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媳妇仔的生活世界巧早的人拢是「赚食人」,生活较艰苦,固仔又生得多,饲昧活,只好把查某子给人作「媳妇仔」....。 每一个查某子要给人,作老母的,心里总是真不甘,但是也没法度,一双手在赚,那么多个要吃,给人,若有惜,总比留在身躯边饿死巧好....。
一、探寻媳妇仔的生命历程
二、清代台湾汉人养媳习俗的形成与盛行
2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特质与养媳之风的盛行
三、南崁地区的媳妇仔风俗
2媳妇仔习俗盛行的原因
3南崁地区的媳妇仔习俗
四、媳妇仔的生活血境遇
2媳妇仔的婚姻
五、媳妇仔习俗的消失
2媳妇仔习俗消失的社经背景
3媳妇仔习俗消失原因之分析
六、开启台湾妇女生命史
吕秀莲
台湾近代史,确实有充满悲情、哀怨的﹁媳妇仔﹂宿命。不祇是政治上,台湾长年受到外来者统治,台湾人渴望出头天,自己当家做主。在庶民社会里,更有许多佃农、长工、养女、童养媳盼望出人头地,做自己的主人。
不少人知道我是台湾新女性运动与人权运动的创始者,但是很少人知道,我曾差一点当别人家的「媳妇仔」,而教养我、影响我最大的家母,更是童养媳出身。
二岁那年,台北一对开裁缝店的夫妇,希望家有三个女儿的双亲,能将我这个么女儿送他们当养女。父母起先不忍心,后来认为将我送到经济情况较好的家庭生活,末尝不是福气,于是答应这门亲事,但是我约三位兄姊,却完全不能认同双亲的决定。
当对方带着一大包爆米香的见面礼,准备领走我的当天,一大早我就被哥哥吕传胜偷偷揹到乡下姑妈家去,大人们遍寻不到我,祇好放弃领养的约定。
家母黄勤是地方汉医的童养媳,因对头尚未成年就过世,她才有机会嫁给原本也被家人找好童养媳的家父吕石生。我的双亲分别挣脱各自的﹁媳妇仔﹂婚配束缚,自由恋爱而结婚成家。没唸过书的家母勤俭持家,与家父共同白手创业。家母经常一则以怨,一则以傲地说:「咱家的查某人,没有一个不在做查甫人的工作。」二、三十年来,我一方面唿吁女人们,要「左手拿锅铲,右手拿笔桿」,另一方面更自己练就成了「左手新女性,右手民主人」,这一切岂非传承自双亲,挑战「媳妇仔」宿命?
我桃园出身的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曹秋美小姐,也是差一点成为「媳妇仔」的年轻历史学者。曾小姐独钟台湾女性生命史书写与田野调查,在参与「台湾阿妈」的採访之后,她又完成《台湾媳妇仔的生活世界》一书,透过三十四位当事人的口述记录,探索台湾社会底层妇女的心声与习俗由来。
「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掌握自己的未。」「要走出历史悲情,必须先走进悲情的历史。」基于对台湾女权与人权的疼惜与关怀,我乐于荐并肯定曹秋美小姐的大作。
张炎宪
一本书的完成,作者总扮演极重要的关键性角色,作者的风格反应在作品上,成为书籍的特色。
之后,随着讨论次数的增加,对她越来越熟悉,也发觉她思维的温婉与细腻。为了理解与呈现女性真实的心路历程,她透过实地的口述访谈结果,细致地刻画出媳妇仔的成长经历与生活遭遇,也描绘了她们的心声告白。感情世界原本难以捉摸与处理,而披露自己家族、亲戚朋友的内心世界,去探索心灵深处的隐晦面,则已非单纯的知识理念追求,更需以勇气去面对。口述访谈时,往往会勾起受访者不愿诉说的伤心往事,牵扯出内心纠葛的错综矛盾情绪,这必然也处处可见于媳妇仔身上。我虽然未曾同她前往调查访问,但能猜想到当她访问这些人物时,定亦身同感受,心绪随着受访对象的谈话内容而起伏波动。如此这般地探索与描绘妇女心思,作者非得具备丰沛的情感与细腻的感受力不可,必然亦经历了几番的心思转折。
另一方面,为了得到数据实证,约半年时间,她到户政事务所抄阅资料,作成表格,以实际数据分析比对出南崁地区媳妇仔的人口成长与衰退时序,配合文献资料,逐步论证分析媳妇仔风俗的形成及消退背景的原因,以及媳妇仔习俗的内涵。这些因素的探讨和论证过程,则又请将感情放置一边,冷静地思辨分析,作者需跳脱口述採访所营造出的情绪氛围,利用冷血的数字资料,建立解释架构。这虽然是撰写论文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但她以週遭环境所熟悉的人物作为探讨主题,感情与实质论证之间的分际,更是煞费心思折磨。由此,也更体认到她明理与冷静的一面。
媳妇仔的风俗基于台湾社会的实际需求,又因传统社会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而盛行一时,之后又在时代变迁与思想观念冲击下逐渐消失,表象背后有其复杂与多面的因素,而探寻描绘妇女内心思维与情感的生活世界,亦非属易事。况且媳妇仔已不只是台湾社会事实存在的现象,同时也被抽象化成台湾人面对强权、任人宰制而无法当家作主的悲台消媳妇仔的生活世界运象征。研究探讨这样复杂而深刻的问题,作者需要具备纤细的感情、多层的思考方式,才能呈现媳妇仔习俗的原貌,描绘出妇女深奥的心灵世界。秋美以其冷静理智与细腻感性的双面性格,交织出这样一本书,故此书之公诸于世,不仅丰富了女性生活史的面相,亦将激起女性史研究的新课题。
戴宝村
这本媳妇仔册虽然只是以一个乡的数个村为研究范围,可是借着文献史料、户籍资料和口述访谈等材料,整合分析后撰写养媳习俗的形成背景、南崁地区的媳妇仔习俗、媳妇仔的生活与婚姻、媳妇仔习俗的消失,探讨媳妇仔的身体、身分、心理等不同面相的种种样态。本书运用相当多的口述访谈资料是一大特色,有别于传统仰赖文本史料的研究方式,这种研究取径使她和被研究对象建立特别的联结,进出历史之际形塑她的史观与深层的历史蕴涵。
秋美是南崁在地人,有个姊姊是媳妇仔,连她自己都差点成为「末代媳妇仔」,这种生命史的背景引发她对此课题的高度关怀,两地出编撰《消失中的台湾阿妈》等书,进而撰写媳妇仔的专书,也算是阶段性的成果,期待这本书的问世能引起更多妇女史的研究,包括妇女史、女史家所写的妇女史、有女性观点的妇女史等。
作为秋美的指导老师,陪着她由学术研究养成教育过程一路是来,作出一些成绩也培养出一份自信,见她处事待人认真用心,实在颇觉欣慰。联带地想到二姊(名招治)就是给人家作媳妇仔,因养家没有女儿而颇受疼爱,三姊虽育有数女,也收养一名媳妇仔,后来让她自由婚嫁,这都算是很好的情况。不过昔时乡间邻居人家「苦毒」媳妇仔而传出的哭叫声也犹然萦绕耳际,因此这篇序不只为秋美的书而写,也要送给你我週边的媳妇仔姊妹,并共同怀想那个世代的历史记忆。
《台湾媳妇仔的生活世界》这个书名,给我带来了一种温暖而又充满烟火气的联想。我个人非常喜欢那些能够深入描绘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结,以及家庭日常细碎但又温馨互动的作品。我猜想,这本书可能描绘了一个来自台湾的女性,在她的新家庭中,如何用爱和耐心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家的温暖。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她与丈夫、公婆,甚至孩子之间的细腻情感交流。比如,是否有关于她为家人准备晚餐时的温馨场景,或者是在家庭聚会时的欢声笑语?又或是,当家人遇到困难时,她是如何给予支持和安慰的?“媳妇仔”这个称呼,本身就带着一种接地气的亲切感,我希望书中能够呈现出这种真实而朴素的情感。我尤其好奇,作者如何去描绘这种跨越地域和文化的情感连接,如何让一个来自不同背景的女性,在这个新的家庭中找到归属感,并收获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关于爱与传承的故事,一本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以及人与人之间最真挚情感的书。它或许不惊天动地,但一定能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评分《台湾媳妇仔的生活世界》这个书名,在我脑海里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我一直对台湾的庶民文化和生活细节很感兴趣,而“媳妇仔”这个称呼,更是带着一种亲切和熟悉感,似乎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会深入描绘台湾家庭的日常点滴,那些最真实、最接地气的画面。比如,家常菜的香气,餐桌上的谈笑,节庆时的热闹,以及平日里那些细微的关怀和摩擦。我好奇书中会展现出怎样的台湾家庭氛围,是热闹喧腾,还是温馨宁静?主人公作为“媳妇仔”,她在这个家庭中的位置和角色是什么?她是如何融入这个家庭的?有没有一些关于她学习当地习俗、融入地方生活的有趣经历?我尤其期待看到作者如何捕捉到那些属于台湾特有的生活情趣,那些充满人情味的小故事。或许是一些邻里之间的互动,或许是一些市井小店的描写,亦或是那些流传在街头巷尾的歌谣。这本书是否有意展现出一种原汁原味的台湾生活图景,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乡土情怀。我希望它能够成为一本唤醒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珍视,以及对地方文化的好奇的书。
评分当我看到《台湾媳妇仔的生活世界》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充满故事感的女性形象。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在平凡生活中展现出不凡品格的人物故事情有独钟。我猜想,这本书可能讲述的是一个台湾媳妇,在她的婚姻生活中,如何一步步成长,如何面对挑战,如何经营自己的家庭,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她所经历的内心世界的变化。或许,她并非一开始就适应一切,可能经历过迷茫、困惑,甚至痛苦,但最终,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真正的幸福和价值。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主人公的成长轨迹,她从一个普通女子,蜕变成一个能够独当一面,并且能够给家人带来温暖和力量的“媳妇仔”的过程。有没有一些具体的事件,能够展现她的坚韧和勇敢?有没有一些她与家人之间的感人瞬间,能够触动人心?我更看重的是,这本书能否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即使身处困境,也能保持乐观和希望的精神。我希望它能够激励读者,在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时,也能像这位“台湾媳妇仔”一样,勇敢地去面对,去奋斗,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生活。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台湾媳妇仔的生活世界》一下就抓住了我的眼球,让我立刻联想到了一些关于台湾家庭生活、文化融合以及女性角色的想象。我一直对跨文化婚姻和家庭动态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亚洲社会背景下,这种话题往往牵扯到更深层次的传统与现代、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张力。我期待这本书能深入探讨一个来自台湾的媳妇在新的家庭环境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与适应过程。是初来乍到的陌生感,还是与婆家、丈夫在生活习惯、沟通方式上的磨合?这本书是否有意揭示这些细节?比如,书中是否会描绘她学习当地语言的趣事,或是尝试适应不同于家乡的饮食文化?又或者是,她如何平衡娘家与夫家的情感联结,以及在融入新家庭的同时,如何保持自己原有的身份认同?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这种“异乡人”的视角,那种既有归属感又时常带着一丝疏离的复杂心境。书中描绘的生活场景,是否能让我这个读者感同身受,甚至产生共鸣?我更看重的是,它能否提供一个关于跨文化家庭关系的真实而生动的写照,而不仅仅是一些表面化的描述。我希望它能够触及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和心理层面,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主人公内心的成长与蜕变。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台湾媳妇仔的生活世界》让我充满了好奇,它似乎描绘了一个关于女性在家庭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故事。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展现女性力量和韧性的作品,尤其是在家庭这个充满琐碎却又至关重要的空间里。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聚焦于主人公如何在一个新的家庭环境中,用自己的方式去经营和维系这个家,如何处理婆媳关系,如何教育子女,如何在家庭的重担下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和价值。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出现一些鲜活的、充满智慧的女性形象,她们可能不善言辞,却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担当。例如,有没有一些关于她如何巧妙化解家庭矛盾的段落?或者,她在面对生活压力时,是如何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的?我尤其期待看到她如何在传统观念和现代生活方式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在扮演好妻子、母亲角色的同时,也能追求自己的事业或兴趣。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媳妇”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女人”的故事,关于她们在家庭这个舞台上的精彩演绎。如果书中能展现出她细腻的情感世界,她对家人的爱,以及她在为家庭付出时所获得的满足感,那将是对女性价值的最好肯定。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启发,让我看到女性在家庭中的独特贡献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