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既能自修阅读,又适合作教材的书,作者积十余的教学经验写成,除了在叙述上力求浅近之外,并客观地介绍各门各派的理论、观点,俾读者能加以比较,独立判断;同时还容纳许多近年来的新见解、新资料,及外国汉学家的研究成果,让读者可以充分掌握这门学科的发展趋向。
作者简介
竺家宁
*现任:
国立中正大学中文系兼任教授
政治大学中文系兼任教授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
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班毕业
第一讲 绪论
第二讲 语言学的基本知识
第三讲 国语的音韵
第四讲 我国的语言和方言
第五讲 近代的语音史料
第六讲 韵书的作用与沿革
第七讲 从反切寻求古音
第八讲 字母和早期寺韵图
第九讲 等韵图设计上的变通法则
第十讲 中古语音系统
第十一讲 宋元等韵图
第十二讲 中古后期语音概述
第十三章 中古到国语的音变规律
第十四讲 上古韵部
第十五讲 上古韵值的拟测
第十六讲 上古的声母
第十七讲 上古的复声母
第十八讲 上古的声调
我一直对语言的“声音魔力”充满好奇,认为语音不仅仅是意义的载体,更是情感和艺术的表达。在我看来,《声韵学(二版)》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声音奥秘的大门。我尤其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语音感知”和“语音生成”的详细解释。人类是如何发出各种复杂的声音的?是什么样的生理机制支撑着我们丰富的语音表达?而我们的大脑又是如何接收、识别和理解这些声音的?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解剖学图示和生理学原理,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发声器官的工作原理。同时,我也非常关心书中对“语音变异”和“语音习得”的探讨。为什么同一个音在不同人那里会有细微的差别?儿童又是如何一步步学会掌握和运用复杂的语音系统的?这些问题不仅关乎语言学的理论研究,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一些科学的解答和有趣的洞见。
评分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在寻找一本能系统梳理汉语声韵学发展的著作。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门语言,除了词汇和语法,语音系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特别是对于汉语这门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方言的语言,其声韵学的发展变化更是引人入胜。《声韵学(二版)》这个标题让我联想到它可能包含了对汉语声韵学演变历程的介绍,从上古音到中古音,再到近现代汉语的语音特点。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古音系统重构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具体的文献材料进行分析。例如,通过诗歌的押韵、词语的互证等方式,如何推断出古代汉语的语音面貌?另外,我也希望书中能深入探讨汉语方言的声韵差异,分析不同方言在声母、韵母、声调上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变轨迹。对于我这样一个对汉语历史和文化充满兴趣的人来说,能够通过声韵学的视角来理解汉语的传承和发展,将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一种沉静而专业的印象,封面没有过多的装饰,书脊上的文字清晰可见,透出一种务实的气质。我一直认为,学习一门学问,最关键的是找到一本能够深入浅出、条理清晰的教材。《声韵学(二版)》的标题就暗示了它对声韵学研究的全面覆盖,我非常期待其中关于音系(phonology)部分的阐述。音系学是研究语音系统及其规律的学科,这涉及到音位(phoneme)的划分、音位变化规则、以及不同语言音系系统的比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音位的概念,并给出大量的实例来帮助我理解不同语言中音位系统的独特性。例如,某些语言中是否存在我们汉语中没有的音位?某些音位在不同语境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另外,我也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韵律学(prosody)的内容,比如语调、重音、节奏等,这些元素在语言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却常常被初学者所忽略。
评分作为一个对语言发声机制和语音感知过程一直充满疑问的学习者,这本书绝对是我的“宝藏”。我之前阅读过一些关于语音学和音系学的入门读物,但总觉得不够系统,很多概念的理解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面。这次拿到《声韵学(二版)》,我首先就被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详尽的解释所吸引。特别想深入了解的是关于辅音和元音的生成机制,以及它们在不同语言中的具体实现方式。我一直对国际音标(IPA)的精确性感到惊叹,但要真正掌握它并能准确辨别和描述各种语音,需要系统的训练。《声韵学(二版)》能否提供清晰的图示、发音部位的详细描述,甚至是一些实践练习的方法,来帮助我提升语音辨别和标注的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我理解语音的物理属性、生理基础,以及它们如何在人脑中被处理和感知。另外,我也非常关注书中对于“声学语音学”和“听觉语音学”的介绍,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如何被我们接收和理解,这对我理解语言的传播过程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很厚重,书页泛着一种淡淡的纸张香,不是那种新书刺鼻的油墨味,而是经过时间沉淀后的温润。翻开目录,就被满满的干货惊到了,虽然我不是科班出身,但对语言的声音之美一直充满好奇,总觉得语言不仅仅是意义的载体,更是流淌在空气中的旋律。这本书光是标题“声韵学(二版)”就透露出一种严谨和权威感,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我尤其感兴趣的是那些关于语音变化的章节,比如为什么有些词的发音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微妙的变化,这背后是否有某种规律可循?书里会不会介绍一些有趣的语音现象,比如不同方言之间的差异,或者一些古老语言的发音特点?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声音的进化史”的线索,理解语言是如何从远古的呼喊演变成今天我们所熟悉的交流工具的。另外,作为一个喜欢文学创作的人,我也很好奇声韵学知识是否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诗歌的音律美,或者在创作时运用更具表现力的声音元素。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对语言的声音世界有更深入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