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林冠澄
生于一九四五年,潜心于太极拳的钻研,对于太极道理,太极拳拳经、拳论有其独到的见解与诠释,是一位理论的研修者与实务的实践者。
其心得初见于2002年9月初版,2003年10月再版的《阴阳相济的太极拳》,继于2005年3月推出《细说阴阳相济的太极拳》,两书纯以「阴阳」两字,阐释太极拳「体」、「用」的内涵。
先后出版的两本书,将其历年来所体验、研发的心得,汇整为一套完整的理论架构、训练系统及实务运作的内容,公之于世。其中重视下盘筑基工程的「双环转」、「立体三环转」、「S形基本功法」以及「脚底运行与反射劲路关系图」,突破传统训练方法。在当今太极拳界,不仅独树一帜,且为人体运作机能开创了新的视野。
序
自序
第一章 脚与腿的地位
第二章 脚及腿的训练内容
第三章 手的训练与实务
第四章 S形的拳架
第五章 应敌接战
第六章 理论架构、训练系统、实务运作的汇整
第七章 其他问题的思辨
由逸文出版有限公司(武学书馆),于2002年9月初版,2003年10月再版的《阴阳相济的太极拳》一书,自问世以来,承蒙各方贤达人士,武术爱好者的支持与爱护。由全省各地以电话与笔者连系的读者非常多,有的给予指正;有的给予肯定;有的感谢提供了耳目一新的思维空间;有的询问与太极拳有关的问题;有的询问上课学习的有关问题�.,回响热烈。
总之,不论是那一类的回响,笔者都要谢谢读者们的鼓励与肯定。
《阴阳相济的太极拳》一书与世人见面后,来与笔者切磋的读者不少。然而经过切磋后,从中发现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来者经太极图的解说示范、亲身体验之后,大部分的读者都说原来书上所讲的重点、理论,并非如他们原先预期的那种认知方式去解释、去叙述的,用调整过的思维再看这本书,就更能掌握书中的重点。
经上段实务的经验,不禁想到在《阴阳相济的太极拳》书中,已经用了很多的现代事物、现象、实例、篇幅,剖析太极阴阳的道理,以为人们可以清楚地了解,但事实上并不全然如此。
由此可知前辈们所留下寥寥数语的拳经、拳论,例如「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虚实分清」、「阴阳相济」、「腰为主宰」、「不动手」、「化劲」?珥?珥等,后学者都能准确参透其中之理吗?若不能准确参透其中之理,就有「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功能被打折扣而生事倍功半的可能。
这就是我当初特别在《阴阳相济的太极拳》书中提出「太极拳谱的检查」共用了24页加以阐释、解说的原因。也可以说,凡事常以慎思、明辨的态度面对,比较能面面俱到,客观而合理。
太极拳在部分人们的脑海中,是最适合体弱有病者、或中老年人的运动。然而观察太极拳的演变史,大松大软、柔练慢打的大架杨氏太极拳,是从杨澄甫开始的,之前的名家并不是如此。
例如杨澄甫的祖父杨露禅号称杨无敌,显示杨露禅比他人还强(以强打弱)。杨澄甫的伯父杨班侯,习惯出手见红的快速作战方式(以快制慢)。杨澄甫的哥哥杨少侯,拳架为小而刚,快而沉的小架,拳法凌厉脆快,讲拳时出手即打,从学者多不能受。
因此常听到、看到的「传统太极拳是以松柔为主」的说法,并非正确的,也就是说传统的太极拳,不是纯松柔的,应是阴阳相济的,就是张三丰所讲的「有前则有后,有上则有下,有左则有右」的说法,在立体太极的结构下,具有「以强打弱、以快制慢、以大打小、以多欺少」的特色。
太极拳透过合理的、科学的训练方法,经由合宜的动作方式,打通血路筋脉,使气劲流动顺畅,而能达到劲发人飞的效果,「健康」及「功夫」齐头并进。常练之余,不仅获得健康,同时也练就武术,所以年轻人一样可以快乐地学习太极拳。
太极拳的动作,每一式之中皆有阴有阳,阴阳同时存在。式与式之间的转换,有阴阳的交替变化,贯穿在整套太极拳的练习中。一举手一投足之际,也都有阴阳的结构隐含其中,而能展现有如正负极的两条电线,两极接通即电光石火般产生能量的效果。
小太极者低电流低能量,大太极则高电流高能量。透过学习岁月由小太极形成大太极的养成,最后在运用时仅一念之间的「意」而已。
在《阴阳相济的太极拳》书中,第三章的S形运作方式,在教学中继续加以测试、印证。由实作中体验到,膝盖弯曲有碍于劲力的传输,就无法进行腿部近于伸直后,小腿与大腿上下相互缠绕对转,产生劲力的效果。
因此将原来的S形运作方式予以修正,修正后的S形运作方式,可生腿部膝盖负荷减小、身体结构更坚实、劲力更强大的功效。在本书中的S形基本功法,以及正式向世人推出的S形拳架,皆以新修正的身体姿态较高,及腿部近于伸直的S形运作方式为准绳。
《阴阳相济的太极拳》一书出版后又再陆续涌现的新思维,例如「由天然灾难看太极拳」、「人体的建筑工程」、「脚底运行与反射劲路关系图」、「脚非脚、浑身都是脚」、「『动作顺畅』之研究」、「发劲如放箭的『箭』如何放?」、「应敌三部曲」、「发劲的境界」等,以更深入的见解与例证,分别在本书的有关章节中,有详细的分析与说明。
其中在脚、脚与腿的运作方式上,比《阴阳相济的太极拳》有更细部的分解与叙述,例如「双环转」、「立体三环转」以及「脚底运行与反射劲路关系图」,开发了新的学习方向,从而产生的多元功能等种种内容,都具有不同的内涵。
「双环转」、「立体三环转」以及「脚底运行与反射劲路关系图」三项,都是笔者经由实际操作中体验出来,再加以丰富化的,其功效极高。可说是笔者的创见,然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因此不想自我秘藏,而特别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阴阳相济的太极拳》一书相当于入门、大纲的介绍。如今《细说 阴阳相济的太极拳》的内容,除了有增强上一本书的认知之外,更丰富了上一本书的理论与实务,开拓了更新的视野,对于太极拳的学习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讲到武术,各门各派、各类拳种各有所长,我人穷一生之精力与时间,都难以精研,遑论窥其奥妙,可谓「武学浩瀚」!要想全方位的学习且有成就,可说是相当不可能,但若能择一而精就不枉此生。
在太极拳上仅以我目前所知的道理、所能展现的动作,予以呈现。不过一个人的能力、智力到底有限,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或有瑕疵的部分,读者们若有更精辟的见解,请不吝赐教。
本书承蒙 徐纪前辈的指导并赐赠序言,王统世先生绘制电脑图,摄影家林荣录及韩厚众、林茂照同学协助发劲的摄影,笔者在此一併致上万分的谢意。
林冠澄 甲申年仲夏于台北市北投区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对那些古老而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情有独钟。《细说阴阳相济的太极拳》这本书,就像一本穿越时空的桥梁,让我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太极拳,以及它背后所承载的东方哲学。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他将“阴阳相济”这个在《易经》等经典中就已经被反复提及的哲学概念,巧妙地融入到太极拳的每一个招式、每一个呼吸、每一个眼神之中。我感觉书中不仅仅是在讲解拳法,更是在传递一种“道”。比如,在谈到“阴阳”的相对性时,作者用身体的“开合”、“虚实”、“进退”等变化来举例,让我看到了太极拳是如何将自然界的规律巧妙地运用到武术的实践中。读这本书,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古人的智慧,他们是如何通过对自然和人体的观察,悟出了如此博大精深的道理。书中的一些思考,比如“顺势而为”、“以静制动”,不仅仅适用于太极拳,更对我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都产生了深刻的启示。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一本武术教材,它更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哲学读物。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本为太极拳爱好者量身打造的“秘籍”!我是一名有几年太极拳练习经验的业余爱好者,一直以来总觉得自己的动作有些僵硬,缺乏那种行云流水般的韵味,尤其是在对“劲”的理解上,常常不得要领。读了《细说阴阳相济的太极拳》,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之前走了不少弯路。《细说阴阳相济的太极拳》对于“阴阳相济”的剖析,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结合了大量的实操技巧讲解。作者详细地阐述了如何通过身体的内外协调,实现劲力的螺旋式传递,以及在攻防转换中如何做到“刚柔并济”。书中关于“棚、捋、挤、按、采、列、肘、靠”这八个基本劲力的运用,有非常细致的图示和动作分解,让我能够对照自己的练习,找出问题所在,并加以改进。特别是关于“粘黏连随”的讲解,我感觉自己的瓶颈一下子就被打通了。书中的一些练习方法,比如“引手试劲”和“松腰坐胯”,对我帮助非常大,我尝试了几天,明显感觉到身体的协调性和对劲力的控制能力有了质的提升。这本书的价值,对于我这样的进阶练习者来说,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评分我本身是一名武术爱好者,接触过一些不同的武术流派,但对于太极拳,总觉得它少了一点“硬桥硬马”的凌厉感,似乎更偏向于养生。直到读了《细说阴阳相济的太极拳》,我才真正理解了太极拳的“柔中带刚”和“以柔克刚”的精髓。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惊叹。作者不仅深入剖析了“阴阳相济”在太极拳中的具体体现,比如虚实的转换、刚柔的对立统一、动静的相互依存等,还结合了大量的武术原理和实践经验。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化劲”和“发劲”的讲解,这是很多武术理论中比较难以掌握的部分。作者通过精妙的比喻和细致的动作分析,让我对如何吸收对方的力道,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攻击力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的一些原理,比如“借力打力”和“不丢不顶”,在其他武术中也常被提及,但在这本书中,作者结合太极拳的独特技法,给予了更深刻的阐释。我感觉自己对武术的理解层次,通过这本书又提升了一个台阶,尤其是对如何利用巧劲和内劲,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拿到《细说阴阳相济的太极拳》这本书,是有点犹豫的,因为我之前对太极拳一窍不通,担心会看不懂,显得很枯燥。但没想到,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不是那种一上来就抛出很多专业术语的学者,而是像一位亲切的长者,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他把太极拳的“阴阳相济”这个核心理念,巧妙地融入到对每一个招式、每一个细节的讲解中。比如,在介绍“搂膝拗步”的时候,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描述动作的形态,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在这个动作中,如何体会身体的内敛与外放,如何通过腰部的转动来带动四肢的协调,以及如何在这种看似简单的动作中,蕴含着变化万千的攻防含义。书中的插图非常写实,每一个动作的角度、身体的重心分布,都清晰可见,这对于像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甚至感觉自己能够通过书中的文字和图片,在脑海中“打”一遍拳。而且,作者还穿插了很多关于养生保健的建议,让我觉得练习太极拳不仅是锻炼身体,更是修身养性。读完这本书,我对太极拳的认识从“慢动作”变成了“智慧的运动”。
评分读了《细说阴阳相济的太极拳》这本书,我真的感觉自己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我之前对太极拳的了解非常有限,总觉得它是一种慢悠悠、看起来很老年人的运动,没有什么挑战性。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这种刻板印象。作者的讲解非常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点点揭示了太极拳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尤其是“阴阳相济”这个概念,让我茅塞顿开。书里大量的图文并茂的解释,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比如,在讲解“虚实”转换时,作者通过对身体重心的细微描述,以及配合手部的动作讲解,让我能清晰地想象出那种重心移动的丝滑感,而不是之前以为的只是简单地把重心移过去。而且,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书中穿插的那些历史典故和武术界的趣闻,这些让阅读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也让我对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我拳法,更是在引导我体会一种处世之道。读完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现场感受一下,看看自己能否真正领悟到书中所说的“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境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