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兩個境界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歷史的兩個境界 (電子書)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杜維運
出版者 東大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23/08/16
语言 語言:繁體中文



下载链接1
下载链接2
下载链接3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2-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歷史有一個淑世的精神境界,也有一個致用的實際境界; 歷史對人類有大功用,胥繫於此,書中暢論之,能發人所未發。民風關係國運,以禮樂、教化、法律、道德四者培育醇美的民風,是當國者的先務,書中慨然詳言之,論 古亦所以憂時。現代史學,務直而棄美善,重重危機已現;史學方法趨極端而不採中庸態度,紛爭已無已時。凡此,書中皆愷切言及。作者亦述及所見所聞,追記前遊,追記師友,優美與摯情,洋溢於字裡行間。

著者信息

杜維運

山東省嘉祥縣人,民國十七年生。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及歷史研究所畢業,英國劍橋大學進修。曾任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香港大學中文系教授,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教授,現任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著有《史學方法論》、《與西方史家論中國史學》、《中西古代史學比較》、《清代史學與史家》、《趙翼傳》、《憂患與史學》、《中國史學史第一冊》等書。先後獲教育部學術獎、國家文藝獎與中國歷史學會金簡獎,生平與著述並載入第十版世界學人傳。
 

歷史的兩個境界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一、論著
歷史的兩個境界──淑世與致用
現代史學的危機
史學方法上的兩極
耳聰目明的史學家
邵晉涵之史學
韓國史家用中文寫的一部史書──標題音註《東國史略》
民風與國運
二、傳記
屠寄傳
夏曾佑傳
朱希祖傳
何炳松傳
三、述往
初訪劍橋
再訪劍橋
謙虛博學的劉壽民師
古道熱腸的吳協曼教授
李大哥
版權宣告
封 底

图书序言

序:
民國八十三年春天,政治大學舉行人生智慧與經驗系列講座,我寫好萬言以上的講稿,於三月二十六日宣讀,題目是〈歷史的兩個境界──淑世與致用〉,這是有憂時鈞微意的。數千年來,中國在世界萬國叢林中,是最重視歷史的國家,可是陵夷到二十世紀的今天,差不多已淪於最不重視歷史的國家。上自總統,下至庶人,已沒有多少歷史觀念;視歷史如水池中的泡沫,一瞬即逝者,比比皆是;欲盡去中國歷史而歡心者,更是滔滔者盈天下。國人無限的精神資源將盡失,可以經綸世務的利器,悉化陳跡,國家前途,陷於茫茫之域,民族命運,如臨失去航手之日,誰說這僅是一群歷史工作者的隱憂呢!
中國現代的史學,也瀕於危機重重之秋。現代史學所極端致力者,為用科學的方法以求真。為求真,歷史的文字,可以拙劣;歷史的內容,可以枯澀;歷史的褒貶,被認為是史學的糟粕;歷史的教育,已淪於史乘的末務;相對的觀念充斥,絕對的善惡邪正,真偽是非,不見影蹤;偏私的理論橫陳,歷史事實降落於徵不足道的地位;學術、文化的精華,不見於歷史;知識、智慧的燈塔,自歷史而滅息。所謂現代史學如此,其流所極,歷史已不再是引人入勝的作品,歷史已失去維持人類文明的功能,歷史對邪惡人所起的阻嚇作用失效了,歷史所擁有的神聖、高貴、威嚴的地位喪失了。現代史學的危機,已昭昭然在人耳目。拙著《中國史學史》第一冊〈自序〉中,曾言及此,今再刊出,藉作獻言。
〈民風與國運〉是一篇感慨萬千之作。從歷史上看,泱泱民風,能使國大;蓬勃民風,能使國強;民風低沉,則國勢不振;民風徵弱,則國家將亡;民風蠻悍,暴戾恣睢,則國雖存而猶亡;民風醇美,雍容典雅,則國雖亡而永存。民風關係於國運如此。然而當今的中國,泱泱大國民之風遠盪,禮義之邦的稱號難存,茫茫神州,國人勤勞、知足、和平、禮讓、仁愛、寬恕等美德,差不多都不見影蹤了;悠悠寶島,謾罵之聲盈耳,暴戾之氣瀰漫,狹義的地方主義盛行。民風如此,國運堪憂。寫此文所以略抒愛國之忱(文載《國史館館刊》復刊第十七期,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
〈史學方法上的兩極〉與〈耳聰目明的史學家〉兩文,是由演講稿改寫而成。多年以來,國內各大學歷史系的同學,常約我作專題演講,我在多接觸年輕人的原則下,皆欣然答允。演講稿盈積近二十篇,然而其寫成多甚匆忙,其中有浮泛處,有重複處,有不細緻處,有牽就聽眾處,不再動大手術,難以公之學林。這兩篇的改寫是嘗試,盡去注腳,希望能得到年輕讀者的共鳴。(〈史學方法上的兩極〉載於《歷史月刊》第八十四期,民國八十四年一月;〈耳聰目明的史學家〉戴於《歷史月刊》第八十六期,民國八十四年三月)
〈韓國史家用中文寫的一部史書──標題音註《東國史略》〉與〈邵晉涵之史學〉兩文,是參加學術會議的論文。前者是在韓國漢城參加「第五屆中國域外漢籍國際學術會議」時宣讀的(民國八十年十二月載入《第五屆中國域外漢籍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後者是寄至「浙東學術國際研討會」宣讀的(一九九三年三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在浙江寧波大學舉行「浙東學術國際研討會」,我應邀參加,論文寫好,臨時有事,不克出席,由與會學者代為宣讀。現該文由《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十一期刊出,時為民國八十三年元月)。自前者可以略見中國史學對韓國的影響;自後者可以看出一位極負史學盛名而所留史學作品極少的史學家,其在史學上的成就究如何。
〈屠寄傳〉、〈夏曾佑傳〉、〈朱希祖傳〉與〈何炳松傳〉四文,是為黨史會及國史館所寫的不長不短的傳記,主旨在呈現四位史學家的史學,生平細節,不甚詳盡。
〈初訪劍橋〉與〈再訪劍橋〉兩文,是追記前遊之作。〈謙虛博學的劉壽民師〉、〈古道熱腸的吳協曼教授〉與〈李大哥〉三文,是為紀念恩師與老友而寫。(〈初訪劍橋〉載《歷史月刊》第十一期,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謙虛博學的劉壽民師〉載《傳記文學》第五十七卷第五期;〈古道熱腸的吳協曼教授〉戴《中央日報》副刊,民國七十八年七月七日;〈李大哥〉載《中央日報》副刊,民國八十一年三月十九日。)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五月杜錐運自序於臺北市看山樓

图书试读


歷史的兩個境界 (電子書)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歷史的兩個境界 (電子書)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歷史的兩個境界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歷史的兩個境界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