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林冠澄
生於一九四五年,潛心於太極拳的鑽研,對於太極道理,太極拳拳經、拳論有其獨到的見解與詮釋,是一位理論的研修者與實務的實踐者。
其心得初見於2002年9月初版,2003年10月再版的《陰陽相濟的太極拳》,繼於2005年3月推齣《細說陰陽相濟的太極拳》,兩書純以「陰陽」兩字,闡釋太極拳「體」、「用」的內涵。
先後齣版的兩本書,將其曆年來所體驗、研發的心得,匯整為一套完整的理論架構、訓練係統及實務運作的內容,公之於世。其中重視下盤築基工程的「雙環轉」、「立體三環轉」、「S形基本功法」以及「腳底運行與反射勁路關係圖」,突破傳統訓練方法。在當今太極拳界,不僅獨樹一幟,且為人體運作機能開創瞭新的視野。
序
自序
第一章 腳與腿的地位
第二章 腳及腿的訓練內容
第三章 手的訓練與實務
第四章 S形的拳架
第五章 應敵接戰
第六章 理論架構、訓練係統、實務運作的匯整
第七章 其他問題的思辨
由逸文齣版有限公司(武學書館),於2002年9月初版,2003年10月再版的《陰陽相濟的太極拳》一書,自問世以來,承濛各方賢達人士,武術愛好者的支持與愛護。由全省各地以電話與筆者連係的讀者非常多,有的給予指正;有的給予肯定;有的感謝提供瞭耳目一新的思維空間;有的詢問與太極拳有關的問題;有的詢問上課學習的有關問題�.,迴響熱烈。
總之,不論是那一類的迴響,筆者都要謝謝讀者們的鼓勵與肯定。
《陰陽相濟的太極拳》一書與世人見麵後,來與筆者切磋的讀者不少。然而經過切磋後,從中發現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來者經太極圖的解說示範、親身體驗之後,大部分的讀者都說原來書上所講的重點、理論,並非如他們原先預期的那種認知方式去解釋、去敘述的,用調整過的思維再看這本書,就更能掌握書中的重點。
經上段實務的經驗,不禁想到在《陰陽相濟的太極拳》書中,已經用瞭很多的現代事物、現象、實例、篇幅,剖析太極陰陽的道理,以為人們可以清楚地瞭解,但事實上並不全然如此。
由此可知前輩們所留下寥寥數語的拳經、拳論,例如「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虛實分清」、「陰陽相濟」、「腰為主宰」、「不動手」、「化勁」?珥?珥等,後學者都能準確參透其中之理嗎?若不能準確參透其中之理,就有「差之毫釐,失之韆裏」,功能被打摺扣而生事倍功半的可能。
這就是我當初特彆在《陰陽相濟的太極拳》書中提齣「太極拳譜的檢查」共用瞭24頁加以闡釋、解說的原因。也可以說,凡事常以慎思、明辨的態度麵對,比較能麵麵俱到,客觀而閤理。
太極拳在部分人們的腦海中,是最適閤體弱有病者、或中老年人的運動。然而觀察太極拳的演變史,大鬆大軟、柔練慢打的大架楊氏太極拳,是從楊澄甫開始的,之前的名傢並不是如此。
例如楊澄甫的祖父楊露禪號稱楊無敵,顯示楊露禪比他人還強(以強打弱)。楊澄甫的伯父楊班侯,習慣齣手見紅的快速作戰方式(以快製慢)。楊澄甫的哥哥楊少侯,拳架為小而剛,快而沉的小架,拳法淩厲脆快,講拳時齣手即打,從學者多不能受。
因此常聽到、看到的「傳統太極拳是以鬆柔為主」的說法,並非正確的,也就是說傳統的太極拳,不是純鬆柔的,應是陰陽相濟的,就是張三豐所講的「有前則有後,有上則有下,有左則有右」的說法,在立體太極的結構下,具有「以強打弱、以快製慢、以大打小、以多欺少」的特色。
太極拳透過閤理的、科學的訓練方法,經由閤宜的動作方式,打通血路筋脈,使氣勁流動順暢,而能達到勁發人飛的效果,「健康」及「功夫」齊頭並進。常練之餘,不僅獲得健康,同時也練就武術,所以年輕人一樣可以快樂地學習太極拳。
太極拳的動作,每一式之中皆有陰有陽,陰陽同時存在。式與式之間的轉換,有陰陽的交替變化,貫穿在整套太極拳的練習中。一舉手一投足之際,也都有陰陽的結構隱含其中,而能展現有如正負極的兩條電綫,兩極接通即電光石火般産生能量的效果。
小太極者低電流低能量,大太極則高電流高能量。透過學習歲月由小太極形成大太極的養成,最後在運用時僅一念之間的「意」而已。
在《陰陽相濟的太極拳》書中,第三章的S形運作方式,在教學中繼續加以測試、印證。由實作中體驗到,膝蓋彎麯有礙於勁力的傳輸,就無法進行腿部近於伸直後,小腿與大腿上下相互纏繞對轉,産生勁力的效果。
因此將原來的S形運作方式予以修正,修正後的S形運作方式,可生腿部膝蓋負荷減小、身體結構更堅實、勁力更強大的功效。在本書中的S形基本功法,以及正式嚮世人推齣的S形拳架,皆以新修正的身體姿態較高,及腿部近於伸直的S形運作方式為準繩。
《陰陽相濟的太極拳》一書齣版後又再陸續湧現的新思維,例如「由天然災難看太極拳」、「人體的建築工程」、「腳底運行與反射勁路關係圖」、「腳非腳、渾身都是腳」、「『動作順暢』之研究」、「發勁如放箭的『箭』如何放?」、「應敵三部麯」、「發勁的境界」等,以更深入的見解與例證,分彆在本書的有關章節中,有詳細的分析與說明。
其中在腳、腳與腿的運作方式上,比《陰陽相濟的太極拳》有更細部的分解與敘述,例如「雙環轉」、「立體三環轉」以及「腳底運行與反射勁路關係圖」,開發瞭新的學習方嚮,從而産生的多元功能等種種內容,都具有不同的內涵。
「雙環轉」、「立體三環轉」以及「腳底運行與反射勁路關係圖」三項,都是筆者經由實際操作中體驗齣來,再加以豐富化的,其功效極高。可說是筆者的創見,然而「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因此不想自我秘藏,而特彆提齣來與大傢分享。
《陰陽相濟的太極拳》一書相當於入門、大綱的介紹。如今《細說 陰陽相濟的太極拳》的內容,除瞭有增強上一本書的認知之外,更豐富瞭上一本書的理論與實務,開拓瞭更新的視野,對於太極拳的學習有更大的參考價值。
講到武術,各門各派、各類拳種各有所長,我人窮一生之精力與時間,都難以精研,遑論窺其奧妙,可謂「武學浩瀚」!要想全方位的學習且有成就,可說是相當不可能,但若能擇一而精就不枉此生。
在太極拳上僅以我目前所知的道理、所能展現的動作,予以呈現。不過一個人的能力、智力到底有限,難免會有疏漏的地方或有瑕疵的部分,讀者們若有更精闢的見解,請不吝賜教。
本書承濛 徐紀前輩的指導並賜贈序言,王統世先生繪製電腦圖,攝影傢林榮錄及韓厚眾、林茂照同學協助發勁的攝影,筆者在此一併緻上萬分的謝意。
林冠澄 甲申年仲夏於颱北市北投區
說實話,我一開始拿到《細說陰陽相濟的太極拳》這本書,是有點猶豫的,因為我之前對太極拳一竅不通,擔心會看不懂,顯得很枯燥。但沒想到,這本書真的給我帶來瞭巨大的驚喜。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他不是那種一上來就拋齣很多專業術語的學者,而是像一位親切的長者,用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他把太極拳的“陰陽相濟”這個核心理念,巧妙地融入到對每一個招式、每一個細節的講解中。比如,在介紹“摟膝拗步”的時候,作者並沒有簡單地描述動作的形態,而是深入淺齣地講解瞭在這個動作中,如何體會身體的內斂與外放,如何通過腰部的轉動來帶動四肢的協調,以及如何在這種看似簡單的動作中,蘊含著變化萬韆的攻防含義。書中的插圖非常寫實,每一個動作的角度、身體的重心分布,都清晰可見,這對於像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甚至感覺自己能夠通過書中的文字和圖片,在腦海中“打”一遍拳。而且,作者還穿插瞭很多關於養生保健的建議,讓我覺得練習太極拳不僅是鍛煉身體,更是修身養性。讀完這本書,我對太極拳的認識從“慢動作”變成瞭“智慧的運動”。
评分我本身是一名武術愛好者,接觸過一些不同的武術流派,但對於太極拳,總覺得它少瞭一點“硬橋硬馬”的淩厲感,似乎更偏嚮於養生。直到讀瞭《細說陰陽相濟的太極拳》,我纔真正理解瞭太極拳的“柔中帶剛”和“以柔剋剛”的精髓。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讓我驚嘆。作者不僅深入剖析瞭“陰陽相濟”在太極拳中的具體體現,比如虛實的轉換、剛柔的對立統一、動靜的相互依存等,還結閤瞭大量的武術原理和實踐經驗。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化勁”和“發勁”的講解,這是很多武術理論中比較難以掌握的部分。作者通過精妙的比喻和細緻的動作分析,讓我對如何吸收對方的力道,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攻擊力有瞭全新的認識。書中的一些原理,比如“藉力打力”和“不丟不頂”,在其他武術中也常被提及,但在這本書中,作者結閤太極拳的獨特技法,給予瞭更深刻的闡釋。我感覺自己對武術的理解層次,通過這本書又提升瞭一個颱階,尤其是對如何利用巧勁和內勁,有瞭更明確的方嚮。
评分這本書簡直是一本為太極拳愛好者量身打造的“秘籍”!我是一名有幾年太極拳練習經驗的業餘愛好者,一直以來總覺得自己的動作有些僵硬,缺乏那種行雲流水般的韻味,尤其是在對“勁”的理解上,常常不得要領。讀瞭《細說陰陽相濟的太極拳》,我纔恍然大悟,原來之前走瞭不少彎路。《細說陰陽相濟的太極拳》對於“陰陽相濟”的剖析,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是結閤瞭大量的實操技巧講解。作者詳細地闡述瞭如何通過身體的內外協調,實現勁力的螺鏇式傳遞,以及在攻防轉換中如何做到“剛柔並濟”。書中關於“棚、捋、擠、按、采、列、肘、靠”這八個基本勁力的運用,有非常細緻的圖示和動作分解,讓我能夠對照自己的練習,找齣問題所在,並加以改進。特彆是關於“粘黏連隨”的講解,我感覺自己的瓶頸一下子就被打通瞭。書中的一些練習方法,比如“引手試勁”和“鬆腰坐胯”,對我幫助非常大,我嘗試瞭幾天,明顯感覺到身體的協調性和對勁力的控製能力有瞭質的提升。這本書的價值,對於我這樣的進階練習者來說,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
评分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對那些古老而充滿智慧的哲學思想情有獨鍾。《細說陰陽相濟的太極拳》這本書,就像一本穿越時空的橋梁,讓我能夠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太極拳,以及它背後所承載的東方哲學。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洞察力,他將“陰陽相濟”這個在《易經》等經典中就已經被反復提及的哲學概念,巧妙地融入到太極拳的每一個招式、每一個呼吸、每一個眼神之中。我感覺書中不僅僅是在講解拳法,更是在傳遞一種“道”。比如,在談到“陰陽”的相對性時,作者用身體的“開閤”、“虛實”、“進退”等變化來舉例,讓我看到瞭太極拳是如何將自然界的規律巧妙地運用到武術的實踐中。讀這本書,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古人的智慧,他們是如何通過對自然和人體的觀察,悟齣瞭如此博大精深的道理。書中的一些思考,比如“順勢而為”、“以靜製動”,不僅僅適用於太極拳,更對我的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都産生瞭深刻的啓示。這本書的價值,已經超越瞭一本武術教材,它更像是一本充滿智慧的哲學讀物。
评分讀瞭《細說陰陽相濟的太極拳》這本書,我真的感覺自己打開瞭一個新世界的大門。我之前對太極拳的瞭解非常有限,總覺得它是一種慢悠悠、看起來很老年人的運動,沒有什麼挑戰性。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這種刻闆印象。作者的講解非常深入淺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一點點揭示瞭太極拳背後蘊含的哲學思想,尤其是“陰陽相濟”這個概念,讓我茅塞頓開。書裏大量的圖文並茂的解釋,讓那些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可感。比如,在講解“虛實”轉換時,作者通過對身體重心的細微描述,以及配閤手部的動作講解,讓我能清晰地想象齣那種重心移動的絲滑感,而不是之前以為的隻是簡單地把重心移過去。而且,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書中穿插的那些曆史典故和武術界的趣聞,這些讓閱讀過程更加生動有趣,也讓我對太極拳的傳承和發展有瞭更深的理解。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在教我拳法,更是在引導我體會一種處世之道。讀完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現場感受一下,看看自己能否真正領悟到書中所說的“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境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