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儒学宗师牟宗三先生虽然认为佛教思想与中国固有之文化生命有所违离,但却从没有否定佛教之价值。他以「般若」与「佛性」为佛教教学的两大纲领,前者为一切佛教教学系统都不能违背的「共法」;后者因涉及对一切法之说明,所以是决定佛教各系统是否圆满的关键。
根据牟先生对佛教各系统的判别,中观教学所发扬之「体法空」精神乃一「共法」,并不能决定教乘之或大或小。瑜伽行教学因只对染法的生起有较圆满的交待,故是「始别教」;如来藏真心教学虽对染法和净法之生起有所交待,但以解脱须断除染法而得,故为「终别教」。
至于由真心思想发展而来的华严宗教学,亦因「缘理断九」才可使真心朗现故,所以只是「别教一乘圆别」。牟先生继而指出,天台宗所阐扬的「不断断」、「一念三千」学说,不单能为一切法作出根源的说明,也是般若非分别说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能圆满地体现佛性与般若这两大主题,是最圆满的佛教教学系统。
老實說,我對《大乘佛學的發展與圓滿》這本書的期待,原本比較偏向於「對佛學有個大致的了解」。我平常生活節奏很快,很少有時間深入鑽研學問,但對於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偶爾也會想從佛法中尋找一些啟示。所以,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比較實用、比較有啟發性的觀點。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讓我非常驚喜。作者並沒有使用過於學術化的語言,而是用一種比較溫和、比較有哲理的方式,來探討大乘佛法。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慈悲」和「智慧」如何在大乘佛教中相輔相成,如何引導人們走向「圓滿」的闡釋。他透過一些現代的案例,說明了即使在紛擾的世界中,大乘佛法的精神依然能夠給予我們力量和方向。這本書讓我體會到,所謂的「圓滿」,不僅僅是個人修行的成果,更是一種積極的態度,一種對生命充滿關懷的體現。它讓我感覺,即使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夠從大乘佛法中獲得心靈的寧靜與成長,這對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收穫。
评分剛拿到《大乘佛學的發展與圓滿》這本書時,我其實是抱著一種「學習知識」的心態。我一直對佛教有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大乘佛法的理論體系龐大,有時候學習起來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更系統地了解大乘佛法的發展脈絡,以及它如何最終走向「圓滿」。閱讀過程中,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對佛學史的梳理,他清晰地劃分了大乘佛法在不同時期的演變,並點出了每個階段的重要思想家和經典。這讓我對於大乘佛教的發展過程有了更清晰的認知。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關於「唯識宗」和「中觀學派」的比較,作者用非常易懂的方式解釋了他們之間的異同,並且說明了這些學說如何為大乘佛教的「圓滿」奠定了理論基礎。這本書不僅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讓我對佛教的智慧有了更深的敬意。它讓我體會到,原來「圓滿」並非偶然,而是無數智者長期探索、不斷精進的結果,而這種精神本身就值得我們學習。
评分說實話,我對《大乘佛學的發展與圓滿》原本抱持著一種「聽聽就好」的心態。我平常就是個虔誠的佛教徒,每天唸經、拜佛,覺得自己大概已經對佛法有了一些基礎認識。所以,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我還以為會是那種很艱深的學術探討,可能會有些我比較不熟悉的術語。但是,當我真的開始閱讀,尤其是讀到關於大乘佛教如何影響東亞文化的那些章節,我驚訝地發現,原來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習慣、很多價值觀,竟然都源於大乘佛法的傳播和在地化。作者很巧妙地將歷史、哲學、甚至藝術都串聯起來,讓整個大乘佛法的發展過程變得生動有趣。他舉例說明,像是中國繪畫中許多描繪菩薩的形象,以及日本茶道中的某些儀式,都蘊含著深刻的大乘思想。我讀到這些地方時,真的覺得豁然開朗,彷彿過去很多模糊的概念突然變得清晰。這本書讓我看到了大乘佛法不只是宗教,更是一種文化基因,一種影響深遠的精神力量。它讓我對自己所處的文化環境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也讓我更珍惜自己所接觸到的佛法。
评分老實說,我對《大乘佛學的發展與圓滿》一開始並沒有特別大的期待。我是一個比較務實的人,對於一些形而上的學問,總覺得聽聽就好,不必過於較真。我平常的生活就是工作、家庭,偶爾會聽聽佛經,但對佛法的內涵並沒有深入研究。所以,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只是想翻翻看,了解一下大概在講什麼。然而,意外的是,書中對於大乘佛教如何在不同國家和地區「落地生根」的描寫,讓我感到非常有趣。作者並沒有一味地從理論上講述,而是透過一些生動的故事和歷史事件,來說明大乘佛法是如何被不同文化所接受、所轉化。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大乘佛教如何融入世俗生活,如何成為人們心靈寄託的那些篇章。這讓我感覺到,原來佛法並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可以貼近我們的生活,甚至指導我們的行為。它讓我看到,所謂的「圓滿」,並不是一定要達到什麼高深的境界,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透過學習和實踐,不斷地提升自己,讓自己的心靈更加安寧和自在。
评分哇,拿到這本《大乘佛學的發展與圓滿》真的讓我有些意外!我一直對佛教有些興趣,但總覺得大乘佛法的義理博大精深,有時候讀起來有點吃力。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名時,心裡其實是抱著一種「嗯,這可能又是本需要鑽研很久才能看懂的書」的預期。然而,翻開第一頁,就被作者的筆觸給吸引住了。他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學術論文式的開頭,而是用一種更貼近生活、更能引發共鳴的方式來闡述。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大乘佛教如何在不同歷史時期,面對不同文化背景,如何轉化和融合的描寫。這讓我覺得,原來佛法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活生生、不斷演進的生命力。書中舉了很多例子,有些我甚至在平常唸佛時就聽過,但從作者的角度去解析,突然就有了新的體會。例如,關於「空性」的闡釋,我以前總覺得很抽象,但作者透過一些比喻和歷史故事,讓我對這個核心概念有了更立體的理解。感覺像是打開了一扇窗,讓我看到大乘佛法更廣闊的面向,也讓我對「圓滿」這個詞有了更深的體悟,不再只是單純的修行目標,而是貫穿整個發展歷程的動態過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