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斯托得研经材料——罗马书:福音与能力 (電子書)

(简)斯托得研经材料——罗马书:福音与能力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斯托得
图书标签:
  • 斯托得研经
  • 罗马书
  • 福音
  • 能力
  • 圣经研究
  • 基督教
  • 电子书
  • 神学
  • 灵修
  • 解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羅馬書是基督徒的自由宣言,透過耶穌基督,我們得以脫離神的忿怒,從對死亡的恐懼中得釋放,更能自由地獻上自己,服事神、服事人。 但,在基督身體裡,種族及神學差異所引致的衝突自始如一。如何適切回應?羅馬書有詳盡的答案。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的图书《斯托得研经材料——罗马书:福音与能力》(电子书)之外的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字数约1500字。 --- 《深邃的基石:保罗神学在当代语境中的重塑与实践》 导言:在喧嚣中重寻核心 在当代快速变迁的社会思潮与文化浪潮中,基督教信仰的根基——圣经真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误解。尤其对于被誉为“保罗书信的集大成者”的《罗马书》,其深刻的神学意涵常常被简化为教义口号,或被置于复杂的历史碎片中而失却其原有的生命力。本书并非对《罗马书》的逐节释经,而是旨在超越对特定经文的微观分析,聚焦于保罗神学的宏观结构,探讨其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代语境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有生命力的重塑与实践。 本书的写作初衷,是填补当前神学著作中一个显著的空缺:即如何将保罗那具有强烈历史性与文化针对性的论述(如“因信称义”、“律法与恩典”、“新造的人”),提炼出其永恒的、具有普适性的神学框架,并将其精准地锚定于我们今天所处的伦理、社会与个人精神困境之中。 第一部分:保罗神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在基督里”的实在性重构 保罗神学的核心,始终围绕着“基督的死与复活”这一历史事件及其带来的新实在——“在基督里”(In Christo)。本部分深入探讨这一范畴的形而上学意义,远超出一句简单的信仰宣告。 第一章:历史的断裂与新纪元的开启 本章首先剖析保罗如何理解“亚当”与“基督”之间的二元对立(林前15章的影子论),阐明“旧人”的死亡与“新人”的诞生,并非一个渐进的心理过程,而是一个在历史中完成的、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实在性转化。我们探讨“基督的身体”(Ecclesia)如何作为这一新实在的活生生的体现,而非仅仅是一个社会组织。重点关注保罗如何运用“成圣”(sanctification)的概念,将其从一种道德努力转化为在基督里的身份的必然流溢。 第二章:恩典的动力学:从宣告到存在 “因信称义”常被误解为一种法律上的宣告,一种“道德上的代偿”。本书则深入剖析保罗笔下的恩典(Charis)的动态本质。恩典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具有转化性力量的“临在”(Presence)。我们将通过对比保罗与犹太传统中对“律法”的理解,清晰界定“律法的工作”与“信心的工作”之间的神学张力。在实践层面,本章将探究,当代信徒如何避免将恩典退化为“属灵的许可”或“道德的豁免权”,而是将其视为驱动生命更新的内在动力。 第二部分:社会与伦理的张力——“新造”在世俗化张力中的定位 保罗的书信具有强烈的实践指向性,它们是写给特定社群以解决特定冲突的。本部分将重点解构保罗对伦理生活、社会关系与政治权力的论述,并将其置于后现代的身份政治与多元文化冲突的背景下进行反思。 第三章:身体的政治学:身份的解放与归属的重塑 保罗对“在肉体中”与“在灵里”的区分,常常被误用于个人主义的灵性逃避。本书主张,保罗的伦理实践,首先是一种“身体的政治学”——关乎群体内部的身份认同与外部的界限划分。我们将详细审视“犹太人与希腊人”、“男与女”、“奴隶与自由人”在基督里的合一(加3:28),这不是对现有社会差异的简单抹杀,而是对“谁拥有进入上帝的恩典的资格”这一根本性提问的颠覆性回答。在当代语境下,这要求教会必须成为一个挑战世俗权力结构中基于种族、性别或阶层的排他性话语的“异域空间”。 第四章:对权力的神学回应——世俗秩序的相对化 罗马书13章常被简单解读为对任何现有政权的无条件服从。本书将此章节置于保罗对罗马帝国意识形态的整体性批判框架内进行解读。我们将分析“地上掌权的,没有不从神而来的”这句话,其真正的神学重量在于——所有现存权力结构的最终权威性始终根植于上帝的恩典秩序之下,而非其自身的神圣性。本书探讨了在面对结构性不公义时,信徒应如何实践一种既顺服于秩序(以维护公共利益),又不悖于真理(在良知与信仰上保持独立)的“有张力的忠诚”。 第三部分:末世论的实践:盼望的建筑与意义的重建 保罗的神学是一个高度指向未来的神学,其全部的伦理努力都是建立在对基督再临的坚定盼望之上。本部分探讨末世论如何成为抵抗虚无主义和驱动伦理行动的根本动力。 第五章:穿越虚无:保罗对“此时此地”的承担 当代社会弥漫着一种深刻的意义缺失感与历史虚无主义。本书认为,保罗的“身体得赎”与“新天新地”的盼望,并非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的“乌托邦蓝图”,而是赋权于信徒,使其能够在“已知终局”的前提下,积极、有意义地投入到“尚待实现”的世界之中。我们将探讨“忍耐”(hypomone,坚韧不拔的坚持)的概念,它如何成为一种抵御短期主义诱惑、进行长期社会文化投资的伦理美德。 第六章:言语的伦理:福音的宣告与被误解的风险 保罗对福音的宣告(Kerygma)具有不可避免的排他性与挑战性。本书讨论了在高度敏感和多元的公共领域中,如何忠实地传达保罗神学中那些最核心、也最容易引起反感的元素(如原罪、替代性牺牲、基督的绝对主权),同时避免落入文化上的傲慢或不负责任的言辞暴力。关键在于,强调福音的“能力”(Dynamis)在于其自身的转化性,而非传讲者论证的优越性。 结论:持续的转化与无止境的探寻 本书最终导向一个结论:保罗神学并非一套僵化的教义集合,而是一个持续的、在基督里更新的“生命样式”。它要求信徒不断地回到那“福音与能力”的源头,以审慎的眼光审视我们身处的时代,并以基于恩典的勇气,去重塑我们在家庭、职场、教会与公共领域中的实践。这本书献给所有渴望超越肤浅的信仰表达,深入挖掘保罗神学磐石般坚固基础的读者,期望它能成为激发深度思考与生命转化的有力工具。

著者信息

【作者介紹】

斯托得(John Stott 1921-2015)

著名的英國牧師,也是一位享譽國際的聖經學者,其著述等身。除本書外,已譯成中譯本的有:《認識聖經》、《當代基督十架》、《當代聖靈工作》、《當代講道藝術》、《當代基督門徒》、《C型觀點──基督徒改變社會的行動力》、《當代神學對話》、《再思福音使命》、《新千年.新異象》、《聖經信息系列》之使徒行傳、羅馬書(校園)等書。這些著作寫來鞭辟入裡,發人深省,而且屢獲好評。

图书目录

【目錄】

  • 引言
  • 1.福音的大能(羅一1-17)
  • 2.墮入深淵(羅一18-32)
  • 3.神的公平性(羅二116)
  • 4.誤置的信心(羅二7-三8)
  • 5.全面性不義(羅三9-20)
  • 6.赦免我們的罪債(羅三21-四25)
  • 7.與神相和(羅五1-六23)
  • 8.與罪抗爭(羅七1-25)
  • 9.蒙神的靈拯救(羅八1-17)
  • 10.現今的痛苦,將來的榮耀(羅八18-39)
  • 11.了解神的計劃(羅九章)
  • 12.神的憂傷(羅十章)
  • 13.根深柢固的老樹(羅十一章)
  • 14.講求實際(羅十二1-8)
  • 15.表達愛(羅十二9-21)
  • 16.有良知的公民(羅十三章)
  • 17.遷就別人的規條(羅十四章)
  • 18.合一、自由和愛心(羅十五1-13)
  • 19.分擔使命(羅十五14-33)
  • 20.保持情誼(羅十六章)
  • 帶領者指南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5876821
  • EISBN:9789861989969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1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我正在为自己的事工团队准备一系列关于圣灵果子与基督徒生命操练的课程,因此对任何探讨“能力”与“生命转化”的书籍都格外留意。这本关于罗马书的研经材料,尤其在论述“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这一段时,给我的启发是巨大的。它没有停留在空泛的道德劝勉,而是扎实地将“称义”与“成圣”这两个过程紧密地连接起来,强调了成圣不是靠人的努力,而是源于在基督里新生命所带来的内在驱动力。书中对保罗在第六章中反复出现的“不再作罪的奴仆”的阐释,尤其具有颠覆性——它不是一种强迫的服从,而是一种基于真实自由的选择和委身。这种从“律法驱动”到“恩典驱动”的视角转变,对于那些深陷“努力才能蒙福”心态中的信徒群体来说,无疑是一剂强效的解药。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进行深刻的反思,思考我自己的服事动力究竟是源于对上帝恩典的回应,还是源于对自身表现的焦虑。这本书成功地将神学理论转化为了生命的实践指南。

评分

这本罗马书研读材料的精装版绝对是近期读过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属灵书籍之一了。封面设计充满了古典与现代交织的质感,让人在捧起它的时候就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学术厚度,却又在翻开后发现其内容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完全没有传统研经书那种枯燥的学术腔调。尤其赞赏作者处理“因信称义”这个核心教义时的细腻和洞察力,他们没有停留在肤浅的教义阐述,而是深入挖掘了保罗在当时文化背景下,向一群充满内部张力的教会群体所要传达的福音的革命性力量。书中对经文的逐节解析详尽得令人惊叹,每一个希腊词汇的选取和用法都被追根溯源地考证,这对我们这些渴望深入理解原文意涵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律法与恩典的张力”的探讨,作者巧妙地将历史背景、保罗的神学思想与当代信徒的实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得原本抽象的教义变得鲜活可触。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对自己在基督里的新身份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识,那种从律法主义重担中被释放出来的自由感,是其他任何资料都难以给予的深刻体验。这不仅仅是一本学习材料,更像是一场与保罗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个对系统性神学学习比较抗拒的人,总觉得那些“大部头”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研经材料却成功地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它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采用了一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法。每一部分的开头都会设置一些引人深思的导读问题,这些问题往往直击我们现代人对福音常常产生的误解或困惑。例如,书中对“神的义”的解释,非常深入地探讨了“公义的彰显”与“信心的回应”之间的动态关系,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定义为一个静态的属性。作者在阐述过程中,大量引用了当时的哲学思潮和社会背景,使得保罗书信的“火药味”和针对性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一些微妙神学议题时所表现出的谦逊和审慎,它没有给出所有问题的绝对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带着敬畏之心去默想。这本书对于提升一个基督徒对福音核心真理的把握深度,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它让人不再满足于“平安喜乐”这种表层感受,而是追求对上帝主权和旨意的深刻理解。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电子版主要是为了方便在通勤和碎片时间里进行阅读和标注,坦白说,起初我有些担心电子版的排版和导航体验会打折扣,但实际使用下来,体验感是超乎预期的流畅和友好。屏幕阅读模式下的字体和间距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的疲劳感也明显减轻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电子化结构做得非常棒,目录的层级划分清晰,跳转到任何一个章节或附录都只需要两三下点击。对于研究罗马书这种结构复杂、论证严密的经文来说,这种便捷性至关重要。它不像一些传统电子书那样,仅仅是纸质书的简单扫描版,而是真正为电子阅读进行了优化,比如其中的图表和引用文献的链接处理得当。我发现作者在处理保罗对犹太人和外邦人关系的处理上,采取了一种非常平衡且富有洞察力的视角,避免了常见的二元对立陷阱,强调了上帝在历史中一致的救赎计划。这本书对那些希望在小组查经中担当引导角色的同工来说,简直是一份宝贵的工具,因为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答案,更是引导人思考的框架和问题。

评分

从一个资深圣经教师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提供教学资源方面的完备性绝对达到了专业水准。它不仅仅是导读,更是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教学框架。每一单元的末尾都附带了“反思与讨论”的环节,这些问题设计得极其精妙,能够有效地激发小组中不同背景和理解深度的成员参与到深度对话中去。例如,书中对罗马书九到十一章中关于以色列人命运的讨论,处理得极其审慎和平衡,既维护了上帝的信实和主权,又避免了对当代教会形成“属灵优越感”的误区。作者在解读过程中,非常注重历史的连续性,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保罗的神学蓝图,让读者理解为何罗马书的逻辑链条如此严密。对于想要带领高质量查经班的同工而言,这本书提供的背景资料、关键术语解释以及神学脉络梳理,都大大减少了备课的复杂性,让人能够更专注于引导会众进入经文的属灵实际中去。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可以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