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一流人才的超效時間術:用最少努力,做出最大成果 (電子書)

5%一流人才的超效時間術:用最少努力,做出最大成果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越川慎司
图书标签:
  • 时间管理
  • 效率提升
  • 个人成长
  • 自我提升
  • 生产力
  • 职场技能
  • 成功学
  • 习惯养成
  • 电子书
  • 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日本Amazon職場工作術第1名★★★
 
為什麼95%的人,都擺脫不了加班地獄?
要訣在於提升「效果」而非「效率」!
從今天開始,準時下班吧!
 
  前日本微軟業務執行總監──越川慎司,自行創業後能夠實踐全公司週休三日、遠距工作,年收翻了三倍的祕訣,就在於奉行5%一流人才都懂的時間管理技巧。
 
  95%的一般人,都錯把省時當成目標,但事情做得再快,達不到業績目標有什麼用?本書透過AI,徹底分析5%一流人才運用時間的技巧,並廣邀2.2萬上班族參與實驗,發現只要願意模仿這套超效時間術,89%的個人&團隊都能做出一流的成果!
 
  ▌如果你有以下毛病,注定加班加不完……▌
  ✓桌上放滿了大杯飲料
  ✓堅持在午餐時段吃飯
  ✓每次都花超過5分鐘收集資料
  ✓想嘆氣時不敢嘆氣
  ✓感覺來了,總想一股作氣拚到底……
  
  【12個反時間術╳12條成果捷徑╳26項個人&團隊超效工作法】
  同事、上司&客戶都甘願幫忙,溝通一次到位,
  擺脫無效會議,拒絕不惹人嫌,迅速達成目標!
  
  ★一流人才的「反常識」時間術
  ▷桌上只放小水杯▶▶喝完就起身走動一下,醒腦更有效率。
  ▷不在午餐時段進食▶▶用「高效午睡」+「少量多餐」取代
  ▷每天最多花5分鐘收集資訊▶▶轉化成「洞見」才能打動人
  ▷想嘆氣時就嘆氣▶▶有助於紓壓、集中精神
  ▷再忙也要休息一下▶▶避免作業興奮帶來的後繼無力
  
  ★用最低限度的努力,取得超效的成果
  ▶▶設計一個上工前的「儀式」,更能進入狀況
  ▶▶建立「捨棄無效工作」的檢查標準
  ▶▶先完成進度,再回頭補細節
  ▶▶週五寫下兩個「最重要的工作項目」
  ▶▶與其追求成功率,不如降低失敗率
  
  ★不再加班的「個人&團隊」超效工作法
  ▷▷個人篇:重點不在於「縮減處理時間」,而是決定「該做什麼事情」。書中從「時間、自制力、專注力、作業效率、資訊的輸入和輸出」6大面向,提出超實用的成果達成技巧。
 
  ▷▷團隊篇:透過加強「凝聚力」、減少「溝通誤會」,以及如何順利「推動專案」,來幫助主管打造高效團隊。
 
  不用全部學會,只要選你做得到的技巧,
  小小的努力,就能大幅提升工作成果!
 
  │適│用│對│象│
  ‧總是有加不完的班的你
  ‧常被「死線」追著跑的你
  ‧做了一堆還被人嫌的你
  ‧沒有時間做喜歡事情的你
  ‧覺得努力一定能解決所有問題的你
 
  學會5%人才的超效時間術,不再讓無效努力害了自己!
 
名人推薦
 
  布姐|「布姐陪你聰明工作創意生活」粉專主理人
  李全興(老查)|數位轉型顧問
  林長揚|暢銷作家、簡報教練
  林珮玲Ada|筆記女王
  雨果|《ETF存股》系列作者
  孫治華│「策略思維商學院」院長
  郝旭烈│暢銷書作家、企業知名財務顧問、講師
  張麗瑱|「橘子姐的熟齡理法院」版主
  莊鈞涵|高效學習專家、學姊Carol
  愛瑞克│《內在原力》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劉奕酉│《高勝算的本事》作者
  鄭如惠|「Apple's愛閱札記」臉書粉專經營者
  (依姓氏筆劃排列)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高效时间管理的图书简介,旨在帮助读者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产出。 --- 《掌控节奏:用智慧而非蛮力,撬动你的时间杠杆》 导语:告别“瞎忙”,拥抱“精进” 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忙碌”似乎成了常态,但“高效”却成了稀缺品。我们常常发现,付出了所有时间,却总感觉事情做不完,精力被琐事耗尽,核心目标却进展缓慢。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扰:待办事项清单永远在增加?总是在救火,而不是在规划?感觉自己像个高速运转的陀螺,停下来却发现原地打转?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本书将为你提供一套全新的视角和实用的工具。它不是又一套让你逼自己更紧的“时间管理秘籍”,而是一份让你学会“做减法”和“找支点”的行动指南。本书的核心理念是:时间是有限的,精力才是可塑的。真正的效率高手,不是把自己塞满,而是懂得如何利用杠杆原理,用最聪明的方式,将投入与产出进行最优化的配比。 --- 第一部分:重塑心智——从“时间奴隶”到“精力主宰” 在深入探讨具体技巧之前,我们必须首先解决一个根本问题:为什么我们总是感到“时间不够用”?本书认为,问题不在于时钟的滴答声,而在于我们对“时间”和“价值”的认知偏差。 1. 认清时间的“泡沫”与“干货”: 许多时间被无意识地消耗在“信息噪音”和“低价值重复劳动”中。我们将详细剖析现代生活中的时间黑洞,例如无休止的邮件检查、社交媒体的碎片化侵蚀,以及低效会议的“时间陷阱”。通过一套自我评估模型,帮助读者清晰地分辨出哪些活动是“泡沫”,哪些活动才是真正推动目标前进的“干货”。 2. 精力管理优先于时间分配: 时间是恒定的,但我们的精力是波动的。一个精力充沛的下午可能胜过一个疲惫不堪的整天。本书将介绍“生理节律”与“认知负荷”的概念,教你如何识别自己的“黄金效率时段”(Peak Performance Window),并将最需要专注力和创造力的任务,安排在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学习如何通过微休息、营养和环境设置来主动管理和恢复你的认知能量。 3. 区分“紧急”与“重要”的终极陷阱: 传统的四象限法则常常被误用。本书将引入“影响半径”的概念,即一项任务对未来目标的长期价值和辐射范围。我们不只是区分“紧急且重要”,而是要专注于那些“不紧急但极其重要”的任务——那些真正能带来“复利效应”的战略性工作。 --- 第二部分:构建系统——打造你的“最小阻力路径” 高效不是靠意志力硬撑,而是依赖一个设计精良的系统。这个系统必须具备足够的“弹性”,以应对突发状况,同时又足够“刚性”,以确保核心任务的完成。 1. 任务的“最小可交付单元”原则(Minimum Viable Task): 面对庞大的项目,人们常常因不知从何下手而拖延。本书倡导将所有任务分解到“五分钟内可以启动并完成第一步”的粒度。这降低了启动的心理门槛,利用“蔡格尼克效应”驱动你持续推进。我们将提供具体的分解框架,将复杂的工作流转化为一系列微小的、可执行的动作。 2. “批处理”与“情境化”工作流: 重复性任务是效率的隐形杀手。本书将教你如何对相似性质的工作进行“情境化”的集中处理。例如,统一回复所有邮件、集中处理报销单据、集中进行头脑风暴。通过减少大脑在不同任务间切换所消耗的“转换成本”,实现惊人的时间节省。 3. “清零”的艺术:告别虚拟库存: 任何未被记录或未被明确下一步行动的任务,都会在你的大脑中形成“虚拟库存”,持续消耗你的注意力。本书将介绍一套简化的“外部化”方法论,确保所有想法、待办事项、承诺都被安全地捕获到一个外部系统中,从而释放你的心智空间,专注于当下。 --- 第三部分:杠杆思维——如何用“少”带来“多” 真正的效率高手懂得利用工具、他人的力量以及自动化,让资源为自己工作。这部分聚焦于如何策略性地减少你的直接投入。 1. 智能地“说不”与“授权的艺术”: 过度承诺是效率的头号敌人。本书提供了一套高情商、高说服力的拒绝策略,帮助你保护自己的核心时间。更进一步,我们将探讨如何识别那些“可以被替代”或“可以被自动化”的任务,并探讨有效的授权模型,确保你将时间投入到只有你能完成的“高杠杆活动”上。 2. 利用科技实现“无感自动化”: 我们不只是简单地使用工具,而是要让工具成为你的私人助理。介绍一系列无需复杂编程的自动化流程设置,涵盖信息筛选、文件归档、日程同步等领域。目标是让那些耗费精力的、重复性、低创造性的工作,在后台静默完成。 3. 创造“非线性成果”的机制: 如何让你的努力产生超出投入比例的回报?这需要创造“系统”和“资产”。我们将探讨如何将你的经验转化为可销售、可复用的知识产品(文档模板、流程指南),或者建立能够持续吸引合作机会的个人品牌机制。这些努力在初期看似缓慢,但一旦启动,它们将成为持续为你带来价值的“自动驾驶系统”。 --- 结语:从“努力工作”到“聪明工作”的转变 本书并非教你如何“挤出”更多时间,而是教你如何“识别并保护”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时间,并将这些宝贵的时间投入到能产生最大长期影响力的活动上。 阅读完这本书,你将获得: 一套清晰的自我认知工具,让你了解自己的精力波动规律。 一套实用的工作流设计方法,消除任务启动的阻力。 一套高阶的杠杆思维框架,让你懂得如何让“系统”为你工作,而不是让自己成为“系统”的奴隶。 忘记那种永无止境的“时间战役”吧。是时候停止燃烧你的热情,开始用智慧去点燃你的潜能了。用最少、最精准的努力,撬动你人生和事业中最大的成果。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越川慎司
 
  Cross River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董事
  Rebirusooku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董事
  Caster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曾任職於日本國內外的電信公司,擁有IT新創公司創業經驗。
 
  2005年進入日本微軟,擔任業務執行總監。除了是最高品質負責人外,也曾執掌PowerPoint、Excel等應用程式的專案負責人。
 
  2017年成立商務改革顧問公司Cross River,充分利用IT技術,實踐全體員工週休3日、每週工時30小時的方針。至今服務過800家以上的企業,協助其執行「勞動方式改革」,幫助旗下員工提升時間使用效率和熱忱的同時,增加「個人時間」。
 
  2018年起擔任Caster股份有限公司的執行與兼任董事,旗下超過1000員工,幾乎所有人都以遠距方式辦公。
 
  有超過18本著作《共感團隊》《我要準時下班!終結瞎忙的「超.時短術」》《AI驗證!最強PPT製作法》《AI分析,前5%菁英的做事習慣》等
 
譯者簡介
 
林佑純
 
  淡江大學應用日語系畢業,曾在日商企業擔任祕書,現為專職譯者。熱愛旅遊及接觸世界各地文化,相信任何類型作品皆有迷人之處。翻譯作品類型有奇幻、文藝、心理、財經、休閒等,期許自己成為廣度、深度皆具的日文譯者。

图书目录

前言 用最少努力,達到最大成果

【第1章】為什麼24小時完全不夠用?
﹝1-1﹞95%上班族中,有94%覺得「時間不夠用」
﹝1-2﹞95%上班族中,有74%反對「強制性的不加班」
﹝1-3﹞95%上班族中,有67%覺得「加班大多是上司的錯」
﹝1-4﹞95%上班族中,有53%認為「先提升效率再談成效」
﹝1-5﹞95%上班族中,有45%覺得「只要努力,總有辦法解決」

【第2章】那些你以為有效,實際上無效的時間術
﹝2-1﹞別相信「十分的管理,能做出十分的成果」
﹝2-2﹞別認定「工作效率是取決於才能」
﹝2-3﹞別急著「蒐集只是看似重要的資訊」
﹝2-4﹞別以為「應該背下所有快捷鍵」
﹝2-5﹞別試圖「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來思考」
COLUMN 菁英不刻意學習英語

【第3章】95%的人不知道,意外卻有效的菁英時間術
﹝3-1﹞不在午餐時段進食
﹝3-2﹞積極利用「嘆氣」來放鬆
﹝3-3﹞讓「低風險、低報酬」的成果積少成多
﹝3-4﹞每天最多只花五分鐘蒐集資訊
﹝3-5﹞執行過程中會暫停一下
﹝3-6﹞時間的餘裕,來自從容的心境
﹝3-7﹞將「資訊」轉化成「洞見」才能打動人
﹝3-8﹞集結旁人的力量,迅速完成工作
﹝3-9﹞排除會削減熱忱的工作
﹝3-10﹞桌上不放飲料
﹝3-11﹞用昂貴的鍵盤來縮減工時
﹝3-12﹞「短暫外出」足以提升工作效率
COLUMN 菁英投資公事包跟鞋子的原因

【第4章】「ABC按鈕」和加班說再見
﹝4-1﹞一般員工跟菁英,究竟哪些不同?
﹝4-2﹞菁英的六種行動特徵
﹝4-3﹞套用菁英時間術的「ABC按鈕」
切換鈕A:坦然接受過去的浪費行為
切換鈕B:加速行動,打造獨有的儀式
切換鈕C:保持專注、持續下去

【第5章】脫離加班泥地獄的「ABC按鈕」──實踐篇
●切換鈕A:坦然接受過去的浪費行為
﹝5-1﹞清楚劃分工作時間與思考時間
﹝5-2﹞以輸出為優先
﹝5-3﹞時間要用於規劃而不是計劃
﹝5-4﹞比起提升成功率,不如設法降低失敗機率
●切換鈕B:加速行動,打造獨有的儀式
﹝5-5﹞把自己調整到能立即開工的狀態
﹝5-6﹞決定「要放棄什麼事」
﹝5-7﹞建立放棄標準的「檢查程序」
﹝5-8﹞手寫筆記是超強輸入工具
●切換鈕C:保持專注、持續下去
﹝5-9﹞不慢工,也能出細活
﹝5-10﹞減少花在「煩惱和擔憂」的時間
﹝5-11﹞考量到投資報酬率,欲速則不達
﹝5-12﹞要知道,自我否定只是一種「妄想」
COLUMN 菁英喜歡橄欖球勝過棒球,為什麼?

【第6章】明天起準時下班的「ABC按鈕」──個人篇
●時間管理
﹝6-1﹞在週五寫下兩個「重要工作」
﹝6-2﹞以四十五分鐘為單位來處理工作
﹝6-3﹞開口說出給自己的獎賞
﹝6-4﹞建立「被認同」的機制
●強化自制力
﹝6-5﹞用指針時鐘來激發逆向思考
﹝6-6﹞跟三位旁人分享行動目標與截止期限
﹝6-7﹞每週打掃一次廁所
●提升專注力
﹝6-8﹞利用耳罩式耳機
﹝6-9﹞變更通知設定
●提升作業效率
﹝6-10﹞動手寫下來
﹝6-11﹞善用語音輸入
﹝6-12﹞運用自動校正模式
●資訊輸入
﹝6-13﹞邊散步邊聽有聲書
﹝6-14﹞使用倍速播放功能
●情報輸出
﹝6-15﹞利用「間隔」改變氣氛
﹝6-16﹞記住三種三秒肢體動作

【第7章】用團隊力量縮減工時的「ABC按鈕」──組織篇
●最強的凝聚力
﹝7-1﹞用「得寸進尺法」來拜託人
﹝7-2﹞五個原則,打造高自主團隊
﹝7-3﹞三個動作,縮短會議時間
●避免溝通誤會
﹝7-4﹞用三明治認同法,打斷冗長發言
﹝7-5﹞圓融拒絕的三個技巧
﹝7-6﹞七種有效共鳴&附和技巧
﹝7-7﹞對方的好處,提早五分鐘想好
●推動專案
﹝7-8﹞以五人為一小隊來活動
﹝7-9﹞打造相互激勵的環境
﹝7-10﹞安排一位負責指導的教練

結語 開始、持續和自覺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311226
  • EISBN:978626731142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0MB

图书试读

前言
 
用最少努力,達到最大成果
 
  你總是到了夜深人靜時才完成工作,明明完全沒有偷懶,也用盡全力處理了,但每次回過神來,時間總是不夠用。過慣了被工作追著跑的日子,卻也沒得到周遭人們的賞識。上司雖然說過盡量不要加班,但其實真的很少機會能夠準時下班。
 
  雖然隱約覺得「必須好好加油」,但也沒什麼閒暇時間找回對工作熱情與動能,更何況一直以來,自己也不追求什麼特別華麗亮眼的資歷。而且回到家之後,還是想做些平常喜歡做的事……。
 
  我從前過的就是這種上班族生活,所以深深明白,要加班才得以處理完工作的最大原因之一,不是因為你能力差,只是沒有找到更簡單的做法而已。另外,你之所以總是被工作追著跑,不是因為沒幹勁,而是因為各種資源(時間、集中力、精力)終究是有限的。
 
  英文有句俚語說道:「假如你手上只有槌子,那麼所有東西看起來都會像釘子。」這句話指的是,假設一個人知道的方法有限、過度執著於固有概念,或者過去的成功經驗,遇到事情全部想用同一種方法(槌子)來解決,就無法釐清問題的本質。
 
  要是一個人只以做完眼前的工作為目的,將很難成就本來應該追求的目標。這種把手段當成目的,以結論為前提採取的行動稱作「確認偏誤(confirmationbias)」。
 
  「確認偏誤」是一種把預定好的結論(既有信念)當成最終目的,並採取行動的現象。在無意識之間,你習慣了被工作追著跑的生活,距離原本的目標越來越遠,不知不覺,完成工作成了唯一的目標,甚至產生達成這個目標的充實感。但回過神來,又陷入無止盡的加班中……。
 
  想從這種「加班泥沼」中脫身,其實有一些「以最低限度努力,脫離現狀的方法」。那就是前五%的菁英員工(以下簡稱為菁英)具體實踐的時間術。這種時間術也同樣適用於九五%的一般員工(以下簡稱為一般員工)身上。
 
  在仿效菁英時間術的二.二萬人當中,有八九%的人回答「確實能以更短的時間達到更好的績效」。
 
  我過去曾任職於微軟,後來為了創立提升業務效率、改善學習方法的企業而辭去原本的工作。我的公司──CrossRiver至今已支援八百家以上的企業及團體強化生產力,並協助近十七萬名的上班族提升業務效率。Cross River的工作人員,包括我自己,都是以週休三日為前提,提供客戶相關協助,因為縮短工時本身就是我們的目標。
 
  Cross River從合作過的企業及團體中,找出工作表現優秀的員工,並獲得各家企業的管理層協助,深入分析這些在人事評價中只占五%,最頂尖的菁英們採取了哪些行動。這些菁英的共同點,以及和其他九五%一般員工的差異,都整理在前作《AI 分析,前5%菁英的做事習慣》(大是文化出版)中,前作出版後意外廣獲好評,再刷超過十四次,甚至促成海外翻譯出版的契機。
 
  緊接著,針對在新冠疫情中仍能維持良好績效的領導者們,我也整理出他們常採取的行動與習慣,並撰寫成《共感團隊》(木馬文化出版),於二○二一年出版,上市後兩週內,就獲得銷售三萬本的成績,榮登日本暢銷書排行榜。
 
  但是,我並沒有因為銷量而得到滿足。畢竟我書寫的目的,是希望有更多人採取正確的行動方針,所以我會在本書中再次強調下面這項重點。
 
  本書的目的,不是讓你「單純知道」,而是讓你「成功辦到」。
 
  書中以「時間術」為主軸,而且實踐度比前兩本著作《AI 分析,前5%菁英的做事習慣》和《共感團隊》更高,將內容聚焦在可複製化的方法同時,致力於降低執行的門檻。
 
  目標不用放在非成功不可,只需要稍微改變一下行動模式就夠了。
  這麼一來,便能透過最低限度的努力,逃離加班的泥沼。
  希望各位實際嘗試之後,體會一下「效果好到超乎預期!」的感受,那正是你意識產生轉變的瞬間。
  要改變一個人的意識,往往要花費五年、甚至十年的時間。
 
  所以先從改變自己的行動開始吧。在意識自然產生轉變之後,才能捨棄不必要的程序,傾全力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做出一定成果。一旦有了成果,不論在公司內外,你都能擁有更廣泛的選擇餘裕。
 
  希望本書能幫助更多讀者脫離加班泥沼,讓工作不再是一件苦差事。
 
二○二二年五月
越川慎司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一个深刻印象是,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安排日程表,更像是在重塑你对“努力”和“产出”之间关系的认知。它不断强调的是一种“杠杆效应”,即如何找到那个只需微小投入就能撬动巨大成果的支点。我发现,作者在引导我们审视自己的工作清单时,那种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逼迫我不得不去深挖那些自以为重要的、实则价值不大的活动。这种自我审视的过程虽然有点痛苦,但绝对是高效提升的关键一步。书中对于“低效努力陷阱”的描述尤其精准,简直就是对我过去半年工作状态的精准画像。它成功地将“忙碌”与“富有成效”这两个概念彻底剥离开来,强迫读者必须重新定义自己的工作价值体系。读完某一章节后,我忍不住立刻起身,开始清理我的待办清单,这种即时的行动反馈,足以证明这本书的影响力非同一般。

评分

刚开始翻阅时,我发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直接且富有洞察力,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而是直奔主题地剖析了我们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存在的效率黑洞。作者似乎非常理解现代人被各种琐事缠身的困境,笔触中带着一种体谅和引导的力量。我特别欣赏它在阐述某些概念时所采用的比喻和类比,生动形象,让人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要义。比如,它在谈及“精力分配”时,那个关于“水桶理论”的重新诠释,让我对如何保护和利用每日的“黄金时间”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论证逻辑非常严密,每提出一个观点,都会立刻跟上实际操作的步骤或案例佐证,这一点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可信度和实用性。它不是那种让你看完后只剩一堆笔记却不知从何下手的书,而是真正具有操作指南的特质。这种务实精神,在同类主题的书籍中是比较难得的,也正是我所需要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色彩明快,排版也挺现代的,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的眼球。我平时工作和生活的节奏都比较快,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效率不高,所以看到“超效时间术”这几个字就忍不住想翻开看看。书的装帧给人一种很专业、很可靠的感觉,让人觉得里面的内容肯定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真有两把刷子。我特别喜欢那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希望能找到一些立竿见影的方法来改善我目前的状态。从书名上来看,它似乎针对的是那些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最大产出的人群,这正中我的下怀。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颠覆性的思维模式,而不是那些老生常谈的时间管理技巧,毕竟市面上的时间管理书籍已经汗牛充栋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可能是一个关于“少即是多”的深度探索,试图教我们如何找到那些能带来最大回报的少数关键任务。这本书的包装和氛围感营造得非常到位,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充满了好奇心和期待,希望它真的能成为我时间管理的“救星”。

评分

读完这本书的整体感受,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清爽感,仿佛长期笼罩在迷雾中的效率瓶颈终于被一道强光照亮。它传递的核心理念——将精力集中在那些能带来“一流”结果的关键少数上——对我个人职业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全新的衡量工作价值的标准,不再是简单的工时堆砌,而是结果的质量和影响力。我感受到了一种被解放出来的轻松感,因为我知道,我不再需要“做完所有事”,而是只需要“做好最重要的事”。这种心态的转变,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效率提升。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花哨的工具,而在于它彻底重塑了读者对待时间和产出的内在驱动力和判断标准,让“少做”变成了更高层次的追求,非常值得推荐给所有追求卓越成果的人士。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阅读体验也值得一提。虽然内容严肃,但字体选择和段落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没有陷入那种“时间管理大师”的故作高深,而是保持了一种非常接地气的叙事口吻,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耳边耐心指点迷津。在介绍具体方法论时,它非常注重细节的落地性,比如如何与同事有效沟通,如何设置“深度工作”时段而不被打扰的技巧,这些都是我在其他地方很少能找到如此详尽描述的部分。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防御系统”,用来抵御现代办公环境中无孔不入的干扰源。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作者在实践中打磨出的深刻理解,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实战手册,而不是理论教科书,非常适合那些已经在时间管理领域摸爬滚打过,但收效甚微的进阶读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