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肾脏专科医师,亦是洗肾患者,从实习医师开始至今洗肾14年,历经结婚生子。本书可说是作者以医师和病人两者兼具的身份,观察入微的心血结晶。必能提供患者和家属最合适和贴切的帮助。
我特别喜欢这本书对于「生活质量」的重视,这绝对不是一本只教你如何“活着”的书,而是教你如何“好好生活”。很多时候,我们生病了,就觉得生活重心完全被疾病绑架,好像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了。但这本书就分享了很多已经康复或正在积极治疗的患者的故事,他们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他们并没有因为透析就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还积极投入公益活动,甚至重新学习新的技能。书里面也提供了一些关于运动、旅游、甚至是社交的建议,告诉你即使在接受治疗,也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个章节,讲的是如何跟家人和朋友沟通自己的病情,以及如何寻求他们的支持,这一点对我很重要,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开口,看了这本书觉得好像有了一点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蛮吸引我的,淡淡的蓝色加上肾脏的插画,看起来很专业又不会太冰冷。我一开始拿到手的时候,还有点犹豫,毕竟「透析治疗」听起来就觉得是很沉重的话题,不知道里面会不会写太多医学术语,让像我一样的小白看得一头雾水。不过翻开之后,我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里面的内容,虽然讲的是专业的医疗知识,但作者真的用了非常生活化、易懂的方式来解释。像是关于饮食的部分,就有很多台湾本地人常吃的食材举例,也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小贴士,不会说只是叫你「少吃盐」,而是告诉你哪些食物的钠含量比较高,还有一些替代的烹调方法。甚至连如何自己在家做一些简单的餐点,都有食谱的说明,感觉真的很有心,就像请教了隔壁亲切的王奶奶一样,很有人情味。而且,书中也提到了一些关于透析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心理状况,比如焦虑、沮丧等等,并且给了一些很棒的应对方法,让我觉得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些挑战。
评分我一直觉得,生病之後,最需要的就是「同伴」的力量,这本书就像是给我打了一剂强心针。里面採访了好多在台湾各地积极面对透析治疗的病友,他们的故事真的让我感动不已。有人分享了自己刚开始透析时的迷茫和恐惧,到后来如何一步步找到自己的节奏;有人讲了自己如何在工作和治疗之间取得平衡;还有人分享了自己在家照顾自己、注重生活品质的心得。这些都不是官方的、冰冷的陈述,而是充满温度的个人经历。我读到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原来不只我一个人是这样想的”、“原来我也可以做到”。书里面也提到了很多病友之间的互助经验,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有一群跟我一样努力生活的人。
评分这本书的组织架构真的非常清晰,阅读起来非常流畅。我不是医学背景,所以一开始有点怕会被密密麻麻的医学名词淹没。但作者很聪明地将内容分成了几个大块,比如「认识透析」、「饮食注意事项」、「运动与休閒」、「心理调适」等等。每个章节里面,又会再细分成更具体的主题。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附带了一些表格和清单,比如“透析前後的注意事项清单”,或是“营养师推荐的零食选择表”,这些小工具真的非常实用,可以直接打印出来贴在冰箱上,随时提醒自己。而且,它还列出了一些台湾本地可以寻求帮助的资源,比如相关的支持团体、福利机构等等,这对于需要进一步了解信息的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不只局限于医疗知识本身,它更深入地探讨了「人性」和「生命」的意义。在谈论透析的种种挑战时,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困难,而是以一种非常坦诚的态度去分析。但同时,它也强调了「希望」和「积极」的力量。书里面分享了许多关于如何保持乐观心态、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以及如何重新找回生活目标的故事。让我觉得,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我们依然有能力去掌控自己的生活,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它不仅仅是一本保健手册,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活出精彩人生的指南,用一种非常温柔而坚定的方式,鼓励着每一个在生命旅途中努力前行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