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節氣手記 (電子書)

四時節氣手記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孫麗翠
图书标签:
  • 節氣
  • 四季
  • 手記
  • 生活
  • 文化
  • 農事
  • 自然
  • 時間
  • 傳統
  • 電子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順應自然,順勢而為
跟隨二十四節氣,好好養心,好好生活

作家.表演藝術家.身體文化發揚人 孫麗翠
二十四節氣養生.養心儀式

強健「身」、「心」、「靈」的自我觀照
貼著每一個節氣好好生活

★附人體經脈彩圖,輕鬆對照穴位,調養善身美體

  春溫、夏熱、秋涼、冬寒,是循序天體運行的自然規律道法。
  人活於四時節氣之中,順應自然就是成功養生,違背自然就會百病迭起。
  所有的生活藝術都是為了達成天人合一的狀態。

  作家、表演藝術家孫麗翠集結近年節氣養生、養心的散文,於新作《四時節氣手記》中,闡述強健「身」、「心」、「靈」的自我觀照方式,與好好生活的心法。

養心推薦

  王浩一∕作家.主持人
  朱平∕財團法人漣漪人文化基金會 共同創辦人
  何頡∕茶人建築師
  林慧峰∕紫藤廬茶藝館負責人
  張以昕∕作家.瑜伽老師
  梁庭∕福智文教基金會時大音樂企劃總監
  黃淑文∕作家
  路嘉欣∕歌手.演員 
  鳳小岳∕演員.音樂人
  趙逸嵐∕演員.Podcaster
  劉紹華∕中研院民族學研究員
  (按姓氏筆畫排列)

 
《四季流轉的歲月光影:古今賞花指南》 內容簡介 本書以時序為軸,深入探討中國古典園林藝術與文人雅士對自然景觀的獨特感知。全書共分四部,對應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並輔以豐富的圖畫、詩詞與典故,旨在為讀者構築一幅流動、細膩且富有文化底蘊的「時間風景畫卷」。 第一部:春生萬象——爛漫與萌動的序曲 春日,是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時節。本書從早春的嫩芽初綻,到仲春的百花爭妍,再至暮春的繁盛漸收,細緻描摹了這一時期園林中的核心景觀。 春季花卉的審美意趣: 重點解析了梅花(遲開的餘韻)、杏花、桃花、玉蘭及海棠等在古典詩詞中佔據重要地位的花卉。我們將探討這些花卉如何被古人賦予「佳人」、「俠氣」或「哲思」的象徵意義。例如,杏花與桃李的「競開」,如何體現了文人對韶光易逝的感嘆與及時行樂的浪漫情懷。 園林中的春景營造: 書中詳述了春季園林的佈局與佈置,包括「探春景致」的設置。這不僅僅是種植,更是一種空間的引導。如何利用曲徑通幽,在不經意間發現一樹盛開的春色?如何通過水景的解凍、新綠的初上,營造出「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動態美感?我們將參照宋代《東京夢華錄》等文獻,重現古代士大夫於春日遊園、賞花、宴飲的場景,體會那份含蓄而熱烈的春日情趣。 第二部:夏日繁盛——濃蔭與閒適的哲思 仲夏與盛夏,是自然界最飽滿、最濃烈的時刻。本書深入探討了夏日園林中「濃蔭」與「清涼」的營造藝術,以及與此相關的文化活動。 荷花的文化意象: 荷花無疑是夏季園林的主角。本書不單描述荷花的形態美,更著重分析了其「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品格,如何成為儒家士大夫潔身自好的精神寄託。書中將對比不同時代對荷花的描繪,從周敦頤的《愛蓮說》到明清小說中的「曲水流觴」場景,呈現荷花在不同語境下的豐富內涵。 夏日避暑的空間設計: 探討了古典園林中「涼閣」、「水榭」的建築佈局。這些建築如何巧妙地利用地形、水流和植被,達到自然降溫的效果?我們將分析竹林、芭蕉在夏季景觀中的作用,它們不僅提供陰涼,其沙沙的聲響也被視為「清音」,是夏日閒適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書中還會涉及夏日文人雅集——如消夏清談、夜賞星月等活動的文化背景。 第三部:秋時寂寥——豐收與蕭瑟的交響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亦是萬物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本書關注秋季園林由「豔麗」轉向「靜謐」的過渡,探討古人如何從這種變化中領悟「中和」與「淡泊」的境界。 秋季花卉的審美轉向: 本書重點介紹菊花在秋季的統治地位。菊花如何從早期的藥用植物,演變為文人精神的象徵?我們將對比不同品種的菊花——如深紅的、純白的、奇形怪狀的——及其在詩詞中的不同寓意。此外,還會涉及桂花與木芙蓉的芬芳,以及它們如何為蕭瑟的秋景增添一抹溫暖的色彩。 蕭瑟之美與「殘照」意境: 秋季園林的美學核心在於「意境的營造」。書中會深入分析「殘荷」、「枯樹」、「霜降」等元素如何被詩人捕捉,並轉化為超脫塵世的審美體驗。這種對蕭瑟的欣賞,體現了古人對生命循環的深刻理解和對淡泊名利的追求。我們將參照清代筆記,探討秋季園林中「借景」的運用,如何利用遠山、落日等自然景觀,強化季節的蒼茫感。 第四部:冬藏萬物——靜謐與期盼的韻味 寒冬,是園林最為簡約的時刻,但這份簡約之中蘊含著深刻的哲思與對來年的期盼。本書解析了冬日園林中「素雅」的魅力。 歲寒三友的文化內核: 松、竹、梅被譽為「歲寒三友」,它們是冬日園林中的精神支柱。本書將分別闡述松的堅韌、竹的氣節、梅的傲骨,它們如何在冰雪覆蓋下,成為文人堅守操守的具體物證。特別是梅花,將深入探討其「暗香浮動」的意境,如何將視覺的靜謐與嗅覺的靈動完美結合。 冬日園林的「留白」藝術: 冬季園林展現了中國古典美學中的「留白」精髓。在萬木凋零之際,建築、假山、結冰的水面便成為視覺的焦點。書中將分析如何利用雪景,將園林轉化為一幅簡潔的水墨畫。這種美學觀念,強調了「空」的價值,鼓勵觀者在靜默中進行內在的觀照與沉思,體會萬物收藏、靜待春歸的深層韻味。 全書配有精選的古代繪畫臨摹本,並附有詳細的賞析筆記,幫助讀者跨越時空,真正體會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自然節律的細膩感知與深厚情感。這是一本關於時間、美學與生活哲學的深度閱讀之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孫麗翠


  她生長於臺灣北部的眷村,四周稻田環繞,中央山脈綿延無盡,四季變化不停轉換天光山色與田野風景,她從小就這樣在村子與學校的來去空間裡看著時光所帶來的訊息。

  村子裡的媽媽們在養育自己孩子的同時也透露了來自大陸各地的生活狀態,在純樸裡建立了一種誠懇忠信的踏實,而對於愛夢想與行動的麗翠,不時地試著從不同的門窗飛出,再啣著各樣形色的花草枝葉返家。她的父母、師長、村中的軍人、學者、居士、手藝家、賣饅頭的、賣菜的、賣油的、磨刀的……都帶著自己的光環,每人都是自然生態的哲學家。

  生活在歐洲的城市與鄉間,世界不但沒有改變,反而給麗翠更多對生命時空的靈感。光影在不同季節裡的起落,不同食材烹飪,不同走路習慣與動作表情對於身體的反應;看自己懷孕兒子出生一天天長大的狀態,看他帶來的驚喜,為他忙碌,跟他學。

  從事表演藝術,專演默劇,讓她愈漸敏銳地連結自然界與日常生活,閒著就觀察、思維、閱讀古籍,再打拳、打坐,讓自己學習所有的世事,接受自己所有要發的情感,用身體做所有生活裡必須要做的事。

  就這樣,麗翠的人生。

 

图书目录

自序 身體跟著自然走

人體經脈圖
1. 足少陽膽經
2. 手太陽小腸經
3. 足厥陰肝經
4. 足太陰脾經
5. 足陽明胃經
6. 手陽明大腸經
7. 手太陰肺經
8. 手厥陰心包經
9. 手少陽三焦經
10. 任脈
11. 足太陽膀胱經
12. 足少陰腎經
13. 手少陰心經
14. 經外奇穴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262429
  • EISBN:978626726246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有
  • 檔案大小:1.1MB

图书试读

自序

身體跟著自然走


  無論注意或不注意傳統文化的二十四節氣對我們生活與生存的影響,只要是還活在這個地球上的生命體,都絕對免不了節氣轉換時自己身心所起的變化。這本書是集結我為家人好友,依序跟著一個個節氣的節奏寫的養身文字,對照著多年來一些前輩們的感悟,古賢人的智慧與當代生活狀態,以及我自己身心體驗積累而成。也希望藉此讓有緣的讀者好好了解自己身心與季節轉換間的關連,好好吃飯睡覺,好好做人處事,再好好照顧身邊心愛的人,並對整個大自然的整體生命有更深的意會。

  我自小就喜歡一個人遊走在田野鄉間,喜歡爬樹看天空,喜歡摘野果,甚而那些長出人家牆外的。我很愛幻想,不是普通的白日夢那種,是要解脫做為人那樣的不自在,而成為神仙那一類;並且相信身邊充滿了祂們。我總是對人類世界不滿意,不了解為什麼人要建立團體來破壞美好的環境。我的童年充滿了遊戲與創作,我不停地在父親對我的嬌愛下,肆無忌憚地在村子裡穿梭著鄰居家的前後門,總是無限好奇地想看一下每家的生活狀況,比如說,今天放假輪誰洗菜,誰澆花,我也留著跟這家一起吃飯,嘗嘗蘇州媽媽東北媽媽台南媽媽⋯⋯燒的好菜;吃完飯誰又要洗碗。過年過節更是串門子串到讓我媽見不到我的人影。這也許都是在那個年代那種眷村環境生為獨生女的特殊處。

  我跟自然的連結是由從小的自在孤獨開始,孤獨對我是莫大的恩賜,每天上學一個人走在田埂,小心翼翼地腳踏著長著不同雜草的土地,同時觀察不同草葉的形態,不同季節就會有不同的草,還會生著動人的小花,突然跳進田裡的青蛙、蚱蜢;不定時抬頭看著眼前遼闊的稻田,遠方的中央山脈,無限的天空;每天每時都在變化。還要時不時想著要上學去,總是打斷了我與自然。

  初、高中的生活對我是一大考驗;過多的大小考,過多的功課。儘管如此,我仍然在上下學的時間細縫裡,從學識淵博的老師們學到許多在人文地理與歷史淵源流傳著的傳統文化;我總是那麼愛聽故事,老是想著人處於災荒或戰爭時要怎麼過日子,也許可以躲起來,找到一座世外仙境,可以好好照顧自己?打仗的時候,長了很多年的果樹會變成什麼樣子?稻田?菜園?鴨子、雞?

  我想,人類的適應能力大致都是自己調節出來的,沒什麼需要付出的壓力。大自然於我輩,與前人闢路建家園所再造的自然固然是有差異,只要天空晴雨依然,土地仍生萬物,我們的身體就還是跟著自然走。

  在法國求學的年代,身體也在不同緯度及飲食,甚至人文中演變。後來在威爾斯生下兒子,又進入另一個緯度生活,為自己的嬰孩餵奶洗澡,深感氣候溫度對我們母子身體狀況的影響。生產後的身體與當地的物候為我帶來了新的體驗,我不斷地在更新,在以自己的身體做生命實驗,直到我再度重返我出生的北台灣,再度蛻生。

  對我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第一次踏上中國的泥土旅程,大部分時間我的雙腳都是踩在地球的土上,北方的冰雪凍入了我的骨髓,深厚的黑黃土給了我不同的食味,我是個遊族,在每個省見到每個不同又相似的風景,我開始懂得母親從小對我養身的叮嚀,村子裡媽媽們總掛在嘴邊的禁忌,中學老師們口中的大江南北,義大利與山西老醋,地中海與青島的無花果,英國與河南的大蔥,少林寺旁與我家眷村門口的老中醫,我說不上來這些連結的始原,就說這個被分割成眾多國家的世界都是在太陽底下依著不同經緯度而形成的文化群,原來也不盡如此相異。我所出生的海島台灣,交織著不同的原住民文化,葡萄牙、法國、荷蘭、美國文化,日本文化、閩南文化、客家文化、中國大陸各省文化,菲律賓、越南、印尼文化⋯⋯。

  就讓這節氣的養身知識幫助世人生活,成為四海一家。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散发出的那种“闲适”气质。它没有催促你必须学到什么“硬核”知识,也没有设定严格的学习目标。它更像是一位温和的长者,轻声细语地拉着你的手,带你走过一整年的光阴流转。这种不疾不徐的节奏,恰好治愈了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焦虑感。读完后,不是知识点增加的满足,而是一种心绪被抚平、被重新校准的宁静感。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对“节气”主题的书籍有些审美疲劳,总觉得无非是老生常谈的物候变化和养生小窍门。然而,这本书的叙事角度非常独特,它似乎在用一种非常私人化的日记体,记录了某一个特定地域或环境下的四季更迭。这种细腻的观察,比如对某一特定时令花卉在特定天气下的状态描绘,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体验到了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自然之美。它提供的更多是一种心境的共鸣,而非简单的信息传递。

评分

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抱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平时也关注一些古籍修复和传统工艺的公众号。这本书的整体调性,恰好击中了这种“追根溯源”的心态。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论述,更像是老一辈人手抄的笔记,带着体温和生活的痕迹。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斟酌每一个词语时,那种对时间流逝的敬畏。它让我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找到了一个可以短暂抽离、沉浸于古老智慧的空间。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使用电子阅读器的用户,我对阅读界面的友好度要求颇高。这本书的字体选择、字号调整以及夜间模式下的护眼效果都做得相当出色。更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加载速度极快,即便是在信号不佳的环境下,切换章节也几乎没有延迟。这对于我这种喜欢随时随地拿起书本阅读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加分项。流畅的阅读体验,为内容的深度品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封面设计得很有韵味,那种淡淡的水墨风格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让人联想到宁静的田园时光。我特别喜欢它排版上的那种克制与留白,翻阅起来感觉非常舒服,不像有些电子书堆砌着密密麻麻的文字,让人阅读体验大打折扣。每一次点开,都像是在进行一次慢节奏的审美熏陶,那种沉淀下来的质感,是快餐式阅读里很难寻觅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