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視覺到聽覺,在詩情畫意裡沉浸傳統藝術之美:西漢帛畫、唐三彩、陽春白雪、梅花三弄……從先秦書法至明清音樂,來趟中國藝術之旅 (電子書)

從視覺到聽覺,在詩情畫意裡沉浸傳統藝術之美:西漢帛畫、唐三彩、陽春白雪、梅花三弄……從先秦書法至明清音樂,來趟中國藝術之旅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宿光輝
圖書標籤:
  • 中國藝術
  • 傳統文化
  • 藝術史
  • 繪畫
  • 書法
  • 音樂
  • 陶瓷
  • 帛畫
  • 唐三彩
  • 文化之旅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畢卡索:「談到藝術,第一是你們的藝術,你們中國的藝術!
我最不懂的,就是你們中國人為什麼要跑到巴黎來學藝術!」
 
  ◤中國美術──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
  【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蘭亭序》是《蘭亭集序》的簡稱,又名《蘭亭宴集序》、《臨河序》、《禊序》、《禊帖》等,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在書寫過程中,王羲之心情愉悅,臨水賦詩時喝瞭不少酒,因此整個書寫過程中王羲之一直是微醺的。在這種狀態下,王羲之書寫輕鬆流暢,整篇作品行雲流水,一氣嗬成。儘管水準很高,但還是有好幾個地方齣現瞭書寫錯誤。據說王羲之醒酒後曾為這幾處訛誤感到遺憾,嘗試重新書寫,結果寫瞭幾遍都不如第一幅滿意。原作儘管有幾處塗改,可是瑕不掩瑜,書聖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筆意躍然紙上。
 
  【誰知筵上景,明日到金鑾】
  〈韓熙載夜宴圖〉整幅圖包含五個場景,分別畫齣韓熙載與其賓客舞伎們聽琴、觀舞、休息、請吹、送別等情節。韓熙載眉尖聳起,注視演奏者,沉醉其中又顯憂鬱之情。畫麵中人物較多而不顯擁擠,起承轉閤,運筆精湛,布置閤理,色彩雅麗,顯示瞭畫傢傑齣的寫實能力和五代人物畫的獨特畫風。
 
  【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
  〈富春山居圖〉為紙本水墨畫,是黃公望晚年的力作。它以長捲的形式,描繪瞭富春江兩岸的秀麗景色,鬆石挺秀,峰巒疊翠,雲山煙樹,沙汀村捨,布局疏密有緻,變幻無窮,以清潤的筆墨、簡遠的意境,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錶現得淋灕盡緻,達到瞭「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境界。
 
  董其昌稱:「展之得三丈許,應接不暇。」在欣賞這幅畫時,董其昌竟覺得「心脾俱暢」。此畫無論布局還是筆墨,都給人以咫尺韆裏之感,使觀者不能不嘆為觀止。正如惲南田所說:「所作平沙,禿峰為之,極蒼莽之緻。」
 
  ◤中國音樂──泠泠七弦上,靜聽鬆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高山流水韆年調,白雪陽春萬古情】
  〈陽春白雪〉是中國著名的古麯,最早的記載見於戰國時期宋玉的〈對楚王問〉一文。作者歷來多有異議,大部分認為是春鞦時期晉國的樂師師曠。現存琴譜中的〈陽春〉和〈白雪〉是兩首器樂麯,錶現的是鼕去春來大地復甦、萬物欣欣嚮榮的初春美景,鏇律清新流暢,節奏輕鬆明快。
 
  【梅花三弄知否,紅塵幸與君廝守】
  〈梅花三弄〉又名〈玉妃引〉、〈梅花引〉,是以梅花為錶現內容的古琴麯,相傳為唐代琴傢顏師古根據東晉桓伊所作的笛麯〈三弄〉改編而成的。樂麯藉物詠懷,透過對梅花耐寒等特徵的描寫,來歌頌節操高尚和品格堅強之士。樂麯主題麯調在古琴的不同徽位(上準、中準、下準三個部位)上重複齣現三次,故稱「三弄」。全麯錶現瞭梅花淩霜傲雪的堅強品性,體現瞭中國古代士大夫的情操。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齣陽關無故人】
  〈陽關三疊〉是唐代著名的送別歌麯,以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為基礎譜寫而成。
 
  三疊唱渲染瞭「宜自珍」的惜別無奈之情。「遄行,遄行」的八度跳進及「歷苦辛」的反覆齣現,充分錶達瞭對即將遠行的友人的無限關懷、留戀,情真意切,激昂沉鬱。
 
本書特色
 
  本書按照年代順序,嚮讀者介紹由先秦至明清時期中國古代藝術的發展狀況和成就。內容分為美術和音樂兩部分。美術部分簡明扼要地介紹瞭各個時期具有代錶性的繪畫、雕刻、書法等作傢作品。音樂部分則介紹瞭各個時期著名的音樂傢、樂麯、樂器和音樂術語。
翰墨丹青:中華藝術源流探微 一部橫跨韆年,深入中華文化骨髓的藝術通史 本書旨在為廣大讀者呈現一幅宏大而細膩的中華藝術發展圖景,聚焦於自先秦至明清漫長歷史進程中,文學、視覺藝術、音樂等領域的精華與轉變。我們將剝離對單一藝術形式的狹隘觀照,轉而探討不同媒介如何相互滲透,共同構築起中華民族獨有的審美體係與精神世界。 全書結構嚴謹,依循歷史脈絡,分為五大部分,力求在宏觀把握時代風格的同時,深入剖析關鍵藝術現象的成因與影響。 --- 第一部:精神的雛形——先秦至魏晉的藝術啟濛與氣韻建立 本部分探討中華藝術在文明之初,如何確立其內在精神與外在形式的基礎。我們不再僅僅將先秦視為文字和禮製的奠基期,而是深入挖掘其藝術思維的萌芽。 書法之初:刻畫與線條的哲學 重點分析甲骨文、金文的結構演變,及其所蘊含的「秩序感」與「力度感」。探討從實用符號到美學載體的轉化過程。隨後,深入至戰國秦漢時期,詳述小篆的規範化與隸書的「蠶頭燕尾」如何打破規矩,預示著書寫自由的可能。魏晉時期,則以王羲之為核心,闡述「天人閤一」思想如何具象為書法中的「氣韻生動」,以及士人階層對個人性情的錶達如何重塑瞭筆墨的內涵。我們將辨析早期書法中「意在筆先」的雛形,而非僅僅停留在風格的羅列。 造型的探索:青銅器紋飾與玉器精神 不同於僅描述器物的功能,本章著重於青銅器紋飾(如饕餮紋)背後的宗教觀念和社會結構。探討商周時期,紋飾如何從具象走嚮抽象,體現齣神秘而莊重的時代氣氛。玉器部分,則聚焦於「禮玉」製度下,玉器(如璧、琮)的形製所體現的宇宙觀和道德規範,分析玉的溫潤與「君子比德於玉」的審美投射。 文學的奠基:詩經楚辭的聲韻之美 分析《詩經》的四言體、重章疊句的結構如何奠定漢語詩歌的基礎韻律感。更著重探討楚辭的浪漫主義色彩、屈原對個體情感的激烈抒發,以及其對後世辭賦的深遠影響,尤其是其豐富的想像力如何影響瞭早期的繪畫意境。 --- 第二部:盛世的絢爛——漢唐的具象錶達與氣度恢弘 本部分聚焦於國力鼎盛時期,藝術形式如何展現齣前所未有的自信、包容與世俗化的趨勢。 漢代藝術:氣勢磅礴的敘事與寫實嘗試 重點分析漢代畫像石、畫像磚的藝術特點,它們不再是單純的裝飾,而是承載瞭大量歷史、神話和生活場景的「視覺文獻」。探討其構圖的飽滿、線條的簡潔有力,以及對現實世界觀察的初步嘗試。同時,論述漢代碑刻(如《乙瑛碑》)中隸書的成熟,如何將莊重感推嚮極緻。 盛唐氣象:開放、融閤與色彩的爆發 唐代藝術的關鍵在於其「博大」與「通達」。在視覺藝術方麵,深入研究唐三彩(儘管它是一種工藝品,但其造型語言與色彩運用極具代錶性)的三維立體感和世俗化主題,如何反映瞭當時社會的富裕與多元。在繪畫領域,探討吳道子「吳帶當風」的線條如何將人物的動態與精神融為一體,以及壁畫中對空間、光影的初步處理。 音樂的變革:燕樂的興起與宮廷樂舞 本章剖析唐代音樂對隋代乃至西域音樂的吸收與創新,探討燕樂(俗樂)在宮廷中的地位提升,以及其成熟的樂律體係(如工尺譜的前身)如何為後世的音樂創作打下基礎。 --- 第三部:文人的獨立——宋代的精微、理性與內嚮審美 宋代標誌著藝術重心從官方的宏大敘事轉嚮文人的個體體悟和理性追求。 宋詞與理學的交鋒:婉約與豪放的辯證 分析宋詞如何成為文人抒發「學問文章」的載體。探討柳永詞作中的市井氣息與市民情懷,以及蘇軾如何將哲理與詩意熔鑄一爐,確立「以文為詞」的境界。重點分析宋代理學思想(如程硃理學)對藝術「格物緻知」的影響,如何要求藝術必須符閤某種內在的、規律性的美學原則。 極緻的寫實與寫意:山水畫的成熟 宋代山水畫是本書的重點之一。分析範寬、郭熙如何從對自然的觀察中提煉齣「氣勢」與「理趣」。探討「界畫」的嚴謹技法,以及文人畫傢(如米芾)如何通過「墨戲」挑戰傳統,強調筆墨本身的錶現力,為元代文人畫的興起埋下伏筆。 --- 第四部:多元的張力——元明清的技法深化與觀念重塑 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藝術不再是單一皇權的代言,而是呈現齣多方力量角逐的局麵。 元代:隱逸與筆墨精神的確立 深入探討元四傢(如倪瓚)如何將「胸中逸氣」置於技法之上,確立瞭文人畫「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核心價值觀。分析「元麯」的通俗化與藝術性並存的現象,它如何繼承楚辭的浪漫,又融入瞭更為接地氣的敘事結構。 明清:技法的極緻與反叛 明代中晚期,藝術界齣現瞭兩種強烈的張力:一是吳門畫派對宋元精華的繼承與細膩化;二是董其昌提齣的「南北宗論」,這套理論如何影響瞭後世對傳統的劃分與審視。清代,在宮廷藝術(如康熙朝的精細工筆)達到頂峰的同時,揚州八怪等地方畫派如何通過誇張、意趣來對僵化的學院派進行反諷與革新。 --- 第五部:聲律的傳承與意境的轉化 本部分將視覺藝術與音樂藝術的線索彙閤,探討它們在不同時代如何共同營造文化意境。 樂律的世俗化與規範化 分析明清時期,南麯、北麯的成熟,以及昆麯的興起。探討昆麯在唱腔、闆式運用上的極緻精緻,它如何將文學的優美與音樂的腔調完美結閤,形成一種高度程式化的、極具文人氣息的聽覺藝術。 意境的統一:從「意象」到「氣氛」 總結藝術的「中國性」——即對「氣」、「意」、「韻」的追求。討論從先秦的神秘圖騰到明清戲麯的細膩鋪陳,藝術傢們始終在尋找一種超越具象描摹的、可以引發觀者內心共鳴的「氛圍」。 本書通過這種跨領域、多維度的梳理,旨在讓讀者在領略中華藝術的壯闊歷程時,能更深刻地理解到,每一個時代的線條、色彩、音符,都是其精神麵貌最直接的投射。這不僅是一部藝術史,更是一部中華民族審美心靈的變遷史。

著者信息

主編簡介
 
韓品玉
 
  師範大學文學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從事古代文論及傳統文化研究。齣版《明清萊陽宋氏傢族文化研究》、《中華博物通考·雕繪捲》、《大學語文》四部、《傳承·創新》和《國學經典小故事》叢書。
 
作者簡介
 
宿光輝
  
  專職編者。
 
趙洋
 
  專職編者。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先秦書法
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
青銅器上的文字—金文
天下瑰寶—石鼓文

第二章 秦風漢韻
小篆的誕生
隸書的崛起
「古文字」與「今文字」
《熹平石經》
隸書八大名碑
摩崖刻石
兵馬俑
畫像石、磚
西漢帛畫
霍去病墓石雕群

第三章 魏晉風度
曹不興
顧愷之
《蘭亭序》
《畫山水序》
《敘畫》
六法論

第四章 隋唐大美
〈祭侄文稿〉
「顛張醉素」
「百代畫聖」
昭陵六駿
三彩奪目

第五章 五代繪風
〈韓熙載夜宴圖〉
「荊關董巨」
黃傢富貴
徐熙野逸

第六章 宋畫高意
《林泉高緻》
「與花傳神」
〈五馬圖〉
米傢山水
蘇東坡「詩畫一律」
帝王風流一時哀
〈清明上河圖〉
〈韆裏江山圖〉
《圖畫見聞誌》

第七章 元代文人畫
「書畫同法」
〈富春山居圖〉
「隻釣鱸魚不釣名」
「胸中逸氣」
「乾坤清氣」

第八章 明清藝苑
浙派鼻祖
江夏小仙
吳門四傢
白陽山人
青藤道人
南陳北崔
四王吳惲
八大山人
苦瓜和尚
揚州八怪
海上三任
苦鐵畫氣

第九章 先秦音樂
音樂術語
遺存樂器
名麯名著
音樂傢

第十章 秦漢音樂
音樂術語
遺存樂器
名麯名著
音樂傢

第十一章 魏晉南北朝音樂
遺存樂器
音樂傢

第十二章 隋唐五代音樂
音樂術語
名麯名著
音樂傢

第十三章 遼宋金元音樂
音樂術語
遺存樂器
名麯名著

第十四章 明清音樂
音樂術語
遺存樂器
名麯名著

附錄 中國畫淺識
中國畫的分類
中國畫的常見形式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574069
  • EISBN:978626357430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0MB

圖書試讀

前言
 
  當學貫中西的藝術大師林風眠懷揣著一顆虔誠的赤子之心到歐洲學習繪畫藝術時,他的導師卻告訴他說:「真正的藝術在東方你的祖國!」無獨有偶,當年張大韆先生周遊「列國」拜會藝術大師畢卡索時,這位歐洲乃至全世界頗負盛名的藝術傢竟然這樣告訴他:「我不敢去你們的中國,因為中國有個齊白石。」「齊白石是我們所崇敬的大師,是一位瞭不起的東方畫傢!」畢卡索還搬齣一大捆他臨摹的齊白石的畫,讓張大韆一幅一幅仔細欣賞。畢卡索接著說:「中國畫師多神奇呀!齊先生水墨畫的魚兒沒有上色,卻使人看到長河與遊魚。那墨竹與蘭花更是我不能畫的。」畢卡索還說:「談到藝術,第一是你們的藝術,你們中國的藝術!我最不懂的,就是你們中國人為什麼要跑到巴黎來學藝術!」
 
  這些西方藝術傢對中國傳統藝術的讚許,從一個側麵反映瞭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獨具魅力和活力,經過世世代代先人智慧的傳承和創新,而今依然璀璨地屹立於世界民族文化之林。這裡有太多值得我們驕傲的地方,需要我們去學習和領悟。
 
  本書透過美術和音樂這兩大部分嚮大傢展示不同時代藝術作品的魅力。前八章為美術部分,以青銅時代、秦風漢韻、魏晉風度、隋唐大美、五代繪風、宋畫高意、元代文人畫、明清藝苑作為標題,貫穿美術發展史;第九章到第十四章為音樂部分,以時代為順序,展現中國傳統音樂的獨特魅力。附錄以深入淺齣的語言介紹中國畫的相關知識,進一步拓展讀者的知識麵。本書力爭做到既深入淺齣、淺顯易懂,又具備一定的知識性、專業性。黃賓虹先生曾經在論山水畫藝術時說過:「江山美如畫,內美靜中參。」我們期望讀者朋友能夠搭乘藝術的列車,在藝術的王國裡進行一次快樂之旅,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領略中華民族的藝術魅力。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