那都是我的問題。

  本書的內容經過長期且多次的考驗。到目前為止,我在許多聽眾面前以〈雅典學院〉為主題進行了許多場演講,所以書中都是國高中生們反應特別熱烈的部分。多虧他們生動的好奇心,我才發現在高中教哲學是可行的,以及國高中生在學習哲學時也可以很享受。我記住了那些閃閃發亮的眼睛,這一切都多虧了邀請猶豫不決的我合作的首爾崇文高中金相勳老師。真的非常感謝金老師。

  我也要在此感謝線上教育網站SeriCeo給予我開設以〈雅典學院〉為主題課程的好機會,並特別感謝觀看我的課程並給予掌聲的觀眾們,以及費心幫忙的裴正勳理事和崔淑賢PD。

  最後,將尚不成熟的原稿編輯成本書的Chungaram media的鄭鍾鎬代表和出版社的大家辛苦了,我將永遠銘記在心,謝謝大家。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古希腊哲学家的小册子,说实话,我是在寻找一份轻松的周末读物时偶然发现的。我对艺术史涉猎不深,对哲学更是知之甚少,所以一开始还挺忐忑的,担心内容会过于学术化或者晦涩难懂。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看到作者如何将拉斐尔那幅宏伟的《雅典学院》作为引子,将那些抽象的哲学概念具象化时,我立刻被吸引住了。作者的笔触非常轻盈,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更像是拉着一个对古典文化充满好奇的朋友,一起走进画中,探访那些思想巨匠的秘密花园。特别喜欢它用现代的视角去解读那些古老的思想,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些名字不再是冰冷的历史符号,而是有血有肉、充满激情的思想探索者。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都处理得非常精妙,那种恰到好处的留白和对原作细节的捕捉,让阅读过程本身就变成了一种视觉和智力的享受,简直是为那些像我一样,想在咖啡馆里优雅地吸收点“人文素养”的懒散学习者量身定做的。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封面那张画太吸引我了,我总觉得那些在画中指指点点的人一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秘密。我原本预期这是一本轻松的“扫盲”读物,或许只停留在表面,介绍一下谁是毕达哥拉斯,他干了什么。结果,这本书的深度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概念,比如“形式论”或者“灵魂的三个部分”,但它处理这些概念的方式极其巧妙,总是能找到一个日常生活中能理解的类比来支撑论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没有把这些哲学家塑造成神坛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是展示了他们的矛盾、他们的争议,甚至他们之间的“小脾气”。这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接地气,仿佛能听到两千多年前的辩论声依然在空气中回荡。对于那些想重新审视自己世界观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剂强效的“思想催化剂”。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堪称一绝,流畅得像是一部叙事精良的纪录片。它没有采用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传统方式,而是完全围绕着《雅典学院》这幅画的构图来展开叙述,这给了读者一个非常直观的“参照系”。你不会迷失在众多的名字和理论中,因为你的目光总能回到那幅核心图像上。每一次翻页,就像是镜头拉近了对某一位哲学家的特写,然后详细解析他的思想脉络和对后世的影响。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对话”的重视,哲学似乎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变成了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精彩的交锋。对于我这种有轻微“阅读疲劳症”的人来说,这种以视觉为锚点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持续性和兴趣度,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而是在“观摩”一场跨越时空的学术盛宴。

评分

我通常对这种“跨界”的读物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要么为了迎合大众而牺牲了深度,要么就是为了炫耀学识而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但这本书却奇妙地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它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导论,也不是一本纯粹的艺术鉴赏指南,它更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主题游览,带你领略古希腊智慧的“黄金时代”。作者对于如何将一个哲学家与其在画中的姿态、手势乃至背景联系起来,那份心思简直令人拍案叫绝。我记得有一章讲到某个特定学派的争论,作者仅仅通过描述拉斐尔如何安排人物的站位和眼神交流,就清晰地勾勒出了他们思想路线上的根本分歧,那份洞察力,远胜过我过去读过的几本枯燥的哲学史。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高强度的头脑体操,不仅认识了那些哲学家的名字,更重要的是,理解了他们提问的方式。

评分

从纯粹的审美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装帧和文字排布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那种沉静的、略带复古感的字体选择,配上精准的色彩还原和对原作细节的放大解读,使得这本书本身也像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它不只是在传达信息,更是在营造一种氛围——一种对古典智慧的敬畏与亲近感。我拿它去咖啡馆翻阅时,常常会有人忍不住问起这本书的内容。它成功地将“高深莫测”的哲学和艺术,用一种极其优雅且易于消化的方式呈现了出来,做到了“雅俗共赏”的极佳范例。如果有人问我,有没有哪本书能让人在享受艺术熏陶的同时,又能顺便武装一下自己的思想库,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推荐这本,它提供的精神食粮是厚实而令人愉悦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