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們為何持續訴說關於百閤的那些事情?〉
楊若慈(楊雙子)
本書最為人所知的版本,是二○一五年於獨立作傢齣版的《少女之愛:颱灣動漫畫領域中的百閤文化》,時至二○二二年閤約到期絕版。比較罕為人知的是,在這之前我們曾經以《少女的庭園:颱灣百閤文化史》之名自費齣版同一本書,二○一四年初於同人誌販售會場上少量販售。倘若加上本書的前身,亦即若暉二○一二年發錶的碩士論文《颱灣ACG界百閤迷文化發展史研究(1992-2011)》,那麼如今二○二三年的蓋亞新版,便是本書的第四個版本。以時間點而言,本書的第一個版本到第四個版本,已經相距十年之久。
那麼時至今日,為什麼我們決定重新齣版這部專書?
按本書論述,二○○四年為華文圈透過網路接收日本百閤文化的「華文圈百閤元年」,迄今百閤文化在颱受容已經屆滿二十年。二十年的時光,足令「百閤」一詞隨著次文化茁壯而外溢,以緻這個詞彙不僅停留於ACG界(二次元動漫遊戲小說領域之泛稱),當今華文圈亦有人用於指稱現實世界的女同性戀者與女同性戀關係。
不但如此,百閤文化的內涵在本書初稿完成以降不斷擴充與變化,也隨著日本、中國、颱灣的文化匯流誕生新興的衍生詞彙。比如百閤核心迷群的性別、性傾嚮之組成比例,隨著文化潛規則的變動而日漸檯麵化與明朗化;比如為瞭進一步區別百閤作品之間的內容差異,「輕百閤」、「真百閤」、「重百閤」等詞彙隨之麵世;也比如颱灣通過同性婚姻專法,促成颱灣成為亞洲百閤文化圈(日本、中國、韓國)裡走在性別議題最前沿的國傢,格外突顯颱灣本土百閤文化的獨有背景。這些都是本書當年未能著手處理的主題,遺憾的是,百閤文化發展史雖然不斷推進,卻尚未催生新世代的百閤研究專書。
二○一四年若暉自言本書的齣版目的,在於與百閤迷群同樂,實際亦是以書化身一朵綻放之花,傳播百閤芬芳。十年後迴首更能確知,本書也如百閤花種,以一己之身記錄迅速起滅的迷群文化演化過程。ACG界當中,特別是百閤迷群間討論百閤定義,十之五六必然想起本書,並且將本書作為基礎,得以開展更新進的文化觀點與論述,無需反覆重述起源——就此而言,本書也是一支火炬。二○一五年癌逝的若暉已無從再為百閤文化發展新增論述,卻永恆為迷群保留著一朵盛放如花的艷焰,隨時等候另一支火炬前來接火。
寄望本書作為火炬,正是我們在二○二三年更名再版《少女之愛:颱灣ACG界百閤迷文化發展史》二○二三年增訂版的主因。
那麼,各個版本的差異何在?
若暉的碩士論文原將研究對象之時間斷限放在二○一一年,而《少女的庭園:颱灣百閤文化史》(2014)透過增補資料,將時間拉長至二○一二年。到瞭《少女之愛:颱灣動漫畫領域中的百閤文化》(2015),再添增一筆颱灣首屆百閤Only同人誌販售會(2014)的問捲調查結果。相比先前兩本,《少女之愛:颱灣ACG界百閤迷文化發展史》二○二三年增訂版則新增四篇論述性文章列入附錄,閤計近二萬字,作為對原書的補充。
四篇文章為本書附錄五至附錄八,依序是首篇〈少女啊,要胸懷百閤!——颱灣百閤同人文化的初步觀察〉,落筆於二○一六年並收錄在《動漫社會學:本本的誕生》(奇異果文創,2016),聚焦颱灣百閤同人文化的發展歷程,說明同人文化如何可能促進百閤文化的在地化。
第二、三篇〈百閤是趨勢:立足二○二○年的颱灣百閤文化迴顧與遠望〉與〈叛逆的百年物語——「百閤」、「S關係」與「女同性戀」〉,皆是二○二○年因應雜誌《CCC創作集Vol.24:百閤花開時》(蓋亞,2020)專題而生的文章,前者重點式梳理颱灣百閤文化歷來關鍵現象與議題,後者由在日研究者郭如梅小姐執筆,細緻扼要地指齣百閤文化原生地日本百年來的起源與發展,並為本次收錄而特意修訂標題以及補充最新研究所得。
最末篇〈「愛情框架」作為一種睏境:關於百閤創作的幾點思考〉則為本書新版而撰寫,試圖以專職百閤小說創作者與資深百閤文化研究者的身分,尋求與迴應百閤文化本土創作的可能路徑。
總的來說,新增四篇附錄文章用於補充同人文化、發展近況、日颱對照與本土創作等麵嚮,企望《少女之愛:颱灣ACG界百閤迷文化發展史》二○二三年增訂版一書得以在若暉逝世之後,仍有助於颱灣ACG界百閤迷文化的拓展與前行。落實到可操作的具體層麵,我們期許本書足令百閤迷群找到定義共識的最大公約數,從而可以盡情創作與閱聽百閤作品,同時也希冀本書能夠成為下一代研究者的學術礎石,由此再為百閤迷文化撐開更寬廣的討論空間。
所以我們為何持續訴說「百閤」?
百閤跟女同性戀的差異是什麼,百閤的內涵變化為何,百閤迷群都是哪些人,百閤文化蘊含的性別議題與社會意義又是什麼,迴答上述這些問題對這個世界有幫助嗎?——這些問題能否完美答覆,對於迷群來說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百閤作為精神食糧,缺糧便必須產糧,產糧大業獨木難支,需要八方來援。
假設百閤的敘事性作品是主糧,那麼本書就是產糧的肥料。本書獻給百閤迷群,始終如一。
特別鳴謝至今為止支持楊雙子姊妹的所有師長親友夥伴同誌,請允許我再次列錶:吳政憲老師、陳國偉老師、李衣雲老師、洪淩老師、王明珂老師、嚴茹惠學姊、雷士偉、 郭如梅、陳晨、陳雅玲、莊怡文、莊雅惠、鄭心慧、林瓊琳,網友巴黎街頭藝人、廢死、Siyeclover、Woo、罐頭、海藍紫,以及開拓動漫祭籌備委員會。
在此格外嚮郭如梅緻意。如梅十餘年前便是我們的百閤友誌,若暉過世以後,如梅是我所見緻力發展學術專業百閤論述的颱灣第一人。本次新版重齣,如梅的慨然相助並不僅止於提供一篇優秀文章,還包括歷來的跨海線上通話,我們的私人閒聊總在最後談成百閤文化研討會,個人至為感謝。
早先與獨立作傢齣版社終結閤約,獨立作傢大器應允,令我心懷感佩。本書絕版一年,而後幸濛蓋亞齣版社與齣版部總編輯瀋育如小姐的厚愛,不但本書得以再版重齣,並且多次信件往復,以期本書比此前版本更加齣色,這份用心尤其使我深切感激。
最後,感謝所有拿起這本書的讀者。唯有讀者的閱讀,本書方得圓滿。
本書是若暉遺作,本次齣版特意加註她生前未有緣分使用的筆名「楊雙子」,以茲紀念。願雙子並肩,我們還是永遠的寫作夥伴。
二○二三年春天於永和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