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醫.屍體.解剖室➀:犯罪搜查216問─專業醫生解開神祕病態又稀奇古怪的醫學和鑑識問題(2023年新版) (電子書)

法醫.屍體.解剖室➀:犯罪搜查216問─專業醫生解開神祕病態又稀奇古怪的醫學和鑑識問題(2023年新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道格拉斯‧萊爾
图书标签:
  • 法醫
  • 犯罪搜查
  • 解剖
  • 醫學
  • 鑑識
  • 病理
  • 推理
  • 懸疑
  • 科普
  • 電子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不論你現在有什麼煩惱,
本書提供了完美的黑暗與愉快處方。
‖入圍安東尼獎「最佳評論類非小說」、阿嘉莎獎「最佳非小說」、愛倫坡獎「最佳犯罪實錄」 ‖
諸多懸疑、刺激、有趣、超乎想像、想問又說不出口的疑問全都在本書中!
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的深度提問,滿足你強烈好奇心以及渴求正解的高度欲望。

請問醫生:
哪種精神錯亂會讓人出現幻聽,覺得有人要他去殺人?有沒有哪種藥物能模擬精神分裂症?移植器官所屬DNA會不會沿納受贈者的DNA模式?法醫能不能看出被害人生前曾跌落樓梯?有可能把鑰匙藏在自己皮下嗎?凶手以勒頸的方式殺人要多久才會致人於死?怎樣做才能完全毀屍滅跡?……

不管是應劇情轉折需要,還是老掉牙的安排,為什麼好看的書,好看的戲,常常有人受傷、有人死?這次就以他們為主題好好研究,增進一些醫學常識吧!

作者道格拉斯‧萊爾是位專業醫生,也是小說家、編劇家。書中除了分析案例外,也將他與知名影集如《CSI犯罪現場》、《怪醫豪斯》、《冷案》、《靈媒緝凶》、《第六感尋人》等編劇一同工作的經驗納入其中,分享創作時,如何讓不具醫學背景的讀者或觀眾能快速融入劇情中。萊爾醫生由衷希望這是本令人覺得有趣的書,並解答讀者長久以來的疑問,增進醫學常識。最後,他也溫馨提醒大家,「這是一本休閒讀物,切勿用於犯罪用途。」

★★國內外專業推理評論家、小說家──讚譽推薦★★
「有什麼比閱讀你最喜歡的犯罪小說家的書更有趣的呢?那就是找到他們是怎麼構思的。本書會讓你看到詭異的病理問題(他們總是以奇特的方式致死,並讓調查人員得以破案)和萊爾醫生所提供的有趣答案。我從第一頁就深深入迷,直到卷末。」──蘿賓‧博塞爾(Robin Burcell),得獎作家,著有《埋骨墓穴》(The Bone Chamber)等作品

「萊爾寫給作家們的法醫科學選輯,是犯罪小說作家不可或缺的書籍,尤其是那些想找到有創意又刺激的謀殺方式的作家。」──P. J. 派瑞許(P. J. Parrish),《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著有《Louis Kincaid》小說集

「若想探測一個犯罪小說作家寫作的精采度,就不能少了法醫科學專家萊爾醫生。」──佐伊.夏普(Zoë Sharp),作家,著有「夏洛特『夏莉』福克斯」(Charlotte “Charlie” Fox)犯罪驚悚系列小說

「對任何一個懸疑驚悚推理小說作家來說,本書是很棒的工具。如果你對人的生命、疾病、受傷與死亡感到好奇,你會從萊爾醫生的書中獲益良多。」──www.EthanJones.blog.com

「萊爾醫生是犯罪懸疑小說與推理小說作家最好的資源。他具有權威、表達清晰,又樂於與人討論。本書帶來迷人又恐怖的閱讀體驗。」──C.J.巴克斯(C.J. Box),《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著有《Force of Nature》

「這本書是金礦,是各類型作家必備的參考書。」──葛蘭特.布萊克伍德(Grant Blackwood),《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著有《The End of Enemies and The Wall of Night》

「提問的角度具有濃厚的故事性,回答的內容充滿畫面感。這一問一答間,滿足了推理小說讀者、犯罪影集觀眾、以及每一個想說故事與想聽故事的人,對於各種光怪陸離的犯罪奇想。」──冬陽(推理評論人)

「對推理小說作家而言,本書是案頭必備書。對讀者而言,本書是知識寶庫,可以檢驗作者的正誤。閱讀推理小說的必備工作書。」──杜鵑窩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前會長)

「推理作品常因詭局設計和相關敘述經過作者親自實驗證明可行而大受讚許,其實有很多經驗可由學習而來。本書正是提供了醫學與犯罪搜查和鑑識方面各種各類的專業知識與常識,內容豐富,敘事清楚。不但作者可用以參考,讀者和觀眾也可知識大增。」──景翔(資深翻譯工作者/影評人)

「翔實有趣的推理小說閱讀工具書。一個簡單的提問,基於醫學本質上所需的論證,推演出恍然的答案,提供讀者可以再三閱讀思量的樂趣。」──藍霄(推理小說耽讀者)

◎審訂人
孫家棟|台大醫學院病理學博士,現任台大醫學院法醫學研究所教授。
專長:法醫病理學、病理學。
悬疑迷局与人性深渊:当代推理小说精选集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近年来在推理文学界备受瞩目的五部风格迥异的长篇小说,它们共同构筑了一个充满智力挑战、情感纠葛与社会批判的迷人世界。这部精选集不仅是对高智商犯罪手法的展示,更是对人性复杂性、道德边界以及司法制度局限性的深刻反思。 第一部:孤岛上的缄默证言 在北欧一座常年被浓雾笼罩的孤岛上,一栋历史悠久的庄园内发生了一起看似完美的密室谋杀案。受害者是一位以苛刻著称的金融巨鳄,案发当晚,岛上仅有七位身份背景各异的宾客,每个人都有作案的动机,却都提供了滴水不漏的不在场证明。 侦探——一位因故退隐的前警探,被迫重出江湖。他必须穿越迷雾和谎言的迷宫,从看似毫无关联的日常细节中寻找蛛丝马迹。小说摒弃了血腥的描写,专注于心理侧写和逻辑推演。作者巧妙地利用了孤岛的封闭环境,将所有角色的焦虑和秘密层层剥开。读者将跟随侦探的视角,逐步揭示出隐藏在家族恩怨、商业背叛以及隐秘情愫之下的真实动机。最终的真相揭晓,并非依赖于突如其来的“神启”,而是基于对人类自保本能和微妙情感流动的精准把握。这部作品的叙事节奏沉稳而富有张力,是对传统“暴风雪山庄”模式的一次颠覆性重构,探讨了“沉默”本身如何成为最有力的犯罪工具。 第二部:代码叛变:数字时代的影子游戏 故事背景设定在近未来的东京,一家全球顶尖的AI算法开发公司,其核心程序员在一次重要的系统升级前夕离奇死亡。警方初步判定为意外触电,但死者留下的最后一条加密信息——一串毫无意义的数字序列——却引起了网络安全专家,同时也是死者大学时代好友的佐藤的注意。 佐藤发现,这起“意外”背后隐藏着一场关于数据主权和人工智能伦理的暗流涌动。死者似乎发现了公司开发的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超级算法存在某种“恶意进化”的倾向。随着佐藤深入调查,他不仅要面对来自公司高层的严密监控和商业间谍的阻挠,更要面对一个逻辑上无懈可击的数字对手。小说将赛博朋克式的未来图景与精密的密码学解谜相结合,探讨了当机器智能发展到足以自我保护和欺骗时,人类的司法和侦查手段将面临何种极限。书中涉及的加密技术、区块链原理和深度学习模型,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融入紧张的剧情中,为喜爱技术悬疑的读者带来了极大的智力快感。 第三部:巴洛克式审判 这部作品将叙事时空拉回至二十世纪初的欧洲某小国。它不是关于“谁是凶手”,而是关于“如何审判”。一名备受尊敬的雕塑家被指控犯下了一桩残忍的谋杀案,但现场证据全部指向一个极度不可能的场景:他似乎在梦游状态下完成了作案,且没有留下任何清醒时的记忆。 小说的核心冲突集中在法庭上。辩方律师——一位以诡辩和情感操控见长的女性——力图证明被告的“精神赦免”,而检察官则坚持“行为即证明”的铁律。作者通过大量的法庭辩论场景,深入剖析了“自由意志”、“精神病理学”与“法律责任”之间的灰色地带。小说运用了大量古典文学和哲学引用,营造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戏剧张力。读者将扮演陪审团的角色,在理性与感性、证据与信念的交锋中,体验审判过程的残酷与复杂。这部作品是对司法公正性的一次深刻拷问,最终的判决,更像是一种对人性的无奈妥协。 第四部:失语者的旋律 一个常年遭受家暴的年轻女子,在一次激烈的冲突后,将施暴者推下楼梯致死。随后,她声称自己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无法为自己辩护,也无法向外界解释事件的全部真相。她选择保持彻底的沉默,等待审判。 然而,她的沉默在调查组内部引发了不同的解读:是极度创伤后的应激反应,还是精心设计的脱罪策略?一位专门研究非语言沟通和创伤心理的专家被请来协助调查。她必须通过女子微小的肢体动作、眼神的闪躲和潜意识的绘画作品,去重建那段被掩盖的暴力历史。这部小说极其细腻地描绘了受害者在创伤后的心理状态,叙事视角在受害者的内心独白、专家的分析报告和警方的审讯记录之间跳跃。它超越了传统的“谁是受害者/谁是凶手”的二元对立,聚焦于“真相的表达困境”——当一个人失去了最基本的表达工具时,我们如何去倾听她? 第五部:黑市文物与消失的画师 故事围绕一幅被盗的文艺复兴时期手稿展开。这幅手稿不仅价值连城,更被传言隐藏着某个强大秘密结社的真实身份线索。国际刑警和文物保护专家联手,追查线索从佛罗伦萨的古董店,一路延伸到香港的灰色艺术品交易市场。 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这起盗窃案背后牵扯的远不止金钱。一名参与描摹手稿的现代复制师神秘失踪,他或许是唯一的知情者。小说构建了一个全球化的犯罪网络,交织着艺术史、炼金术的传说与现代洗钱技术。情节紧张刺激,充满了跨国追逐和高风险的卧底行动。作者以专业的知识展现了文物保护领域的复杂性,同时也揭示了在追逐历史瑰宝的过程中,人类贪婪与信仰的冲突。这部作品融合了动作冒险的元素,为这部悬疑集注入了国际化的视野和宏大的历史背景。 这部精选集通过对不同犯罪场景、不同侦查手段和不同道德困境的探索,为读者提供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智力冒险,并引发对人类行为动机的深层思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道格拉斯‧萊爾Douglas P. Lyle
本身是心臟病學家,也是執業醫生,即使在忙碌的工作之餘,仍不忘持續創作。2005年,以《法醫.屍體.解剖室2:謀殺診斷書》(Forensics and Fiction)獲得麥卡維提獎、愛倫坡獎的殊榮;2013年,更以《法醫.屍體.解剖室:犯罪搜查216問》(More Forensics and Fiction)得到安東尼獎、阿嘉莎獎及愛倫坡獎的肯定,其他非小說作品亦多次入選美國最佳圖書獎,如《法醫.屍體.解剖室3:重返犯罪現場》(Murder & Mayhem)、《鑑識取証天才班》(Forensics For Dummies)等。

萊爾醫生的多部驚悚推理小說,像是《惡魔的遊樂場》(Devil’s Playground)、《盲目測試》(Double Blind)、《慾海醫心》(Royal Pains)等書,也有相當高的評價。他還寫過一篇論文,題為「驚悚片中出現的凡爾納恐怖神祕島:百年必讀」(Jules Verne’s The Mysterious Island appears in Thrillers: 100 Must Reads and his short story)。

他於迪西爾斯大學(DeSales University)教授線上法醫科學課程,並主持Podcast「Criminal Mischief」;個人網站https://writersforensicsblog.wordpress.com,部落格https://www.dplylemd.com/,犯罪與科學廣播節目https://www.dplylemd.com/radio-shows。他曾與知名影集編劇一同工作,如《法律與秩序》(Law and Order)、《CSI 犯罪現場:邁阿密》(CSI: Miami)、《神經妙探》(Monk)、《法外柔情》(Judging Amy)、《冷案》(Cold Case)、《怪醫豪斯》(House)、《靈媒緝凶》(Medium)、《滅罪紅顏》(Women’s Murder Club)、《第六感尋人》(1-800-Missing)等片。目前居住在加州。

相關著作:《犯罪手法系列1─法醫科學研究室:鑑識搜查最前線, 解剖八百萬種死法(暢銷新版)》《法醫.屍體.解剖室:犯罪搜查216問─專業醫生解開神祕病態又稀奇古怪的醫學和鑑識問題(最新修訂版)》《法醫.屍體.解剖室3:重返犯罪現場—專業醫生解析157道懸疑、逼真的謀殺手法相關的醫學及鑑識問題》《犯罪手法系列─法醫科學研究室:鑑識搜查最前線, 解剖八百萬種死法》《法醫.屍體.解剖室2:謀殺診斷書──專業醫師剖析188道詭異又匪夷所思的病理、毒物及鑑識問題》

譯者簡介

蔡承志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碩士,全職科普類書譯者。1994年投入翻譯迄今,累計譯作近70冊。譯有《死亡翻譯人》、《最後一個知識人》、《直視全貌》、《瑪莉博士的地下醫學實驗室》等書。

图书目录

引言
第一篇:外傷、疾病、醫生和醫院
Part I: Traumatic Injuries, Illnesses, Doctors, and Hospitals(共有77道問題)

請問醫生:
1.哪些車禍傷害會讓人必須住院治療至少三天?
2.護士有沒有辦法靠施打空氣殺人?
3.最近才接受心臟手術的病人會不會因為一個氣栓誘發中風?
4.嚴重酗酒人士會不會失去記憶,腦子一片空白?
5.當陷入昏迷的人醒來卻得了失憶症,這時會有什麼狀況?
6.有沒有人比較不容易被麻醉?
8.一個人中風後有沒有可能腰部以下癱瘓,想講的話都講不出來?
9.閉鎖症候群在一八八○年代如何治療?
10.罹患成人呼吸窘迫的人會接受哪些治療?
11.車子翻覆且手臂被壓在車下的人被救出之後該如何治療?
12.一個人心臟被箭射中會是什麼樣子,被害人會如何死亡?
13.不讓氣喘患者使用或暗中破壞吸入器會不會致命,以及法醫能否判定死因?
14.遭車輛撞擊有可能會受到哪些傷害?
15.若孕婦遭槍擊身亡,醫生有可能救活她肚子裡的孩子嗎?
16.車禍被害人有沒有可能僅喪失視覺,其餘毫髮無傷?
17.要如何殺害一名最近才剛接受骨髓移植的住院病人?
18.灼熱烙鐵能不能用來殺人?
19.貧化鈾彈會對人造成什麼傷害?
20.一個十二歲男孩有沒有可能坐在一名較小的兒童身上把他悶死?
21.火燒車受害者在專業燒燙傷中心會接受何種治療?
22.哪種癌症會致人於死卻沒有外顯徵候,也沒有會引人注意的症狀?
23.一八七○年代會如何治療卵巢癌和子宮頸癌?
24.頭部受擊會不會引發凱卜葛拉斯症候群?
25.凶手以勒頸方式殺人要多久才會致命?
26.閹割是如何進行的?
27.哪些因素決定一個孩子能否接受父母輸血?
28.在第三世界條件下,什麼樣的分娩併發症會導致產婦死亡?
29.產婦有沒有可能在分娩後昏迷六週,接著又甦醒過來?
30.十六世紀是如何治療昏迷的?
31.醫生在什麼情況下會誘導患者進入昏迷狀態?
32.小產有什麼症狀和跡象?
33.若孕婦陷入昏迷一年,她跟她的孩子會接受什麼樣的治療?
34.哪一種懷孕併發症有可能導致婦女往後再也無法生育?
35.一九四九年是如何施行心肺復甦術?
36.醫務人員在直升機上會怎麼進行心肺復甦術?
37.如何謀殺一名重症肺氣腫患者,讓他看起來像是自殺或意外身亡?
38.哪種精神錯亂會讓人出現幻聽,覺得有人要他去殺人?
39.哪種因素會讓一名中年男子出現定向力障礙?
40.曾接受骨髓移植的凶手在犯罪現場留下血跡,比對結果會與他或是當初捐贈骨髓的人相符?
41.觸碰通電圍籬會發生什麼事情?
42.一九四○年代是如何治療癲癇的?
43.眼睛受到哪種類型的傷害會需要包紮繃帶覆蓋雙眼並住院好幾週?
44.火災逃生時有可能受到哪些傷害?
45.被大提琴琴弦絞殺的女人會受到什麼類型的傷害?
46.一個人腹部腹部中彈有可能熬過十二到二十四小時,之後才接受治療嗎?
47.一個人股動脈中槍能活多久?
48.一個人腦袋瓜中槍後大量出血,真有可能不受重創存活下來嗎?
49.一個人腦袋瓜中槍後,真有可能完全沒出現腦傷,卻出現記憶受損的情況嗎?
50.肝臟中槍會發生什麼事,被害人會不會在三十分鐘內死亡?
51.醫護人員一般會如何處理槍傷,以及使用哪種鎮定劑?
52.手部受到哪種傷害會侷限雙手的使用功能?
53.一個人被吊刑處死後心臟還能跳多久?
54.十九世紀初的前衛女性有可能使用哪種反常的謀殺手法?
55.一九七五年是如何治療體溫過低的情況?
56.協識脫離轉化症患者能不能自理生活起居?
57.哪種創傷會讓一名男性不能生育,但不致於陽痿?
58.一個人長期被監禁在完全黑暗的環境會發生什麼事?
59.器官捐贈人和受贈者如何進行配對?
60.痲瘋病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是不是個重大問題?
61.遭到致命性注射處死的人能不能捐贈器官?
62.年輕的白血病患者搭乘露營車長途旅行時,會出現什麼症狀以及遇上哪些問題?
63.紅斑性狼瘡在一九三九年如何治療?
64.一名摩托車騎士若遭受核爆波及,他會受到哪些傷害?
65.器官在摘取後多久還能用來移植?
66.空服員有可能用花生殺死有過敏症的旅客嗎?
67.女性會不會出現多指畸形?
68.在刑事現場被骨頭碎片戳傷,會接受什麼樣的治療?
69.被人用鏟子擊打會受到哪些傷害?
70.鐮刀型血球症在三十年前是如何診斷的?
71.吸入濃煙時會發生什麼事,以及該如何治療?
72.若被鎖進煙燻室裡會怎麼個死法?
73.一個人在氣密冷凍櫃裡可以活多久?
74.一個人的股動脈被刺穿會發生什麼事?
75.在一九三二年,有沒有可能把脊髓灰質炎傳染給另一個人?
76.一九六五年會使用嗎啡滴注來止痛嗎?
77.在十世紀,哪種傷害會讓一位公爵在受傷後十年才喪命?

第二篇:毒物、毒素、藥物和毒品
Part II: Poisons, Toxins, Medications, and Drugs(共有48道問題)

78.毒物還能做為有用的武器嗎?
79.哪種藥物可能會讓失語症患者的病情惡化?
80.施打酒精能不能殺死已經喝醉的人?
81.從死亡兩天的屍體能不能驗出酒精和麻醉鎮痛劑?
82.阿摩尼亞加上含氯漂白劑足以致命嗎?
83.哪種注射式鎮定劑可供特種部隊用來制伏敵人?
84.將蛇毒注入水果會不會造成死亡?
85.我能不能安排讓人攝取毒物做為謀殺手段,這是不是很難被檢驗出來?
86.使用防凍劑殺人需要多少劑量才夠?
87.乙二醇能不能做為有效的毒物,以及酒精會不會抵銷它的作用?
88.一九五○年代,英國在有沒有辦法驗出砷殘留?
89.能不能利用砷來慢慢毒害一個人?
90.單看某人在食品雜貨店買的東西,能不能判定他有蓄意下毒的嫌疑?
91.耳鳴的人大劑量服用阿斯匹靈會不會讓症狀惡化?
92.吃下顛茄漿果斃命會讓人誤以為是心臟病發嗎?
93.哪種心臟病藥物會造成暈眩和昏厥?
94.患有嚴重心臟衰竭的五十多歲女性有可能被人利用她的處方藥物給謀殺嗎?
95.有哪種藥物能快速誘導分娩?
96.樟腦會不會釀成流產?
97.用氯仿能不能把人迷昏,並讓他不省人事一段時間?
98.一氧化碳能不能做為謀殺手段?
99.古羅馬時代的殺手要如何確保某人死於一氧化碳?
100.若有個園丁蓄意殺人,使用秋水仙能不能取人性命?
101.箭毒能不能自製並用來殺人?
102.古埃及時代若有人蓄意殺人,拿氰化物添入化妝品中能不能取人性命?
103.在咖啡中添加鎮定劑可以讓一名壯碩的男子失去意識嗎?
104.二戰醫生有哪種注射藥劑可以很快讓人喪命?
105.使用哪些藥物可以讓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病情加劇?
106.什麼樣的藥物能夠暗中讓處於沮喪消沉的人服下,並慢慢走向自殺一途?
107.酒精戒斷有可能致命嗎?
108.哪種速效型致命氣體可以用來殺人,而且很難被偵測出來?
109.十三世紀的凶手有可能使用哪種迷幻藥物來導致被害人出現笨拙舉止或鹵莽行為,最後死亡?
110.被迫喝下毒參的蘇格拉底是安詳還是痛苦的死去?
111.吸入塗抹水銀的香菸會不會死?
112.哪種藥物用在老婦人身上可能讓她幾小時後就喪命?
113. K他命中毒時,吸收進入血流中的成分隔多久還驗得出來?
114.一八○三年在船上進行手術可能會用上哪種止痛藥?
115.哪種致命藥物足以指向殺手可能是個醫學系的學生?
116.一五七九年有哪種毒物能使人慢性中毒?
117.十九世紀晚期有哪種毒物能用來殺人?
118.普萘洛爾能不能當成毒藥使用?
119.蓖麻毒蛋白中毒會出現哪些症狀?
120.有沒有哪種藥物能模擬精神分裂症?
121.一九七七年有哪種藥物可以用來迷昏十歲小孩?
122.一九六二年,法醫能否區辨死者是死於車禍或琥珀醯膽鹼?
123.哪種家居用品可以讓人用來施打自殺?
124.迷幻藥對視覺障礙者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125.一九二○年代,醫生會不會用馬錢子治療吃了馬鈴薯綠皮中毒的患者?

第三篇:警察、犯罪現場和犯罪鑑識實驗室
Part III: The Police, the Crime Scene, and the Crime Lab(共有27道問題)

126.十九世紀晚期有哪些法醫鑑識技術?
127.一九二四年,英國有哪些血液檢驗和毒藥物檢驗法?
128.什麼樣的證據能夠指出把屍體棄屍鄉間的凶手?
129.海灘的沙子能不能用來把殺手和他的罪行做連結?
130.血液要多久才會乾涸?
131.存血能不能用來布局裝死?
132.一九二四年有哪種物質可以用來防止血液凝固?
133.醫生檢視槍擊死者,能看出哪些線索並用來推估謀殺時間?
134.在犯罪現場找到的血跡能拿來跟失蹤者做比對嗎?
135.非常細微的血斑夠不夠用來做DNA分析?
136.法醫能不能區辨哪些傷痕是遇襲留下的,哪些是車禍受的傷?
137.能不能快速分辨出萬聖節服裝上的血跡是真血還是假血?
138.覆被植物出現變化會不會洩漏埋屍地點?
139.犯罪現場通常會封鎖多久?
140.粒線體DNA能不能協助一名女子辨別某人是她的媽媽還是親阿姨?
141.單憑父親的DNA能不能證明一雙同父異母的手足具有血緣關係?
142.從胎兒身上能不能取得生父DNA?
143.移植器官所屬DNA會不會沿納受贈者的DNA模式?
144.從沒入水中的槍枝能不能採得DNA?
145.從吃了一半的培果採不採得到DNA?
146.從動物DNA能不能判別攻擊命案牽涉到哪種動物?
147.根據犯罪現場找到的纖維能否循線追出某一雙鞋套?
148.犯案時戴的手套會不會留下指紋?
149.每種武器或彈藥的射擊殘跡是否都獨一無二,以及事隔一週還能不能在夾克上找到?
150.犯罪手法和犯行特徵有什麼不同?
151.調查人員如何分析恐嚇信?
152.DNA檢驗問世之前,精液物證如何運用在性侵調查上?

第四篇:法醫、屍體和屍體解剖
Part IV: The Coroner, the Body, and the Autopsy(共有48道問題)

153.法醫能否判定死者是生前觸電身亡還是死後觸電?
154.法醫如何鑑定死因,以及能不能看出被害人生前曾跌落樓梯?
155.法醫如何判定死者生前流過產?
156.法醫如何判定謀殺案的十六歲死者有沒有懷孕?
157.有可能單憑一兩根手指判別出死者的年齡、性別和死因嗎?
158.屍體腐敗時會不會產生酒精?
159.開墳挖出胡迪尼的遺體能否證實他是中毒身亡?
160.法醫的驗屍報告會如何描述一宗頭部受擊致死的案件?
161.二十世紀早期的驗屍房是什麼模樣?
162.哪種死因很難在驗屍時判定?
163.屍體被埋進礦坑中十五年會變成什麼樣子,該如何驗明身分?
164.鋸開死者胸膛,屍體會不會流血?
165.刀傷流出的血液會在死者皮膚上凝結還是乾涸?
166.從喉嚨割傷類型能不能看出凶手的慣用手?
167.有個男人慘遭割喉身亡,犯罪現場有哪種證據或許可以讓他的女兒洗清嫌疑?
168.屍體沉入密西根州的一處湖泊,隔多久還能保持完整?
169.一九三五年,若有人頭部受創後被拋入冰冷的高山湖泊,法醫能不能判定死亡時間和死因?
170.屍體泡在滾燙的溫泉水中十二小時會變成什麼樣子?
171.單憑肉眼有辦法區辨骨骸並不「新鮮」,而且起碼有一百年歷史嗎?
172.能不能從一百年前的骨頭採得DNA,以及區辨出那是指骨或顱骨?
173.在埋屍地點添加什麼東西可以加速屍體分解?
174.怎樣做才能完全毀屍滅跡?
175.屍體藏進冰櫃沉沒水中六十年會變成什麼樣子?
176.有沒有可能拿別人屍體移花接木來假裝自己遭遇不測?
177.一九一二年,一名年輕女孩死在一處縱火案現場,當時的法醫能否判定她在火災前就已經死亡?
178.法醫鑑識冷凍三十年的屍體能不能判定死因?
179.若屍體接連三天被擺放在有空調的商業辦公大樓裡,法醫能不能判定死亡時間?
180.屍體泡在化糞池中十年會變成什麼樣子?
181.屍體被埋在青貯飼料坑中十年會變成什麼模樣?
182.屍體被擺在微型潛艇裡面六十年會變成什麼樣子?
183.哪種設備能夠檢測出屍體放置在汽車後行李廂所殘留的氣味?
184.孕婦溺斃海中經過十二個小時會變成什麼樣子?有可能確定她的死亡時間和方式嗎?
185.聽診器發明之前,醫生如何判定某人死了沒有?
186.若有人遭謀殺喪命,後來只找到屍體殘肢,法醫要如何辨識死者身分?
187.法醫能否判定死者溺水的地點?
188.屍體分解時會招來哪些蟲子,以及牠們的增長狀況又是如何?
189.法醫如何判定死屍傷痕是鑿岩鎚所造成的?
190.施打海洛因和馬錢鹼混合液喪命的人,屍體會是什麼模樣?
191.一個月大的嬰兒遭人擄走,事隔七年屍首被人發現,此時該如何確認他的身分?
192.調查人員如何辨認裝了心律調節器的屍體身分?
193.一九四六年,法醫能否分辨死者是心臟病發或中風身亡,還是頭部受擊喪命?
194.法醫如何在屍體上找出針痕?
195.屍體僵直後,還能不能變換它的姿勢?
196.一九○六年,如何讓精液污斑現形?
197.法醫人類學家能否從遺骸判定死者遭人切斷頸動脈,還被挖出心臟?
198.美國一名內戰士兵在一百三十年後出土,他的屍體會變成什麼樣子?
199.人死後過了二十年,牙齒和填料是不是都還留在顱骨上?
200.法醫能不能判定死者的刺青是在死後才被刺上去的?

第五篇:雜項,多半是稀奇古怪的問題
Part V: Odds and Ends, Mostly Odds(共有16道問題)

201.凶手殺人後能不能放乾屍體血液,假裝是吸血鬼幹的?
202.一個人被鏈條鎖在地底環境的牆上能存活多久?
203.一個人被活埋能撐多久?
204.剷雪刃葉會對凍屍造成什麼樣的損傷,法醫有沒有辦法判定死因及死亡方式?
205.科學家會怎麼分析採自不明生物體的組織?
206.從自體燃燒的吸血鬼採得的DNA能不能看出他們的年齡?
207.一種突變基因會引發殺人行為的說法可不可信?
208.海洋生物學家能不能用自己的名字為新發現的物種命名?
209.倘若有個年輕女孩本身既是吸血鬼又是個除魔者,且兩種身分各具自有血型,這樣會引發血液混雜的醫學問題嗎?
210.蒼蠅會不會在活人的傷口產卵?
211.有可能把鑰匙藏在自己皮下嗎?
212.臉部浸入熔融青銅會造成什麼後果?
213.假設有種寄生蟲會在人體裡由內向外把宿主吃掉,結果會是如何?
214.吞下刮鬍刀刀片會造成什麼後果?
215.一個人變身成美洲豹時,他的身體會經歷哪些變化,有什麼感覺?
216.遭人活生生剝皮的被害人可以熬多久?
最後幾句話
特別致謝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103955
  • EISBN:9786263104037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2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3MB

图书试读

【在現實上建構想像】景翔(資深翻譯工作者.影評人)

  有人說電視影集《重返犯罪現場》、《CSI犯罪現場》風行全球之後,一般人才開始注意到微物辦案的重要性。這話雖然不無道理,但自一八四一年愛倫坡發表他經典作品《莫格街凶殺案》而開創推理小說這種新文類後,除了極少數(例如也寫推理小說的科幻作家艾西莫夫「黑寡婦俱樂部」系列大多僅以邏輯來破解生活上的謎題)之外,幾乎每一篇、每一本推理小說都有凶殺案,也就是說都少不了會有「屍體」,需要經過「法醫」檢驗或要進「解剖室」做進一步地詳細檢查,至於「犯罪搜查」則是不論由偵探或警方進行,都是必不可少的。哪怕通篇是以時間、距離和車次等數據來破解不在場證明的,也得有一個現場的狀況做為根據。所以推理小說的讀者早已熟知微物證據和犯罪搜查的重要性。更何況福里曼還曾創造過一位號稱「移動的實驗室」的法醫神探宋戴克,以他嫻熟的法醫學知識和對微物證據觀察能力辦案。雖然這兩方面的發展都還不像現在這樣成熟,但在觀念和做法上都算是開了先河。而所有的作家在寫作時,即使是在各種奇思怪想之下,也會盡量寫得極為真實而具說服力,起碼不能讓讀者感到有錯誤或不合理的地方,所以多方學習與小心求證就成了不可或缺的準備工作。比較起來,今日的作者顯然要幸福多了,因為D.P.萊爾醫生這本《法醫.屍體.解剖室1:犯罪搜查216問》正是一本提供了各種相關知識的參考書。

  這本書是以一、二十年前流行的所謂「答客問」的形式寫成的。那時候常有作者虛擬一位客人提出某一方面相關的各種問題,由作者用他的專業知識一一答覆。由於主要是那位作者發表自己的理論與看法,所有問題都是為配合答案而設計,不免讓人有自說自話的感覺。萊爾醫生的這本書雖然也採用了這樣的形式,提出問題的卻都是確有其人,而且全都是從事寫作的人,其中有文名早著的作家;也有希望在文壇能有一席之地的新進,他們所提的問題,有的直接了當,有的相當麻煩,更有千奇百怪的各種想法。但是相同的是力求正確的精神。萊爾醫生對所有的問題一概都是知無不言,卻並不見得言無不盡。有些答案看得出故意簡化或省略的地方。這種做法是很有道理的:

  首先是「序言」中說的,本書不得採用來進行任何犯罪活動或用來傷害任何人。但萬一有這類情況發生時,單憑這樣的警語或道德勸說是沒有用的。與其到時候再想辦法,不如用這種治本之法先行處理。所含題材絕對不能用來診斷或治療任何醫學疾患的事也是一樣。

  其次是因為這本書既然是為作家提出充分的背景資料,為手頭這則醫學或法醫議題補充基礎脈絡,當然要為作家留下更大的想像空間,讓作者以小說的筆法去完成他的藝術創作。

  另外我覺得可能還有一個因素需要考慮進去的,那就是人的意志力,和其他各種心理及精神上的力量。這些力量都足以造成影響,卻不一定能用既有的科學理論或定律來加以解釋。當然使用到這些都必須十分謹慎,畢竟推理小說還是要以邏輯為主吧。

  萊爾醫生這本《法醫.屍體.解剖室➀:犯罪搜查216問》當然不像小說那樣好讀。但也絕對不像一般的教科書那樣枯燥。主要的是那些提問的作者所提出來的問題非常多樣化,萊爾醫生把這些問題大概分為四個大類,外加一個集合所有稀奇古怪題目的雜類。最後這一輯因為內容有不少想法特別而頗為吸引人,讓讀者訝異於提問者有如此奇想,而萊爾醫生竟然能做那樣詳盡地答覆。其餘各篇也都有極大的參考價值。這本書對所有對推理小說有興趣而想從事這一方面寫作工作的人來說,其珍貴自不言可喻。就是一般的讀者,也可以用來增加知識,或在閱讀推理小說而感到疑惑時翻查之用。我的建議是先看一遍,然後把書放在隨手可及的參考書一起。記得這本書裡集合了兩百一十六個問題,是一本上好的工具書呢。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的视角转换能力。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冷冰冰的知识点,而是巧妙地将法医科学融入到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案例情境”中。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置身于高风险的勘查现场,与顶尖的法医专家并肩作战。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那些看似血腥和令人不适的场景,转化为纯粹的科学探索过程,让人在敬畏之余,更多的是对科学精神的赞叹。书中对时间、温度、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尸体变化,以及如何通过细微的痕迹来重建案发经过的描述,细致入微到令人发指,但正是这种极致的细节把控,才成就了法医鉴定的权威性。我甚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看过的所有悬疑影视作品,发现很多情节在本书的专业视角下,显得多么的粗糙和不切实际。

评分

我平时阅读的领域比较广泛,涉猎了历史、哲学和一些硬科幻,但很少有哪本书能像这本书一样,让我感受到知识力量的如此直接的冲击。它不仅仅是关于“死亡”的学问,更是关于“生命”的最后一位守护者——法医工作的深度剖析。作者在介绍各种病理学知识时,穿插了一些对生命价值的思考,这种人文关怀的注入,使得整本书的基调变得更加厚重和有温度,避免了科学科普可能带来的疏离感。书中对不同年代、不同文化背景下法医学发展的探讨,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背景。我尤其欣赏那种对科学伦理的探讨,比如取证的边界、家属的感受等,这些都是教科书里很少会详述,但却至关重要的部分。这本书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让人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精神上的升华。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简单的“知识问答集”。它更像是一份为求知者量身定制的“侦探工具箱”,充满了可以立即投入实践应用的思维模式。当我读到某些关于毒物分析或者痕迹比对的章节时,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是无比强烈的。作者的提问设置非常有技巧,往往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引出的却是涵盖多学科知识的复杂解答,这充分考验了读者的逻辑推理能力。它不像传统的科普读物那样被动接受信息,而是激发读者主动去思考:“如果是我在现场,我会先从哪里入手?”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体验,是真正令人着迷的地方。对于任何对真实犯罪调查感兴趣,或者希望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能力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近些年我读到的最具启发性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读物之一,它的影响力是持久而深远的,绝对值得反复品读和收藏。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质量超乎我的预期,作为一本电子书,它的阅读体验竟然可以如此出色,这非常难得。电子书的翻页流畅度、字体清晰度都达到了顶尖水平,尤其是在细节处理上,比如图表的清晰度和引文的标注,都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我发现自己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那些附带的插图和流程图,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理解复杂解剖过程和物证分析的关键辅助工具。很多时候,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而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我个人认为,阅读这类专业性强的书籍时,视觉辅助的重要性不亚于文字本身,它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那些原本只存在于专业文献中的场景,变得触手可及。这本电子书在多媒体资源的整合上也做得不错,如果能加入一些交互式的3D模型展示就更完美了,不过现有版本的视觉呈现已经足够震撼人心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深沉的色调和复杂的图案,一下子就把你拉进了一个充满悬疑和未知的世界。光是看着封面,就能感受到里面蕴含的专业和深度。我一直对法医学和犯罪心理学非常着迷,总觉得那些隐藏在冰冷尸体背后的故事,充满了人性的挣扎与复杂的科学逻辑。翻开书页,那种油墨的清香夹杂着文字带来的知识冲击,简直让人欲罢不能。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行文流畅,毫不拖沓,即便涉及一些非常专业的医学术语,也能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清晰的阐述,让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这种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变得通俗易懂的能力,是衡量一本优秀科普读物的重要标准,而这本书显然做到了极致。我特别喜欢那种抽丝剥茧的叙事方式,仿佛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专家,一步步揭开案件背后的真相,每解决一个疑问,都带来巨大的成就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