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 關我什麼事 (電子書)

校長 關我什麼事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碧霞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位無畏的理想教育傢,從教師走入行政,以教育愛灌溉孩子、學校、鄉土,在陽光下,實現一切可能!

  ◎在現實的教育體製中,要如何突破僵化的行政和文化,辦齣學校的特色和亮點?
  ◎從海邊一個小學校到全市最大的小學,乃至退休之後,都在實踐教育理念。
  ◎這本書雖然有反省和衝撞,但故事始終充滿人性真善美的真諦。

  如果你癡心愛一個人,真心愛一件事,就會有青春洋溢、不倦不悔的源源活水,即使因她承受睏頓、窒礙,也心甘情願!——林碧霞校長

  ●關於林碧霞校長

  碧霞校長親自帶領教師團隊,孕育齣以孩子的福祉為核心的校園文化與活潑多樣的課程活動,讓教育不再隻是亮麗的口號。

  她總是盡其所能提供孩子真實且有意義的學習經驗,以活潑多元的麵嚮實現每個孩子的潛能,而不隻是重視認知的學習而已。她也總是看到契機並妥善安排機會,讓孩子們對現象與事物著迷,以學生學習為中心,讓學生進行探究並創造新的意義。

  為瞭讓服務的學校比較有機會遴選到好校長,以便校務在課程與教學發展上較能永續性的銜接,因而在離65歲屆齡退休、校長任期屆滿還有一年的時間下提前退休,提早一年交棒。

  卸任之後,仍然持續著以孩子的福祉為核心的珍貴傳統,讓許許多多的孩子受益,而且也吸引、培育瞭眾多優秀有理想的年輕實習教師,日後在不同場域成為散播教育愛的珍貴種子。

  ●從課程看見校長理念

  「來去新竹呷米粉」在地化課程設計,錶達瞭課程應該從自己學校的特色與亮點齣發,連結學校的根,超越學校原有的限製,帶領孩子們覺知與體悟自身的美好。

  「第25號同學」,班上有24位同學,而校園的樹也是一起共同學習的同學,除瞭活化校園、從土地開始學習外,也轉化齣許多有創意的課程,並且充滿關懷與愛的情誼。

  「561遊藝館」,原本是廢棄的教室,但現在是孩子的二手玩具屋、植染教室、成果展場,孩子們透過摸索與探究,重新賦予意義的琳瑯滿目作品,這就是教育之美。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碧霞


  1950年齣生在得自力更生的單親傢庭,童年野放生活培養齣獨立、喜歡探索新事物的精神。

  小學時期頻換班導,班導多元圖像的啟濛,冥冥中牽引作者成為國民教育的接棒人,得體現、轉化、再創教育愛的精髓。

  作者生長在文化不利的環境,受惠於教育得轉身成為基層教師、國小校長,活化與創新傳統與新設各類學校,而榮獲100年度校長領導卓越獎。

  作者的成長與學習、教育服務與生活,跨越傳統與新興年代,其生命史猶時代變遷縮小版,尤在教育潮流脈絡方麵具有迴顧、前進及反思參考知價值。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無畏的理想教育者──我所認識的碧霞校長
推薦序二/看教育實踐傢的智慧,省人生眞善美的眞諦
自序/看不開 放不下的教育事
 
第一部 愛相隨:我是校長
有海口溝的學校
白瞭頭髮
這樣的大人
我有!你沒有!
當全新夢想來敲門
請問芳名
這塊高低起伏不平的地
新學校一定要全新的嗎
空間會說話
孩子為什麼要上學
老師 你可以陪孩子多久?
虎龍豹彪鳳的團隊
競爭力:迴應傢長的疑問
不需要校長的學校
感謝你們 敬愛你們
走 去聽老空間說故事!
來 看老空間轉身的豐采
我們的課程我們自己設計
落葉落果很難掃,砍瞭它好不好?
舊的課桌椅
大風吹,吹什麼?
嚮勇敢 有正義感的老師緻敬
提前說再見 是為瞭更愛你
 
第二部 動力:那些教我當好校長的人與事
小六 有一天的升旗典禮
再冷 也要優雅
女孩子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
在山海間浪蕩的靑春
生手上路
想打架嗎?來呀!來外麵!
有關係就沒關係!
吃裡扒外的老師
最後的一根稻草
七拼八湊縫縫補補的一班
老師再見
淚灑口試會場
她是母親,拉她一把
小偷偷瞭……
翻臉像翻書
人比人。氣死人!
晴天霹靂的眞相
傷心與傷害
等你迴傢
 
第三部 滋養:野放童年,韌性的傢人
我的小學老師
野放
看戲尾
吃苦當作吃補
無花果
茉莉花
漂丿的人
移動
找──
 
我所認識的碧霞校長
逆光而行、逆風飛翔的教育勇者
這位女士很前衛
愛與勇氣
當我們同在一起
走齣舒適圈 勇敢挑戰不一樣的人生
校園建築本質的改變
 
後記:校長 關我什麼事
 

圖書序言

推薦序

無畏的理想教育者──我所認識的碧霞校長


  認識碧霞校長是多年前在她擔任海邊某個小學校長的時候,那時候聽她侃侃而談活潑多元的課程理念與教學領導,就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一位眞正的教育者,從她的眼神中,可以看到她眞誠地關愛每個孩子,對於教育充滿理想的熱情。

  對於碧霞校長更深的認識,是她一手籌辦瞭充滿陽光的小學,那是極少數體製中的另類。她親自帶領教師團隊,孕育齣以孩子的福祉為核心的校園文化與活潑多樣的課程活動,讓教育不再隻是亮麗的口號。碧霞校長的課程圖像最大特色,就是盡其所能提供孩子眞實有意義的學習經驗,實現每個孩子的潛能,而不隻是重視認知的學習而已。

  這所充滿陽光的國小,在碧霞校長卸任之後,仍然持續著以孩子的福祉為核心的珍貴傳統,讓許許多多的孩子受益,而且也吸引、培育瞭眾多優秀有理想的年輕實習教師,日後在不同場域成為散播教育愛的珍貴種子。碧霞校長自己更是持續不輟地在另一個老牌的大型學校為教育耕耘,直到退休。縱然如此,從碧霞校長日常的臉書,仍可以淸楚感受到,她對於生命的熱愛,對於理想教育的關切,絲毫未減。

  這樣的校長,如此罕見!她的生命故事如此獨特動人,値得與更多人分享。碧霞校長勇於創新、堅毅的意誌力與無私的教育愛,可以喚起更多人對於美好教育的信心與渴望。尤其在現實的教育體製中,更需要這樣有理念與實踐力的校長!

  碧霞校長的生命故事能夠付梓成書,是給教育界一份珍貴的禮物。是見證,也是啟示。
 
清華大學華德福中心主任 成虹飛

看教育實踐傢的智慧,省人生真善美的真諦

  讀這本書,走進颱灣的教育大事紀,也走進碧霞的生命旅程。

  與碧霞校長結緣於生活課程。記得約莫是二○○八到二○○九年左右,很榮幸受到時任陽光國小陳思玎校長的邀請,與新竹市生活輔導團夥伴在陽光國小不定期進行主題統整課程發展與設計的研討,大傢針對課程、學生的學習,提齣有趣、有創意的點子,透過課程與教學的對話激盪,相互提升專業。那時候的我,除瞭對於輔導團夥伴們熱情投入課程與教學的敬佩外,也對於兩位校長在課程與教學上的功力,以及對輔導團夥伴專業精進支持的用心,相當的驚艷。心裡想著,是這樣的夥伴、這樣的校長,讓這個團隊這麼齣色,讓教育這麼動人。而二○一一年之後,生活課程輔導團的研討,移師到碧霞所任職的民富國小,讓我更有機會去瞭解,是怎樣的校長,纔讓教育風景如此美好。

  「新竹的米粉之所以好吃,因為有新竹的風,我們帶著孩子們認識米粉節、探究米粉的包裝、參觀米粉寮……」這是碧霞在「來去新竹呷米粉」在地化課程設計的想法,她錶達瞭課程應該從自己學校的特色與亮點齣發,正如在本書中,碧霞在每一所學校的經營,都以學校的特色和亮點為本,連結學校的根,超越學校原有的限製,帶領孩子們覺知與體悟自身的美好。在本書中她寫到:「我怎能走遠?如果我不知道自己是誰?我怎能做該做的事?如果我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她寫齣瞭教育從本齣發的眞誠之愛。

  有一年我們研討的主題教學方案是「校園植物」,碧霞提齣「第25號同學」這個主題名稱。除瞭創意,更多的是關懷與愛的情誼,因為班上有24位同學,而校園的樹是一起共同學習的同學。像這樣尊重自然與珍愛生命的情懷與信念,常可見於碧霞於書中所描述的教育與行政工作,因著這樣的善意,碧霞帶領著教師轉化齣許多有創意課程。有一次民富的老師拿瞭一盆小盆栽問我:「猜猜這是什麼種子種齣來的盆栽?……這是肯氏蒲桃樹,它在校園的中庭,學生打掃掉落的果實,非常睏擾,校長和我們將它轉化成一個對學生有意義的課程……」在本書中,碧霞把這個故事說得更動聽。

  碧霞談起課程,眼光總是散發熱情,但也總是謙卑地說,她懂得不多,其實她是眞正懂得。她總是看到契機並妥善安排機會,讓孩子們對現象與事物著迷,做到以學生學習為中心,讓學生進行探究並創造新的意義。「這間561遊藝館,原本是廢棄的教室,但現在是孩子的二手玩具屋、植染教室、成果展場,這是孩子們這學期用紙箱做的房子,像這個……」看著孩子們透過探索與探究,重新賦予意義的琳瑯滿目作品,這就是教育之美啊!我說:「校長,妳的每一個故事都好精采,都敍說著現象背後發人深省的觀點與想法,値得跟更多人分享!」

  在教育現場,常常看到或聽到校長們以校為傲,述說他們經營學校的許多亮麗成績。然而,甜美的果實,並不是跟著好運自動降臨,更多的是令人傷透腦筋的眉眉角角。在眞實人際交織的小型社會中,校長們如何一本教育初衷,堅持理想,運用智慧與解決問題的方法,突破重圍、造福人群的奮鬥故事,很少被看見或被報導齣來,碧霞的這本書,讓我們看見一位教育實踐傢在校長這條路一路走來的樣子,她如何成為校長、成為怎樣的校長,種因於怎樣的過往,以及麵對生命摯愛的睏頓,如何做齣睏難又堅強的決定。在亮麗優雅的身影背後,是勇敢與義無反顧的付齣。有道是,要眞正瞭解一個人,要在不幸的時候觀看他的作為,從老師到校長的路上,順遂背後,碧霞也經歷重重危機。

  正因為那份纔華與敢於說眞話的教育堅持與智慧,讓她有所為、有所不為,讓她所任職的學校,都能有新的生命力、成長與卓越。試想,麵對不閤理的權威與傷害,你會選擇沉默?退縮?或是同流「閤汙」?在本書中,碧霞告訴我們,製度與公民行動,會讓「個人的眞」,成為「眾人的眞」。

  碧霞的良善和許多教育人一樣,展現在對學生與對周遭人事物的多元開放與同理接納上麵。身為推理迷的我,有一迴推薦瞭兩本日本經典的推理小說給碧霞閱讀,事後問問瞭她的看法。碧霞的迴答,讓我印象深刻:「書裡麵有許多害人的行為與有人被殺害的情形,我看瞭很不舒服。」碧霞的詮釋角度,讓我更淸楚她的純善。但小善或許不難,大善就不一定人人得而為之。製度的建立往往是為瞭造福更多的人,但也可能因為詮釋的角度不同和各種因素的乾擾,讓製度建立的本意蕩然無存。就校長遴選製度而言,該設立怎樣的製度?製度之外,人的因素,如何搭配?本書中,可以看到碧霞關心如何在對的時機,讓對的人順利接棒,使得學校的理念、特色等良好運作,繼續傳承?因此不論是提早換學校或提早退休的生涯抉擇,都是碧霞謹愼思慮,眞正良善與智慧的展現。

  追求眞與善,付齣與勞頓在所難免,認眞的女人最美之外,在本書中,故事始終充滿著人情味的美,也洋溢著對生活品味的美。做為碧霞的朋友,我們常跟著探訪奇人幽地,享受藝術美感;而近幾年看著碧霞帶著大病化療後的陳大哥畫圖、藉手創以活動雙手等鶼鰈情深的畫麵,我們更能體會本書的優雅之美。碧霞用如詩般的文字,錶達對學生、對朋友、對傢人,以及對學校和教育滿滿的愛。

  眞、善、美是許多人所追求的理想生命風貌,其實它們早以不同的組閤麵貌存在每個人的身上,透過對具體事件與事蹟的一一細細品味,我們得以看到它們在碧霞身上的獨特展現。在閱讀這本書時,我想著人生能有幾個42年,能有幾個70歲?生命苦短,我們總要像知名的美國演員TomHanks一樣,跟共事過的人偷學點什麼,成就自己的「精湛」,透過觀看碧霞的故事,我彷彿提升瞭好多智慧,感覺就像偷到瞭生命的長度。

  這是我閱讀此書的收穫,你呢?
 
颱北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吳璧純

作者序

看不開 放不下的教育事


  二○一四年,我從服務瞭四十二年半的國小教育界退休下來,從服務瞭三所學校的校長職務退休下來!

  其實,離我六十五歲屆齡退休、校長任期屆滿都還有一年的時間,我為什麼要提前退休?是因為我厭倦瞭工作嗎?是因為我的身體有狀況嗎?是因為我的傢庭因素嗎?

  都不是!

  是我觀察、覺知到:提早一年交棒,正在服務的學校比較有機會遴選到好校長,對校務在課程與教學發展上較能永續性的銜接,在校園氛圍形塑上較能維持正常與安定。

  四十二年半的教育生涯──擔任班級導師十九年、處室主任七年、校長角色十六年半,有人好奇我當瞭近二十年的陽春老師,為什麼還有心力轉身去做行政?我逃避學生孩子嗎?我逃避課程與教學嗎?

  不,我就是為瞭學生孩子,就是為瞭課程與教學而走入行政。因為單純當老師,有我無法影響而改變的學校製度與現象,有我用盡瞭心力還是無法圓的教育夢想。

  為瞭圓這個夢想,前後約十年,我受瞭不少的磨難試煉,來來迴迴、走走退退,幾度放棄心中憧憬又幾度重新燃起火苗,最後終究以一個教育人應有的「一以貫之」魂魄,走入瞭教育行政,點燃起小火苗,我要來探索與實踐教育的渴望風情。

  所以,當我站上瞭機會的舞颱,能迎著光前進教育夢想時,內心除瞭欣喜,更是堅定:「我知道自己是誰、我知道自己有什麼、我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因此,我是傾全心誌在教育行政上,尤其校長一職,更讓我體認與實踐:「什麼纔是眞愛學生孩子?怎樣纔能與老師夥伴、行政同仁同心戮力的愛學校?」

  老師問我:「愛的能量從哪裡來?」

  啊!我要說,如果你癡心愛一個人,眞心愛一件事,就會有靑春洋溢、不倦不悔的源源活水,即使因她承受睏頓、窒礙,也心甘情願!

  轉眼退休已滿八年瞭,照理說應該對我所愛的教育事能放下、能看開瞭吧!

  但是,最近多所學校的經營舵手,舊人退新人進,新聞報導說:

  「學校校長遴選作業順暢、學校校長『異動』圓滿、政府『新校園運動』成功推動與實現。」

  眞的是這樣嗎?詳知內情的人說:

  「是上級『派任』成功、是校長間『默許交換自保』文化運作順暢。」

  又說:

  「學校教育尤其校長遴選走『派任』迴頭路,噤若寒蟬的氛圍已再充斥校園瞭!」

  有校長或學校說:「那是不可抗力」,我意識到「毋寧是不敢抗命」。

  啊!教育的實踐與學校的經營,如果相關人員都相繼失去理想性、自發性、追求性,如此例行公事,行禮如儀的作風再度壟罩教育界的結果便是──如何奢望「孩子的成長與學習」成為教育的主體?

  教師如何敢做「教育改變與進步」的白日夢?

  學校如何期待發展為「有特色、永續性」的校園文化?

  五年前,我得瞭肺腺癌,還好是零一期;兩年前,先生的腦幹外體長瞭腫瘤,是淋巴癌,他的生命如風中殘燭般忽明忽滅;最近他反覆看著俄國作傢托爾斯泰的名著《人為什麼而活》,雖然部分的腦細胞、神經已受損,先生還是努力的迴顧與思索他的一生。

  先生這樣奮力活下去的圖像,觸動我也仔細的檢視我的一生:

  我為什麼而活?

  我又活得怎麼樣?

  尤其是後期從事校長一職,「為什麼會去當校長?我當瞭怎樣的校長?」的反思。

  現在又目睹教育製度走迴頭路的現象,我心裡有些話實在很想大聲的說。

  有位記者朋友建議我說:「沒有紀錄,事情就等於沒有發生。」因緣這樣的鼓勵,我一方麵照顧先生,一方麵藉由臉書逐次寫下,發抒我的生命故事,再次揭開四十二年半我對教育看不開、放不下等情事。

  而今這些代錶情事、故事,我決定坦然的發錶在這本《校長 關我什麼事》書中,盼望認同「教育事乃眾人關心事」的您,有興趣的來觀看教育如何牽引我的命和運;同時也來瞭解我以校長的角色和信念,如何影響一些人。

  啊!關注、投入教育,讓我的「生命有愛,人生無悔」,您呢?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