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做个接受自己的人?
演说家吴娟瑜女士在书中提供现代人,如何透过情绪探索作业,找到自己的情绪原点,同时运用十个具体的情绪管理秘诀,让自已每天都活得自在,快乐又充满信心。
在那样彼此相会的时刻里,我的内心非常激动,也终于明白了一件事-原来这么多年来,不论在写作,或是演说的领域里奋斗,如果不是有这么多人热切地支持我,我是没有这样的机会。
在演讲会场上,有时我们大声欢笑,因为共同找到了成长的新契机;有时我们情不自禁地落泪,因为聆听了一位听众勇敢的告白;有时候我们彼此拥抱,因为发现了在这世界上居然能找到如此心灵契合的人,这是夕么难得呀!
这些年来,有一句重要的话一直陪伴着我成长,那就是「做对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心底明白「努力」的重要性,然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学习「做对选择」。
在写作和演说的领域,我选择了三个方向来进行。
一、以「家庭」为重来出发:
我是一个随时在调整脚步的人,我把自己的人生目标纳入家庭的生涯规划,所以,不论我终于走上「巡回演说」的生涯路,或是分段完成留学美国的学业,这其中可以说是「等候」了十几、二十年了。然而,如今回头来看这些过程,一切仍是值得的。
在这里也要谢谢我的先生和两个儿子,我们以我为荣,同时给我最大的助力,使我在勇往直前的路上,目前走到了越来越没有「后顾之忧」的阶段。
二、以「内化」为重来出发:
听众的眼晴是雪亮的,读者的嗅觉也是敏锐的,所以,多年来,我不断地内省和观照自己。我也问自己:我如何把自己「所说」和「所做」的,能够内外合一?
我深知身为公众人物,任何一句话,或一个行为举止,都正在影响许多人对自己、对家庭,或对工作的看法。我如何让自己和人更真诚相处?我如何「不带批判」地看待人、事、物?我如何坦白自己也有过「跌倒再爬起来」的心路历程?这些也都成了我的人生功课之一。
三、以「分享」为重来出发:
自从我确立了以「把好的影响分享给更多的人」为终身目标之后,在「好的影响」部分,我会持续地以看书、进修、请教别人,和国际友人相处来扩展自己的心胸视野,而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所学所会的,和读者、听众做直接的分享,老实说,如果不是平均每週有六场演讲的接触,我接受到第一线的讯息不会这么丰富。
在一九九三年左右,当时国内还没有爆发EQ热潮,然而在演讲现场,我已经听到不少听众问到:「面对不喜欢的人,我该如何调整情绪?」或是「孩子做错事时,我该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等。后来在电台节目的Call-in现场也有许多类似的询问,因此引发了我深入研究「情绪管理」的兴趣。我大量阅读相关书籍,在美国唸研究所时也选了不少心理学课程。
一九九四年,当我开始赴美留学时,我也同时在中国时报家庭版写作「情绪管理」专栏。那时,在计划中,就是预备结合我的写作、演说、主持「身心灵整合」课程,和就读研究所的经验和学习,来写出一本真正读者所需要的「主题书」。
庆幸的是,我陆续得到报界主编朋友们的支持,在不同版面写有关「情绪管理」的专栏,例如:国语日报家庭版「情绪可以管理」、自由时报家庭版「情绪调频网」、联合报家庭版「恋爱管理学」和「新好父母」。
同一个主题,却以不同的角度来同时进行写作,这是我首次的尝试,尽管这中间历经了台湾的EQ热潮,我仍然坚定自己的脚步,千万不要掉入一窝蜂的行列,我的目标就是要写出一本专业却不严肃;本土实例丰富,读者也不难自我观照的「主题书」。
如今,一九九七年夏天,这本书终于架构完成,书名「吴娟瑜的情绪管理学」,这是为了方便读者记忆,也有心致力于创造我个人写作的品牌,我很希望读者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和我一样,随时有和自己「久别重逢」的亲切感,也有「更清楚自己情绪走向」的惊喜。
全书总计三百八十余页,分为七大辑,计有「情绪探索」、「找到情绪原点」、「工作情绪管理」、「恋爱情绪管理」、「亲子情绪管理」、「情绪管理的秘诀」和「我的情绪成长路」。其中,「找到情绪原点」还包括了「EQ作业」,非常方便读者进行自我探索和自助成长。
近日,当我捧着「吴娟瑜的情绪管理学」的清样稿,心中有一种感动,毕竟努力了三年多,如今,这本书即将孕育完成,也将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我多么希望当我们「以书会友」的方式见面时,我也能有机会聆听到你的内在心声。
无论如何还是要好好谢谢每一位读者朋友对我的支持,无论你在城乡市镇的某一个角落,很奇妙地,你我就是会这么灵犀一点通地相会了,因为我相信你和我有相同的特质-在自我探索的成长路上,渴望追求「更上一层楼」的生命品质,同时渴望在「情绪管理」的窍领上,有更好的拿捏。
另外,在此也要-
感谢所有提供我案例的演讲现场听众朋友或上「身心灵整合」课程的学员们,因为你们的信任和倾诉,增加了这本书的可读性。(附註:书中极小部分是征求当事人同意,以本名出现,其他大多部分,为尊重当事人隐私,而未列上真实姓名。)
感谢所有刊登我专栏的报章主编先生、女士们,如果不是你们的「助我一臂之力」,这本书的完成恐怕不是这么顺利。
感谢所有在书的封面技持或写序的名人、专家、学者,你们「义不容辞」地立刻答应支持,让我感到成长路上,竟然一点也不寂寞呢!
还要感谢所有邀请我演讲的主办单位,因为你们的坚持和耐心,尽管有时档期安排不易,或演讲场地的搭配要求,你们都一一克服困难,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和现场听众朋友们共同成长,非常感激!
另外,也要感谢我亲爱的妈妈林局女士,这几年来,您终于领略了女儿的努力和成就,虽然您不擅言词表达,但是我已经深深感受到您「以我为荣」了。妈妈,谢谢您!我爱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